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赢衰老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tig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寿研究在20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都不见起色,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这个领域的名声被一些心怀鬼胎的人毁掉了。
  玩坏长寿研究
  欧洲很早就出现过号称能让人长命百岁的“老西医”,现代医学诞生后这类人仍然没有消失,只是换了种方式,打着“科学”的旗号继续行骗。他们普遍口才极佳,不少人还有正规大学的博士头衔,所以他们说服了很多人为其捐款,其中不乏百万富翁,于是追求长寿渐渐成了富人和异想天开者的代名词。真正的科学家自然瞧不起这些人,把他们视为骗子,很多国家级科研基金都拒绝为长寿研究拨款。
  “对长寿的追求一直遭人歧视,被认为是富人的奢望,其实长寿应该是人类的共同愿望,谁不想多活几年?”美国加州巴克衰老研究所研究员潘卡基·卡帕西博士说,“100年前一个人活到70岁就全村庆祝了,如今这样的人满大街都是,他们可不愿意回到过去。”
  巴克研究所现任所长埃里克·威尔丁博士,则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社会上对长寿研究的歧视态度是怎么形成的:“很多人一提起长寿研究,脑子里首先想到的就是一个富有的老头子躺在病床上,一大堆医生运用各种高科技手段维持其生命。还有很多人听说我是研究长寿的,立刻质问我,地球上已经有太多人了,为什么还要去增加更多人口呢?在我看来,所有这些反对者都犯了同一个错误,那就是想当然地把老年人视为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是全社会的累赘。其实这样的景象同样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关心的不是提高绝对寿命,而是如何延缓衰老,提高人类的健康寿命。”
  跑输慢性病
  近代生物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成果就是大幅度提高了人类寿命,人类的平均寿命以每10年提高2年的速度在增加。也就是说,在过去的这一个世纪里,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从四十多岁增加到六十多岁,大约增加了20年。但因为各种原因,人类的健康寿命只增加了15年。
  “老年人各项身体机能肯定不如年轻人,因此对老年人来说,健康的定义就是没有任何能够影响其正常生活的严重疾病,健康寿命的意思就是一个人能够维持这样的状态多久。”威尔丁博士说,“目前美国超过65岁的人中有一半患有至少一种严重的疾病,这是一种很不健康的状态。”
  在威尔丁博士看来,长寿研究的进步加上抗衰老研究的滞后,为人类社会创造了一个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全新阶层。这个阶层的人年龄在65- 85岁之间,一直处于慢性病的折磨当中,活得相当痛苦。“我周围经常见到这样的人,65岁得了心脏病,开始服用他汀类药物;两年后又得了糖尿病,开始吃降糖药;5年后又得了阿尔兹海默症,生活逐渐不能自理,只能住进养老院,在痛苦中勉强活到85岁。”威尔丁博士说,“如果这种情况没有改善,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仍然以每10年2岁的速度增加,那么我们的医疗保健系统迟早会崩溃。”
  头号致病因子
  这种局面显然是谁也不愿见到的,科学家们的目标就是想办法扭转局势。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减少老年病的发生。最常见的老年病包括骨质疏松、白内障、老花眼、癌症、心血管疾病和阿尔兹海默症等,理论上年轻人也会得这些病,但发病率明显比老年人低得多。
  巧的是,这份名单中的后三种病也是目前发达国家中最难治愈、“杀”人最多的三大疾病。目前全世界绝大部分医疗科研经费都花在这三大“杀手”身上了,科学家们虽然取得了一些局部的胜利,但距离成功还远着呢。
  为什么这三种疾病那么难治?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科学家目前还没有找到任何办法,来解决这三大疾病的最大致病因子。我们都知道酗酒和过度暴晒会导致癌症,肥胖、高胆固醇和缺乏运动会导致心脏病,这些都是最为常见的致病因子,每一种因子都会增加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但是,目前公认的三大疾病最大的致病因子并不是以上这些,而是衰老。比如,很多人认为高胆固醇是导致心脏病的罪魁祸首,实际上年龄因素对于心脏病的“贡献”是高胆固醇的7倍。
  换个简单的说法: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得心脏病、癌症或者阿尔兹海默症的概率有多大,那么首先应该问一下这人的年龄,因为其他所有因素相对来说都是次要的。
  长寿有望成常态
  问题在于,其他因素都是比较容易控制的,唯独年龄没有办法。“现代医学研究往往只关注单一疾病的防治,很少有人研究衰老问题,因为后者看似无法解决。我们这个研究所的最大特点就是把衰老单独拎出来作为一个课题研究,争取早日找到解决办法,一次性降低所有老年病的发病率。”威尔丁博士说,“我不认为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要知道,古代的新生儿死亡率那么高,大家也习以为常了。当时的医生也想不出解决办法,因为每个婴儿的死亡原因似乎都不一样。最终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发现了病菌,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衰老问题与此类似,一旦有人找到了衰老的生理基础,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人类的健康长寿就将成为新常态。”
