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探究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以及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高中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学生的生物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时,不仅要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某些方面的活动,更要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完整的探究活动,以此全面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探究能力。笔者认为,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分组教学。这种教学形式可以有效地弥补集体教学的某些不足,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生物课中的实验、研究性课题及课外活动适合采用分组教学。
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笔者在教学中首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一般是四人一组,也可以直接按前后桌四人一组来分组。比较理想的是把能力相当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能力较低的学生不至于成为能力强的学生的“助手”,他可以有自我发挥的空间。另外,能力相当的学生讨论问题时应该会生产更多的火花。
二、实践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各种方法和调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把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引入课堂,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设計校园绿化方案》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在课前做了如下安排: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和勘察整个校园,绘出校园绿化现状示意图。其次,让学生收集有关园林绿化设计的资料,调查周围公园或其他学校的绿化情况并作为参考。再次,进行小组讨论:应该如何在学校原有绿化的基础上设计新的校园绿化方案?最后,绘制新的校园绿化设计方案示意图,并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作方案介绍。为了加强方案的说服力,可以事先准备好放大的设计图或彩色的局部设计效果图的投影片等直观材料。再比如在《显微镜使用操作》实验中,实验前可以先派发有关显微镜使用规范的材料,让学生进行预习。学生通过预习,较为熟悉显微镜操作的一些规范步骤,如安放位置、对光方式和材料放置方法等。在实验课堂上学生自己按照操作方式学习规范的显微镜使用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发挥能动性自己探索微观的世界。这样通过动手、动脑、观察、分析等,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就提升了。
三、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标准》中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师生关系,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要多向学生提供实践和创新的机会,如对生物及其相关事物进行观察、描述、提出问题、从各种信息渠道查找信息、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思维判断、做出解释,并能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等。教师在每节课中都要精心设计一些开放性或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的捷径。另外,要因人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生物课外活动。例如通过知识竞赛、植物栽培、动物饲养、野外采集、标本制作、专题实验、专题报告、生态环境和资源调查、成果展览、辩论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体验、应用和创造。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活动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生物技术》教学中,笔者从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着手,通过各种实验和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对生物技术的感性认识;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生物技术的作用;鼓励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分析生物技术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为学生参与有关的社会决策打下一定的基础。再如《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实验中,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学习,例如细胞生物学角度、微生物学角度、生态学角度等等。学生通过一个实验,能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学生思维得到发散性锻炼,创新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努力探索,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并将科学探究的内容尽可能渗透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培养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使高中生物课真正成为孕育学生创新思维的“沃土”。
(责任编辑 廖银燕)
学生的生物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时,不仅要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某些方面的活动,更要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完整的探究活动,以此全面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探究能力。笔者认为,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分组教学。这种教学形式可以有效地弥补集体教学的某些不足,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生物课中的实验、研究性课题及课外活动适合采用分组教学。
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笔者在教学中首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一般是四人一组,也可以直接按前后桌四人一组来分组。比较理想的是把能力相当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能力较低的学生不至于成为能力强的学生的“助手”,他可以有自我发挥的空间。另外,能力相当的学生讨论问题时应该会生产更多的火花。
二、实践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各种方法和调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把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引入课堂,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设計校园绿化方案》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在课前做了如下安排: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和勘察整个校园,绘出校园绿化现状示意图。其次,让学生收集有关园林绿化设计的资料,调查周围公园或其他学校的绿化情况并作为参考。再次,进行小组讨论:应该如何在学校原有绿化的基础上设计新的校园绿化方案?最后,绘制新的校园绿化设计方案示意图,并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作方案介绍。为了加强方案的说服力,可以事先准备好放大的设计图或彩色的局部设计效果图的投影片等直观材料。再比如在《显微镜使用操作》实验中,实验前可以先派发有关显微镜使用规范的材料,让学生进行预习。学生通过预习,较为熟悉显微镜操作的一些规范步骤,如安放位置、对光方式和材料放置方法等。在实验课堂上学生自己按照操作方式学习规范的显微镜使用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发挥能动性自己探索微观的世界。这样通过动手、动脑、观察、分析等,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就提升了。
三、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标准》中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师生关系,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要多向学生提供实践和创新的机会,如对生物及其相关事物进行观察、描述、提出问题、从各种信息渠道查找信息、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思维判断、做出解释,并能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等。教师在每节课中都要精心设计一些开放性或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的捷径。另外,要因人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生物课外活动。例如通过知识竞赛、植物栽培、动物饲养、野外采集、标本制作、专题实验、专题报告、生态环境和资源调查、成果展览、辩论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体验、应用和创造。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活动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生物技术》教学中,笔者从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着手,通过各种实验和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对生物技术的感性认识;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生物技术的作用;鼓励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分析生物技术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为学生参与有关的社会决策打下一定的基础。再如《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实验中,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学习,例如细胞生物学角度、微生物学角度、生态学角度等等。学生通过一个实验,能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学生思维得到发散性锻炼,创新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努力探索,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并将科学探究的内容尽可能渗透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培养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使高中生物课真正成为孕育学生创新思维的“沃土”。
(责任编辑 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