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一部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作为中古阿拉伯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它从多方面反映了阿拉伯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环境、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生活状况等。在《一千零一夜》内容丰富、庞杂的故事中,创作者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其中女性形象特别是反面女性形象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阿拉伯社会的风俗人情、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等情况,值得探究。因此本文将对《一千零一夜》中的反面女性形象从特征和创作根源两方面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一千零一夜》;反面女性;特征;创作根源
一、《一千零一夜》反面女性形象特征
(一)大部分具有外形美
《一千零一夜》中描绘的女性形象普遍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容貌、姿态美丽动人。从容貌、姿态到智慧才华,创作者大量采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运用美好的言辞来形容故事中女性形象。因而具有外形美也是《一千零一夜》中反面女性形象的普遍共同点。
(二)行为放荡不忠
《一千零一夜》中反面女性形象普遍具有的特征之一,就是对丈夫不忠,私生活不检点,淫荡不羁,甚至是将男性当作满足自己欲望的玩具,对自己失去利用价值之后便将其残忍杀害或者变成动物。书中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不安于妇道、放纵淫欲的行为的强烈揭露和批判。故事集开篇趁丈夫不在与黑奴淫乱的两位王后,趁着魔王睡觉逼迫国王兄弟与自己苟合的美女等等,都是背叛丈夫,放纵淫欲,行为不检点的反面女性形象。
(三)内心阴险狡诈
《一千零一夜》中反面女性形象往往是满腹心机、阴险狡诈的。其中太后黛娃仙是邪恶阴险女性形象的典型,她精通魔法,擅长设计欺骗他人,在做了害死国王、骗走王妃等坏事后被自己的曾孙设计捕获。
(四)行动力较强甚至掌握一定权力
《一千零一夜》中反面女性形象往往具有较强的行动力,她们或者精通魔法,或者善于权术,能通过自己的各种行动达到一定目的而不需要依附于他人。有相当一部分反面女性形象甚至是位高权重的女性,具有高于身边男性的权威和执行力。
二、《一千零一夜》反面女性形象創作根源
(一)宗教信仰
伊斯兰认为妇女除了面部和两手之外,其他部分都属于羞体,理应用衣服遮挡住,甚至头发都要用头巾盖住,禁止妇女“炫耀美色”。此外,妇女穿着性感、透明、稀薄、紧身的服饰以吸引异性对自己“注视”“回头”都是伊斯兰禁止的。作为伊斯兰教信仰和教义的最高准则,《古兰经》中提到:“你们不要炫耀你们的美色,如从前蒙昧时代的妇女那样。”“妇女不要说温柔的话,以免心中有病的人,贪恋你们。”以及“不要用力踏足,使人得知她们所隐藏的首饰。”真主禁止妇女炫耀美色,是因为炫耀美色往往会挑起“心中有病之人”对自己的妄想,由妄想而产生情欲,由情欲而产生犯罪的冲动,最终导致悲剧的上演。
由此看来,伊斯兰教义将女性宣扬个性、展现自我丑化为“炫耀美色”,定义为一种罪行;将“心中有病”的男人的错误归咎于女人,即使受害者往往是女性。这类无视妇女平等权利的宗教观念注入伊斯兰的血脉,那么《一千零一夜》中对美貌女子进行丑化等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
1.否定女子有才有权的价值取向
《一千零一夜》中出现的拥有一定权力和才华女性形象往往是阴险邪恶、淫荡无耻的,从侧面体现了阿拉伯社会否定女性拥有权力合理性的社会心理和观念。比如《一千零一夜》中钟莎女王和辽彼女王等女性,都是利用自己手中权力压迫、残害男性,将男性视作一无存在价值即可抛弃的玩偶的反面女性形象,体现了阿拉伯人民对女子掌权的不认同,认为女子会滥用权力而使男性乃至整个国家、社会遭受遭殃,甚至女性本身都认同“女子无权即是德”的价值取向。
2.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
