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百花深处》是陈凯歌导演为电影《十分钟年华老去》拍摄的短篇。影片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情结,短短十几分钟便令观众陷入悲喜交加,一言难尽的矛盾情绪当中。本文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将影片分为三部分,并逐一对其中展现的对比、矛盾进行分析,探求《百花深处》的喜与悲及其反映出的历史文化情结。
关键词:《百花深处》;矛盾;喜与悲;历史文化
《百花深处》是陈凯歌导演拍摄的一部蕴含京味和历史情怀的电影短片。影片短小而深厚、平实而幽默、逗人发笑的同时令你裹泪,陷入深深的悲哀与沉思中。这片承载着新与旧、现代与传统的土地,不动声色地透过陈凯歌的镜头默默诉说着他的故事。
影片的第一部分是介绍人物。镜头通过北京某一伙计的新家搬移自然流畅地为观众引出影片的两方代表,主人公冯先生和搬家工人。影片在开头就通过双方截然不同的行为、性格对比塑造出迥异的人物形象。搬家工人有着良好的形象:虽稍显粗鲁但却有着新时期经济飞速发展所有的好品质:坚强、踏实、卖力和认真。而冯先生,说起话来有着浓浓的老北京腔,人却显得木讷、害羞,怪异。明明嘴上说着路好走,但他却神色迷茫,认不清路,嘟嘟嚷嚷的低语,微微翘起的兰花指,呆呆傻傻的眼神无一不在引人发笑,直到搬家工人的老大不经意说出“如今就这老北京才在北京迷路呢”这么一句安慰话,观众的笑声才停了下来,开始隐约触碰到导演想传达的主旨。经济快速的发展改变了整个城市的风貌,狭窄的道路被扩宽,土木建筑被推成了钢精混泥土的大厦,一切都变了,变得那么彻底,那么迅速,来不及留下些念想,来不及让冯先生适应。
影片的第二部分则转入喜剧的高潮。车走到尽头,观众看到了冯先生一直念叨着的家,苍凉的黄褐色的泥土上一棵孤独伫立的槐树。“哪呢”一个搬家工人说出了观众的心声。“这啊,进了胡同口,第一个门就是。这是我们家的影壁,这是我们家的院子,两进的院子。”冯先生爬上了小坡,对着空旷旷的黄土地,兴奋地介绍起他的家。疯子!搬家工人岂会买他的账,骂了几句就开车走了。缓缓远去的车通过后视镜照到了冯先生的身影,茂盛的大槐树屹立在荒凉的“坟地”上,他静静地站在树下,一动不动,放弃了哭喊和抵抗,倒显得让人怜悯了起来。但一通电话打破了局面,上头让搬家工人把账给结了。钱,让搬家工人“回心转意”了,钱还没拿到手,车岂不白出了。“冯先生,只要您给钱,您让我们搬什么,我们就搬什么。”面对神志不清的冯先生,工人们决定演场搬家戏配合配合。于是,本片最经典而搞笑的片段便出现了。欢快的背景音乐开始配合起工人们无厘头的举动。“一二三,起。”两个工人装作一幅很费劲的样子,双腿弯曲用力,手掌心朝上,对着空气,开始搬家。然而冯先生并没那么容易糊弄,他对家里的摆设清楚着呢。“你们这是抬什么呢?”“这,这不大衣柜嘛。”工人瞎编了一句。“大衣柜?我们家没有大衣柜,我们家用的是紫檀的衣橱。”冯先生一脸自豪。“这是我们家的金鱼缸。”“对,您瞧这金鱼还在里头游呢?”为了钱,工人们开始看人说人话,看鬼说鬼话了,“抬”起沉重的水缸,忽悠起冯先生来。旁边的工人看着了,笑个不停,都快被这无实物的假演出给乐着了。一切都顺顺利利地进行着,直到“搬”灯座的小伙子一不留神从口袋掏出打火机,扔给要火的同伴,冯先生的叫喊声便响起了。对了,他还在搬灯座呢。随着灯座摔落在地,冯先生不可置信地蹲在了泥土上,小心翼翼地“拾”起了碎片,痛心地哭喊着:“你给我碎了。你给我碎了”音乐不知何时停下了,工人们笑不出来了,观众看热闹瞎乐的心也凝住了,一时间只剩下那疼心裂肺的哭声。大家突然醒悟,对于冯先生来说,这并不是一场闹剧,在他心中,灯座的价值并不在金钱,而在它所承载的回忆和文化,工人们搬着的,也并不是空气,而是他的珍宝,他的家。