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微作文”,不再“畏”作文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tong1992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现状却不容乐观,它是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学的大难题:老师为作文教学的高耗低效而烦恼;学生也为自己兴趣低、不会写而苦恼。怎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如何使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心”?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新技术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技术改变学习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认为引入技术是突破现在作文教学瓶颈的有效途径。如何通过技术让学生基于个性、乐于表达?如何通过技术让写作融入生活?如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改进写作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
  基于这些追问和探究,兰陵小学的“微作文”实验项目产生了。
  “微作文”是什么?
  从学科教学的范畴讲:微作文是一种新的作文教学尝试,是在数字化的环境下,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不拘形式写出自己的独特见闻、感受和想象。
  从课程实施的范畴讲:它借鉴了“翻转课堂”的理念、“后作文教学”的模式,运用QQ群广场这一平台,通过“类微博”的方式实现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分享、交流、评价,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培养学生乐于表达、自由表达的习惯和能力。
  从课程建设的范畴讲:它融合了作文指导、技术指导、生活方式引领、价值观引领等多个领域,实现孩子的生命体验、生命成长。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不是最终的目标,让表达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引导学生爱写作、爱学习,这才是微作文的真正追求。
  “微作文”是如何开展研究的?
  在近两年的实验中,我们一直抱着坚定的信心设想着,实践着,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去改进,每一次的“更新”都在拓展和延伸着对“微作文”的定义,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1.基于平台的话题作文探索,让孩子爱上表达,习得方法
  研究初期,我们对“微作文”的理解是:数字化环境下的一种作文教学尝试,运用平台开展作文教学的研究,学生能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写好一个片段或篇幅不长的文章。
  基于这样的定位,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1)选用合适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开放、便捷的学习环境。我们先后尝试了腾讯微博、云盘、QQ群等平台,最终确定使用QQ群的群社区功能进行交流、分享与评价,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开放、便捷的学习、交流环境,实现教育无处不在,学习随时随地。
  (2)构建作文的话题,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我们分普通班和“乒乓班”进行研究,结合“课标”、教材、学情确定写作话题,让学生喜欢写微作文,写出自己心中的独特体验和想法,实现“课标”中提出的“我手写我心”的要求。如,乒乓班的学生选择他们每天打乒乓球过程中的不同镜头,梳理了《我和乒乓》16个话题:我的乒乓板、乒乓球我想对你说、颠球乐、教练的微笑、吼声、我和教练的一次对话、“加油”、激动(感动)人心的一瞬间,等等。
  (3)注重方法的指导,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习作方法指导课、作后评讲课是这一时期微作文课的典型课型,课堂上老师围绕学生的习作片段进行有针对性的作后指导,使学生在作文技能方面有一定的认识和提高。
  这一阶段的实验,让老师和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微作文”实验的收获:
  (1)教师重新理解了作文:那就是要“源于生活”,作文离不开生活,没有生活就写不好作文;还要“给予方法”,习得一定的方法才能完善表达。
  (2)学生逐渐爱上了表达:话题选择都源自学生的生活,以片段为主的表达降低了习作的难度,能通过平台进行习作的展示、学习、交流,这些做法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3)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所提升:数字化手段使教学的过程更直观、清楚,提高了作文指导的效率;相互的分享、评价,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习得一定的策略。
  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实验中存在的不足:我们一直以为技术一定能改变课堂,所以,对数字化教学的理解停留在技术辅助教师教学的层面上,纠结于技术的心态和视野使我们很少有精力来思考课堂的转型;微作文话题的产生虽然都是从生活中来,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物和事,但这些话题都是老师给的,还停留在老师控制主题的行为上,以生为本的理念还未到位。
  2.“类微博”式作文教学实践,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
  这一阶段,我们对微作文的定义是:它是小眼看世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表达生活;它是一种“类微博”交流,喜欢表达、分享将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生活方式。
  通过前期的研究,我们已经认识到,作文应该是对真实生活的反映,写出真实生活、独特感受的作文才会有生命的活力。可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呢?如何让学生写出自己不同的感受呢?