《一千零一夜》中有不少对女性人格的污蔑和贬低之词,例如:“切记不要相信女人,更不能听信她们的诺言。她们的喜怒哀乐,全在她们的两腿之间。她们的脸上堆满虚假表情,她们的内心里却尽藏奸。”像这样的描写和言辞在《一千零一夜》中比比皆是,体现了中古阿拉伯社会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和对女性不合理的偏见。在阿拉伯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归顺于男性并任由摆布,尊严随时可能遭到践踏。这样的社会风气和观念是包括《一千零一夜》在内的阿拉伯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遭到丑化的根源之一。
(三)男性自身的变态心理
1.男性自身无能导致的变态心理
(1)将自身错误归咎于女性
《一千零一夜》中许多故事都出现了将男性自身的错误归咎于女性的情节。书中出现这样的文段:“魔鬼何其可恶,受害的却是阿丹。只因那妖女子耍弄计谋,阿丹终被赶出伊甸园。”将男人抵不住诱惑而自食其果强行归咎于女人。
(2)无法满足女性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受男尊女卑、女子必须依附男子等社会观念的影响,在《一千零一夜》中,故事创作者对背叛丈夫的女性予以深刻的揭露和抨击,也给她们安排了最悲惨的结局。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妇女背叛丈夫或许是自身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体现。一个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如果在丈夫身上得不到满足,同时又具备一定自我意识的话,她的选择很可能就是背叛丈夫以弥补丈夫在这方面的缺失。中古阿拉伯社会中实行一夫多妻制,男人可以周旋于众多女人之中以满足自身欢愉之欲,却将因自己无能或分身乏术导致女性自行追求欢愉的行为定义为不忠和品性败坏,无疑是一种变态心理。
2.男性对女性以偏概全的心理阴影
人无完人,现实生活中确实有部分女性存在私生活不检点、品性败坏等缺点,在今天看来是正常的现象。但在《一千零一夜》中故事创作者存在以偏概全之嫌,将自己因部分品行不端的女性而产生的心理阴影应用于所有女性身上。
3.控制欲和大男子主义
《一千零一夜》中体现了故事创作者对于妇女“反客为主”,即对男性具有主导权的行为和现象的恐惧不安。在男性必须占有主导地位并且对女性必须具有完全掌控权的固有观念下,创作者将故事中有能力掌控自己甚至掌控男性,掌握一定权力的妇女几乎通通描绘为阴险毒辣、淫荡可耻的反面女性人物形象,典型例子之一就是将男人视为玩偶随意摆布和残害的钟莎女王。这些描写和人物设置隐隐透露出“女性掌控男性对男性来说必定是灭顶之灾”的观念。在阿拉伯男性的固有思维模式下,女性应当依顺男性并任由男性践踏和摆布,他们无法忍受女性摆脱自己控制甚至掌握对自己的控制权,认为女性独立和宣扬个性即为男性甚至整个社会不幸的开始。
关键词:《一千零一夜》;反面女性;特征;创作根源
一、《一千零一夜》反面女性形象特征
(一)大部分具有外形美
《一千零一夜》中描绘的女性形象普遍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容貌、姿态美丽动人。从容貌、姿态到智慧才华,创作者大量采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运用美好的言辞来形容故事中女性形象。因而具有外形美也是《一千零一夜》中反面女性形象的普遍共同点。
(二)行为放荡不忠
《一千零一夜》中反面女性形象普遍具有的特征之一,就是对丈夫不忠,私生活不检点,淫荡不羁,甚至是将男性当作满足自己欲望的玩具,对自己失去利用价值之后便将其残忍杀害或者变成动物。书中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不安于妇道、放纵淫欲的行为的强烈揭露和批判。故事集开篇趁丈夫不在与黑奴淫乱的两位王后,趁着魔王睡觉逼迫国王兄弟与自己苟合的美女等等,都是背叛丈夫,放纵淫欲,行为不检点的反面女性形象。
(三)内心阴险狡诈
《一千零一夜》中反面女性形象往往是满腹心机、阴险狡诈的。其中太后黛娃仙是邪恶阴险女性形象的典型,她精通魔法,擅长设计欺骗他人,在做了害死国王、骗走王妃等坏事后被自己的曾孙设计捕获。
(四)行动力较强甚至掌握一定权力
《一千零一夜》中反面女性形象往往具有较强的行动力,她们或者精通魔法,或者善于权术,能通过自己的各种行动达到一定目的而不需要依附于他人。有相当一部分反面女性形象甚至是位高权重的女性,具有高于身边男性的权威和执行力。
二、《一千零一夜》反面女性形象創作根源
(一)宗教信仰