那零星的碎片就如何那一去不复返的老北京的韵味,老北京的回忆,老北京的文化底蕴。碎了,就再也拼不回来了,买了个新的,也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了。“有一天,他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镜头转向那荒芜的黄土地,此时,空无一物的胡同脱去它那引人发笑的外衣,空洞得讓人忧伤,让人反思。
影片迎来了结尾。冯先生在沟壑中找到了他旧宅檐下的铃铛,当他将铛扣上铃的瞬间,叮叮当当的铃声响起,一座古色古香的北京四合院以水墨的形式浮现在镜头。古槐树种在院子里,枝叶随风荡漾,胡同里玉兰纷飞,小贩的吆喝和铃声融为了一体,我们看到了,听见了真正的百花深处,百花深处的胡同,胡同里冯先生的旧宅。然而一晃眼,水墨淡去,院子飘散,在日落的光辉中,只剩下那棵槐树,孤独伫立。冯先生手拿着铃铛,跳着跑向大槐树,高兴地大喊“搬新家了!搬新家了!”看着冯先生的背影,那土黄的夹克配上了橘红的运动裤和墨黑的北京老布鞋,这身不和谐的服装却让人笑不出了,我们意识到这种不和谐正是当时的老北京人,接受了新式的服装,却不愿脱下穿了大半辈子的老布鞋。忧愁渐渐加重,美好事物的再现伴随着的却是毁灭,闹剧欢笑的背后藏着促人泪流的悲伤。此刻,冯先生越是怪异的行为,越让人笑不出声来,越是引人伤痛、深思。
《百花深处》展现了一系列的对比、矛盾,影片三个部分所表达的内容,给人带来的情绪起伏都不尽相同,但在层层地递进,将悲喜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影片所蕴含的历史情结也不断在引人深思。被逐渐摧毁的古老文化和人为创造出的现代文化,究竟哪个更有力量?但没有根,没有家的精神世界,很快就会荒芜。百花深处已无百花,我们无法力揽狂澜,只能任花凋零。新旧交替,无法避免,但就意味着要在彻底毁灭旧的基础上创立新的东西?除去糟粕,仍有精华存在,就要那样随手丢弃了吗?逐渐消失的百花,留给人们的不仅有悲痛,还有不得不去思考的文化命题。
关键词:《百花深处》;矛盾;喜与悲;历史文化
《百花深处》是陈凯歌导演拍摄的一部蕴含京味和历史情怀的电影短片。影片短小而深厚、平实而幽默、逗人发笑的同时令你裹泪,陷入深深的悲哀与沉思中。这片承载着新与旧、现代与传统的土地,不动声色地透过陈凯歌的镜头默默诉说着他的故事。
影片的第一部分是介绍人物。镜头通过北京某一伙计的新家搬移自然流畅地为观众引出影片的两方代表,主人公冯先生和搬家工人。影片在开头就通过双方截然不同的行为、性格对比塑造出迥异的人物形象。搬家工人有着良好的形象:虽稍显粗鲁但却有着新时期经济飞速发展所有的好品质:坚强、踏实、卖力和认真。而冯先生,说起话来有着浓浓的老北京腔,人却显得木讷、害羞,怪异。明明嘴上说着路好走,但他却神色迷茫,认不清路,嘟嘟嚷嚷的低语,微微翘起的兰花指,呆呆傻傻的眼神无一不在引人发笑,直到搬家工人的老大不经意说出“如今就这老北京才在北京迷路呢”这么一句安慰话,观众的笑声才停了下来,开始隐约触碰到导演想传达的主旨。经济快速的发展改变了整个城市的风貌,狭窄的道路被扩宽,土木建筑被推成了钢精混泥土的大厦,一切都变了,变得那么彻底,那么迅速,来不及留下些念想,来不及让冯先生适应。