  巴克研究所的几位专家为我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在不远的将来,每一个90岁的人身体都基本健康,不但生活能够自理,还能为社会做贡献。如果一个人仍然选择65岁退休的话,他完全可以再去大学读个学位,学习一门新的手艺,70岁时再找个新工作,快快樂乐地干上20年。
  “我们不是在谈论衰老,而是在谈论生活。”巴克研究所的另一位元老级研究员朱迪丝·坎皮西博士总结道,“我想对那些热爱生活的人说,你们一定要有信心,请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许再过20年,我们就把衰老这个难题攻克了!”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第3期图/马宏亮)
其他文献
不少人受凉后会出现膝盖疼痛,这很可能是骨关节炎发作,严重的还会影响上下楼梯,甚至走路。给大家推荐一套“暖膝操”,每天做一次,有助温暖膝关节。  暖膝操  高位马步。两膝稍弯曲,以膝盖不超过脚尖为宜。静蹲不动,两手平举,目视前方,坚持1分钟,并逐渐增加时间。  坐位伸膝。坐在椅子上,将双足平放在地上,然后逐渐将左(右)膝伸直,并保持伸腿姿势5至10秒钟,再慢慢放下。双腿交替进行,重复练习10至20次
期刊
2004年,我决定接受前列腺手术。手术前数年,主要是尿频、尿流减弱、尿不干净,特别是夜间起床如厕的次数增加,三次、四次……有时天气阴沉潮湿,次数更多,让我烦恼不已。  记得前列腺刚开始肥大不适时,去泌尿科看医生,医生配的药是在睡前服用。半夜起床如厕,我头晕心跳,很不舒服。再去看医生,医生说这种药会降压,让我先吃半粒,慢慢让身体适应。过了一段时间,身体对药物仍然没有适应。睡眠不足、精神疲累,必然影响
期刊
马蒂·霍洛维茨教授是创伤研究领域的世界级顶尖专家,他把人类抚平心理创伤的过程划分为下列五个阶段:痛哭,麻木和抗拒,入侵式回忆,理解创伤,抚平创伤。  然而,这五个阶段不是固定不变的,并非所有人都会照此顺序走完自己的心路历程。有人可能会跳过其中几步,或者代之以其他途径。  痛哭  很多人在经历创伤之后,都会立即进入“痛哭”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人常会惊惶不安。我曾经接待过一位女士琳恩,她当时刚好处于这
期刊
最近,北京一些眼科门诊平均每天接待小患者达到数百人,是平常门诊量的2~3倍。眼科门诊的验光师加班加点,仍然不能满足孩子验光配镜的需要。专家解释说,其中大部分是趁放假来配眼镜的学生。对此,专家提醒家长,近视问题应及时治疗,不要都拖到假期,否则很容易造成孩子近视度数激增。    面对许多的小“近视眼一族”,专家向我们讲述了目前孩子配眼镜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孩子配眼镜是不是做过散瞳验光?孩子的眼镜是不是
在医院照顾我爸的时候,我的起居时间跟美国人民保持高度一致,妹夫他们在的时候,白天,他们在医院照看,每天晚上9点,我去接替,一直到次日早上7点,我妈送饭来,我再回家睡觉。  后来,妹妹和妹夫的假期用完了,必须要上班,我便睡完觉,又回医院;等我必须返回北京的时候,很多照看工作,就安排给护工做。  照顾病人,尤其是脑溢血这样的病人,很不容易,因为受伤位置特殊,通常情况下,他们都无法控制肌体运动,语言表达
期刊
都说高血压很危险,却又常听高血压病人说,习惯了也一样,不晕不疼,和正常人一样。  但真的能一样吗?  一位朋友,收缩压170,舒张压90,应当算高了。  医生问他,吃过药吗?他说没有。  医生又问他,不晕吗?他说不晕。  医生摇摇头,无语。  看来他真是习惯了。  我的另一位朋友,收缩压达到260,舒张压190,平时也不觉得咋地,还能喝一二斤白酒。  朋友们都说,这样可不行,得注意点。  他说,没
期刊
2017年4月26日,是建筑大师、美国建筑学会金奖及法国建筑学金奖获得者贝聿铭的百岁生日。贝聿铭虽已步入百岁高龄,但依然思维清晰、头脑敏捷。他的长寿,与乐观豁达的个性,以及经常用脑、善于减压、喜欢旅游等健康的生活习惯有着一定关系。  大脑就应该劳碌  贝聿铭设计过式样各异的著名建筑,为此,他曾笑称自己“就是个劳碌命”。不过玩笑归玩笑,自从步入建筑设计这个行业以来,他的大脑确实没有停止过。  贝聿铭
期刊
随意停药。患者随意停止服用降压药的现象,十分常见。分析原因,真正负担不起药费者为少数,多数是怕麻烦,以无感觉、出差、忘服、服药后不舒服等为由停药。可是一测血压,却是高得惊人。常用的中效降压药(如依那普利、非洛地平、倍他乐克等),维持有效降压的时间仅为10- 12小时。长效降压药(如氨氯地平、氯沙坦钾、贝那普利等),有效降压时间也只有24小时。停服降压药后,血压往往在2- 3天之内便再次增高。某些降
期刊
近年来,健康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国家会定期举办“长寿展”,提醒人们注意健康。但在德国,他们却反其道而行,举办“短寿展”。  展厅内,每个玻璃柜里都有一张名人或普通人的照片。这些人的共同点就是英年早逝,颇为短寿。照片下方的生平介绍中,详细介绍了其生平以及生活习惯。而比较重要的,是点出其短寿的原因。而原因无非是以下两个:一是劳累过度,在透支健康的过程中,死神也在不知不觉中降临了;二是讳疾忌医,有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