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浪漫的钢琴诗人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gm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浪漫主义音乐,始于贝多芬晚期,终于勋伯格早期。在这个时代涌现了韦伯、舒伯特、柏辽兹、舒曼、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瓦格纳、勃拉姆斯、布鲁克纳、马勒、施特劳斯等伟人,在这么多人中有一位音乐家,他才华横溢,自命甚高,让后世无数人为之疯狂,更是被舒曼夸赞为“一尊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他就是肖邦,一位对祖国有无限执念的病态美诗人。
  【关键词】浪漫主义音乐 肖邦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身处浪漫,心在古典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生于1810年,卒于1849年。少年时期肖邦就显露出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异禀,从华沙学院毕业前他就已经创作出了《波兰主题幻想曲》《大型波罗乃兹舞曲》、玛祖卡舞曲、夜曲、圆舞曲、以及两首著名的钢琴协奏曲。成年后的肖邦十分崇尚高尚趣味却拒不承认自己是浪漫主义音乐家。他喜爱社交,与所有音乐家都有不错的关系,但对他们的音乐却都表现出一副轻蔑的态度。他认为李斯特的音乐空洞乏味,舒曼的《狂欢节》不能算是音乐,对门德尔松的音乐嗤之以鼻,对舒伯特不感兴趣,对贝多芬充满了恐惧。唯独对莫扎特和老巴赫充斥着敬仰之情。不难看出,肖邦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份子却对浪漫主义音乐充满了厌恶,而对古典主义音乐和巴洛克主义音乐充满了热情。可是,肖邦却恰恰成为了早期浪漫乐派在后世最受欢迎最受追捧的音乐家。他所写的曲子几乎会在任何音乐会上出现,肖邦专场音乐会也屡见不鲜。而舒曼、舒伯特、门德尔松、李斯特等人,只有十几首比较著名的曲目会出现在音乐会上。
  二、人生得失,不过肖邦
  肖邦的创作时期应该划分成三个阶段:波兰时期,巴黎早期、巴黎晚期。波兰时期的肖邦刚刚走进社会,满怀希望,充满热情,富于浪漫幻想。凭着高超的钢琴技艺让所有王公贵族熟知,并且写下了许多著名曲目。
  1830年,肖邦背井离乡远去巴黎,在维也纳逗留期间,华沙爆发了起义运动,却又被无情镇压。深爱祖国的他为无法回去尽一份力而懊恼不已。据考证,肖邦就是在这个时期写下了著名的练习曲(Op.10,第12首,被后世人称作“革命”)和前奏曲(Op.28,第12首)。这个时期肖邦的作曲风格骤变,他为祖国革命失败而悲痛不已,他的曲风不再充满浪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见的、足以撼动人心的悲剧力量。当肖邦在巴黎定居后,他的矛盾人生就此开始,凭着他出色的才华,他迅速在巴黎的高层社交圈立足并有了一定的地位,同样出色的社交才华也帮助他认识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进一步拓宽了他的思路。这些都使他感到满足和骄傲。但是,当时的巴黎,艺术不再是神圣的,随着7月王朝的建立,整个巴黎充满了铜臭和虚荣,音乐只能作为上层社会点缀生活和满足虚荣心的工具,真正的艺术并不能为人欣赏。在这样的环境中肖邦深感无限的孤寂和空虚。作为一个漂泊异乡的流亡者,肖邦无时无刻不思念着祖国,他曾自称为“一个不能忍受祖国的悲惨命运而来到巴黎的波兰人”。肖邦的音乐正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在这个阶段是肖邦创作巅峰时期,写下了后3首谐谑曲,4首叙事曲,后2首奏鸣曲、夜曲、玛祖卡舞曲等。这个时期肖邦的作品从小体裁逐渐转向大体裁,情感更加丰富。音乐内在越加丰硕和深化,更强烈的悲剧力量更加磅礴。在优美柔美的面具下隐藏着的是那能将任何人淹没在悲恸中的强大力量。肖邦音乐中的这种既刚强又柔美的意境在当时的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中是独树一帜的。
  肖邦的晚年是痛苦的,1846年波兰民族起义的再一次失败,对远在他乡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与心爱8年的女人的分道扬镳,这些都在无时无刻的摧毁者肖邦那本就被病痛折磨的残破不堪的身体。试想,一位对音乐有无限情感的人,一位每时每刻关心祖国的人,一位对爱情极度浪漫的男人,一位爱好交际每天开怀畅饮的人。在他活在这个世上的最后几年竟然如此悲惨,音乐、爱情,友情甚至健康都已不再属于他。这些对肖邦造成的伤害到底有多少,我们无法想象,也不敢想象。肖邦曾在一首歌曲中写到:“在异国的空虚无聊中,如能在梦乡中回到家乡,爱和唱歌都会令人感到幸福。啊,如今,爱,爱谁呢?歌唱,又唱给谁听?”就在这种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下,肖邦的创作逐渐衰竭,但还是写出了慷慨激昂的《幻想波罗乃兹舞曲》(Op.61)以及饱含无线深情的最后几首夜曲(Op.62)和具有肖邦精神的玛祖卡舞曲(Op.67第二首,Op.68第四首)。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在世39年,留下的却是后世人花200余年都在追寻却不可得的精神。虽以“古典”自居,但一生所作曲目,却是在吸收古典主义精华之后经过自己亲手改造,突破传统,重新授予了前奏曲、练习曲、夜曲、叙事曲、谐谑曲等一系列音乐体裁新的艺术内在,并无限的提升了这些音乐体裁所蕴含的表现力。除此之外,肖邦也堪称是民族乐派的奠基者,在波罗乃兹以及玛祖卡舞曲上,他充分运用了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深厚功力。对以后欧洲民族乐派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完善的条件。
  參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5.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设计一直以来让许多一线教师为之费解:如何让一部看起来离小学生较远的音乐作品深入人心;如何让一堂以“听”为主的音乐课层次清晰;如何让欣赏教学在你的设计中富有灵魂……笔者认为,做完“作品分析”的功课后,寻找并发现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来支撑起课的构架非常重要。在日常的听课学习及教学实践中,筆者经常可以发现综上所述“一以贯之”的主线意识在欣赏教学中发挥的魅力,让欣赏课充满生机。  
期刊
