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现状却不容乐观,它是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学的大难题:老师为作文教学的高耗低效而烦恼;学生也为自己兴趣低、不会写而苦恼。怎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如何使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心”?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新技术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技术改变学习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认为引入技术是突破现在作文教学瓶颈的有效途径。如何通过技术让学生基于个性、乐于表达?如何通过技术让写作融入生活?如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改进写作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
基于这些追问和探究,兰陵小学的“微作文”实验项目产生了。
“微作文”是什么?
从学科教学的范畴讲:微作文是一种新的作文教学尝试,是在数字化的环境下,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不拘形式写出自己的独特见闻、感受和想象。
从课程实施的范畴讲:它借鉴了“翻转课堂”的理念、“后作文教学”的模式,运用QQ群广场这一平台,通过“类微博”的方式实现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分享、交流、评价,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培养学生乐于表达、自由表达的习惯和能力。
从课程建设的范畴讲:它融合了作文指导、技术指导、生活方式引领、价值观引领等多个领域,实现孩子的生命体验、生命成长。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不是最终的目标,让表达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引导学生爱写作、爱学习,这才是微作文的真正追求。
“微作文”是如何开展研究的?
在近两年的实验中,我们一直抱着坚定的信心设想着,实践着,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去改进,每一次的“更新”都在拓展和延伸着对“微作文”的定义,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1.基于平台的话题作文探索,让孩子爱上表达,习得方法
研究初期,我们对“微作文”的理解是:数字化环境下的一种作文教学尝试,运用平台开展作文教学的研究,学生能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写好一个片段或篇幅不长的文章。
基于这样的定位,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1)选用合适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开放、便捷的学习环境。我们先后尝试了腾讯微博、云盘、QQ群等平台,最终确定使用QQ群的群社区功能进行交流、分享与评价,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开放、便捷的学习、交流环境,实现教育无处不在,学习随时随地。
(2)构建作文的话题,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我们分普通班和“乒乓班”进行研究,结合“课标”、教材、学情确定写作话题,让学生喜欢写微作文,写出自己心中的独特体验和想法,实现“课标”中提出的“我手写我心”的要求。如,乒乓班的学生选择他们每天打乒乓球过程中的不同镜头,梳理了《我和乒乓》16个话题:我的乒乓板、乒乓球我想对你说、颠球乐、教练的微笑、吼声、我和教练的一次对话、“加油”、激动(感动)人心的一瞬间,等等。
(3)注重方法的指导,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习作方法指导课、作后评讲课是这一时期微作文课的典型课型,课堂上老师围绕学生的习作片段进行有针对性的作后指导,使学生在作文技能方面有一定的认识和提高。
这一阶段的实验,让老师和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微作文”实验的收获:
(1)教师重新理解了作文:那就是要“源于生活”,作文离不开生活,没有生活就写不好作文;还要“给予方法”,习得一定的方法才能完善表达。
(2)学生逐渐爱上了表达:话题选择都源自学生的生活,以片段为主的表达降低了习作的难度,能通过平台进行习作的展示、学习、交流,这些做法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3)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所提升:数字化手段使教学的过程更直观、清楚,提高了作文指导的效率;相互的分享、评价,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习得一定的策略。
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实验中存在的不足:我们一直以为技术一定能改变课堂,所以,对数字化教学的理解停留在技术辅助教师教学的层面上,纠结于技术的心态和视野使我们很少有精力来思考课堂的转型;微作文话题的产生虽然都是从生活中来,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物和事,但这些话题都是老师给的,还停留在老师控制主题的行为上,以生为本的理念还未到位。
2.“类微博”式作文教学实践,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
这一阶段,我们对微作文的定义是:它是小眼看世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表达生活;它是一种“类微博”交流,喜欢表达、分享将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生活方式。
通过前期的研究,我们已经认识到,作文应该是对真实生活的反映,写出真实生活、独特感受的作文才会有生命的活力。可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呢?如何让学生写出自己不同的感受呢?
