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过程是以问题为核心,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学习活动。数学教学不仅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提出问题、生成问题的过程,是以问题为统领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数学学习犹如侦探探案历程一般,通过现场考察显示疑问、探索疑问、解释悬疑。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三疑”教学三步:显疑、探疑、生疑,“三疑”教学让数学课堂活力无限。现以《简单的周期》为例谈谈如何有效开展“三疑”教学。
一、情境中显疑
数学问题源自于生活,来自于现实情境,教学中,我们要带领学生亲临现实场景,深入问题情境,剖析情境内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数学问题实质从具体情境中提炼出来,让疑问显形。
《简单的周期》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其目标是让学生自主经历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并能够利用周期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我首先利用电子白板展示问题情境: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学校门前张灯结彩欢度国庆,一面面红黄相间的彩旗飘扬,一盏盏红的、紫的、绿的彩灯悬挂,一盆盆蓝色、黄色、红色的鲜花争奇斗艳,场景甚是壮观。接着,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发现这么精美的布置中隐藏着一定的规律,于是,我向让学生发问:都有哪些物体?这些物体究竟有什么规律?他们的火眼金睛探视出:图中的盆花、彩灯、彩旗都是一组一组重复出现,而且同一物体每组中排列的顺序都是相同的。在学生初步发现排列规律后,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盆花、彩灯、彩旗各自具体的规律是怎样的?按照如此规律排列下去,第1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第20盏彩灯是何种颜色?第26面彩旗什么颜色?孩子们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一系列数学问题。
学生透过现象发现了问题,本质问题显现出来,有了疑问,接下去便是如何引领学生探究疑问,有效解决问题。
二、活动中探疑
疑问是思维的动力,探究疑问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更是一种创造的过程,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活动中分析疑问、解释疑问,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学习的经验。
在探疑过程中,我施行了“合作探究、集中展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在展示交流中互动分享学习收获。我让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种物体展开研讨,用各自喜欢的方法展开探究。有的小组选择了盆花作为研究对象,有的小组选取了彩灯进行研究,有的小组对彩旗的规律展开探讨。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各小组成员研讨气氛热烈,各抒己见,有的小组利用了列举的方法,有的小组采用了画图的策略,还有的小组通过列式计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集中展示环节,我选择了三个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学习汇报,分别对盆花、彩灯和彩旗的排列规律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其他小组成员还相应做出补充,踊跃展示自己的思考路径,补充汇报与众不同的策略,甚至还与其他小组成员发生争执,认为自己的方法最简便最好。学生集中展示交流了画一画、数一数、算一算等方法来发现规律、解决问题,他们在充分互动中既感受到策略的多样化,又体验优化了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应用中生疑
问题的解决并非意味着探究的成功和结束,它只是一堂课的中点,而不是终点,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使之成为创新的基石。我们不仅要在学生应用中利用所学、巩固新知,还要在应用中拓展延伸,激发新的疑问,缔造新的探究起点。
我在学生活动探疑后组织了简短的回顾反思,对探索规律的过程以及收获、体会进行了交流,接着设计了一些应用练习,在学生练习后引导学生对几组题目分类比较,学生发现一组计算没有余数,另一组有余数,没有余数的排列在最后一个的就是每组中的最后一个,有余数的余数是几就是每组中的第几个。在应用中,我还和学生一起玩“抓老虎”游戏:我和四位学生排一队,我站在第一个,大家一起说儿歌“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我们就抓他”,从我开始,一人对应一个字,当说完儿歌最后一个字“他”,对应的这个学生就淘汰出局。淘汰一个后就重新换一个人加入队伍后面。玩了几轮后,有学生就提出反对意见:“这样玩不公平!”“哪里有不公平?”我故作无辜,“儿歌一共20个字,5个人一组,20÷5=4,没有余数,最后一个字永远是指向排在队伍的最后一个人,每次加入的人站在队伍最后,肯定会被淘汰。”我很开心孩子们终于在游戏中发现了新的疑问,于是,为了体现公平性,我就让学生重新设计游戏规则,让他们决定游戏从谁开始。看到学生意犹未尽,我说:“同学们,请你们课后继续玩这个游戏,将游戏人数改为6人或者7人,甚至更多的人一起来玩,玩的过程中找找有何规律?”
