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苦恨,何妨一狂?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_me_the_m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十岁后爱上杜甫。
  杜甫可爱吗?世传之画像,子美皆清癯憔悴,何曾有半点玉树临风、洒脱不群的唐人风姿。他有“诗圣”之冠,“圣”冠虽堂皇,却似乎远人情,岁月以“圣”之名,把他塑成可仰视却难以亲近的高山。他有千余首诗传世,世人称颂其“三吏”“三别”《北征》《春望》,这些歌咏里有“胡马与羌笛交践的节奏”,苦涩、沉重,一如传说中他的人生。他的生命就是一首“悲怆”,令人肃然、凛然,可敬却不可羡。由长长的叹息、恣肆的眼泪、厚重的愁苦、深刻的悲哀堆积而成的生命,哪有什么可爱?
  然而,只要你不被历史好心给予杜甫的各种“标签”遮蔽,读读他的每一首诗,即使只是匆匆浏览,走进他的人生历程,听他的歌哭,见他的笑泪,你就会发现他的生命如此丰富,哪里只是“苦吟”“现实主义”“悲天悯人”这些词语概括得尽的!
  杜甫是可爱的。
  杜甫之可爱,其一在其“狂”。如果说李白之狂,狂于“性”,狂于“态”的话,那么杜甫之狂,则狂在“气”,狂在“意”。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夏天,“丧乱饱经过”(《寓目》)的杜甫终于栖身于成都郊外浣花草堂。年近半百的他,年轻时从故乡出发,一路行走,一路漂泊,他看见过战骨新添、征魂不返的人间惨剧,亲身经历别离、逃亡,终于,他与妻儿聚首,并于草堂得享天伦。杜甫颦蹙的眉头大概也舒展了,战乱后的安稳竟让他压不住“狂”气,写下《狂夫》这首七律。
  初读《狂夫》,除末句出现两个“狂”字外,似乎读不出“狂”应有的张扬风发踔厉之气。当然,想要在这首杜诗里寻找李白式的“酒后发轻狂”,只怕会失望。并非杜甫不能发此种“狂”性,李白有“槌碎黄鹤楼”“刬却君山好”,杜甫则云“吾将罪真宰,意欲刬叠嶂”(《剑阁》),但杜甫面对自己,面对生活,不必以此类搥胸、顿足、呼天、斫地的激愤之语显其狂。
  从容平静也有“狂”。你看他第一句即言“万里桥”,这虽是桥名,但杜甫拈来置于诗的开头,一座小桥似乎有了通向万里之遥的格局,所谓“尺幅千里”不在物之大小,而在取势之远,在器局之大。而草堂静立桥西,大有元代倪云林山水“乾坤一草亭”的意境。不过,亭是供人休息之所,体量较小,四面无壁,是“空”的;倪云林画中之亭不能栖身,是供人翘望那净洁幽寂的山水疏林;倪云林写亭,“以此说明,人是匆匆的过客,并无固定的居所,漂泊的生命没有固定的锚点”(朱良志语),他的心境是寂寥孤独的。而杜甫的草堂却实实在在地遮风避雨,安顿跋山涉水后疲惫的身体和饱经忧患的疲倦心灵。起句平易,却有老杜内心的笃定,他走过的路何止万里,而天地之大,惟此草堂!这不是有几分狂气么?百花潭名字艳丽也俗气,但不妨以“沧浪”观之,水清可濯缨,水浊可濯足。老杜并非随时俯仰“遇治则仕,遇乱则隐”之人,他是“一饭未尝忘君”真儒士,致君尧舜是其理想,忧君忧民是其“本色”,此处用“沧浪”典故,显其不拘于物,自在洒脱的心性——这是困守长安,安史之乱期间种种苦难也不能完全损伤的心灵自由。
  《狂夫》颔联向来为人称赏,人皆赞其“体物之妙”,描摹之工。风,无色无影,“捕风”本是难事,而他写风,用一动词“含”字,不事细描,已能写尽风之微细温柔,更妙的是,他还写出风似对竹有怜爱体贴呵护之情,有情故“含”之;写雨,不必用“细”“微”“密”“柔”来修饰,只用“裛”字,既显微雨飘洒之状,又写雨之润物有情,而且翠竹之净,红蕖之香都是风滋雨润而来的。再看碧色嫩竹与艳红芙蕖两两相映,艳而精雅,正应了《红楼梦》里的“配色学”——葱绿配桃花是极好的。细竹绢好秀洁之姿、红莲柔和幽淡如烟雾冉冉升起的香味,可目、可鼻亦可心。但只见到杜甫这两句写物的工丽,用词的精妙,也不过皮相之见(见皮相,也不过能满足感官的愉悦,难以见心见性)。老杜写自然之物,不刻意用情,却能发语有情、多情,甚至能深情,一个能体会“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后游》)的杜甫,不仅张开双目,还敞开怀抱去迎接造化给予人的一切美好馈赠,能感受天地之大美者,必有生命之至情。最难得的还在于他从艰难中发现美:半生碌碌、功业无成的杜甫有过“白发千茎雪,丹心一寸灰”(《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的消沉灰颓,但他依然能敏锐地感受美并创造美。文革中,沉寂孤独的沈从文在给外甥黄永玉的信中说“荷花真美”,他和老杜都有“痴狂”之性,而这“痴狂”不正是灵魂被生活之重的人压得气喘吁吁的现代人缺少的么?
