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翻转课堂、微课、微课程等新兴词语进入普通教师的视野,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也备受关注。数学微课如何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是数学教师思考的内容之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微课是数学自学的优质资源,在日常教学中应用“四步教学模式”实施一定比例的数学微课教学课堂,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数学 微课 四步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43-03
随着翻转课堂、微课、微课程等新兴词语进入普通教师的视野,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也备受关注。微课与翻转课堂是同时出现的两个新词。作为翻转课堂的一种学习资源,微课基本上以自学资源的形式存在,数学微课亦然。
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数学微课可分为新知学习型、习题解答型、方法指导型、实验操作型、混合型几种基本类型。它可以用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也可以用在课堂教学中,是优质的自学资源。
一、基于微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在较长时间的实践研究中发现,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课前运用微课自学,课堂以翻转模式教学。二是改变应用模式,在课中运用微课自学,通過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完成教学任务。
不同的数学微课,在课前自学或课中自学中的运用是有区别的。比如习题解答型、方法指导型与实验操作型数学微课,课前自学或课后自学,都不需要对课堂教学环节作太大的调整,只要针对相应环节稍作微调即可。而新知学习型微课就不同,可用于学生课前自学预习新知;也可作为课中自学资源。若是课前自学,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起点就发生了变化,大部分学生已经理解掌握新知甚至已经会应用了,课堂教学就不能按照传统课堂环节实施,需要改变教学结构。若是课中自学,很明显传统课堂的新授环节有变化,整个课堂也随之变化。数学课堂四步教学模式应时而生。
二、小学数学课堂“四步教学模式”介绍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数学课堂四步教学模式是指基于数学微课自学的一种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由四个主要教学环节按照一定的程序组合而成。由于数学微课自学有课前与课中两种基本形式,四步教学模式也有相应的两种形式,其结构流程如下:
(一)课内微课自学模式
课内自学模式是指数学微课安排在数学课堂上自学的四步教学模式,包括“自学——研讨——巩固——总结”这四个主要环节,按照“图A”教学流程实施。传统课堂的新授环节,由现在的观看微课自学与同伴讨论提升两个环节代替。虚线箭头代表所有课内微课自学的数学课堂都可以按这样的教学流程实施。
(二)课前微课自学模式
课前、课后运用微课自学,是使用微课的初衷,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兴起的原因之一。课前微课自学后的数学课堂,也可以按照四步教学模式进行翻转,即“研讨——巩固——拓展——总结”四个环节,具体教学流程如“图B”。其中第一个环节主要是了解学生课前自学的效果,教师基于学生学习起点进行合适的引领,通过同伴研讨,使全体学生理解并掌握新知;然后进入巩固练习环节。更多的时间用于“拓展”典型题、难题等,这是微课自学后翻转课堂的魅力所在。
(三)重要环节对比思考
两种形式四步教学模式中,均以“研讨”为重要环节,即A中的第二步“反思讨论·引领提升”和B中的第一步“回顾自学·引领提升”。学生自学效果参差不齐,因此,积极发挥个人自学、同伴互学、师生助学的相互促进作用,提高对新知的学习效果,是微课自学后课堂教学的关键。“研讨”环节就承担着这样的任务,由学生介绍自学成果,其他学生倾听、质疑,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深入理解、掌握新知。
两种形式中的“巩固”环节都是针对新知识的巩固应用,即设计一些基本题、综合题,巩固所学知识;A中的“巩固”环节,可以根据课堂实际设计少量的拓展题,但与B中的“拓展”环节是有区别的,主要在于数学练习内容的定位上。课内自学,时间较少,练习相当于传统课堂的巩固,只能少量拓展;课前自学,“拓展”环节是有计划、有系统的拓展,拓展内容丰富,是跟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系统拓展。原本无法在课内实施、甚至课外也没机会涉及的拓展题,安排在课内、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基于微课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微课参与课堂教学,教学方案设计就会有所改变。目标定位、环节安排、学习材料选择等都有相同和不同之处,需要把握“变”与“不变”的尺度。
(一)目标定位
教材课时要求传统课堂实现的教学目标,微课教学的课堂必须也能实现,以降低教学目标为代价的教学模式创新是没有价值的。比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鼎尖教案》目标设计如下: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问题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合作意识,让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运用数学微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课内自学后,课堂教学原有目标不变。操作观察比较在课堂环节中依然存在,转化思想方法无论是微课还是同伴研讨都有凸显。学生之间的同伴互学、合作学习更加浓厚。由于巩固应用部分跟传统课堂一致,所以体会平行四边形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也照旧。但是运用微课自学实施课堂,还有一些隐性目标可以达成。
(二)环节安排
由于微课的介入,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必定改变。四步教学模式下的环节设计,体现在微课教学课堂流程中。 四个步骤,缺一不可。从自学开始、以反思讨论为重推进新知学习,是微课教学课堂的新颖之处。让学生主动研讨自学所得是重要环节,教师能否有效引领学生进行反思、讨论、互学,是微课教学课堂成败的关键所在。
若是课前自学,多一辅助环节。课前,教师要把精心制作的微课通过多种渠道呈现给学生。班级博客、微信群、网络视频等等,无痕地让学生体验丰富的自学途径,同时保证每位学生顺利实施自学。另外,课前自学后的课堂,要非常重视拓展环节的设计,这是体现课前自学课堂优势的环节。有效地拓展,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三)课中微课自学案例展示
有微课自学的数学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两个环节的设计,相当于传统课堂的新授部分。后面的巩固练习和课堂总结等,都跟传统课堂相似。下面是基于微课自学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前两个教学环节设计。
1.观看微課,自学新知
(1)导入揭题(2)播放微课
《平行四边形面积》这节微课首先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跟长方形面积一样是邻边相乘,通过剪拼发现邻边相乘的长方形面积明显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得出猜想不成立。然后引导学生再次猜想,尝试沿高剪、拼转化成长方形进行探究,发现平行四边形沿高剪、拼果真能转化成长方形,从而得出“平行四边的面积=底×高”。继而设计了多个平行四边形的不同剪拼深入研究。无论是邻边相乘的探讨,还是剪拼成长方形,都是“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转化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微课形象地呈现了转化过程,培养了空间观念。
2.反思讨论,引领提升
(1)汇报自学
针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进行引导学生汇报,板书重点内容。
(2)引导质疑
老师给每一桌同学准备一个各不相同的平行四边形和一把剪刀。
质疑: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吗?微课里学到的知识一定是对的吗?