这个游戏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新的疑问,为他们课后活动提供了新的主题,指引着他们的后续研究。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创新的动力源泉,疑问让课堂更具活力,让我们在教学中以“疑问”为线索,践行“三疑”三步,引导学生质疑、探疑、生疑,让学生在无限的“疑问”中进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包场小学)
一、情境中显疑
数学问题源自于生活,来自于现实情境,教学中,我们要带领学生亲临现实场景,深入问题情境,剖析情境内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数学问题实质从具体情境中提炼出来,让疑问显形。
《简单的周期》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其目标是让学生自主经历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并能够利用周期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我首先利用电子白板展示问题情境: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学校门前张灯结彩欢度国庆,一面面红黄相间的彩旗飘扬,一盏盏红的、紫的、绿的彩灯悬挂,一盆盆蓝色、黄色、红色的鲜花争奇斗艳,场景甚是壮观。接着,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发现这么精美的布置中隐藏着一定的规律,于是,我向让学生发问:都有哪些物体?这些物体究竟有什么规律?他们的火眼金睛探视出:图中的盆花、彩灯、彩旗都是一组一组重复出现,而且同一物体每组中排列的顺序都是相同的。在学生初步发现排列规律后,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盆花、彩灯、彩旗各自具体的规律是怎样的?按照如此规律排列下去,第1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第20盏彩灯是何种颜色?第26面彩旗什么颜色?孩子们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一系列数学问题。
学生透过现象发现了问题,本质问题显现出来,有了疑问,接下去便是如何引领学生探究疑问,有效解决问题。
二、活动中探疑
疑问是思维的动力,探究疑问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更是一种创造的过程,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活动中分析疑问、解释疑问,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学习的经验。
在探疑过程中,我施行了“合作探究、集中展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在展示交流中互动分享学习收获。我让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种物体展开研讨,用各自喜欢的方法展开探究。有的小组选择了盆花作为研究对象,有的小组选取了彩灯进行研究,有的小组对彩旗的规律展开探讨。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各小组成员研讨气氛热烈,各抒己见,有的小组利用了列举的方法,有的小组采用了画图的策略,还有的小组通过列式计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集中展示环节,我选择了三个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学习汇报,分别对盆花、彩灯和彩旗的排列规律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其他小组成员还相应做出补充,踊跃展示自己的思考路径,补充汇报与众不同的策略,甚至还与其他小组成员发生争执,认为自己的方法最简便最好。学生集中展示交流了画一画、数一数、算一算等方法来发现规律、解决问题,他们在充分互动中既感受到策略的多样化,又体验优化了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应用中生疑
问题的解决并非意味着探究的成功和结束,它只是一堂课的中点,而不是终点,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使之成为创新的基石。我们不仅要在学生应用中利用所学、巩固新知,还要在应用中拓展延伸,激发新的疑问,缔造新的探究起点。
我在学生活动探疑后组织了简短的回顾反思,对探索规律的过程以及收获、体会进行了交流,接着设计了一些应用练习,在学生练习后引导学生对几组题目分类比较,学生发现一组计算没有余数,另一组有余数,没有余数的排列在最后一个的就是每组中的最后一个,有余数的余数是几就是每组中的第几个。在应用中,我还和学生一起玩“抓老虎”游戏:我和四位学生排一队,我站在第一个,大家一起说儿歌“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我们就抓他”,从我开始,一人对应一个字,当说完儿歌最后一个字“他”,对应的这个学生就淘汰出局。淘汰一个后就重新换一个人加入队伍后面。玩了几轮后,有学生就提出反对意见:“这样玩不公平!”“哪里有不公平?”我故作无辜,“儿歌一共20个字,5个人一组,20÷5=4,没有余数,最后一个字永远是指向排在队伍的最后一个人,每次加入的人站在队伍最后,肯定会被淘汰。”我很开心孩子们终于在游戏中发现了新的疑问,于是,为了体现公平性,我就让学生重新设计游戏规则,让他们决定游戏从谁开始。看到学生意犹未尽,我说:“同学们,请你们课后继续玩这个游戏,将游戏人数改为6人或者7人,甚至更多的人一起来玩,玩的过程中找找有何规律?”
这个游戏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新的疑问,为他们课后活动提供了新的主题,指引着他们的后续研究。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创新的动力源泉,疑问让课堂更具活力,让我们在教学中以“疑问”为线索,践行“三疑”三步,引导学生质疑、探疑、生疑,让学生在无限的“疑问”中进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包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