影片的第二部分则转入喜剧的高潮。车走到尽头,观众看到了冯先生一直念叨着的家,苍凉的黄褐色的泥土上一棵孤独伫立的槐树。“哪呢”一个搬家工人说出了观众的心声。“这啊,进了胡同口,第一个门就是。这是我们家的影壁,这是我们家的院子,两进的院子。”冯先生爬上了小坡,对着空旷旷的黄土地,兴奋地介绍起他的家。疯子!搬家工人岂会买他的账,骂了几句就开车走了。缓缓远去的车通过后视镜照到了冯先生的身影,茂盛的大槐树屹立在荒凉的“坟地”上,他静静地站在树下,一动不动,放弃了哭喊和抵抗,倒显得让人怜悯了起来。但一通电话打破了局面,上头让搬家工人把账给结了。钱,让搬家工人“回心转意”了,钱还没拿到手,车岂不白出了。“冯先生,只要您给钱,您让我们搬什么,我们就搬什么。”面对神志不清的冯先生,工人们决定演场搬家戏配合配合。于是,本片最经典而搞笑的片段便出现了。欢快的背景音乐开始配合起工人们无厘头的举动。“一二三,起。”两个工人装作一幅很费劲的样子,双腿弯曲用力,手掌心朝上,对着空气,开始搬家。然而冯先生并没那么容易糊弄,他对家里的摆设清楚着呢。“你们这是抬什么呢?”“这,这不大衣柜嘛。”工人瞎编了一句。“大衣柜?我们家没有大衣柜,我们家用的是紫檀的衣橱。”冯先生一脸自豪。“这是我们家的金鱼缸。”“对,您瞧这金鱼还在里头游呢?”为了钱,工人们开始看人说人话,看鬼说鬼话了,“抬”起沉重的水缸,忽悠起冯先生来。旁边的工人看着了,笑个不停,都快被这无实物的假演出给乐着了。一切都顺顺利利地进行着,直到“搬”灯座的小伙子一不留神从口袋掏出打火机,扔给要火的同伴,冯先生的叫喊声便响起了。对了,他还在搬灯座呢。随着灯座摔落在地,冯先生不可置信地蹲在了泥土上,小心翼翼地“拾”起了碎片,痛心地哭喊着:“你给我碎了。你给我碎了”音乐不知何时停下了,工人们笑不出来了,观众看热闹瞎乐的心也凝住了,一时间只剩下那疼心裂肺的哭声。大家突然醒悟,对于冯先生来说,这并不是一场闹剧,在他心中,灯座的价值并不在金钱,而在它所承载的回忆和文化,工人们搬着的,也并不是空气,而是他的珍宝,他的家。那零星的碎片就如何那一去不复返的老北京的韵味,老北京的回忆,老北京的文化底蕴。碎了,就再也拼不回来了,买了个新的,也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了。“有一天,他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镜头转向那荒芜的黄土地,此时,空无一物的胡同脱去它那引人发笑的外衣,空洞得讓人忧伤,让人反思。
影片迎来了结尾。冯先生在沟壑中找到了他旧宅檐下的铃铛,当他将铛扣上铃的瞬间,叮叮当当的铃声响起,一座古色古香的北京四合院以水墨的形式浮现在镜头。古槐树种在院子里,枝叶随风荡漾,胡同里玉兰纷飞,小贩的吆喝和铃声融为了一体,我们看到了,听见了真正的百花深处,百花深处的胡同,胡同里冯先生的旧宅。然而一晃眼,水墨淡去,院子飘散,在日落的光辉中,只剩下那棵槐树,孤独伫立。冯先生手拿着铃铛,跳着跑向大槐树,高兴地大喊“搬新家了!搬新家了!”看着冯先生的背影,那土黄的夹克配上了橘红的运动裤和墨黑的北京老布鞋,这身不和谐的服装却让人笑不出了,我们意识到这种不和谐正是当时的老北京人,接受了新式的服装,却不愿脱下穿了大半辈子的老布鞋。忧愁渐渐加重,美好事物的再现伴随着的却是毁灭,闹剧欢笑的背后藏着促人泪流的悲伤。此刻,冯先生越是怪异的行为,越让人笑不出声来,越是引人伤痛、深思。
《百花深处》展现了一系列的对比、矛盾,影片三个部分所表达的内容,给人带来的情绪起伏都不尽相同,但在层层地递进,将悲喜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影片所蕴含的历史情结也不断在引人深思。被逐渐摧毁的古老文化和人为创造出的现代文化,究竟哪个更有力量?但没有根,没有家的精神世界,很快就会荒芜。百花深处已无百花,我们无法力揽狂澜,只能任花凋零。新旧交替,无法避免,但就意味着要在彻底毁灭旧的基础上创立新的东西?除去糟粕,仍有精华存在,就要那样随手丢弃了吗?逐渐消失的百花,留给人们的不仅有悲痛,还有不得不去思考的文化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