师:我们找个平行四边形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证明一下。
(3)操作验证
①学生同桌合作,完成剪拼。
②汇报操作结果。(先汇报不能剪拼成长方形的,同时由其他学生指出不能的原因;再汇报能的,并具体说说各部分的变化与对应关系。)
这一环节中学生质疑、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证明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同时告诉学生一个道理: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在知识更新迅速、百花齐放、鱼龙混杂的今天,不仅要会自己学习,还要有辨别信息真伪的意识。
透过案例可以知道,自学时教师的任务是静静地陪着;反思讨论时,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创造良好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分享自学成果,在分享交流中完善新知建构,形成知识体系。认真自学的学生,自主研讨的学生,退到幕后的老师,站在旁边“陪学”的老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回顾每一节利用微课教学的课堂,学生就会明白,新知识除了通过教师教来学会,还可以通过自己学、同伴学来获得。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量的变化之大足以证明自学能力的重要性。数学微课,是优质的自学资源,微课教学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日常教学中应用“四步教学模式”实施一定比例的数学微课教学课堂,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与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S].国家教育部,2001.
[2]方德斌.鼎尖教案[M].延边教育出版社,2014.
[3]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4).
[4]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5]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
【关键词】数学 微课 四步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43-03
随着翻转课堂、微课、微课程等新兴词语进入普通教师的视野,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也备受关注。微课与翻转课堂是同时出现的两个新词。作为翻转课堂的一种学习资源,微课基本上以自学资源的形式存在,数学微课亦然。
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数学微课可分为新知学习型、习题解答型、方法指导型、实验操作型、混合型几种基本类型。它可以用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也可以用在课堂教学中,是优质的自学资源。
一、基于微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在较长时间的实践研究中发现,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课前运用微课自学,课堂以翻转模式教学。二是改变应用模式,在课中运用微课自学,通過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完成教学任务。
不同的数学微课,在课前自学或课中自学中的运用是有区别的。比如习题解答型、方法指导型与实验操作型数学微课,课前自学或课后自学,都不需要对课堂教学环节作太大的调整,只要针对相应环节稍作微调即可。而新知学习型微课就不同,可用于学生课前自学预习新知;也可作为课中自学资源。若是课前自学,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起点就发生了变化,大部分学生已经理解掌握新知甚至已经会应用了,课堂教学就不能按照传统课堂环节实施,需要改变教学结构。若是课中自学,很明显传统课堂的新授环节有变化,整个课堂也随之变化。数学课堂四步教学模式应时而生。
二、小学数学课堂“四步教学模式”介绍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数学课堂四步教学模式是指基于数学微课自学的一种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由四个主要教学环节按照一定的程序组合而成。由于数学微课自学有课前与课中两种基本形式,四步教学模式也有相应的两种形式,其结构流程如下:
(一)课内微课自学模式
课内自学模式是指数学微课安排在数学课堂上自学的四步教学模式,包括“自学——研讨——巩固——总结”这四个主要环节,按照“图A”教学流程实施。传统课堂的新授环节,由现在的观看微课自学与同伴讨论提升两个环节代替。虚线箭头代表所有课内微课自学的数学课堂都可以按这样的教学流程实施。
(二)课前微课自学模式
课前、课后运用微课自学,是使用微课的初衷,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兴起的原因之一。课前微课自学后的数学课堂,也可以按照四步教学模式进行翻转,即“研讨——巩固——拓展——总结”四个环节,具体教学流程如“图B”。其中第一个环节主要是了解学生课前自学的效果,教师基于学生学习起点进行合适的引领,通过同伴研讨,使全体学生理解并掌握新知;然后进入巩固练习环节。更多的时间用于“拓展”典型题、难题等,这是微课自学后翻转课堂的魅力所在。
(三)重要环节对比思考
两种形式四步教学模式中,均以“研讨”为重要环节,即A中的第二步“反思讨论·引领提升”和B中的第一步“回顾自学·引领提升”。学生自学效果参差不齐,因此,积极发挥个人自学、同伴互学、师生助学的相互促进作用,提高对新知的学习效果,是微课自学后课堂教学的关键。“研讨”环节就承担着这样的任务,由学生介绍自学成果,其他学生倾听、质疑,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深入理解、掌握新知。
