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音乐带入小学语文课堂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alli_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语文教师,应在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吸收融合其他各学科中的有利因素,为我所用,创造性地运用教材,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处于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爱玩、爱唱、爱游戏、爱活动,这些都是他们学知识、长身体的需求,他们坐不住,坐不久。这一切都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这一特点就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手段必须多样化,以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
  小学语文教材颇具生动活泼、新颖多趣、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等特征。其中所选的课文具有典范性,不仅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而且文质兼美,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善于挖掘每篇教材的“美”和“趣”,然后以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他们去“品味”、去“享受”。“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他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因此与其他学科相比较,音乐更具情境性、趣味性和感染力的优势。下面,我谈谈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帮助引入教学,营造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之间对话的过程”,上课前,播放一段流行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尽快从课间状态脱离出来,迅速集中精力,跟上老师的思路。如果是一节公开课,用音乐引入既可以缓解教师的紧张情绪,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又可使师生尽快融为一体,进入学习状态。更重要的是,音乐应用于一节课开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音乐的引导下,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对整堂课的教学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二、品位课文内容时配以音乐来酝酿情绪。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效果,教师常借助多种丰富的朗读方式。如:齐读、领读、分角色读、录音朗读、表情朗读、配乐朗读等,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为语文的教学及学生语感能力奠定牢固的基础。在这些朗读方式中,我着力尝试将音乐元素运用到朗读教学中,形成了特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如在教学写景散文《桂林山水》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漓江的美景,教师可先用幻灯显示出课文的插图,然后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家想去漓江游玩一番吗?”并抓住契机创设情境:“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坐上小船、轻轻荡起双桨,尽情地去游览桂林的山水吧!大家坐好了吗?”接着安排两人划桨并随机播放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随着美妙的旋律,教师以导游身份范读课文。此时,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秀丽的山水图画,荡漾在学生耳畔的是优美的音乐和入情入境的导游语,孩子们又怎能不为漓江的迷人景色所陶醉呢?在这优美的情境中,学生的想象也悄然展开。在余音绕梁的气氛下,(稍倾)老师轻声地问:“你们能说说用自己的小手、小脚拨动漓江水的感觉吗?”“清凉极了,溅起的小水珠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呢!”“我没忍心打破漓江的宁静,但我感受到了迎面吹来的凉风中还夹带着漓江水那甜甜的气息!”孩子们在此柔美的情境中,完全沉浸在了漓江宁静之美的体验中,至此,“身临其境”之感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课文的意境体验到了,课文语言的神韵感悟到了,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也就水到渠成地得到了一次陶冶。正由于音乐和图画的介入,学生才兴致勃勃地朗读着课文,品尝着语境,主动地甚至是忘我地倾向教学过程,这种学习活动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
  三、课末引进音乐,升华课堂教学的主题。
  音乐作为渲染情境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与语文也有相通之处。即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的载体。如果选择与课文内容感情相通的时代之音,把音乐和语音沟通起来,根据音乐的语音、旋律、节奏,通过教师的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联想,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产生通感,就能在他们脑海中浮现生动的课文画面,并与作者在课文中抒发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审美追求中提升对作品的理解和演绎,陶治性情,升华思想,加深印象,在美文和音乐的旋律中得到美的熏陶。如:我在教学《慈母情深》一文时,当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学生看到的是一位低头踩缝纫机的、瘦弱的、贫苦的母亲宁可自己挨饿也不愿儿子学不到知识的伟大的母亲形象,这个时候,我们便可以让学生想想自己的母亲,教师随即播放《母亲》这首歌,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将文中的母亲、歌曲中的母亲、自己的母亲联系起来,自然也就能感受到自己的母亲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紧接着让学生给自己的母亲写几句话,既积累了语言,又深化了情感,体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境界.
  四、歌词的记忆积累。
  歌词又具有隽永凝练、生动传神、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特点。因此引导学生赏析和记忆一些健康优美的歌词,如:“池塘边的榕树上”那难忘的《童年》、“晚风轻拂”着的《外婆的澎湖湾》、“鲜花曾告诉我”的《同一首歌》、《七子之歌》等等,不仅深受学生们的欢迎,而且又能积累语言。在有兴趣的欣赏或演唱乐曲的活动中,人的精神、听觉记忆都会得到锻炼,并能加强情绪体验,经常接触音乐的孩子,不仅有较强的记忆力,而且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都比一般的孩子突出。以唱、背、读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在这方面的兴趣与积累。又由于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所以在这样的音乐活动中,它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要求学生当众表演。这种表演的成功,特别有利于自信心的形成,因此教师要善于注意并鼓励胆小、害羞的学生去争取成功,帮助那些学生建立自信心。长期下来,学生们便渐渐陶醉于音乐的殿堂,自然乐此不疲、学而忘苦、记而忘难了。歌词的积累无疑便是语言的积累,正确引导学生积累歌词也是学习母语的一种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分析了助力自行车以液化石油气替代汽油为燃料后的燃烧状况和工作循环,计算了其性能指标。实践证明,该燃料改造取得了降低排气污染的预期目的和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96-02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可是大部分农村教师和学生却都认为这是十分头痛的事。特别是起步作文,每到作文课时,就见学生们就唉声叹气,抓耳挠腮,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就算最后好不容易才凑出了一篇作文,读起来却要么前言不搭后语,乱成一团;要么淡而无味,缺乏新意。教师也很
【摘 要】 当下社会也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微课在国内的发展尚在起步阶段,尤其是微课在小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究等方面的研究仍然比较薄弱,需要广大学者和教师继续摸索。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将微课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更有效地提高微课教学效果仍然是广大小学教师不断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小学语文;微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2.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
摘要:为了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落实高中教育改革,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上工作日程已经成为现阶段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主要方向。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高中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化学相较于其他科目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抽象而复杂,很多学生由于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成为了数学“学困生”,如何避免“学困生”的存在,更好的指导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成为了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所思考的重点问题。本篇文章主要从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的方式两个方面,对如何加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改善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更好的指导高中学生学习数
摘 要:新课改理念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文章从引导学生探究、创设探究情境、注重实验探究、重视探究教学四个方面阐述自主探究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意识。  关键词:初中物理 自主探究 教学  【分类号】G633.7  《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的创设都是为学生服务,目的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习成为不断探索新
[关键词] 创新思维 想象能力  [内容摘要]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创新精神来看,作文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理论水平和思想素养的提高,直接影响到学生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拓展新理念,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以最大的限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思维活跃,智力呈现开放状态;其次,要突破命题,给学生一个广阔的
【摘要】 口算能力是一项最基本的数学能力。小学低年级是学习口算的关键,我们必须重视这阶段小学生的口算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困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它将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长远和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生 口算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04-01  小学数学对学生的口算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