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有效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将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肝素钠、硝酸甘油以及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溶栓达标率为6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再通达标率为84.0%,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对照组6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且操作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036-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是致死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2]。我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现将相关研究过程与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54.2岁,梗死部位在广泛前壁11例、前壁7、下壁5例、后壁2例。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4.8岁,梗死部位在广泛前壁9例、前壁8例、下壁5例、前间壁2例、后壁1例。
1.2 病例入选标准[3]
两组患者均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且严重的胸痛持续 超过30min,含服硝酸甘油未能缓解;心电图检查至少有相邻两个导联 ST段抬高, 肢导联≥0.1mV、胸导联≥0.2 mV;年龄不超过75岁;无溶栓禁忌证。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绝对卧床休息, 予以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镇痛、镇静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肝素钠、硝酸甘油以及阿司匹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采用国产尿激酶(UK)150万IU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30min后滴完,12h后皮下注射肝素
5000U, 1次/12h, 疗程5~7天,之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00 mg,1次/d。治疗期间严密监测心电图变化情况,观察溶栓治疗后患者血常规、尿常规、血小板计数、心肌酶谱以及肝肾功能等指标,并详细记录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溶栓达标:相关导联2个以上ST 段抬高,肢导>0.1mV,胸导1~3>0.3mV,胸导4~6>0.1mV。再通达标:胸痛症状在溶栓治疗后2h内基本消失,心电图抬高段于2h内回降≥50%,心肌酶达峰值时间前移<16 h。
1.5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溶栓达标率为6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再通达标率为84.0%,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1例发生心绞痛,1例发生心律失常,对照组6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3例患者发生心绞痛,2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1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溶栓达标及再通达标情况比较[n(%)]
组 别 溶栓达标 再通达标
观察组(25例) 17(68.0)﹡ 21(84.0)﹡
对照组(25例) 10(40.0) 14(56.0)
注:﹡溶栓达标率以及再通达标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脉动脉斑块破裂基础上引起的急性血栓形成, 血管急性阻塞导致血流中断, 心肌急性缺血缺氧坏死, 相关并发症不断出现,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该病的治疗原则是挽救濒死心肌,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尿激酶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一项重要手段。
本研究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溶栓达标率和再通达标率均高于常规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这一研究结果与夏剑波[5]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通过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并发症情况,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愈率。尿激酶溶栓治疗能够使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 实现梗死区再灌注,挽救濒死心肌,改善患者预后,且不良反应较少,操作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邝志斌.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静脉溶栓的临床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 9(12): 1421~1422.
[2] 王晓云,曲伟峰.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效果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25(1):76~77.
[3] 高德才.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40例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38~39.
[4] 李拥军.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125~126.
[5] 夏剑波,姚海龙,廖勇.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036-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是致死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2]。我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现将相关研究过程与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54.2岁,梗死部位在广泛前壁11例、前壁7、下壁5例、后壁2例。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4.8岁,梗死部位在广泛前壁9例、前壁8例、下壁5例、前间壁2例、后壁1例。
1.2 病例入选标准[3]
两组患者均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且严重的胸痛持续 超过30min,含服硝酸甘油未能缓解;心电图检查至少有相邻两个导联 ST段抬高, 肢导联≥0.1mV、胸导联≥0.2 mV;年龄不超过75岁;无溶栓禁忌证。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绝对卧床休息, 予以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镇痛、镇静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肝素钠、硝酸甘油以及阿司匹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采用国产尿激酶(UK)150万IU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30min后滴完,12h后皮下注射肝素
5000U, 1次/12h, 疗程5~7天,之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00 mg,1次/d。治疗期间严密监测心电图变化情况,观察溶栓治疗后患者血常规、尿常规、血小板计数、心肌酶谱以及肝肾功能等指标,并详细记录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溶栓达标:相关导联2个以上ST 段抬高,肢导>0.1mV,胸导1~3>0.3mV,胸导4~6>0.1mV。再通达标:胸痛症状在溶栓治疗后2h内基本消失,心电图抬高段于2h内回降≥50%,心肌酶达峰值时间前移<16 h。
1.5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溶栓达标率为6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再通达标率为84.0%,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1例发生心绞痛,1例发生心律失常,对照组6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3例患者发生心绞痛,2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1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溶栓达标及再通达标情况比较[n(%)]
组 别 溶栓达标 再通达标
观察组(25例) 17(68.0)﹡ 21(84.0)﹡
对照组(25例) 10(40.0) 14(56.0)
注:﹡溶栓达标率以及再通达标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脉动脉斑块破裂基础上引起的急性血栓形成, 血管急性阻塞导致血流中断, 心肌急性缺血缺氧坏死, 相关并发症不断出现,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该病的治疗原则是挽救濒死心肌,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尿激酶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一项重要手段。
本研究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溶栓达标率和再通达标率均高于常规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这一研究结果与夏剑波[5]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通过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并发症情况,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愈率。尿激酶溶栓治疗能够使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 实现梗死区再灌注,挽救濒死心肌,改善患者预后,且不良反应较少,操作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邝志斌.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静脉溶栓的临床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 9(12): 1421~1422.
[2] 王晓云,曲伟峰.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效果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25(1):76~77.
[3] 高德才.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40例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38~39.
[4] 李拥军.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125~126.
[5] 夏剑波,姚海龙,廖勇.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