  (1)利用工具改变作文的行走方式:拿起平板——捕捉镜头——分享照片,孩子们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镜头去体验不同感受,从“看到”到“看见”,从“看见”到“看清”,从“看清”到“看懂”,对自身生活有了发现与重新认识。
  (2)把翻转课堂理念引进课堂,丰富了教与学的方式:课前准备“媒体采集、分享图片”——课前写作“碎片时间”——课堂教学“交流提升”——课后时间“修改评价、分享互赏”。用技术勾连课内课外,用技术延伸课堂,自己拍,自由写,集中指导,有效提升,让孩子感受写作的乐趣。
  以上两个改变,让我们看到了“微作文”实验的新的生长点:
  (1)关注写作内容的探究: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画面,把生活内容引入了写作。
  (2)找到了技术与写作的契合点:拍照、上传、分享、互动,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更好地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3)课型得到了拓展:作后评讲课型逐渐走向成熟,同时,我们还尝试了图片欣赏课、作前准备课、作后分享课等新课型,使“微作文”的研究点更丰富、更多元。   (4)教与学的方式在转变:借鉴了翻转课堂的理念,使作文课不再局限于40分钟内,而是向课前、课后延伸,更好地实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孩子们在分享、交流、合作、体验、探究的过程中“习得方法”,使语言和思维得到了发展。
  但是,反思这个阶段的实验,仍然存在这样的不足:对微作文的理解还局限于为“作文”而教学,还不能站在课程的角度甚至跳出作文思考问题;整体的思考规划力度不够,所以呈现的案例、课型缺少内在的联系。
  3.主题化作文教学的尝试,满足学生写作成长与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
  现在,我们对“微作文”有了新的理解:从方式上讲,体现了“微”聚焦,“长”过程;从教育的本质讲,微作文是学生表达自我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是学生认识自我、生活、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学生文化生命成长的过程。
  (1)“长”过程:①作文教学的主题化实施。让学生结合生活确定习作主题,如“不一样……”“我的……”“暑假生活”“科技节”等,学生围绕主题写作后,老师根据学生的作文情况和作文教学的需要分解成一个个“点”,从多个“微”角度进行聚焦性的指导。②教学“点”的长程设计。每一个“点”的教学是观察、记录、分享、交流、评价、欣赏、合作、探究等多个学习活动的总和。
  (2)“微”聚焦:根据学生的习作情况确定指导内容,引导学生掌握选材、立意、描写等习作方法,达到相应年段的要求。每一次的指导追求一课一得,切入口小,聚焦性强,解决一个问题,形成一方面的策略。
  这样的研究体现了几个优势:有利于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情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梳理的话题、案例为实验老师提供了操作范式;提升了微作文教学的意义,将育人编织进作文教学之中,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
  “微作文”还将走向哪里?
