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如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途径。数学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若能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取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学认为:受教育者的心理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又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中应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主动地学,创新地学,快乐地学。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认为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也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因此我们理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能够满意地解决。《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材就是以创设生活情境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需要数学。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数学知识是有用的,我要学习数学,我要学好数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要想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学科的学习,教师就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有意无意中接近学习难点,消除对学习新知的陌生感和畏惧感。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创设诱发学习动机的教学情景,把学生的不随意注意吸引到参与学习的兴趣上来,引导他们对数学问题积极思考与探索,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
在数学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喜欢做游戏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了多种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学习。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学生都单独轮流上台表演,表演时每组抽一位学生作评委,要求表演者利用自己的身体作出不同的轴对称图形(组内不能重复),符合要求者就可得分,做得好者得分高。
实践证明,创设游戏情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学而不厌,乐此不疲。可见,良好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生的探索学习活动架起桥梁。这样的数学课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乐趣,更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同时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注重过程体验,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教师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学“视图”时,我事先用橡皮泥做出了各种图形,上课时分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分别画出图形的正视、左视、右视、俯视、仰视图,并且学生还可以自己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再画它的视图。认识视图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但是在活动中学习就不一样了,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但不会感到枯燥,而且还兴趣怏然。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通过动手操作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与学习材料直接相关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这就要求教师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好奇感。这种新奇感能抓住学生的心,迫使他们去思考和理解。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发展兴趣。
三、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良好心境
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焦点。教育思想由传统的“三中心”思想转变为新“三中心”思想,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现代课堂教学是带领学生走向教材,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求知识。所以,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显得至关重要。在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好学、求知、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这既是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目的,又是其客观条件。那么,数学课堂教学科又如何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心境,乐于学习呢?
(一)把“爱”的情感洒向每个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众所周知,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我们的学生也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遗传等因素造成很大的能力差别。作为老师要善于真心去发现其闪光点,要认可每个学生,不能以成绩取人,使“学困生”产生畏惧感,对学习丧失信心,对数学失去兴趣,而应以亲切的面孔、热情的心去面对每个学生,对“学困生”多些厚爱;课堂上,鼓励每个学生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并用上一些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毫不顾忌地发挥自己。亲其师而信其道,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兴趣盎然,充满学习的欲望,从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反之,教师过于严肃的表情,容易造成学生的胆怯心理,不利于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二)课堂提问要“以学生为本”。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这种发展应是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由发展”。和谐课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
课堂提问教师应多使用一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也可以恰如其分地运用一些趣味性的语言,对每个学生的回答教师都要能始终以信任的目光对待,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老师提问时,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可以用期待目光直视他:“是这样吗?”或“再想想。”既否定了回答,又不伤自尊心。对于回答出人意料时,教师还要多一些激励。如此一来,课堂气氛非常愉快,学生的心情很放松,学生间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大胆探索,保证了数学教学过程顺利地进行。在此同时,针对学生们提出问题灵活改变我们的教学设计,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
(三)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信心。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初中生思想单纯,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求知欲强,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材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不懂就问的机会。同时,老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扬他们,学生就会对自己的学习更加自信。
总之,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好的学科教学必须贯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作为
教师,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教学为载体、为桥梁来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他们的心态,努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学设备不断更新,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假如我们在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的同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那
么,课堂教学里潜藏着巨大的心理教育因素,是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的极好机会。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每一位老师每一门课中的一部分,用自己真诚美好的情感去浇灌每一位学生。只有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素质健康发展,才能造就出时代所需的人才,而健康心理是21 世纪对人才的无声选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也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因此我们理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能够满意地解决。《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材就是以创设生活情境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需要数学。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数学知识是有用的,我要学习数学,我要学好数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要想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学科的学习,教师就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有意无意中接近学习难点,消除对学习新知的陌生感和畏惧感。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创设诱发学习动机的教学情景,把学生的不随意注意吸引到参与学习的兴趣上来,引导他们对数学问题积极思考与探索,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
在数学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喜欢做游戏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了多种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学习。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学生都单独轮流上台表演,表演时每组抽一位学生作评委,要求表演者利用自己的身体作出不同的轴对称图形(组内不能重复),符合要求者就可得分,做得好者得分高。
实践证明,创设游戏情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学而不厌,乐此不疲。可见,良好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生的探索学习活动架起桥梁。这样的数学课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乐趣,更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同时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注重过程体验,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教师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学“视图”时,我事先用橡皮泥做出了各种图形,上课时分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分别画出图形的正视、左视、右视、俯视、仰视图,并且学生还可以自己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再画它的视图。认识视图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但是在活动中学习就不一样了,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但不会感到枯燥,而且还兴趣怏然。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通过动手操作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与学习材料直接相关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这就要求教师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好奇感。这种新奇感能抓住学生的心,迫使他们去思考和理解。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发展兴趣。
三、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良好心境
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焦点。教育思想由传统的“三中心”思想转变为新“三中心”思想,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现代课堂教学是带领学生走向教材,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求知识。所以,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显得至关重要。在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好学、求知、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这既是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目的,又是其客观条件。那么,数学课堂教学科又如何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心境,乐于学习呢?
(一)把“爱”的情感洒向每个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众所周知,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我们的学生也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遗传等因素造成很大的能力差别。作为老师要善于真心去发现其闪光点,要认可每个学生,不能以成绩取人,使“学困生”产生畏惧感,对学习丧失信心,对数学失去兴趣,而应以亲切的面孔、热情的心去面对每个学生,对“学困生”多些厚爱;课堂上,鼓励每个学生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并用上一些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毫不顾忌地发挥自己。亲其师而信其道,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兴趣盎然,充满学习的欲望,从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反之,教师过于严肃的表情,容易造成学生的胆怯心理,不利于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二)课堂提问要“以学生为本”。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这种发展应是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由发展”。和谐课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
课堂提问教师应多使用一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也可以恰如其分地运用一些趣味性的语言,对每个学生的回答教师都要能始终以信任的目光对待,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老师提问时,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可以用期待目光直视他:“是这样吗?”或“再想想。”既否定了回答,又不伤自尊心。对于回答出人意料时,教师还要多一些激励。如此一来,课堂气氛非常愉快,学生的心情很放松,学生间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大胆探索,保证了数学教学过程顺利地进行。在此同时,针对学生们提出问题灵活改变我们的教学设计,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
(三)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信心。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初中生思想单纯,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求知欲强,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材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不懂就问的机会。同时,老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扬他们,学生就会对自己的学习更加自信。
总之,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好的学科教学必须贯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作为
教师,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教学为载体、为桥梁来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他们的心态,努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学设备不断更新,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假如我们在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的同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那
么,课堂教学里潜藏着巨大的心理教育因素,是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的极好机会。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每一位老师每一门课中的一部分,用自己真诚美好的情感去浇灌每一位学生。只有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素质健康发展,才能造就出时代所需的人才,而健康心理是21 世纪对人才的无声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