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在首批确定的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两个示范区中,宁波以一个城市的身份“先行先试”。
先行先试的机遇,将给宁波带来怎样的影响和改变?面对新机遇,宁波又该如何把握、发力?能否以此为“支点”,撬动宁波“新飞升”?带着这些问题,近日,本刊专访了市科技局局长黄利琴。
记者:从宁波本身来讲,为什么要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其内在需求是什么?
黄利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科学技术研究的后续环节,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也是世界性的难题,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我国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路径一直不畅,转移转化能力也偏弱。
宁波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科技创新,特别是“十二五”以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探索形成了具有宁波区域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在从最初的技术引进、模仿跟随式创新,到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集成创新、原始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走出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适合本地特点的创新发展之路,但在探索中也遇到了如科技人员利益分配等体制机制问题。宁波利用获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契机,将有利于突破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进一步理顺机制,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目前,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益融合变成趋势,以及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宁波的发展也遇到困境,面临不少的挑战和机遇。当前我市正在积极打造“一圈三中心”,建设“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宁波成功获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是历史性的机遇,以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为重要支撑和抓手,将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争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产业发展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另外,宁波作为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城市,科教资源相对薄弱,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格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实现经济发展从中高速迈向中高端,推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引领支撑传统产业、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我们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突破口,努力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金融、人才、政策等方面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与模式,为其他同类城市提供借签,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
记者:面对先行先试的机遇,宁波该如何把握?
黄利琴: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中央深改组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顶层设计非常到位,如中发办2015年46号《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围绕10个方面提出了32项改革举措143项政策措施,主要涉及十几个部门的改革任务,所以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共同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巨大潜能,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通道,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清除障碍。
机遇面前,我们肯定要做一些新的事情,我们要大胆探索,敢于做“吃螃蟹第一人”,在科技创新大潮中做到“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当前,加快科技创新,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式,补齐科技创新短板;要谋划未来,为宁波未来发展而试。在“先行先试”中,解决宁波比全国更早碰到的问题,探索解决目前一些地区还没有遇到的发展瓶颈,助力宁波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
记者:今年8月18日,宁波获批“中国制造2025”首个试点示范城市,10月14日,宁波又成为首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您如何看待这“两个示范区”对于宁波创新驱动的影响和作用?
黄利琴:“两个示范”是宁波市委、市政府贯彻中央五大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中国制造2025”立足我市制造大市的优势,着力推动解决我市产业现代化、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以及在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问题;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立足我市科技创新自身基礎和比较优势,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中,特别是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制度不完善等瓶颈问题,同时提供原始创新,产生一批自主创新成果。
在“新常态”下,围绕自主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与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互为补充、互动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突破口和支撑,“中国制造2025”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方向和依托。也就是说,产业的转型发展需要科技成果转化支撑,科技成果转化需要“中国制造2025”作为落脚点和方向。
“两个示范”的获批和创建,两者形成合力,我们称之为“姊妹篇”或“合奏曲”,将为我市的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新助力。
记者:示范区的建设要实现一个怎样的目标,将给宁波带来怎样的影响和改变?
黄利琴:这个目标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功能完善、运行高效、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成功研发和转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产品,衍生一批原创新兴产业,推动全市创新型产业集群规模和竞争力提升,取得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成果转化模式和体制机制改革成果。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实现产业技术水平从跟跑转向并跑,部分重点产业和细分领域实现领跑,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
创新要素更加集聚。建成一批新兴产业高度集聚的创新型园区,培育高水平产业技术研究院50家,规上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占比超过60%,吸引集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超过10万人。 创新生态更加优化。激励创新的政策体系更加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创新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创新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和社会氛围。
总之,通过努力,以科技创新助推宁波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记者:为实现这些目标,我们有哪些举措?