(1)利用工具改变作文的行走方式:拿起平板——捕捉镜头——分享照片,孩子们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镜头去体验不同感受,从“看到”到“看见”,从“看见”到“看清”,从“看清”到“看懂”,对自身生活有了发现与重新认识。
(2)把翻转课堂理念引进课堂,丰富了教与学的方式:课前准备“媒体采集、分享图片”——课前写作“碎片时间”——课堂教学“交流提升”——课后时间“修改评价、分享互赏”。用技术勾连课内课外,用技术延伸课堂,自己拍,自由写,集中指导,有效提升,让孩子感受写作的乐趣。
以上两个改变,让我们看到了“微作文”实验的新的生长点:
(1)关注写作内容的探究: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画面,把生活内容引入了写作。
(2)找到了技术与写作的契合点:拍照、上传、分享、互动,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更好地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3)课型得到了拓展:作后评讲课型逐渐走向成熟,同时,我们还尝试了图片欣赏课、作前准备课、作后分享课等新课型,使“微作文”的研究点更丰富、更多元。 (4)教与学的方式在转变:借鉴了翻转课堂的理念,使作文课不再局限于40分钟内,而是向课前、课后延伸,更好地实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孩子们在分享、交流、合作、体验、探究的过程中“习得方法”,使语言和思维得到了发展。
但是,反思这个阶段的实验,仍然存在这样的不足:对微作文的理解还局限于为“作文”而教学,还不能站在课程的角度甚至跳出作文思考问题;整体的思考规划力度不够,所以呈现的案例、课型缺少内在的联系。
3.主题化作文教学的尝试,满足学生写作成长与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
现在,我们对“微作文”有了新的理解:从方式上讲,体现了“微”聚焦,“长”过程;从教育的本质讲,微作文是学生表达自我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是学生认识自我、生活、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学生文化生命成长的过程。
(1)“长”过程:①作文教学的主题化实施。让学生结合生活确定习作主题,如“不一样……”“我的……”“暑假生活”“科技节”等,学生围绕主题写作后,老师根据学生的作文情况和作文教学的需要分解成一个个“点”,从多个“微”角度进行聚焦性的指导。②教学“点”的长程设计。每一个“点”的教学是观察、记录、分享、交流、评价、欣赏、合作、探究等多个学习活动的总和。
(2)“微”聚焦:根据学生的习作情况确定指导内容,引导学生掌握选材、立意、描写等习作方法,达到相应年段的要求。每一次的指导追求一课一得,切入口小,聚焦性强,解决一个问题,形成一方面的策略。
这样的研究体现了几个优势:有利于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情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梳理的话题、案例为实验老师提供了操作范式;提升了微作文教学的意义,将育人编织进作文教学之中,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
“微作文”还将走向哪里?
“微作文”实验的目标不仅仅是让老师和学生爱上作文,它还想有更多的超越:
微作文项目研究发展意在促进作文教学的改革,深化课程建设,丰富学习方式,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能够更加个性、灵动、睿智……
微作文教学的理想是能形成“微作文社区”,让每一个学生在自由、开放的空间里无拘无束地参与、表达,随时随地学习,终身学习……
微作文教学的前景是有更多的学校一起参与这个实验项目,营造教育的公平环境,形成学习共同体,让学习更加科学、和谐……
(常州市兰陵小学)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新技术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技术改变学习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认为引入技术是突破现在作文教学瓶颈的有效途径。如何通过技术让学生基于个性、乐于表达?如何通过技术让写作融入生活?如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改进写作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
基于这些追问和探究,兰陵小学的“微作文”实验项目产生了。
“微作文”是什么?
从学科教学的范畴讲:微作文是一种新的作文教学尝试,是在数字化的环境下,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不拘形式写出自己的独特见闻、感受和想象。
从课程实施的范畴讲:它借鉴了“翻转课堂”的理念、“后作文教学”的模式,运用QQ群广场这一平台,通过“类微博”的方式实现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分享、交流、评价,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培养学生乐于表达、自由表达的习惯和能力。
从课程建设的范畴讲:它融合了作文指导、技术指导、生活方式引领、价值观引领等多个领域,实现孩子的生命体验、生命成长。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不是最终的目标,让表达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引导学生爱写作、爱学习,这才是微作文的真正追求。
“微作文”是如何开展研究的?
