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动实践促全面发展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mz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培养学生劳动技能、陶冶学生劳动情操,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城阳附属学校一直在实践探索劳动教育课程。
  劳育当先,家务先行。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认为:做事、劳动等各种活动是人认识自己的唯一途径。北师青附以学生成长为依托,借助家庭平台,引导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打扫家庭卫生,采购物品,制作家庭收支清单等。居家抗疫期间,学校各班级积极开展家务劳动分享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劳动的价值,体会父母的不易,感知生活的意义。
  劳育搭台,食育为美。让每一个孩子学会做饭、了解饮食背后的人文积淀,是北师青附不变的初衷。学校开设了“饮食文化进校园”校本课程和厨育选修课,以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活情趣。由食育课程衍生出来的“每周一菜”活动得到广大家长积极响应,美食打卡成为很多家庭的每周必做事项——周末,一家人走进厨房,你洗菜、我配料,你掌勺、我装盘,欢声笑语间,一盘盘美食促进了家庭融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师青附“寻找风味宅菜”活动在北师大平台上获得积极推广,越来越多的小小美食家走到了食育的幕前。
  劳育为桥,种植幸福。劳动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距离有多長,北师青附的“开心农场”可以告诉你。开心农场里,每个班级都有一块“自留地”,翻土、施肥、播种、照管、收获……除了注重校内劳动资源的开发,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学农基地参与生产劳动:栽培、酿酒、收芋头、磨豆腐、制作丝网花、野炊……
  劳育寻巧,传承美好。劳动创造美好。在日常教学中,北师青附非常注重对传统手工艺品的研究和继承,鼓励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劳育硕果,传承发扬。“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北师青附劳动教育的持续开展和完善得到社会各界及北师大平台的肯定。2019年11月12日,在遵义召开的“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工作会”上,学校荣获“劳动育人先进工作单位”称号。
  未来,北师青附劳动教育课程将继续立足校园,辐射社会,与家庭、社会联手合作,补齐劳动教育短板,在劳动实践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文 | 王善刚)
其他文献
社会进步、文化交融为家庭发展带来机遇,也带来风险。近些年,因离异、丧偶等原因导致的单亲家庭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客观来讲,单亲家庭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家庭类型的一种。  传统观点认为,单亲家庭意味着家庭结构不完整,结构缺损势必导致家庭功能失调。所以,研究者往往更关注单亲家庭子女身上表现出的消极面,如性格孤僻、行为古怪、有攻击行为、学业成绩不理想等。一些人甚至对单亲家庭子女持有偏见,戴上“有色眼镜”,难以看
期刊
徐明杰:我认为,做好评价是实现“五育并举”的动力保障。我校的“梅石育人模式”的评价体系包括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对教师“五育”落实情况的评价、对课程“五育”涵盖度和融合度的评价三个方面。  我校建立对应德智体美劳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维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评优和升学的重要依据;通过听评课、视导课,检验教师“五育融合”的落实情况,提高教师在学科教
期刊
徐世锋:不可否认,“五育”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存在着长期失衡的问题,究其原因,有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体制机制的制约,也有教育观念层面的问题。  教育投入不足。基础教育领域人、财、物力投入的不足,导致教师工资待遇不高,高素质人才不愿从教,特别是体育、音乐、美术、劳动科目教师缺乏,出现结构性缺编现象。此外,相关教育场所和设施配备不足、标准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五育”平衡发展。  评价手段单一。高
期刊
“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指示要求。我们从弘扬家规家训教育着手,调整课程体系,开发课程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传统文化融入校本课程。  调整课程体系,构建家规家训育人目标。我们从2002年起将中华传统美德和经典文化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期刊
我校是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在办学实践中开展“知书达礼”“修身行道”优秀传统文化课题研究,通过中华优秀礼仪的回归,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礼”之体系,构建课程。学校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高中阶段学习传统美德和文明礼仪,不仅能提升学生对亲情师恩的尊重,进而建立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形成道德判断力和优良品质,而且能提高学生经典综合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礼仪修养。  我们依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
期刊
王慧芳:我们当前的思政课还存在很多问题,有不少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知识层面,很难引起情感的共鸣,所以思政课的实效性很低。当然,这也与思政课本身的学科特点有关——纯理论性知识比较多,所以如何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深奥的理论通俗化、传统的课堂情感化,让学生真正入耳、入心,是当下思政课的教学难点。  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进程中,迫切需要通过思政教育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
期刊
“五育并举”的教育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在2020年1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2020年要对准“五育并举”体系中的短板弱项,精准发力。  有人说,“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美、缺于劳”是对当前学校教育中“五育”失衡状况的总结和概况。“五育”
期刊
1999年,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以下简称“研支团”)第一届队员怀揣着教育理想和对乡村孩子的热爱,走进宁夏西吉,在缺水少电、教室破陋的学校,努力为乡村孩子开辟一条通向更广阔天地的道路。2020年,研支团的支援覆盖宁夏西吉、贵州乌江、新疆拜城、云南永平,已有300余名队员赶赴7所对口学校,开展支教和扶贫服务。  一路走来,研支团给教学点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  当地从水里能喝出虫子、家访全靠双脚、晚
期刊
“米都文化”是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党委倡导的弘扬北大荒精神、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影响力、推动米都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域性文化。我校作为农垦人自己的高中,承担着为建三江垦区培养人才的重任。在佳木斯教育研究院的指導下,我们开展“高中课堂教学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通过弘扬米都文化,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培育学生热爱家乡、服务家乡、扎根家乡的情怀。  黑土文化入眼,校园绽书香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如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小融入幼儿的血脉,需要幼教工作者创设适宜幼儿的学习载体。研究构建适合幼儿园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根据《3—6岁儿童學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年龄阶段发展目标、学习特点、认知水平的把握和教育建议,幼儿阶段的学习要注重直接体验和感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尊重幼儿兴趣和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