黄利琴:围绕这些目标,我们主要实施八项任务和八项改革创新试点。
推进八大重点任务,即完善创新型企业培育机制、建设科技创新高端平台、推进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完善科技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完善科技管理制度、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保障等,从而达到重点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成效显著,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市场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改革助推成效显著的目的。
推进八项改革创新试点:一是全力推进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及研发组织建设试点。全面推行合作方投资、民间资本投资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新型研发组织建设模式,实行由主要利益相关方代表构成的理事会管理制度以及员工企业化聘用管理机制,形成稳定财政收入与竞争性收入相协调的持续支持机制,加快培育建设一批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及研发组织。
二是全力推进专业化众创空间及公共研发平台建设试点。支持龙头骨干企业、高校院所牵头建设专业化的众创空间,以提供专业化公共研发平台或中试实验工场的方式,承接重大科研成果产业化前的中间性、放大性和工程化试验,为国内外科技人员、创客团队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从实验研究、中试熟化到生产过程所需的全链条、一站式服务。
三是全力推进企业创新方法、创新标准和研发(转化)准备金制度试点。鼓励引导企业健全研发管理制度,强化技术路线图、发展战略研究,按标准储备专门用于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准备资金,形成比较健全和规范的创新管理制度。
四是全力推进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培育试点。积极培育发展由市场主体投资建设运营的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完善以公共服务量、服务收入和科技支撑效果为重点的服务绩效考评机制。选择若干科技成果资源丰富的高校院所,开展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其技术经纪人实行职业化、市场化,并可视为科技成果完成人,参与转化收益分配。
五是全力推进自主创新产品应用机制改革试点。建立完善自主创新产品(技术)推荐目录,对列入目录库的产品(技术),在政府及国有投资项目采购中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准入门槛,推行政府首购(订购)、首用,试行创新产品与服务远期約定政府购买制度,探索实施需求方补贴政策。
六是全力推进民间资本境外研发创新投资PPP模式试点。支持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相结合,以租用、独立运行、自建等方式赴境外建设科技园区,以“基金+孵化器”的模式建设海外科技企业孵化器,吸引和承接国际先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七是全力推进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投贷联动、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试点。试点开展项目信用评价与信息披露,发展互联网众筹、众扶。立足创新创业需求,积极推动在甬科技银行开展投贷联动等融资服务模式创新。探索建设专业化科技保险公司,开展产品研发责任、自主创新产品试用等科技保险业务。
八是全力推进科技人才双向流动和分类评价改革试点。全面落实科技人员离岗创业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探索开展“高层次人才创新港”建设,对海内外高端人才来甬创新创业,可给予事业身份并挂靠。
责任编辑:林依臻颖
在首批确定的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两个示范区中,宁波以一个城市的身份“先行先试”。
先行先试的机遇,将给宁波带来怎样的影响和改变?面对新机遇,宁波又该如何把握、发力?能否以此为“支点”,撬动宁波“新飞升”?带着这些问题,近日,本刊专访了市科技局局长黄利琴。
记者:从宁波本身来讲,为什么要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其内在需求是什么?
黄利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科学技术研究的后续环节,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也是世界性的难题,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我国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路径一直不畅,转移转化能力也偏弱。
宁波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科技创新,特别是“十二五”以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探索形成了具有宁波区域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在从最初的技术引进、模仿跟随式创新,到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集成创新、原始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走出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适合本地特点的创新发展之路,但在探索中也遇到了如科技人员利益分配等体制机制问题。宁波利用获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契机,将有利于突破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进一步理顺机制,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目前,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益融合变成趋势,以及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宁波的发展也遇到困境,面临不少的挑战和机遇。当前我市正在积极打造“一圈三中心”,建设“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宁波成功获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是历史性的机遇,以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为重要支撑和抓手,将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争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产业发展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另外,宁波作为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城市,科教资源相对薄弱,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格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实现经济发展从中高速迈向中高端,推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引领支撑传统产业、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我们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突破口,努力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金融、人才、政策等方面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与模式,为其他同类城市提供借签,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
记者:面对先行先试的机遇,宁波该如何把握?
黄利琴: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中央深改组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顶层设计非常到位,如中发办2015年46号《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围绕10个方面提出了32项改革举措143项政策措施,主要涉及十几个部门的改革任务,所以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共同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巨大潜能,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通道,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清除障碍。
机遇面前,我们肯定要做一些新的事情,我们要大胆探索,敢于做“吃螃蟹第一人”,在科技创新大潮中做到“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当前,加快科技创新,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式,补齐科技创新短板;要谋划未来,为宁波未来发展而试。在“先行先试”中,解决宁波比全国更早碰到的问题,探索解决目前一些地区还没有遇到的发展瓶颈,助力宁波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
记者:今年8月18日,宁波获批“中国制造2025”首个试点示范城市,10月14日,宁波又成为首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您如何看待这“两个示范区”对于宁波创新驱动的影响和作用?
