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的教育理念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中的环境创设,幼儿教育中的环境创设已普遍引起社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关注。环境创设的改进对幼儿教育效果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幼教工作者应进一步研究、探究这方面的经验,让更多的幼教工作者掌握环境创设的规律,更加重视环境创设对幼儿教育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其在提高教育质量中的作用。
1.环境创设已引起国内外关注,已形成新的教育理念。自古以来,教育工作者就重视环境对教育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讲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也说明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就十分重视教育环境的选择,幼儿教育更应重视环境创设。
现代新的教育理念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中的环境创设,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幼儿教育机构在环境创设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瑞士的幼教机构,教育工作者在整个空间的设计上倾注了极大的心力,幼教空间通过诸多方式显现出幼教工作者的教育机智。室内有多种大小不同的区域,有游戏区和工作坊,相对封闭与较为开放的空间以适当的比例来安排,以迎合幼儿走动式、站立式、个人式和小组式的学习方式;丰富多样的低结构材料,充满着发现和宁静的气息,可以满足幼儿不同的心理需要;既有小型封闭的私密空间,为孩子在需要安静与独处时提供安全的港湾;又有安排在走廊和门厅里,被称为“广场”的开放式空间,供孩子自由交流和集合;墙面上随处可见充满着孩子童趣的自我表达,有个人、团体的生活历程和日常例行活动的记录。空间安排非常协调,富有美感和家庭生活气息。教育工作者将安全、自由、智慧、艺术融于幼儿的成长环境之中。
2.环境创设的原则。环境创设除了符合安全、健康、卫生等要求,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 做到有序、美观、童趣、有意义。环境创设能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材料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进行活动的物质基础。环境的布局和材料的投放要动静有序,既要重视对环境的美化,又要重视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环境的布置要求美观和谐,环境布置中的图案造型、色彩等要符合幼儿的审美观,给幼儿以美的感受。环境和材料要充满童趣,能激发幼儿兴趣,吸引幼儿主动地去感知、去探究。
2.2 与教育任务、内容相结合。幼儿的语言、思维、情感是在感知、内部安全、表达这三类基本心理活动的有机结合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环境布置和活动材料的摆放也应与教育内容、任务相结合,使幼儿在对环境和材料的感知或动手操作活动中,形成丰富的、深刻的事物表象,从而促进幼儿语言、思维、情感和动作的全面发展。
2.3 适应不同幼儿活动的个别差异性,满足不同幼儿的活动需求。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差异,每个幼儿对活动环境和材料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为了“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在环境创设和投放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尽量满足幼儿的个别需求,为其提供选择的机会和条件,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环境和材料。
2.4 注意发挥、塑造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对幼儿的感知觉、认识、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使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发挥教育作用,真正体现教育价值和意义,就应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利用环境和材料进行活动的愿望,并通过活动来塑造这“三性”。
2.5 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需要。动手操作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其积累知识和生活经验,丰富事物表象的主要途径。因此,为幼儿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在课内外,还是室内外,环境的创设要体现为幼儿活动服务的观念,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3.要保持环境创设的动态性。让幼儿带着热情积极地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自主地开展活动,对提高教育质量非常重要。幼儿能否自主地进行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的创设,让幼儿自主地进行活动,使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思考方式与愿望和环境相互作用。由于幼儿的兴趣不断地发生变化,环境也随之改变,教师必须根据幼儿活动的过程、内心活动等,不断地重新创设环境,即保持环境构成的动态性。
3.1 动态环境构成应顺着幼儿活动的进程来进行。幼儿活动的开展应向着多方向发展。教师要创设幼儿能主动与之相互作用,获得丰富体验的环境,就必须顺着幼儿活动的进程来创设环境。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孩子关心什么、想要实现什么、还对什么有兴趣等等。教师应把了解到的这些情况作为重新创设环境的依据,在环境中增设幼儿需要的东西。
3.2 动态环境应当是不完备的,能给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和留有余地。在幼儿兴趣的不断变化和自主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有意为幼儿提供不完备的环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和自主性空间,使幼儿有完成某件事的充实感和满足感,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能力。
3.3 动态环境构成要注意教育环境的引导性和幼儿活动自主性之间形成平衡。为了使教育目标能在每个幼儿身上得到实现,使幼儿积累必要的生活经验,教师就必须洞察幼儿的发展过程,有计划地创设具有教育价值的环境。与此同时为了使幼儿能不断地自主开展活动,又必须顺着幼儿活动的进程,不断地对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主动地完成环境的构成和再构成,就是说动态的环境构成应该在教育环境的引导性与幼儿的自主活动之间形成相对平衡。应当强调,在丰富活动内容并要求幼儿进行各种具有教育目标的活动时,必须重视不同幼儿的自主活动。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幼儿在多大程度上参与活动,得到多大程度的满足,通过活动怎样培养幼儿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以达到教育目标。
