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富有生命力的家庭“气候”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unicoml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进步、文化交融为家庭发展带来机遇,也带来风险。近些年,因离异、丧偶等原因导致的单亲家庭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客观来讲,单亲家庭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家庭类型的一种。
  传统观点认为,单亲家庭意味着家庭结构不完整,结构缺损势必导致家庭功能失调。所以,研究者往往更关注单亲家庭子女身上表现出的消极面,如性格孤僻、行为古怪、有攻击行为、学业成绩不理想等。一些人甚至对单亲家庭子女持有偏见,戴上“有色眼镜”,难以看到单亲家庭子女的积极面和优秀表现。随着理论发展的多元化和社会舆论的包容化,从问题视角转向优势视角,探索单亲家庭子女顽强坚韧、乐观进取等优秀品质和成长能力,日益成为理论界的一股新风。
  中外学者提出了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生态系统模型,主张从父母子系统、家庭环境子系统、儿童子系统的角度复合讨论孩子的身心发展。树立生态系统观,强化资源意识,从孩子身边发现、建构更多的保护因素,以降低因单亲所引发的风险。我们主持过一项单亲家庭青少年抗逆力的研究项目,涉及多省市1500余名青少年,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结果发现:家庭结构缺损不一定导致家庭功能丧失,单亲家庭子女亦可获得积极成长,孩子的发展状态与家庭成员如何重建家庭关系密切相关。
  家庭关系浸透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位家庭成员都参与其中,既是制造者,也是受用者。家庭关系影响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左右家庭“气候”:有的夫妻分开后彼此诋毁攻击,无暇顾及孩子,这种“气候”寒气袭人、了无生机;有的夫妻分开后保持联系,分担责任,这种“气候”温暖如春、充满希望。孩子是不同“气候”中生长的植物,有的长成浑身带刺的仙人掌,有的长成鲜艳水灵的牡丹花。营造家庭“气候”,使其富有生命力,要转变视角,以尊重子女为核心,重视关系重构,给予恰当的爱和必要的理性。
  转换视角——从问题视角转向资源视角
  传统观念认为单亲家庭面临子女照看不周、缺乏足够管教、经济困难等风险,问题视角的切入,导致单亲父母更多看到生活的缺损、现实的无助,容易压抑人的主动性。抗逆力理论指出:身处风险时,为避免伤害和不幸循环,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行动渡过危机。在此过程中,个人会调动所有的保护因素,与风险因素博弈,结果会向着复元水平发展。所以,家长如果能够转变视角,更多发掘家庭、子女、自己的内外保护因素,有利于家庭成员抵御风险,重建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库姆菲尔(Kumpfer)在抗逆力过程模型中指出,个人的精神、认知、社交/行为、情感和身体五大方面中都蕴含着诸多潜在保护因素,属于内在抗逆力特质。具体包含:促进个人行动和支持其努力创造的认知能力和信念系统,例如坚定现实的梦想目标、乐观精神等;帮助个人完成梦想或目标的思考,例如智力、理解力、洞察力、规划力、创造力、自尊感等;促进个人与环境联系的各种能力,例如社交技巧、问题解决能力、灵活性等;帮助自我情感体验与情感传递的能力,例如情绪管理与表达技巧、幽默感等;个人生理方面能够促进其渡过危机的有利条件,例如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维持技巧、运动才能等。
  外在保护因素是指个人身边具有的支持或保护资源,家长可以从亲戚朋友、工作同事、社区邻里等方面去挖掘。他人提供的情感支持、信息共享、出谋划策,都属于外在保护因素,例如祖父母、外祖父母帮助照看孩子;单亲家长需要加班时,同事帮忙接送孩子等。家长还可以利用积极的媒体舆论,给自己和孩子正向的精神导航,比如单亲孩子的成功案例、单亲父母的先进教育做法等。保护因素存在于自我与周边环境中,家长要善于发现,主动寻求,努力挖掘自己与孩子的抗逆力特质与环境资源。
  重构关系——让孩子成为家庭关系的建设者
  单亲家长有强烈的“使命感”,独立担负起抚养教育孩子的重担。他们像勤勤恳恳的老牛,拉着车,车上载着心爱的孩子。有些家长对孩子怀有“愧疚感”,内疚于自己不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愿意倾尽所有补偿孩子。人们在感叹父母无私的同时,是否也应思考:这样的付出能否健康且持久?能否真正有利于孩子独立成长?
