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数学课堂的导入,就是指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或数学活动之前,围绕教学目标,有意识、有目的、精心设计的一种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教学语言与方法,导语导入的语言尽可能要简练,短则一两分钟,长也不能超过五六分钟。在导入新课时,要体现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导语要具有的概括力和趣味性,能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要具有鼓动性,能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使之跃跃欲试;要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引起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具有一定的情感性,起到缩小师生之间心理距离的作用。精彩的导入,是开启新课的钥匙;引导学生登堂入室,是承前启后的桥梁;使学生温“故”而知新,是激起学生心海的波澜。因此導入应该精当、精彩,却忌繁琐。精彩的导入,会使教学活动更加流畅。所以,在教学中 “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
关键字:数学课堂 导入
一部好影片,精彩别致的开头能迅速地吸引住观众;一首好歌,前奏一响,就能拨动起听众心灵中的琴弦。课堂教学也同样如此,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整堂课的和谐自然发展定下基调,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一见钟情”。由于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高、逻辑性严密的学科,如何让抽象的数学具体化,让枯燥的数学生活化,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课堂导入是关键,教学导入的设计显得至关重要,那么数学教学的导入有哪些要求和方法呢?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现将我的一些想法与做法提出来供同行研讨。
一、课堂教学导入“四要”。
1、要注重旧知识的铺垫。
无论是情景导入还是复习导入,都要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和知识迁移的规律,都要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然获得新知。如,讲《实数与数轴》这节课,提出问题:“什么是有理数?”,再引出0.1010010001…这样的数称为无理数,使学生在有理数的基础上来学习这节课,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符合学生由已知到未知的认识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课堂导入的目的。
2、要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
“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全面进步和发展”。所以,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方面,情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创设有助于初中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他们。
3、要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如,学习垂径定理时,我采用了课本上的赵洲桥实例,先用利用图文,声情并茂地介绍了它的历史和形状后提出问题:“赵洲桥是圆弧形的,如果已知桥拱和跨度,如何求半径呢?”这样设计问题情境给学生留下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取得了很好的课堂导入效果,而且为接下来“赵洲桥的例题”的教学埋下伏笔,有助于垂径定理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
4、要把握好导入使用的时间。
设计适宜的、妙趣横生的教学导入总会给课堂加上亮丽的一笔。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创设情境煞费苦心,往往耽误了大量时间,有的仅导入就用去了10多分钟,那么讲授新课、练习训练、小结等教学环节势必受到影响,这样的课堂导入就变成了本末倒置,也就只能是花架子。
二、课堂教学导入“四法”。
1、设置障碍,以疑激趣。
刺激学生最好的是方法刺激其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教学中老师切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就能激起他们求知的热情。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先出示46÷9=( )让学生为难,口诀里没有“几九四十六”怎么办?这样设置的障碍使学生产生疑问而迸发出求知的火花,进而拼命的探究新知。
2、利用神秘感,诱发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教学中利用神秘妙法诱发学生好奇心,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新知识的奥秘中去。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以先说一些数让学生判断能否被3整除,然后让学生说数老师判断,让学生感到惊奇?老师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难道有什么奥妙吗?当学生想知道而又不知道时,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最高。
3、故事开导,引发兴趣。
学生喜欢听故事,老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教学“循环小数”时,老师可以讲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故事,老和尚说:“从前有座山……”让学生接着讲,并告诉学生同样的内容重复出现叫做“循环”,数学中和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也很多。这样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用说也一定很强。
4、启迪猜想,增添兴趣。
猜想是人们在揭示问题实质,探索客观规律,寻找命题结论时,凭借自己的想象,进行估计,推测的一种思维方式。教师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测,可激发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出示问题“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哪个大”,先让学生大胆猜想,有的说圆的面积大,有的说一样大,还有的说正方形面积大,乐趣浓浓,然后请他们各自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这样学生情绪高昂,学习积极性增强,效率也高。
三、课堂教学导入“四注意”。
数学教学导入的导语要具有科学性,时间性;要精练、灵活,不要哗众取宠,更不能繁冗累赘、喧宾夺主;要紧扣课堂教学目的,简明,实用。它必须遵循以下规律:
1、导入要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
2、导入要突出教学重点,精练高效;
3、导入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顾及学生的年龄、心理、已有知识结构等特征;
4、导入不能所有课堂采用同样的方式,否则就起不到激发学生兴趣、引人入胜的作用。
简言之,数学教学的开场白,为数学课堂教学整体服务,为整个课堂教学做铺垫,为学生一开始就“收心”,为解决问题而来的。教师要针对学习内容、学习基础以及学生风格,设计出适宜又新颖、巧妙又自然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才能使课堂活跃起来,达到学生学习和谐发展的目的。
关键字:数学课堂 导入
一部好影片,精彩别致的开头能迅速地吸引住观众;一首好歌,前奏一响,就能拨动起听众心灵中的琴弦。课堂教学也同样如此,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整堂课的和谐自然发展定下基调,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一见钟情”。由于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高、逻辑性严密的学科,如何让抽象的数学具体化,让枯燥的数学生活化,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课堂导入是关键,教学导入的设计显得至关重要,那么数学教学的导入有哪些要求和方法呢?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现将我的一些想法与做法提出来供同行研讨。
一、课堂教学导入“四要”。
1、要注重旧知识的铺垫。
无论是情景导入还是复习导入,都要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和知识迁移的规律,都要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然获得新知。如,讲《实数与数轴》这节课,提出问题:“什么是有理数?”,再引出0.1010010001…这样的数称为无理数,使学生在有理数的基础上来学习这节课,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符合学生由已知到未知的认识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课堂导入的目的。
2、要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
“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全面进步和发展”。所以,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方面,情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创设有助于初中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他们。
3、要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如,学习垂径定理时,我采用了课本上的赵洲桥实例,先用利用图文,声情并茂地介绍了它的历史和形状后提出问题:“赵洲桥是圆弧形的,如果已知桥拱和跨度,如何求半径呢?”这样设计问题情境给学生留下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取得了很好的课堂导入效果,而且为接下来“赵洲桥的例题”的教学埋下伏笔,有助于垂径定理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
4、要把握好导入使用的时间。
设计适宜的、妙趣横生的教学导入总会给课堂加上亮丽的一笔。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创设情境煞费苦心,往往耽误了大量时间,有的仅导入就用去了10多分钟,那么讲授新课、练习训练、小结等教学环节势必受到影响,这样的课堂导入就变成了本末倒置,也就只能是花架子。
二、课堂教学导入“四法”。
1、设置障碍,以疑激趣。
刺激学生最好的是方法刺激其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教学中老师切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就能激起他们求知的热情。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先出示46÷9=( )让学生为难,口诀里没有“几九四十六”怎么办?这样设置的障碍使学生产生疑问而迸发出求知的火花,进而拼命的探究新知。
2、利用神秘感,诱发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教学中利用神秘妙法诱发学生好奇心,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新知识的奥秘中去。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以先说一些数让学生判断能否被3整除,然后让学生说数老师判断,让学生感到惊奇?老师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难道有什么奥妙吗?当学生想知道而又不知道时,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最高。
3、故事开导,引发兴趣。
学生喜欢听故事,老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教学“循环小数”时,老师可以讲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故事,老和尚说:“从前有座山……”让学生接着讲,并告诉学生同样的内容重复出现叫做“循环”,数学中和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也很多。这样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用说也一定很强。
4、启迪猜想,增添兴趣。
猜想是人们在揭示问题实质,探索客观规律,寻找命题结论时,凭借自己的想象,进行估计,推测的一种思维方式。教师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测,可激发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出示问题“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哪个大”,先让学生大胆猜想,有的说圆的面积大,有的说一样大,还有的说正方形面积大,乐趣浓浓,然后请他们各自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这样学生情绪高昂,学习积极性增强,效率也高。
三、课堂教学导入“四注意”。
数学教学导入的导语要具有科学性,时间性;要精练、灵活,不要哗众取宠,更不能繁冗累赘、喧宾夺主;要紧扣课堂教学目的,简明,实用。它必须遵循以下规律:
1、导入要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
2、导入要突出教学重点,精练高效;
3、导入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顾及学生的年龄、心理、已有知识结构等特征;
4、导入不能所有课堂采用同样的方式,否则就起不到激发学生兴趣、引人入胜的作用。
简言之,数学教学的开场白,为数学课堂教学整体服务,为整个课堂教学做铺垫,为学生一开始就“收心”,为解决问题而来的。教师要针对学习内容、学习基础以及学生风格,设计出适宜又新颖、巧妙又自然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才能使课堂活跃起来,达到学生学习和谐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