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全球经济的快速融合,互联网也迅速席卷全球经济,小到个人家庭大到公司企业无处不有计算机技术的存在,它如影随形的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中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文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向双学位教育的转型做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与科学技术专业;双学位进修;发展对策;人才培养
互联网+作为新兴经济体对各行各业的发展既是一种冲击又是一种发展空间的扩张,它为之前一种处于冷门状态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很多之前苦于找不到对口工作的学生开始大批被各种企业接受,不断填补市场的需求空缺,满足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要[ 1 ]。企业对于精通计算机专业技术和相关岗位技能的人才需求较大,而人才市场提供能够提供的此类复合人才少之又少。本文着重对于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双学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学位的主要问题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的培养计划缺乏导向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全国教育机构组织团体都在院校内开办了计算机相关专业,一时间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数量水涨船高致使人才市场出现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现象,表现为就业率持续下滑,由于畢业生数量的日益增加也使得其中出现鱼龙混杂,学生质量优劣参半的现象,表现为毕业生适应岗位的综合能力不足[ 2 ]。究其原因,大抵是由于随着各种院校在培养相关专业学生时的制定的培养目标和计划不够明确,缺乏导向,与市场需求不接轨。加之市场人才泛滥等负面社会信息难免使得相关专业学生在进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时心存疑虑,更有甚者出现中途弃学的现象,这使得计算机双学位人才培养效果收到严重影响。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的培养缺乏实践性
计算机科技的发展注重专业技能的应用,但在实际的教师授教过程中却以理论课程的讲解为主,比如计算机主修课程中的数据库相关课程是众多课程中的重头戏,它的实用性非常强,但是教师往往只为学生在课堂进行理论的说教,并没有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实际建立、维护等操作技能。
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在计算机专业双学位的培养中的集中在理论板块,对技术实用性和操作性的关注较少,使得最终培养的人才即使取得双学位的证书也无法在社会企业中很好的运用所学,专业优势也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那么我们通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来提高计算机人才综合素质的努力将也将付之东流。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学位的发展对策
通过从目前我国高校对计算机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着眼,提出了几个针对性的措施: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的培养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导
学校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双学位的培养应该围绕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核心进行,它更多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建立和训练,其课程设置内容比较广泛,形式比较灵活、机动,课程学校目标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这些特点使得计算机应用技术明显区别与其他课程而具备更多优势。以应用性为主导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学位进修模式下,教师引导学生来完成各种实践课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
我们提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进修的目的是为了向社会提供优质的计算机应用综合性人才,那么以目标为导向,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规划时就应该结合市场需求,围绕市场对人才类型和能力的需求来进行。
众所周知企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是能够帮助企业完成硬件网络搭建和软件系统的建立和维护保证各项业务正常进行的应用型人才,那么院校就应该以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为重点,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就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从而在进入社会时可以学以致用,在互联网+的经济形势下为企业转型和发展做贡献。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进修加强考核机制运用
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实施后需要一定的考核、考试来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因此学生各项技能和知识的考核也是关键,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学校应该引入更科学、更符合市场需求的考核机制。仅仅依据一张试卷的理论问答成绩来评测学生的学习成果未免有失偏颇[ 3 ]。围绕社会需求建立的教学计划也必定注重技能的考核,对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核要想取得理想成效必然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参与实际计算机应用,完成具有实用性的课题。那么院校务必要通过与社会机构、企业的协作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来实现。因此建议学校对学生双学位进修的考核与企业和市场协作,在实践中检核才是上上策。
“互联网+”形势下的中国行业面临转型的挑战,为帮助传统业快速适应新经济形势并找到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模式,势必需要向企业输入更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性人才,这些人才作为后备军要想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就必须依托教育机构打造监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基本功,那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采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进修的手段,希望以此让学生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科学理论知识。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做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马佳琳,李中华.“互联网+”環境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的研究与探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33(4):79-81.
[2] 刘永彬,欧阳纯萍,阳小华,等."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16(14):15-16.
[3] 李英杰.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5,11(27):96-97.
