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和认识特点来看,这阶段的学生比较信任和依赖教师,但是学习缺乏目的性,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尚处在刚刚萌芽的阶段,因此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和培养。但是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认识不足,过分重视和强调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注意力要集中,否则就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对数学学科产生厌倦的心理。另一方面,小学生遇到感兴趣的事物总喜欢问个究竟。而教师往往采用“说教式”的教学方法,解释不清楚的就让学生牢牢记住,从而未能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中笔者谈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的数学符号、概念和知识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这时期的学生虽然能在意志力的支配下从事一定的活动,但是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那么,如何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轻松地掌握而又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学生的自觉性和持久性呢?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童话故事等创设童话情境,这样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有助于他们消化和吸收较为抽象和复杂的知识点。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讲述童话故事:猪妈妈有三个孩子:猪姐姐、猪弟弟和猪妹妹。有一天,猪妈妈把一棵大白菜分成了三份:给了猪姐姐1/3、猪弟弟2/6、猪妹妹3/9......教师的故事还没讲完,学生就嚷嚷开了:“猪妈妈好偏心,为什么分给猪妹妹的白菜比哥哥、姐姐多那么多?”教師可以趁机鼓励学生谈论,是否猪妹妹真的分得比姐姐和哥哥多。然后,教师告诉学生真正的答案。这时,学生的好奇心就被教师调动起来了,全都认真地听教师讲解这个故事中为什么猪妈妈没有偏心,而猪妹妹和她的哥哥姐姐分到的大白菜一样多和有关分数的知识。如果教师直接跟学生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知识,来比一比分数的大小。恐怕学生的兴趣不会很高,在听课过程中还可能走神和做小动作。因为,对于这种相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由于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要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数学知识,首先就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导入环节设计的好不好,不仅关系着能否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师接下来整个的教学质量。教师采用多媒体介入导入,能够在学生走神时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学习中来,振作学生精神;还可以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堂课认识钟表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今天,有一位新朋友想加入我们的大家庭与同学们一起学习新知识。在它出场之前,我先与大家猜个谜语,好吗?”学生听了后兴致很高,高兴地答:“好。”教师接着说:“会走没有脚,会响没有口,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发出命令来,人人得遵守。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个好朋友是谁?”在学生猜谜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小青蛙猜谜语,画面生动有趣,同学们的热情也被调动起来了。同学们猜出谜底后,教师还可以多媒体出示各种各种的钟表,从而让学生对钟表有更直观的印象。
三、开展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学生整天坐在教室里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容易感到厌倦和烦躁,也不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开展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室内教学之余,教师应该利用机会和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将学生从封闭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消除学生的疲倦心理。
例如,在教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后,教师组织学生来到操场中,然后对学生说:“学校想在操场的西侧圈出一块长方形的空地来种植花草。已知空地长25米,宽15米,如果每一米如需要20块砖,那么请同学们为学校计算一下这块空地共需要多少块砖?”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与同学一起合作商量完成,还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了长方形的特征,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掌握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又例如,在教学完“小数的初步认识”以后,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当地的大型超市,观看货架上商品的价格,让学生在真实的购物环境中,进一步加深对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认识。
总之,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在碰到感兴趣的事物时总喜欢问个究竟。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创设故事情景,以引起学生的兴起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采用多媒体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不仅营造了课堂气氛,让学生自发进入到课堂气氛中去,还可以将学生从思维松散的状态中调整过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将所学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加深对书本知识的感受和运用。需要注意的,激发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不限于本文中提到的这三种,在今后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进行积极大胆的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铜仁市第十二小学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的数学符号、概念和知识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这时期的学生虽然能在意志力的支配下从事一定的活动,但是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那么,如何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轻松地掌握而又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学生的自觉性和持久性呢?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童话故事等创设童话情境,这样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有助于他们消化和吸收较为抽象和复杂的知识点。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讲述童话故事:猪妈妈有三个孩子:猪姐姐、猪弟弟和猪妹妹。有一天,猪妈妈把一棵大白菜分成了三份:给了猪姐姐1/3、猪弟弟2/6、猪妹妹3/9......教师的故事还没讲完,学生就嚷嚷开了:“猪妈妈好偏心,为什么分给猪妹妹的白菜比哥哥、姐姐多那么多?”教師可以趁机鼓励学生谈论,是否猪妹妹真的分得比姐姐和哥哥多。然后,教师告诉学生真正的答案。这时,学生的好奇心就被教师调动起来了,全都认真地听教师讲解这个故事中为什么猪妈妈没有偏心,而猪妹妹和她的哥哥姐姐分到的大白菜一样多和有关分数的知识。如果教师直接跟学生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知识,来比一比分数的大小。恐怕学生的兴趣不会很高,在听课过程中还可能走神和做小动作。因为,对于这种相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由于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要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数学知识,首先就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导入环节设计的好不好,不仅关系着能否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师接下来整个的教学质量。教师采用多媒体介入导入,能够在学生走神时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学习中来,振作学生精神;还可以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堂课认识钟表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今天,有一位新朋友想加入我们的大家庭与同学们一起学习新知识。在它出场之前,我先与大家猜个谜语,好吗?”学生听了后兴致很高,高兴地答:“好。”教师接着说:“会走没有脚,会响没有口,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发出命令来,人人得遵守。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个好朋友是谁?”在学生猜谜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小青蛙猜谜语,画面生动有趣,同学们的热情也被调动起来了。同学们猜出谜底后,教师还可以多媒体出示各种各种的钟表,从而让学生对钟表有更直观的印象。
三、开展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学生整天坐在教室里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容易感到厌倦和烦躁,也不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开展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室内教学之余,教师应该利用机会和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将学生从封闭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消除学生的疲倦心理。
例如,在教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后,教师组织学生来到操场中,然后对学生说:“学校想在操场的西侧圈出一块长方形的空地来种植花草。已知空地长25米,宽15米,如果每一米如需要20块砖,那么请同学们为学校计算一下这块空地共需要多少块砖?”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与同学一起合作商量完成,还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了长方形的特征,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掌握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又例如,在教学完“小数的初步认识”以后,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当地的大型超市,观看货架上商品的价格,让学生在真实的购物环境中,进一步加深对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认识。
总之,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在碰到感兴趣的事物时总喜欢问个究竟。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创设故事情景,以引起学生的兴起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采用多媒体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不仅营造了课堂气氛,让学生自发进入到课堂气氛中去,还可以将学生从思维松散的状态中调整过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将所学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加深对书本知识的感受和运用。需要注意的,激发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不限于本文中提到的这三种,在今后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进行积极大胆的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铜仁市第十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