  《狂夫》颈联直写人生困境,老杜从对美的沉醉中醒来,直面“惨淡的人生”,大概无法再“狂”了吧?纯美是心灵的“彼岸”,“此岸”是朋友富贵断绝了书信来往的现实窘境,年幼的孩子常年饥饿,面有菜色,贫困在一个幼小的孩子脸上打上“凄凉”的烙印,这些读来总令人心酸。肖涤非在《杜甫诗选》里说:“饥而日恒,亏及幼子,至形于颜色,则全家可知。”有人推测此诗写于杜甫与其世交故友严武相忤之时,言语辛酸之外更有讽刺。对杜甫酒后失礼,触怒“衣食之源”严武的这段公案,历来聚讼不已,我们不必纠缠无法查究的真相,可以确知的是,杜甫在蜀颇为依仗这个小他十四岁的故交严武。他在《奉侍严大夫》一诗中说“身老时危思会面。一生襟袍向谁开?”此诗写于严武再次镇蜀时,老杜得知其归来的消息,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在此之前的宝应元年秋天到广德二年(公元762年—公元764年)三月,蜀地发生徐知道之乱,杜甫避乱流寓梓州、阆州,得知严武第二次镇蜀,杜甫即刻回到成都,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六月,严武上表举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可见二人情谊深厚。况且老杜待友真诚,性情温厚,即使二人有些龃龉,也不应直言抨击,我们暂且认为故人音书断绝不过“写实”而已。而“书断绝”确实是家人“恒饥”之由,引发了“填沟壑”的生存危机。衰朽之骨将被委弃沟壑,稚子老妻不免死亡,先前安顿身心的“草堂”,如“沧浪”让人安时处顺的清潭,翠篠红蕖的造物之美,再看时不觉惨恻。杜甫一生多次面临死亡,他见过“路有冻死骨”,听过“幼子饿已卒”的亲人号啕之声,他太了解死亡随时可能降临,生命如风中摇曳的残烛,随时可能被黑暗吞没。
  生活如此残酷!而此等残酷不是短暂的狂风暴雨,忍一时可能等来雨后彩虹,它是苦雨终日,单薄的人生永远飘摇。我见过许多人在不见尽头的艰难中放弃持守,在无尽的穷愁病苦中空洞了头脑,麻木了眼光,他们固然可悯,亦可叹可悲。面对种种“艰难苦恨”,杜甫不怅叹潦倒失意(那样的句子要等到他走到生命尽头时才横空出世,出现于《登高》诗中),却以“疏放”自处。“疏”是与世情俗理相疏,是老杜的执拗倔强使然;“放”则是任情放达,狂放不羁,既然生活已到如此境地,更要“忘却营营”。美景当前的迷醉与现实处境的艰困,没有让诗人丧失掉精神意志,他倒是索性让自小根植于生命中的“狂”再强烈地“发作”一次。想到此处,杜甫也笑了,笑里有些许自嘲,但并无不甘与郁愤,它不是“苦恼人”勉强无奈的笑,而是站在沉重生活之上俯视人生的放旷之笑。隔了那么多年历史的风烟,我们还能听到杜甫具有穿透力的狂夫之笑。
  在未读此诗前,很多人不会将杜甫与“狂”字联系在一起。赋予他“诗圣”之名的历史也固化了他的形象——他似乎该是天才诗人李白身影后的小跟班,是个怀有“圣哲体人心,宇县复小康”(《壮游》)这样社会理想的儒者,是个具有“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悲天悯人情怀的人间圣哲。他可以长叹流涕,但不会大笑,更遑论狂气大发了。而事实上,杜甫“性豪业嗜酒,疾恶怀刚肠”,不过他不会像李白极端时“发酒疯,洒狗血”,因为他不仅关注个人穷通之际遇,还对君对民都有真切关怀。他心性也极高傲,“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但他断不会有呼喝千乘如奴如婢那样得意忘形之举。就在他已入老境,流寓漂泊之时,依然有“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的豪情壮思,只不过他不会有凌空高蹈的翩然仙姿。他的狂在“气”,气狂故能将生命之重以一己之力担之任之;他的狂在“意”,意狂故能于穷苦的夹缝里永远觅到可爱之物,可喜之事,能发出敞亮的笑声。“狂”,是夫子杜甫的一个性格侧面。
  其实,杜甫的性格何止“倔强”“疏狂”呢?爱上杜甫,爱上杜诗,就是爱上不会“标签化”的丰富的生命。
其他文献
看了这个题目,千万别误解成教师的自恋,我绝无否定还有自学的途径。我这里说的“学离不开教”,一是前面讲过了“学”,要引出一个“教”字来,顺畅。二是从教学过程和语言文字诸多方面来说,学与教确实离不开。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当然就是教离不开学,这一点是绝对的。连孔子都不是生而知之者,我们岂能不学就教?  前文从字形上讲过“学”与“数”之间的关系,其实“学”与“教”“觉”有关系,与“效”“校”等字的音义也有关
期刊
