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一良先生(1913—2001)是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原籍安徽省建德县(今东至县),建德周氏家族是近代中国有名的大家族之一。曾祖父周馥(1837—1921),字玉山,由李鸿章的幕府起家,官至两江总督和两广总督。祖父周学海(1856—1906),字澄之,周馥长子,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授内阁中书,官至浙江候补道,心不在仕途而性喜医学,校订刊刻《周氏医学丛书》。父亲周叔弢(1891—1984),原名暹,是近代实业家,"南张(謇),北周(学熙)"之"北周"系统的代表人物,也是著名的藏书家,去世前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先生自幼即生活在这样一个具有深厚文化氛围的家庭环境中。周先生8岁入塾(时已迁居天津),苦读10年,其课业仿汉代旧制,以《孝经》《论语》启蒙,继之以经史等经典,且按字体的发展顺序小篆、隶书、楷书习书法;自1924年起,随日本家庭教师习日文4年,自1928年起,从英国家庭教师习英文3年。10年家馆,不仅具备了深厚的国学功底,而且打下了扎实的外文基础。1930年,周先生赴北平求学,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次年入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陈寅恪先生指导下专攻魏晋南北朝史。1939年秋,入哈佛大学远东语言学从叶理绥习日本语言文学,从柯拉克习梵文,同时修习法、德等多种外语。1944年,以《唐代印度来华密宗三僧考》(Tantrism in China)通过答辩,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起任哈佛大学教师。系统严格的家塾训练,开明而传统的家庭影响,完整严谨的现代高等教育,中外名师的教诲和熏陶,加之周先生的天资和勤奋,使之具备了治学的坚实基础及远见卓识。抗日战争胜利后,周先生毅然返国,1946年秋任燕京大学国文学副教授,次年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1949年转任历史系教授并兼系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并先后兼任室主任、副系主任、系主任。自20世纪30年代起,周先生在中国史、日本史、亚洲史、佛学、敦煌学、中外关系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等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的大部分论著代表了这一领域的最高水平,有的则开风气之先。2001年10月,周先生因病辞世。1998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五卷本《周一良集》,由先生亲自编定,此后,周先生又有多种著作刊出。2012年夏天,高等教育出版社与周先生儿子周启锐商定,委托赵和平担任《周一良全集》的编辑工作。赵和平,1948年生,原籍河北完县(今顺平),1978年3月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77级),1979年9月考取同系张广达、王永兴两先生隋唐史方向研究生,1982年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6年到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著作有《敦煌学本书仪研究》(此书1994年获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唐五代书仪研究》(与周一良合著)、《敦煌表状笺启书仪辑校》《敦煌本〈甘棠集〉研究》《赵和平敦煌书仪研究》等多部,在海内外刊发学术论文近百篇。自1983年起,在周一良先生指导下,从事敦煌本书仪的研究及中国古代史研究,得到周先生连续17年的学术指导。1999年,赵和平受命创办《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担任主编至退休。退休后,仍然坚持关心本《学报》的运作,继续为《学报》的巩固与发展而努力。赵和平教授克服各种困难,用3年多的时间将《周一良全集》编定并顺利出版,不仅是对学术界的贡献,也为我校及本《学报》争得了荣誉。在征得赵先生的同意后,本刊将他撰写的《〈周一良全集〉编辑说明》及《〈周一良全集〉编后记》全文刊出,第一时间将《周一良全集》的准确内容及相关信息传递给学术界,希望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与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