课题:
湖北理工学院教研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2015C03);
湖北理工学院教研项目——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法在《Java程序设计》教学的应用研究(2015C07)
作者简介:
谢晋(1978-),女,汉族,湖北黄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与科学技术专业;双学位进修;发展对策;人才培养
互联网+作为新兴经济体对各行各业的发展既是一种冲击又是一种发展空间的扩张,它为之前一种处于冷门状态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很多之前苦于找不到对口工作的学生开始大批被各种企业接受,不断填补市场的需求空缺,满足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要[ 1 ]。企业对于精通计算机专业技术和相关岗位技能的人才需求较大,而人才市场提供能够提供的此类复合人才少之又少。本文着重对于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双学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学位的主要问题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的培养计划缺乏导向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全国教育机构组织团体都在院校内开办了计算机相关专业,一时间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数量水涨船高致使人才市场出现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现象,表现为就业率持续下滑,由于畢业生数量的日益增加也使得其中出现鱼龙混杂,学生质量优劣参半的现象,表现为毕业生适应岗位的综合能力不足[ 2 ]。究其原因,大抵是由于随着各种院校在培养相关专业学生时的制定的培养目标和计划不够明确,缺乏导向,与市场需求不接轨。加之市场人才泛滥等负面社会信息难免使得相关专业学生在进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时心存疑虑,更有甚者出现中途弃学的现象,这使得计算机双学位人才培养效果收到严重影响。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的培养缺乏实践性
计算机科技的发展注重专业技能的应用,但在实际的教师授教过程中却以理论课程的讲解为主,比如计算机主修课程中的数据库相关课程是众多课程中的重头戏,它的实用性非常强,但是教师往往只为学生在课堂进行理论的说教,并没有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实际建立、维护等操作技能。
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在计算机专业双学位的培养中的集中在理论板块,对技术实用性和操作性的关注较少,使得最终培养的人才即使取得双学位的证书也无法在社会企业中很好的运用所学,专业优势也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那么我们通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来提高计算机人才综合素质的努力将也将付之东流。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学位的发展对策
通过从目前我国高校对计算机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着眼,提出了几个针对性的措施: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的培养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导
学校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双学位的培养应该围绕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核心进行,它更多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建立和训练,其课程设置内容比较广泛,形式比较灵活、机动,课程学校目标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这些特点使得计算机应用技术明显区别与其他课程而具备更多优势。以应用性为主导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学位进修模式下,教师引导学生来完成各种实践课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
我们提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进修的目的是为了向社会提供优质的计算机应用综合性人才,那么以目标为导向,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规划时就应该结合市场需求,围绕市场对人才类型和能力的需求来进行。
众所周知企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是能够帮助企业完成硬件网络搭建和软件系统的建立和维护保证各项业务正常进行的应用型人才,那么院校就应该以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为重点,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就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从而在进入社会时可以学以致用,在互联网+的经济形势下为企业转型和发展做贡献。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进修加强考核机制运用
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实施后需要一定的考核、考试来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因此学生各项技能和知识的考核也是关键,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学校应该引入更科学、更符合市场需求的考核机制。仅仅依据一张试卷的理论问答成绩来评测学生的学习成果未免有失偏颇[ 3 ]。围绕社会需求建立的教学计划也必定注重技能的考核,对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核要想取得理想成效必然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参与实际计算机应用,完成具有实用性的课题。那么院校务必要通过与社会机构、企业的协作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来实现。因此建议学校对学生双学位进修的考核与企业和市场协作,在实践中检核才是上上策。
“互联网+”形势下的中国行业面临转型的挑战,为帮助传统业快速适应新经济形势并找到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模式,势必需要向企业输入更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性人才,这些人才作为后备军要想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就必须依托教育机构打造监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基本功,那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采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进修的手段,希望以此让学生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科学理论知识。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做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马佳琳,李中华.“互联网+”環境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的研究与探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33(4):79-81.
[2] 刘永彬,欧阳纯萍,阳小华,等."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16(14):15-16.
[3] 李英杰.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5,11(27):96-97.
课题:
湖北理工学院教研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2015C03);
湖北理工学院教研项目——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法在《Java程序设计》教学的应用研究(2015C07)
作者简介:
谢晋(1978-),女,汉族,湖北黄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