一  一扇木门被谁打开,嘶哑的声音就像烧着旱烟锅的爷爷,咳嗽声穿透我的肺叶。记忆在血液里沸腾,偶尔溅出来的悲伤让我的骨头酥软,身前的泪水打不湿身后的影子。  时光给门头上的青瓦打上墨绿的油彩。路过的老猫惊飞路过的小鸟,一颗幸运的种子悄悄成长。某一天,小猫追逐路过的老鸟,在几株野草间穿梭,碰落几滴颓废的时光。  一扇门,进与出之间相隔多久?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锁,收藏了一个世纪。  二  这座老院里有两
期刊
这是一个小小的镇子,昨晚飘了几滴雨,今早起来,气温又降了几度,是该加上一件祆子了。天是灰白的,浮着一层阴翳的青光,地上被雨冲刷得十分湿滑,有一道道褶皱的泥泞敷在上面。街道两旁的店铺还紧紧合着门,早起的人们缩着脖颈,贴着墙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一不留神会摔一跤。寒风穿过,店前的招牌晃了晃,吱呀地响了一下。  “哎哟——”,一阵呻吟声响起,打破了这过于平静的场景。人们伸出脖颈,迫不及待地环视四周——原来
期刊
仰望  清晨,我面向东方仰望。迎着太阳,迷茫的目光开始澄澈。  站在楼顶沉沉地思索,我的梦想如同这栋未完成的高楼,一点点成长。  久久伫立,思绪随着阳光蔓延。  我站在六楼仰望山顶,站在山顶的人仰望天空。我无法窥测他的梦想,正如他看不透我的人生。  想象一只雄鹰的盘旋,舒展在天空的姿势,驱散我心中的阴霾,辽阔的诗行逸散在晴空。  不断行走的脚步能否丈量梦想的高度?  回忆  泛着淡淡的忧伤,怎样捡
期刊
黄土塬  我未曾改变对你虔诚的敬仰。出生,成长,直至死亡。即使你沉默不语,我依然匍匐在你的脚下,守候你缄默的情怀。  是你苦涩的乳汁哺育了我和我的祖辈,还有我未出生的后人。我们拥有与你一样的黄色皮肤,黄色血脉,黄色灵魂。我们血管中流淌着土色的恩情,这是亘古的誓言。  拄拐的爷爷站在塬上眺望,一排排飞雁南去,寻找属于它们遥远的归宿。爷爷的归宿呢?不在远方,就在脚下,这片深沉的故土。爷爷似乎聆听着故土
期刊
一 西蒋村,出生地与家世  1942年8月3日,陈忠实出生于灞河南岸、白鹿原北坡下的西蒋村。这一天是农历的6月22日,在五行中属火。陈忠实后来说,他的生命中缺水,不知与这个火命有无关系。他母亲说,陈忠实落地的时辰是三伏天的午时。落地后不过半个时辰全身就起了痱子,从头顶到每一根脚趾头,都覆盖着一层密密麻麻的热痱子。只有两片嘴唇例外,但却爆起苞谷粒大的燎泡。整整一个夏天里,他身上的热痱子一茬儿尚未完全
期刊
生命中的几场雪  生命中的第一场雪,是我妈告诉我的。那时候,妈随爸在晋豫边界的山区里当兵,每年冬天,都要回豫南的故乡探亲。如今不过是两三个小时的车程,彼时,在妈眼里,却是世界上最漫长的一段路。这段路,不仅崎岖辗转、车马劳顿,还伴随着恐惧与不安、离愁与困顿。这是她乡愁的长度。  那个冬天,下了比往年更厚的雪。爸带着妈,和襁褓中的我,像往常一样倒火车、转汽车,眼看离家越来越近了,大雪却封了路,司机撂下
期刊
“触龙说赵太后”这个故事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当时,赵惠文王去世,孝成王刚刚即位,因为年纪太小,所以国家由太后执政。新旧交替之际,赵国动荡不安。秦国乘机攻打赵国,连克了三座城池。赵国祸不单行,处于危难之中。赵太后只好向齐国求救。而齐国提出条件,只有让赵太后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齐国才能出兵,但赵太后深宠长安君,极力护阻,致使长安君做人质之事就此搁浅难行了。国势危如累卵,军情“急于星火”,大臣强谏,
期刊
赵太后新用事1,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2,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3。太后盛气而揖之4。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5,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6?”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
期刊
傻瓜,傻瓜,所谓的话题作文。写什么好呢。执起笔,又放下。一张又一张的纸,其上凌乱的字就如黑夜中稀疏的点点繁星,纵使美丽,微弱的光芒却不足以照亮黑暗中的每一个角落,所以它们的命运只能是被揉成一团,然后“咻”的一声,自由落体运动中,伴随着完美的抛物线,旋转、跳跃,轻轻一声“哐当”,准确无误地落在垃圾桶内。我想我需要月光,最好是满月,亦或是那种如瀑布一般倾斜而下的一大片月光,才足以在心房的窗户紧闭时依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