两种形式中的“巩固”环节都是针对新知识的巩固应用,即设计一些基本题、综合题,巩固所学知识;A中的“巩固”环节,可以根据课堂实际设计少量的拓展题,但与B中的“拓展”环节是有区别的,主要在于数学练习内容的定位上。课内自学,时间较少,练习相当于传统课堂的巩固,只能少量拓展;课前自学,“拓展”环节是有计划、有系统的拓展,拓展内容丰富,是跟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系统拓展。原本无法在课内实施、甚至课外也没机会涉及的拓展题,安排在课内、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基于微课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微课参与课堂教学,教学方案设计就会有所改变。目标定位、环节安排、学习材料选择等都有相同和不同之处,需要把握“变”与“不变”的尺度。
(一)目标定位
教材课时要求传统课堂实现的教学目标,微课教学的课堂必须也能实现,以降低教学目标为代价的教学模式创新是没有价值的。比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鼎尖教案》目标设计如下: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问题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合作意识,让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运用数学微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课内自学后,课堂教学原有目标不变。操作观察比较在课堂环节中依然存在,转化思想方法无论是微课还是同伴研讨都有凸显。学生之间的同伴互学、合作学习更加浓厚。由于巩固应用部分跟传统课堂一致,所以体会平行四边形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也照旧。但是运用微课自学实施课堂,还有一些隐性目标可以达成。
(二)环节安排
由于微课的介入,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必定改变。四步教学模式下的环节设计,体现在微课教学课堂流程中。 四个步骤,缺一不可。从自学开始、以反思讨论为重推进新知学习,是微课教学课堂的新颖之处。让学生主动研讨自学所得是重要环节,教师能否有效引领学生进行反思、讨论、互学,是微课教学课堂成败的关键所在。
若是课前自学,多一辅助环节。课前,教师要把精心制作的微课通过多种渠道呈现给学生。班级博客、微信群、网络视频等等,无痕地让学生体验丰富的自学途径,同时保证每位学生顺利实施自学。另外,课前自学后的课堂,要非常重视拓展环节的设计,这是体现课前自学课堂优势的环节。有效地拓展,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三)课中微课自学案例展示
有微课自学的数学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两个环节的设计,相当于传统课堂的新授部分。后面的巩固练习和课堂总结等,都跟传统课堂相似。下面是基于微课自学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前两个教学环节设计。
1.观看微課,自学新知
(1)导入揭题(2)播放微课
《平行四边形面积》这节微课首先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跟长方形面积一样是邻边相乘,通过剪拼发现邻边相乘的长方形面积明显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得出猜想不成立。然后引导学生再次猜想,尝试沿高剪、拼转化成长方形进行探究,发现平行四边形沿高剪、拼果真能转化成长方形,从而得出“平行四边的面积=底×高”。继而设计了多个平行四边形的不同剪拼深入研究。无论是邻边相乘的探讨,还是剪拼成长方形,都是“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转化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微课形象地呈现了转化过程,培养了空间观念。
2.反思讨论,引领提升
(1)汇报自学
针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进行引导学生汇报,板书重点内容。
(2)引导质疑
老师给每一桌同学准备一个各不相同的平行四边形和一把剪刀。
质疑: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吗?微课里学到的知识一定是对的吗?
师:我们找个平行四边形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证明一下。
(3)操作验证
①学生同桌合作,完成剪拼。
②汇报操作结果。(先汇报不能剪拼成长方形的,同时由其他学生指出不能的原因;再汇报能的,并具体说说各部分的变化与对应关系。)
这一环节中学生质疑、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证明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同时告诉学生一个道理: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在知识更新迅速、百花齐放、鱼龙混杂的今天,不仅要会自己学习,还要有辨别信息真伪的意识。
透过案例可以知道,自学时教师的任务是静静地陪着;反思讨论时,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创造良好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分享自学成果,在分享交流中完善新知建构,形成知识体系。认真自学的学生,自主研讨的学生,退到幕后的老师,站在旁边“陪学”的老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回顾每一节利用微课教学的课堂,学生就会明白,新知识除了通过教师教来学会,还可以通过自己学、同伴学来获得。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量的变化之大足以证明自学能力的重要性。数学微课,是优质的自学资源,微课教学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日常教学中应用“四步教学模式”实施一定比例的数学微课教学课堂,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与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S].国家教育部,2001.
[2]方德斌.鼎尖教案[M].延边教育出版社,2014.
[3]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4).
[4]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5]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