  “微作文”实验的目标不仅仅是让老师和学生爱上作文,它还想有更多的超越:
  微作文项目研究发展意在促进作文教学的改革,深化课程建设,丰富学习方式,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能够更加个性、灵动、睿智……
  微作文教学的理想是能形成“微作文社区”,让每一个学生在自由、开放的空间里无拘无束地参与、表达,随时随地学习,终身学习……
  微作文教学的前景是有更多的学校一起参与这个实验项目,营造教育的公平环境,形成学习共同体,让学习更加科学、和谐……
  (常州市兰陵小学)
其他文献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由多种肺内及肺外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的一种急性炎症性疾病。这种炎症反应会引起肺部的肺泡毛细血管内膜的损伤加重,导致肺泡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增加,是临床常见的高发病率的疾病,其发病与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分泌TNF-α等炎性因子,直接激活多形核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PMNs),导致肺内部失控性炎症爆发,引发ALI的发生。炎症反应的基本特征是组织酸化,局部组织的pH值轻度下降。
记得有棋谱《排局烟雨》,其篇名颇能道出象棋排局之扑朔迷离、波谲云诡。今拜读《象棋排局精选》,愈感确之!其作者乃江南水乡周孟芳君。  疑是江湖局 或缘仙境游 遍生芳草棘 独布回廊幽  薛丙抚须叹 乔栋搔首愁 水乡相伴去 烟雨迷汀洲  2018年11月16日,姑苏之夜晚,寒雨连江,冷滴敲窗,我正捧《象棋排局精选》,依谱演习,微信上突然跳出水乡周孟芳先生仙逝之字样,虽然之前的拜望之中,已知周先生身患阿尔
期刊
梁华龙(先胜)顾博文(2019年4月13日弈于上海棋院)中炮直车七路马对屏风马双炮过河  自评:梁华龙,简称梁。  点评:张晓霞,简称张。  梁:2019年4月13日,我以一名象棋陪练员的身份,走进了上海棋院。上海棋院为了培养优秀的少年棋手,也从当地各培训机构选拔了一批具有相当水平和潜质的10岁左右的小朋友进行重点培养。除了派专业大师和特大亲自授课外,还在上海市棋界选拔了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成人业
期刊
空间日志是常见的网络社交平台,可以写文字、秀照片、发视频等等,用以记录自己的生活、心情,并让别人分享。这样的记录与表达,是主动的、个性化的,这样的文字表达形式和作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应该是一致的。那么,这样的方式是否可以运用到教学中?  笔者有幸到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教学,该学校90%以上的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他们入校时的语文均分不满55分(试卷满分100分)。语文能力、水平与本市同龄人的差距比较
期刊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苦难困境中所作,文中一个“闲”字创造了一个豁达超脱的淡远境界,同时也流露出遭贬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揭示了极其深刻的人生真理,是散文小品中的极品。因而教师需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八年级学生对于文言文已有一定的认识,能够简单地阅读文言文。结合这一实际,笔者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体会“闲”
期刊
什么是教学智慧呢?《教育大辞典》中将其定义为“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一时处于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的能力”。[1]在特级教师李仁甫老师倡导的生成课堂里,老师要尊重学生主体性,把教学引擎交给学生,那么这样的课堂就会产生许多“事前难以预料、必须对待的问题”,出现许多“处于激情状态的学生”。在这个时候,教师如
期刊
事理说明文单元在学生看来是很枯燥的,学生觉得老师要讲授的他们都已经懂得了,无非是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但其实学生只是对说明文阅读答题套路比较熟悉,而对于如何从一篇课文入手思理求真,还需要老师的引领。下面就介绍一下如何借助这篇老课文《向沙漠进军》带领学生求真。  一、打乱顺序,求逻辑之真  读说明文第一步是理清说明顺序。对这个问题学生脑海里的定势是: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期刊
一、强化文体意识,还原语文常态教学的主体本真  当前课改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阅读教学千姿百态,课堂活动多于对文本本身的研究,教学由“淡化文体”走向了忽视文体个性的误区,所以有时候阅读完一篇文章后,学生竟分不清是介绍知识的说明文,还是阐述观点的议论文。  1.依据文体个性,确定教学核心  现行的人教版教材中有各种常见文体,体式不同,写作的方式和着眼点自然不同。例如同样是叙事性作品,散文与小说
期刊
编者按  自2013年始,南京市第一中学初中部在全校逐步推行“日知录”这项语文特色作业,“日知录”即“日知一则,记录下来”。其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校园剪影”“我爱我家”“社区实录”“途中风景”“热点新闻”“自我反思”等。字数一般不少于200字,每天一张活页纸,便于学生整理,也便于教师评改。教师可以推荐日知录到班级QQ群,同学们在网上参与评论,每学期班级可出一本日知录集。如今,写日知录已成为一种习
期刊
一、文言教学之重,学生接受之难  文言文是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此时也是学生打下文言功底的关键时期,同时文言文学习是实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这一目标的必经之路。然而,目前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实在不容乐观。  我在校内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大体情况做了一次调查:讨厌学习文言文的学生占52%,认为学习文言文主要是考试需要的占50%,88%的学生依靠教师讲解读懂文意,70%的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