  我们认为,单亲家长需要“走下神坛”,认识到自己不是万能的,不可能一直做孩子的守护神。必须承认自己的局限性,调整自己的心态,看到孩子的能量,让孩子参与家庭关系的重建,使其成为父母关系的平衡机制。比如在孩子想念非抚养方时,为达成孩子的心愿,离婚夫妻的联系与沟通,就是亲情关系的延续。无论幼儿还是青少年,都有参与家庭生活的能力,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也都有影响家人的力量。父母要充分认可生命的力量,相信孩子的适应力会随着成长变得越来越强。家长要肯于表现自己的弱项,适当“示弱”,给孩子发挥能力、表现自我的机会。比如让家里的“小男子汉”搬重物、过马路时把妈妈护在内侧,有利于激发男孩的责任感与独立意识。
  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优化家庭关系。首先,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对非抚养方的看法,探讨与非抚养方保持接触的频率、程度和方式,可以详细到探望时间、经济资助、责任分配、感情支持各个方面。调整自己对前配偶的消极情绪,避免在孩子面前诋毁对方,理性看待婚姻失败的不幸与万幸,与自己和解。其次,对孩子缺失的亲情关系尝试补充,可以寻求祖辈、亲属或是其他重要他人的帮助,为孩子搭建替代性关系,强化家庭亲情联结。最后,开发潜在的积极关系,除了与人发展亲密关系外,还可以帮助孩子与植物、动物建立联系,栽一盆喜欢的花草或养一只可爱的宠物,既可以让他寄情于物、心有所牵,又可以让他感受到生命的顽强。
  读懂问题——激活行为背后的生命力
  心理学家亨特(Hunter)依据个人抗逆力的动机指向,提出了个体抵御危机的三种策略,分别是生存策略、保护策略和健康策略。生存策略是指个人通过暴力、高风险或者反社会行为,来逃避现实风险或进行自我麻醉,此类孩子可能出现情绪倒退的表现,例如违反校规校纪,出现自伤或他伤行为,或是无理取闹等;保护策略是个人通过自我封闭、与世隔绝、冷漠孤寂、不信任他人等主动丧失一些基本功能的方式来谋求身心免遭重创,例如原本开朗乐观的女孩儿变得沉默寡言、回避朋友、不再和母亲分享学校生活;健康策略是个人通过各种能力、人际互动、自尊自爱、灵活开放等具有建设性意义的举动来主动减少危机带来的伤害,例如孩子主动向朋友诉说自己遇到的困难,寻找情感支持,向老师咨询问题解决的方法。
  从以上观点来看,单亲家庭中“坏孩子”的不良举动,可能是一种应对危机的策略。孩子通过发脾气、砸东西、封闭自己宣泄对父母离异的恐惧、愤怒或无助,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但父母要清楚背后的动因。所以,对于单亲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要多一些耐心与智慧,准确做出甄别,合理解读背后的意义,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与控制。当孩子出现打架、吸烟、酗酒、厌学、过早发展亲密关系等行为时,家长以包容不评判的态度倾听孩子的想法,感同身受,判断其成长中的缺失,及时进行弥补与引导,往往比批评、处罚更能根治问题,也更有利于親子关系的深化。
  总之,单亲家庭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类别,不带有必然的好坏性质。所谓危机,是危险中蕴含着契机与希望的双关语,与其关注父母与孩子的问题,不如关心父母与孩子在创伤之后的复原。家长需要转变视角,与子女一同重构健康密切的支持关系,保持耐心,准确甄别孩子问题的实质,与他们一同和谐共生,营造富有生命力的单亲家庭“气候”。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也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
  (作者田国秀系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盈系北京市第十五中学教师)
  责任编辑:周丽
其他文献
中国水墨画是国画的一种,是中国的国粹,凝聚了千百年的人文精神,呈現了中国艺术的精髓。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第二幼儿园基于打造绿色自然幼儿园的理念,通过在大班开展戏墨活动,以游戏化的活动方式把常见的自然物与水墨活动结合,使幼儿初步形成感受美、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  以游戏为模式,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水墨画,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绘画形式。如何让大班幼儿更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的兴趣呢?我们不急于让幼儿动笔
期刊
2020年,疫情让孩子们度过了超长假期,被“困”在家中的幼儿和家长有了大把相处时间,也打破了以往家庭教育的舒适区。有的父母和孩子充分利用宝贵的陪伴时间,心与心贴得更近,将防疫期变成亲子关系的流金岁月;有的父母却和孩子摩擦不断,家庭矛盾升级,彼此的隔阂愈来愈深。  今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为“特殊的时光,不一样的陪伴”。当非常时期的家教从幕后走向台前,如何重新认识和深度理解家庭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如
期刊