探讨幼儿教育中的环境创设是幼儿教育领域的永久性课题,涉及各个方面,如软环境和硬环境、家庭教育创设、社区环境创设、幼儿独自活动空间都应引起社会、家庭、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相互配合形成综合型的环境创设。
1.环境创设已引起国内外关注,已形成新的教育理念。自古以来,教育工作者就重视环境对教育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讲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也说明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就十分重视教育环境的选择,幼儿教育更应重视环境创设。
现代新的教育理念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中的环境创设,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幼儿教育机构在环境创设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瑞士的幼教机构,教育工作者在整个空间的设计上倾注了极大的心力,幼教空间通过诸多方式显现出幼教工作者的教育机智。室内有多种大小不同的区域,有游戏区和工作坊,相对封闭与较为开放的空间以适当的比例来安排,以迎合幼儿走动式、站立式、个人式和小组式的学习方式;丰富多样的低结构材料,充满着发现和宁静的气息,可以满足幼儿不同的心理需要;既有小型封闭的私密空间,为孩子在需要安静与独处时提供安全的港湾;又有安排在走廊和门厅里,被称为“广场”的开放式空间,供孩子自由交流和集合;墙面上随处可见充满着孩子童趣的自我表达,有个人、团体的生活历程和日常例行活动的记录。空间安排非常协调,富有美感和家庭生活气息。教育工作者将安全、自由、智慧、艺术融于幼儿的成长环境之中。
2.环境创设的原则。环境创设除了符合安全、健康、卫生等要求,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 做到有序、美观、童趣、有意义。环境创设能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材料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进行活动的物质基础。环境的布局和材料的投放要动静有序,既要重视对环境的美化,又要重视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环境的布置要求美观和谐,环境布置中的图案造型、色彩等要符合幼儿的审美观,给幼儿以美的感受。环境和材料要充满童趣,能激发幼儿兴趣,吸引幼儿主动地去感知、去探究。
2.2 与教育任务、内容相结合。幼儿的语言、思维、情感是在感知、内部安全、表达这三类基本心理活动的有机结合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环境布置和活动材料的摆放也应与教育内容、任务相结合,使幼儿在对环境和材料的感知或动手操作活动中,形成丰富的、深刻的事物表象,从而促进幼儿语言、思维、情感和动作的全面发展。
2.3 适应不同幼儿活动的个别差异性,满足不同幼儿的活动需求。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差异,每个幼儿对活动环境和材料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为了“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在环境创设和投放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尽量满足幼儿的个别需求,为其提供选择的机会和条件,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环境和材料。
2.4 注意发挥、塑造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对幼儿的感知觉、认识、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使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发挥教育作用,真正体现教育价值和意义,就应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利用环境和材料进行活动的愿望,并通过活动来塑造这“三性”。
2.5 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需要。动手操作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其积累知识和生活经验,丰富事物表象的主要途径。因此,为幼儿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在课内外,还是室内外,环境的创设要体现为幼儿活动服务的观念,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3.要保持环境创设的动态性。让幼儿带着热情积极地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自主地开展活动,对提高教育质量非常重要。幼儿能否自主地进行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的创设,让幼儿自主地进行活动,使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思考方式与愿望和环境相互作用。由于幼儿的兴趣不断地发生变化,环境也随之改变,教师必须根据幼儿活动的过程、内心活动等,不断地重新创设环境,即保持环境构成的动态性。
3.1 动态环境构成应顺着幼儿活动的进程来进行。幼儿活动的开展应向着多方向发展。教师要创设幼儿能主动与之相互作用,获得丰富体验的环境,就必须顺着幼儿活动的进程来创设环境。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孩子关心什么、想要实现什么、还对什么有兴趣等等。教师应把了解到的这些情况作为重新创设环境的依据,在环境中增设幼儿需要的东西。
3.2 动态环境应当是不完备的,能给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和留有余地。在幼儿兴趣的不断变化和自主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有意为幼儿提供不完备的环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和自主性空间,使幼儿有完成某件事的充实感和满足感,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能力。
3.3 动态环境构成要注意教育环境的引导性和幼儿活动自主性之间形成平衡。为了使教育目标能在每个幼儿身上得到实现,使幼儿积累必要的生活经验,教师就必须洞察幼儿的发展过程,有计划地创设具有教育价值的环境。与此同时为了使幼儿能不断地自主开展活动,又必须顺着幼儿活动的进程,不断地对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主动地完成环境的构成和再构成,就是说动态的环境构成应该在教育环境的引导性与幼儿的自主活动之间形成相对平衡。应当强调,在丰富活动内容并要求幼儿进行各种具有教育目标的活动时,必须重视不同幼儿的自主活动。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幼儿在多大程度上参与活动,得到多大程度的满足,通过活动怎样培养幼儿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以达到教育目标。
探讨幼儿教育中的环境创设是幼儿教育领域的永久性课题,涉及各个方面,如软环境和硬环境、家庭教育创设、社区环境创设、幼儿独自活动空间都应引起社会、家庭、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相互配合形成综合型的环境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