伊斯兰认为妇女除了面部和两手之外,其他部分都属于羞体,理应用衣服遮挡住,甚至头发都要用头巾盖住,禁止妇女“炫耀美色”。此外,妇女穿着性感、透明、稀薄、紧身的服饰以吸引异性对自己“注视”“回头”都是伊斯兰禁止的。作为伊斯兰教信仰和教义的最高准则,《古兰经》中提到:“你们不要炫耀你们的美色,如从前蒙昧时代的妇女那样。”“妇女不要说温柔的话,以免心中有病的人,贪恋你们。”以及“不要用力踏足,使人得知她们所隐藏的首饰。”真主禁止妇女炫耀美色,是因为炫耀美色往往会挑起“心中有病之人”对自己的妄想,由妄想而产生情欲,由情欲而产生犯罪的冲动,最终导致悲剧的上演。
由此看来,伊斯兰教义将女性宣扬个性、展现自我丑化为“炫耀美色”,定义为一种罪行;将“心中有病”的男人的错误归咎于女人,即使受害者往往是女性。这类无视妇女平等权利的宗教观念注入伊斯兰的血脉,那么《一千零一夜》中对美貌女子进行丑化等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
1.否定女子有才有权的价值取向
《一千零一夜》中出现的拥有一定权力和才华女性形象往往是阴险邪恶、淫荡无耻的,从侧面体现了阿拉伯社会否定女性拥有权力合理性的社会心理和观念。比如《一千零一夜》中钟莎女王和辽彼女王等女性,都是利用自己手中权力压迫、残害男性,将男性视作一无存在价值即可抛弃的玩偶的反面女性形象,体现了阿拉伯人民对女子掌权的不认同,认为女子会滥用权力而使男性乃至整个国家、社会遭受遭殃,甚至女性本身都认同“女子无权即是德”的价值取向。
2.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
《一千零一夜》中有不少对女性人格的污蔑和贬低之词,例如:“切记不要相信女人,更不能听信她们的诺言。她们的喜怒哀乐,全在她们的两腿之间。她们的脸上堆满虚假表情,她们的内心里却尽藏奸。”像这样的描写和言辞在《一千零一夜》中比比皆是,体现了中古阿拉伯社会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和对女性不合理的偏见。在阿拉伯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归顺于男性并任由摆布,尊严随时可能遭到践踏。这样的社会风气和观念是包括《一千零一夜》在内的阿拉伯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遭到丑化的根源之一。
(三)男性自身的变态心理
1.男性自身无能导致的变态心理
(1)将自身错误归咎于女性
《一千零一夜》中许多故事都出现了将男性自身的错误归咎于女性的情节。书中出现这样的文段:“魔鬼何其可恶,受害的却是阿丹。只因那妖女子耍弄计谋,阿丹终被赶出伊甸园。”将男人抵不住诱惑而自食其果强行归咎于女人。
(2)无法满足女性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受男尊女卑、女子必须依附男子等社会观念的影响,在《一千零一夜》中,故事创作者对背叛丈夫的女性予以深刻的揭露和抨击,也给她们安排了最悲惨的结局。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妇女背叛丈夫或许是自身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体现。一个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如果在丈夫身上得不到满足,同时又具备一定自我意识的话,她的选择很可能就是背叛丈夫以弥补丈夫在这方面的缺失。中古阿拉伯社会中实行一夫多妻制,男人可以周旋于众多女人之中以满足自身欢愉之欲,却将因自己无能或分身乏术导致女性自行追求欢愉的行为定义为不忠和品性败坏,无疑是一种变态心理。
2.男性对女性以偏概全的心理阴影
人无完人,现实生活中确实有部分女性存在私生活不检点、品性败坏等缺点,在今天看来是正常的现象。但在《一千零一夜》中故事创作者存在以偏概全之嫌,将自己因部分品行不端的女性而产生的心理阴影应用于所有女性身上。
3.控制欲和大男子主义
《一千零一夜》中体现了故事创作者对于妇女“反客为主”,即对男性具有主导权的行为和现象的恐惧不安。在男性必须占有主导地位并且对女性必须具有完全掌控权的固有观念下,创作者将故事中有能力掌控自己甚至掌控男性,掌握一定权力的妇女几乎通通描绘为阴险毒辣、淫荡可耻的反面女性人物形象,典型例子之一就是将男人视为玩偶随意摆布和残害的钟莎女王。这些描写和人物设置隐隐透露出“女性掌控男性对男性来说必定是灭顶之灾”的观念。在阿拉伯男性的固有思维模式下,女性应当依顺男性并任由男性践踏和摆布,他们无法忍受女性摆脱自己控制甚至掌握对自己的控制权,认为女性独立和宣扬个性即为男性甚至整个社会不幸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