疫情期间,作为父母最关心的就是宅家小宝贝们的健康状况。除了做好个人防护、适当运动、充足睡眠外,丰富的饮食搭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提高幼儿的机体免疫力。  遵循学龄前儿童饮食结构特点。虽然学龄前儿童摄入的食物种类和饮食结构已经开始接近成人,但由于孩子们咀嚼能力弱、消化能力有限,食物的加工烹调方式应与成人食用的有一定的差异,不宜过早进食成人膳食,尤其是油腻或重口味的食物,以免导致消化吸收紊乱,造成营养
期刊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疫情之下,医務工作者临危受命,第一时间奔赴疫情重灾区,争分夺秒治病救人;公安民警、社区工作人员等日夜值守,严防严控病毒传播;上万名建筑工人昼夜施工创造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奇迹……这场抗疫阻击战为教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广大思政课教师将疫情防控的生动社会“大课堂”融入思政课教学“小课堂”,引领广大学生在“战疫”中成长。
期刊
管理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艺术的管理会化作无形的向心力,让学校春意盎然、生机蓬勃,不断生长与前行;智慧的管理会化作无声的凝聚力,让师生凝心聚力、不断进取,尽情挥洒智慧与活力。而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赋予学校灵动的生命力和独有的品性。作为校长,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灵活运用管理的力量让文化与学校相融相生,与师生相互成就。  以管理为基,达“智乐”理想  同一所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教育追求
期刊
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这些习俗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别具风情的民族艺术。  民族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文化内涵,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多彩的风俗习惯,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铸造“民族魂”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节日文化以一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
期刊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今年,“公民同招”政策在各省市全面落实。一石激起千层浪。伴随升学季的到来,教育公平、择校、学区房等话题,再度引发公众热议。  教育是民生大计。时代发展到今日,人们愈加清晰地认识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对教
期刊
饶美红:从根本上来说,不同学段的思想政治课的育人目标都是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各不同学段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小学段以“公民”素养普及为主要内容;初中段以孩子的成长为主线,基于情感、法治、国情三个模块,围绕培养“合格公民”展开课程;高中段从哲学、政治、经济等角度深入拓展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其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在教学方式上,不同学段也有很大差别。小学生的思维以
期刊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站在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回顾过往,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脱贫攻坚涉及多主体、多领域,教育是其中的主要领域和治本之计,也是当前脱贫攻坚实现全面脱贫的关键抓手。  习近平总书記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为此,国家教育扶贫专项政策密集出台,加大农村教育
期刊
洪海鹰:当下小学思政课教学的难点我认为是:知行合一。思政课涉及的知识、道理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并不难,难的是说起来很明白,一旦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做起来就很难。针对这样的难点,需要学校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育模式。  明晰培养目标。北京第二实验小學教育集团在办学中,在“双主体育人”核心理念的指引下,一直将“一专多能零缺陷”的全人教育作为培养目标,兰州分校也是如此,在教育教学中关注“人”的思维品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