在近两年的实验中,我们一直抱着坚定的信心设想着,实践着,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去改进,每一次的“更新”都在拓展和延伸着对“微作文”的定义,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1.基于平台的话题作文探索,让孩子爱上表达,习得方法
研究初期,我们对“微作文”的理解是:数字化环境下的一种作文教学尝试,运用平台开展作文教学的研究,学生能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写好一个片段或篇幅不长的文章。
基于这样的定位,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1)选用合适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开放、便捷的学习环境。我们先后尝试了腾讯微博、云盘、QQ群等平台,最终确定使用QQ群的群社区功能进行交流、分享与评价,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开放、便捷的学习、交流环境,实现教育无处不在,学习随时随地。
(2)构建作文的话题,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我们分普通班和“乒乓班”进行研究,结合“课标”、教材、学情确定写作话题,让学生喜欢写微作文,写出自己心中的独特体验和想法,实现“课标”中提出的“我手写我心”的要求。如,乒乓班的学生选择他们每天打乒乓球过程中的不同镜头,梳理了《我和乒乓》16个话题:我的乒乓板、乒乓球我想对你说、颠球乐、教练的微笑、吼声、我和教练的一次对话、“加油”、激动(感动)人心的一瞬间,等等。
(3)注重方法的指导,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习作方法指导课、作后评讲课是这一时期微作文课的典型课型,课堂上老师围绕学生的习作片段进行有针对性的作后指导,使学生在作文技能方面有一定的认识和提高。
这一阶段的实验,让老师和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微作文”实验的收获:
(1)教师重新理解了作文:那就是要“源于生活”,作文离不开生活,没有生活就写不好作文;还要“给予方法”,习得一定的方法才能完善表达。
(2)学生逐渐爱上了表达:话题选择都源自学生的生活,以片段为主的表达降低了习作的难度,能通过平台进行习作的展示、学习、交流,这些做法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3)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所提升:数字化手段使教学的过程更直观、清楚,提高了作文指导的效率;相互的分享、评价,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习得一定的策略。
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实验中存在的不足:我们一直以为技术一定能改变课堂,所以,对数字化教学的理解停留在技术辅助教师教学的层面上,纠结于技术的心态和视野使我们很少有精力来思考课堂的转型;微作文话题的产生虽然都是从生活中来,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物和事,但这些话题都是老师给的,还停留在老师控制主题的行为上,以生为本的理念还未到位。
2.“类微博”式作文教学实践,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
这一阶段,我们对微作文的定义是:它是小眼看世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表达生活;它是一种“类微博”交流,喜欢表达、分享将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生活方式。
通过前期的研究,我们已经认识到,作文应该是对真实生活的反映,写出真实生活、独特感受的作文才会有生命的活力。可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呢?如何让学生写出自己不同的感受呢?
(1)利用工具改变作文的行走方式:拿起平板——捕捉镜头——分享照片,孩子们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镜头去体验不同感受,从“看到”到“看见”,从“看见”到“看清”,从“看清”到“看懂”,对自身生活有了发现与重新认识。
(2)把翻转课堂理念引进课堂,丰富了教与学的方式:课前准备“媒体采集、分享图片”——课前写作“碎片时间”——课堂教学“交流提升”——课后时间“修改评价、分享互赏”。用技术勾连课内课外,用技术延伸课堂,自己拍,自由写,集中指导,有效提升,让孩子感受写作的乐趣。
以上两个改变,让我们看到了“微作文”实验的新的生长点:
(1)关注写作内容的探究: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画面,把生活内容引入了写作。
(2)找到了技术与写作的契合点:拍照、上传、分享、互动,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更好地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3)课型得到了拓展:作后评讲课型逐渐走向成熟,同时,我们还尝试了图片欣赏课、作前准备课、作后分享课等新课型,使“微作文”的研究点更丰富、更多元。 (4)教与学的方式在转变:借鉴了翻转课堂的理念,使作文课不再局限于40分钟内,而是向课前、课后延伸,更好地实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孩子们在分享、交流、合作、体验、探究的过程中“习得方法”,使语言和思维得到了发展。
但是,反思这个阶段的实验,仍然存在这样的不足:对微作文的理解还局限于为“作文”而教学,还不能站在课程的角度甚至跳出作文思考问题;整体的思考规划力度不够,所以呈现的案例、课型缺少内在的联系。
3.主题化作文教学的尝试,满足学生写作成长与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
现在,我们对“微作文”有了新的理解:从方式上讲,体现了“微”聚焦,“长”过程;从教育的本质讲,微作文是学生表达自我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是学生认识自我、生活、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学生文化生命成长的过程。
(1)“长”过程:①作文教学的主题化实施。让学生结合生活确定习作主题,如“不一样……”“我的……”“暑假生活”“科技节”等,学生围绕主题写作后,老师根据学生的作文情况和作文教学的需要分解成一个个“点”,从多个“微”角度进行聚焦性的指导。②教学“点”的长程设计。每一个“点”的教学是观察、记录、分享、交流、评价、欣赏、合作、探究等多个学习活动的总和。
(2)“微”聚焦:根据学生的习作情况确定指导内容,引导学生掌握选材、立意、描写等习作方法,达到相应年段的要求。每一次的指导追求一课一得,切入口小,聚焦性强,解决一个问题,形成一方面的策略。
这样的研究体现了几个优势:有利于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情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梳理的话题、案例为实验老师提供了操作范式;提升了微作文教学的意义,将育人编织进作文教学之中,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
“微作文”还将走向哪里?
“微作文”实验的目标不仅仅是让老师和学生爱上作文,它还想有更多的超越:
微作文项目研究发展意在促进作文教学的改革,深化课程建设,丰富学习方式,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能够更加个性、灵动、睿智……
微作文教学的理想是能形成“微作文社区”,让每一个学生在自由、开放的空间里无拘无束地参与、表达,随时随地学习,终身学习……
微作文教学的前景是有更多的学校一起参与这个实验项目,营造教育的公平环境,形成学习共同体,让学习更加科学、和谐……
(常州市兰陵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