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市教育局机关工作多年,经常去学校检查或指导教学,自然与校长接触较多,对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酸甜苦辣也比较了解。从他们的言谈中得知“贫困地区中小学校长真难当”是校长的共同心声。这是为什么呢?
校长等于“基建队长”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的硬件建设也不断改善。什么“两高普九验收”“教育强县创建”“学校标准化工程建设”“校安工程建设”“城乡教育均衡化建设”“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等等,没有一样能离得开硬件建设。要搞硬件建设,首先要有钱。钱来自何处,当然来自政府。但校长也不能总呆在学校等钱来,必须要有一颗敏锐的心,把握各种要钱的机会,又要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皮,还要有各种攻关的本领。好不容易弄到项目资金之后,还要完成征地、审批等各种手续。每一种手续的完成都十分艰难。虽然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讲起来重要,听起来必要,但做起来却很难。原因是,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教育是弱势群体,校长是弱势群体的代表。时常是校长手里拎着工作包,围绕学校的基建难题,跑城建、土地、环保、财政、防空办等诸多部门求爷爷、告奶奶。即使踏破脚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也常常遇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尴尬。为了把以上这些难关一个一个攻下来,即使含辛茹苦,他们也总是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由于校长成了“基建队长”,就难以姓“教”了。就难把心思放在教育教学管理上。所以,教师总是抱怨校长不务正业,导致校长多方受气,苦不堪言。
年年遭“釜底抽薪”之苦
一位乡镇小学校长曾说,他们学校两年间共调到城区或城郊学校教师就多达20多人。被调走的都是经过学校多年精心培植的骨干力量。对教师调进调出之事,校长是受“蒙蔽”者,常常是到了被调出的教师来校开调令时,校长才恍然大悟。这让校长内心不是滋味。调进来的又都是新教师,要适应教学得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打磨,这种教师流动机制往往是多年一成不变。因此,乡镇学校的教师队伍,年年都要遭“釜底抽薪”之苦。往往是旧学年结束了,校长就要担心新学年的学校教师队伍该会是啥样。这样,导致乡镇学校的教师队伍很不稳定,极大地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犹如打仗一样,军队不稳定,要打胜仗确实不易。
谈安全而色变
校长是校方法人代表,自然成了学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要与校长们签订安全责任状。背着这份责任状,校长头上就套上了精神枷锁,对于学校安全,一丝一毫都不敢懈怠。不但要健全各种安全制度和预案,还要带领学生进行各种自救演练。总之,安全问题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时时讲,是学校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要知道,不管安全做得如何到家,事故的出现都是难免的。一旦出现危及师生生命的重大事故,无论事故责任如何认定,校长也常常都要吃不了兜着走。因此,校长说话行事整天总是瞻前顾后,提心吊胆,谈安全而色变。难怪有校长说:“安全是天,其它一切工作都是地。只要天没塌下来,地就不会陷下去。”因此,校长总是把学校教学的最高标准和最低要求定在“安全”两字上。只要未出现安全问题,即使教学质量差一点,也无伤大局。因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学质量的好与差,也缺乏奖惩标准,干好干坏一个样,校长产生这种心态也就不足为奇了。
信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也许有人问,贫困地区中小学校长这么难当,那么为什么有人还对校长的职位乐此不疲呢?笔者认为,能够当上校长的,也往往是教师中的佼佼者。他们或在教学能力方面独当一面;或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或在学校管理上具有相当多的经验;所以,校长不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艰辛,总会强挺腰板,咬紧牙关,抱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信念,像一幅坚挺的人物素描,跋涉在贫困地区中小学那条“川流不息的小河”。但也有少数校长的确耐不住寂寞,最后选择跳槽,甚至走上了“光辉”的仕途。
只要校长位置空缺,就有新人会来竞争填补,真是“江上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几多年”。扪心自问:校长们,您能坚持多久呢?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泉市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校长等于“基建队长”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的硬件建设也不断改善。什么“两高普九验收”“教育强县创建”“学校标准化工程建设”“校安工程建设”“城乡教育均衡化建设”“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等等,没有一样能离得开硬件建设。要搞硬件建设,首先要有钱。钱来自何处,当然来自政府。但校长也不能总呆在学校等钱来,必须要有一颗敏锐的心,把握各种要钱的机会,又要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皮,还要有各种攻关的本领。好不容易弄到项目资金之后,还要完成征地、审批等各种手续。每一种手续的完成都十分艰难。虽然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讲起来重要,听起来必要,但做起来却很难。原因是,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教育是弱势群体,校长是弱势群体的代表。时常是校长手里拎着工作包,围绕学校的基建难题,跑城建、土地、环保、财政、防空办等诸多部门求爷爷、告奶奶。即使踏破脚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也常常遇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尴尬。为了把以上这些难关一个一个攻下来,即使含辛茹苦,他们也总是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由于校长成了“基建队长”,就难以姓“教”了。就难把心思放在教育教学管理上。所以,教师总是抱怨校长不务正业,导致校长多方受气,苦不堪言。
年年遭“釜底抽薪”之苦
一位乡镇小学校长曾说,他们学校两年间共调到城区或城郊学校教师就多达20多人。被调走的都是经过学校多年精心培植的骨干力量。对教师调进调出之事,校长是受“蒙蔽”者,常常是到了被调出的教师来校开调令时,校长才恍然大悟。这让校长内心不是滋味。调进来的又都是新教师,要适应教学得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打磨,这种教师流动机制往往是多年一成不变。因此,乡镇学校的教师队伍,年年都要遭“釜底抽薪”之苦。往往是旧学年结束了,校长就要担心新学年的学校教师队伍该会是啥样。这样,导致乡镇学校的教师队伍很不稳定,极大地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犹如打仗一样,军队不稳定,要打胜仗确实不易。
谈安全而色变
校长是校方法人代表,自然成了学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要与校长们签订安全责任状。背着这份责任状,校长头上就套上了精神枷锁,对于学校安全,一丝一毫都不敢懈怠。不但要健全各种安全制度和预案,还要带领学生进行各种自救演练。总之,安全问题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时时讲,是学校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要知道,不管安全做得如何到家,事故的出现都是难免的。一旦出现危及师生生命的重大事故,无论事故责任如何认定,校长也常常都要吃不了兜着走。因此,校长说话行事整天总是瞻前顾后,提心吊胆,谈安全而色变。难怪有校长说:“安全是天,其它一切工作都是地。只要天没塌下来,地就不会陷下去。”因此,校长总是把学校教学的最高标准和最低要求定在“安全”两字上。只要未出现安全问题,即使教学质量差一点,也无伤大局。因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学质量的好与差,也缺乏奖惩标准,干好干坏一个样,校长产生这种心态也就不足为奇了。
信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也许有人问,贫困地区中小学校长这么难当,那么为什么有人还对校长的职位乐此不疲呢?笔者认为,能够当上校长的,也往往是教师中的佼佼者。他们或在教学能力方面独当一面;或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或在学校管理上具有相当多的经验;所以,校长不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艰辛,总会强挺腰板,咬紧牙关,抱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信念,像一幅坚挺的人物素描,跋涉在贫困地区中小学那条“川流不息的小河”。但也有少数校长的确耐不住寂寞,最后选择跳槽,甚至走上了“光辉”的仕途。
只要校长位置空缺,就有新人会来竞争填补,真是“江上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几多年”。扪心自问:校长们,您能坚持多久呢?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泉市教育研究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