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旨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所谓有效课堂教学,指的是教师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收益的课堂。近年来,随着语文教材的不断更替,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也随之不断攀升,但本质上仍没有跳出“灌输式”这一固有模式,课堂教学总是不能达到预设的目标。基于此,本文就对有效性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作以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语文;情境;问题;分层
语文课程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学好其他课程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决定学生学习水平的直接因素,是检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否高效、高质的重要指标。因此,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在最大限度上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教师应在明确语文课程本质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理念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与发展,从而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以兴趣为基点,创设适切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對学习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自觉地进行学习与探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就越高。基于这一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以兴趣为基点,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需求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切情境,以最大化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在教学《夏天里的成长》这篇课文之初,我先是运用多媒体播放了夏天的风光,其中含长得特别快的植物的特点,伴以时常约1分钟的轻音乐。待视频播放完毕,我向学生问道:“视频里呈现的是什么季节?植物的变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学生简单回答后,我对学生说道:“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夏天的自然风光和诗词方面的资料,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呢?”在交流、分享过后,我顺势引出了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家梁若荣的一篇文章——《夏天里的成长》。”如此,通过以“夏天”为话题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接下来围绕“哪些事物成长?怎样成长?”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做了铺垫。
二、以问题为线索,自主剖析文本
新课程提倡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中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教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的选择都有其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吃透教材、明确目标的前提下,以问题为线索,以文本为凭借,引导学生自主剖析、体悟文本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以便在充分保障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在教学《金色的鱼钩》一文时,我先是让学生用速读的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以使学生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划出文中关于老班长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并体悟其含义以及这样写的好处。在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我会在班内巡视,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予以及时地指导点拨。在这之后,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了老班长牺牲的段落,并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1.你是怎样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2.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说明了什么?如此,通过引导学生自主体悟文本,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受到了老班长崇高品质的熏陶。
三、以分层为手段,坚持因材施教
新课改强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良好发展,但由于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对新知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决定了教师必须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使用,在坚持因材施教原则的基础上实施分层授课,以最大限度地兼顾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使语文教学更具灵活性和普惠性。
在预习《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时,我要求中、高层次学生搜集孔子的相关资料,如主要成就、轶事典故、思想观点等;低层次学生根据课后注释和导学案将课文翻译成白话文,并通过反复诵读将课文读通顺。在课堂上,我先是让低层次学生朗读了课文,再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字词为中层次学生提出了几个基础性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接下来,我让高层次学生展示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并谈一谈自己从这篇课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通过分层授课,既兼顾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又使课堂教学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进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有效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根本保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将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继而在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徐宏梅.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5):59+61.
[2]郑传玉.如何借助文本品读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4):245.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语文;情境;问题;分层
语文课程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学好其他课程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决定学生学习水平的直接因素,是检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否高效、高质的重要指标。因此,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在最大限度上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教师应在明确语文课程本质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理念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与发展,从而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以兴趣为基点,创设适切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對学习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自觉地进行学习与探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就越高。基于这一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以兴趣为基点,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需求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切情境,以最大化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在教学《夏天里的成长》这篇课文之初,我先是运用多媒体播放了夏天的风光,其中含长得特别快的植物的特点,伴以时常约1分钟的轻音乐。待视频播放完毕,我向学生问道:“视频里呈现的是什么季节?植物的变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学生简单回答后,我对学生说道:“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夏天的自然风光和诗词方面的资料,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呢?”在交流、分享过后,我顺势引出了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家梁若荣的一篇文章——《夏天里的成长》。”如此,通过以“夏天”为话题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接下来围绕“哪些事物成长?怎样成长?”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做了铺垫。
二、以问题为线索,自主剖析文本
新课程提倡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中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教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的选择都有其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吃透教材、明确目标的前提下,以问题为线索,以文本为凭借,引导学生自主剖析、体悟文本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以便在充分保障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在教学《金色的鱼钩》一文时,我先是让学生用速读的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以使学生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划出文中关于老班长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并体悟其含义以及这样写的好处。在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我会在班内巡视,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予以及时地指导点拨。在这之后,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了老班长牺牲的段落,并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1.你是怎样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2.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说明了什么?如此,通过引导学生自主体悟文本,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受到了老班长崇高品质的熏陶。
三、以分层为手段,坚持因材施教
新课改强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良好发展,但由于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对新知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决定了教师必须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使用,在坚持因材施教原则的基础上实施分层授课,以最大限度地兼顾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使语文教学更具灵活性和普惠性。
在预习《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时,我要求中、高层次学生搜集孔子的相关资料,如主要成就、轶事典故、思想观点等;低层次学生根据课后注释和导学案将课文翻译成白话文,并通过反复诵读将课文读通顺。在课堂上,我先是让低层次学生朗读了课文,再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字词为中层次学生提出了几个基础性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接下来,我让高层次学生展示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并谈一谈自己从这篇课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通过分层授课,既兼顾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又使课堂教学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进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有效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根本保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将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继而在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徐宏梅.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5):59+61.
[2]郑传玉.如何借助文本品读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