【摘要】“中原经济区”地处于我国中心地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原微天下之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及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自古时就有二十多个王朝建都于中原,从而变得出“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由此可见中原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所占地位举足轻重。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文明历经多少沧桑岁月,其他三大文明古國都在岁月长河中被侵蚀,唯有中华文明在悠长历史岁月之中传承下来。  【关键词】民间舞蹈;“火
期刊
【摘要】历史是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对历史的研究就是对过去发生事情的研究。任何学科都需要对其历史进行研究,因为历史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过去,可以减少对学科知识及事件的偏见,可以为当下提供有益的参考。《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发展史》是由孙悦湄、范晓峰所著,该书的研究对象是我国近现代的声乐艺术,即对1840年至1949年这一百多年的中国声乐艺术进行梳理及研究。该书从横向与纵向、历时与共时、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对这
期刊
【摘要】口述史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特殊方法,对于研究民间戏曲历史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环县道情皮影戏是道情与皮影戏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存在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直至今日环县道情皮影仍然活跃在当地民众的生活中,有着独特的风格及价值,可以说是当地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口述史作为一种方法论,运用在很多学科中。文章将进一步探讨口述史在环县道情皮影研究领域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口述史;民间戏曲;环县道情
期刊
【摘要】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宗教音乐是能够体现出中西方文化、艺术美学等特色的一种形式。本文选取中国佛教音乐中的古琴曲《普庵咒》和西方教堂音乐中的钢琴曲《平均律NO.1 前奏曲》為例,以对比分析其艺术特色以及文化成因。  【关键词】中西方;古琴;钢琴;比较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由于生存环境、历史渊源、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文化存在着很
期刊
【摘要】在歌剧《白毛女》的创作中,创作者们就大胆、合理地运用了许多戏曲的创作手法、旋律和演唱方式等,突出了戏剧的主题,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饱满,为作品添加了更多的表现力。  【关键词】歌剧音乐;地方戏曲;民间音乐;结合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歌剧《白毛女》是毛泽东主席在陕西延安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后,由延安的新文艺工作者们创作出的一部极好的艺术作品。此剧由延
期刊
【摘要】音乐美学与声乐演唱之间息息相关,渗透在声乐表演的各个方面,如作品的情感处理,二度创作等环节,所以,音乐美学对于声乐演唱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本文将从中国音乐艺术创造特征方面来分别论述其与声乐演唱实践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音乐美学;中国音乐艺术创造特征 ;声乐演唱实践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每种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都有其相对的音乐艺术风格类型,中国文化艺术有着自己的
期刊
【摘要】民族声乐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资源,声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能够通过演唱者的歌声将想要表达的情感传递出来,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舞台表演是民族声乐传达的重要形式,能够拉近演唱者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向人们传递出更好的舞台形象。为此,文章结合舞台表演在舞台形象作用的基础上,具体分析舞台表演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关键词】舞台表演艺术;声乐演唱;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618 【文献标识码】A  舞台
期刊
【摘要】古筝钢琴协奏曲《枫桥夜泊》,一曲现代化和古典音乐美的成功之作,一曲诗与乐的交相融合,一曲古筝与钢琴东与西的结合,无论是风雅温情的文人墨客,还是词曲的创作之涵,都道尽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也道尽了寄情山水的情思落月。  【关键词】《枫桥夜泊》;协奏曲;情思落月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每每读到唐代诗人
期刊
【摘要】任何一种音乐文化形式的传承与发展都是要结合与同时代的传播手段与方式而进行的。在当代数字传媒等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并存的数字时代下,就要充分利用多层面、多角度;更加方便快捷等优势,使陇州小调等本就不被大众所熟知的民间音乐得以传承与发展,从而也打破其流传的的地域性与时间性。  【关键词】陇州小调;数媒时代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民间音乐象征一个民族、一个地方区域乃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