黄利琴:“两个示范”是宁波市委、市政府贯彻中央五大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中国制造2025”立足我市制造大市的优势,着力推动解决我市产业现代化、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以及在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问题;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立足我市科技创新自身基礎和比较优势,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中,特别是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制度不完善等瓶颈问题,同时提供原始创新,产生一批自主创新成果。
在“新常态”下,围绕自主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与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互为补充、互动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突破口和支撑,“中国制造2025”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方向和依托。也就是说,产业的转型发展需要科技成果转化支撑,科技成果转化需要“中国制造2025”作为落脚点和方向。
“两个示范”的获批和创建,两者形成合力,我们称之为“姊妹篇”或“合奏曲”,将为我市的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新助力。
记者:示范区的建设要实现一个怎样的目标,将给宁波带来怎样的影响和改变?
黄利琴:这个目标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功能完善、运行高效、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成功研发和转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产品,衍生一批原创新兴产业,推动全市创新型产业集群规模和竞争力提升,取得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成果转化模式和体制机制改革成果。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实现产业技术水平从跟跑转向并跑,部分重点产业和细分领域实现领跑,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
创新要素更加集聚。建成一批新兴产业高度集聚的创新型园区,培育高水平产业技术研究院50家,规上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占比超过60%,吸引集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超过10万人。 创新生态更加优化。激励创新的政策体系更加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创新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创新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和社会氛围。
总之,通过努力,以科技创新助推宁波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记者:为实现这些目标,我们有哪些举措?
黄利琴:围绕这些目标,我们主要实施八项任务和八项改革创新试点。
推进八大重点任务,即完善创新型企业培育机制、建设科技创新高端平台、推进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完善科技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完善科技管理制度、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保障等,从而达到重点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成效显著,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市场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改革助推成效显著的目的。
推进八项改革创新试点:一是全力推进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及研发组织建设试点。全面推行合作方投资、民间资本投资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新型研发组织建设模式,实行由主要利益相关方代表构成的理事会管理制度以及员工企业化聘用管理机制,形成稳定财政收入与竞争性收入相协调的持续支持机制,加快培育建设一批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及研发组织。
二是全力推进专业化众创空间及公共研发平台建设试点。支持龙头骨干企业、高校院所牵头建设专业化的众创空间,以提供专业化公共研发平台或中试实验工场的方式,承接重大科研成果产业化前的中间性、放大性和工程化试验,为国内外科技人员、创客团队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从实验研究、中试熟化到生产过程所需的全链条、一站式服务。
三是全力推进企业创新方法、创新标准和研发(转化)准备金制度试点。鼓励引导企业健全研发管理制度,强化技术路线图、发展战略研究,按标准储备专门用于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准备资金,形成比较健全和规范的创新管理制度。
四是全力推进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培育试点。积极培育发展由市场主体投资建设运营的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完善以公共服务量、服务收入和科技支撑效果为重点的服务绩效考评机制。选择若干科技成果资源丰富的高校院所,开展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其技术经纪人实行职业化、市场化,并可视为科技成果完成人,参与转化收益分配。
五是全力推进自主创新产品应用机制改革试点。建立完善自主创新产品(技术)推荐目录,对列入目录库的产品(技术),在政府及国有投资项目采购中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准入门槛,推行政府首购(订购)、首用,试行创新产品与服务远期約定政府购买制度,探索实施需求方补贴政策。
六是全力推进民间资本境外研发创新投资PPP模式试点。支持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相结合,以租用、独立运行、自建等方式赴境外建设科技园区,以“基金+孵化器”的模式建设海外科技企业孵化器,吸引和承接国际先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七是全力推进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投贷联动、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试点。试点开展项目信用评价与信息披露,发展互联网众筹、众扶。立足创新创业需求,积极推动在甬科技银行开展投贷联动等融资服务模式创新。探索建设专业化科技保险公司,开展产品研发责任、自主创新产品试用等科技保险业务。
八是全力推进科技人才双向流动和分类评价改革试点。全面落实科技人员离岗创业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探索开展“高层次人才创新港”建设,对海内外高端人才来甬创新创业,可给予事业身份并挂靠。
责任编辑:林依臻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