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
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为我们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教学函数的概念时,联系出租车收费问题.如某地规定:3千米以内(包括3千米)收7元钱,每超过1千米收费2.1元,那么乘出租车所收费用y(元)与乘车行程x千米(x≥3)之间有函数关系y=7 2.1x.又如:某书定价8元,如果购买10本以上,超过10本的部分打八折.试分析并表达出购买数量与付款金额之间的关系等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说明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函数问题.从而使学生既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创造了条件.
从现实背景出发引入新的知识,需要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從数学角度分析问题并探索解决途径、验证并应用所得结论的全过程,切忌由教师全盘端出.
二、描述问题
现实世界的存在形式千姿百态,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或读出它的数学形态,而需要我们自己去描述、去发现.若能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描述、去找到与数学有关的因素,才有可能进一步去探索其中的规律或寻求用数学解决的办法.例如: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描述与出租车有关的数学事实,诸如车费与行驶路程、等候时间、起步价有关;耗油量与行驶路程有关等.又如让学生看奥运会或其他类型比赛中的100米短跑的录像,寻找短跑运动员成绩好坏与哪些因素有关,哪些因素起决定作用.学生通过统计发现,跑得最快的运动员步频未必最高.跑得最慢的运动员步距未必最小,使他们认识到步频和步距是决定跑步快慢的两个主要因素.
可以说,面对数学中的实际问题,能够主动地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与数学有关的因素,并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正是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除了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以外,还应努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具有原始背景的数学问题,交由学生去抽象出其中的数学问题,并用数学语言加以描述.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得到培养.
三、搜集事例
数学与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数学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其不可忽视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又可以使其体会数学的应用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自己搜集资料并介绍给学生,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数学应用的具体案例,并互相交流.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让学生通过统计自己班上每个同学家一个月内共丢弃多少个
塑料袋的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加深对不同统计量的意义的理解,并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感受到丢弃塑料袋的行为会对大自然造成污染,以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又如,在学习“设计方案”时,让学生思考:假设你准备为学校建造一个美观﹑实用﹑花钱少的自行车车棚,在建之前你需要做哪些事情?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去搜集每天骑自行车到校的学生人数,计算需要的地方有多大,到建材市场了解使用什么材料经济实用,考虑设计成什么样式才能美观等.搜集数学事例,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也可以到校外通过模拟现实,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让学生了解附近市场或超市的销售情况,提出进货建议.这就需要学生了解市场的货物种类、每天的销量、哪些商品的销售额高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才能给出进货建议.无论哪种实践活动,都需要学生首先从实践中明确:需要研究哪些因素,如何获取这些因素的相关信息,然后才能去具体搜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教师除了要努力为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以外,还应鼓励学生主动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去实践.面对现实问题,学生能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方案,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根本所在.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学科更要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走进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实施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生活实践中学习、体验.
(责任编辑 金 铃)
一、创设情境
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为我们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教学函数的概念时,联系出租车收费问题.如某地规定:3千米以内(包括3千米)收7元钱,每超过1千米收费2.1元,那么乘出租车所收费用y(元)与乘车行程x千米(x≥3)之间有函数关系y=7 2.1x.又如:某书定价8元,如果购买10本以上,超过10本的部分打八折.试分析并表达出购买数量与付款金额之间的关系等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说明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函数问题.从而使学生既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创造了条件.
从现实背景出发引入新的知识,需要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從数学角度分析问题并探索解决途径、验证并应用所得结论的全过程,切忌由教师全盘端出.
二、描述问题
现实世界的存在形式千姿百态,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或读出它的数学形态,而需要我们自己去描述、去发现.若能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描述、去找到与数学有关的因素,才有可能进一步去探索其中的规律或寻求用数学解决的办法.例如: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描述与出租车有关的数学事实,诸如车费与行驶路程、等候时间、起步价有关;耗油量与行驶路程有关等.又如让学生看奥运会或其他类型比赛中的100米短跑的录像,寻找短跑运动员成绩好坏与哪些因素有关,哪些因素起决定作用.学生通过统计发现,跑得最快的运动员步频未必最高.跑得最慢的运动员步距未必最小,使他们认识到步频和步距是决定跑步快慢的两个主要因素.
可以说,面对数学中的实际问题,能够主动地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与数学有关的因素,并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正是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除了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以外,还应努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具有原始背景的数学问题,交由学生去抽象出其中的数学问题,并用数学语言加以描述.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得到培养.
三、搜集事例
数学与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数学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其不可忽视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又可以使其体会数学的应用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自己搜集资料并介绍给学生,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数学应用的具体案例,并互相交流.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让学生通过统计自己班上每个同学家一个月内共丢弃多少个
塑料袋的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加深对不同统计量的意义的理解,并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感受到丢弃塑料袋的行为会对大自然造成污染,以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又如,在学习“设计方案”时,让学生思考:假设你准备为学校建造一个美观﹑实用﹑花钱少的自行车车棚,在建之前你需要做哪些事情?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去搜集每天骑自行车到校的学生人数,计算需要的地方有多大,到建材市场了解使用什么材料经济实用,考虑设计成什么样式才能美观等.搜集数学事例,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也可以到校外通过模拟现实,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让学生了解附近市场或超市的销售情况,提出进货建议.这就需要学生了解市场的货物种类、每天的销量、哪些商品的销售额高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才能给出进货建议.无论哪种实践活动,都需要学生首先从实践中明确:需要研究哪些因素,如何获取这些因素的相关信息,然后才能去具体搜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教师除了要努力为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以外,还应鼓励学生主动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去实践.面对现实问题,学生能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方案,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根本所在.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学科更要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走进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实施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生活实践中学习、体验.
(责任编辑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