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界很早就有这样的说法:成绩不好是次品,思想不好是危险品。次品可以再加工变成正品,但危险品意味着什么?我想大家是不言自明。这是对教书与育人关系的最好解释。可是,当今为数不少的青少年学生的现实情况如何?教育过程中我们又做得如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到底应该给予怎样的教育和引导?值得思考!
一、部分青少年公民道德缺失之现状
前不久曾有一段90后少年殴打七旬老人的视频在网上传播。视频中,两名少年对白发苍苍的老人满嘴脏话并拳脚相加,老人虽奋力反抗,但依旧敌不过年轻小伙的殴打。两少年的行为让网民非常愤慨,网友们开始在微博上、帖子中大量转发,并强烈要求人肉这些打人小孩。而网络上随后曝出的一名疑似打人孩子不仅不道歉,更在网上与网友对骂,QQ签名还改为“这次打老头,下次还打老太婆。” 这就是我们当代年轻人的风采?
其实,类似这样的孩子现实社会比较普遍,打骂家长、打骂老师、离家出走、自寻短见的大有人在。这些孩子平常受的什么教育?本质不坏的他们却走上了邪路,谁之过?
二、造成青少年公民道德缺失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缺陷是青少年学生公民道德缺失的直接原因
养不教,父之过。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让孩子具有起码的品格,是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自己推卸了这份责任,就会有别人代替你教育孩子。别人来教育,就由不得你了!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是百依百顺,长此以往,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家庭不注重德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孩子都让社会给教育了,社会的染缸里泥沙俱下什么都有,没有了大人的防火墙保护,孩子不中毒可能吗?
学校教育不到位对青少年学生公民道德缺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不严,师之惰。教师是学生的再生父母,在家庭教育还不能满足要求的时候,学校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是,如今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只重视学习成绩,做人的教育放到了另一边,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我们简单地认为,教育就应该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实事上,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是社会在教育教育,还是教育在教育社会?这是一个大问题。应该是教育在教育社会!我想说,社会最后一道防线是教育!
2.社会大环境是造成青少年学生公民道德缺失的重要原因
应当承认:社会的主流是好的,但不能否认现实还存在着许多阴暗面,最突出的是经常有人做出普通人意想不到的、缺乏诚信、缺乏信仰的荒唐事来。在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阴暗面对学生、学生家长的影响十分巨大,学校正面教育一千遍,不如他们亲眼一见。
三、加强青少年公民道德教育之策略
1.当务之急:为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学校只是社会的子集,这是无可争辩的实事。但是应该看到:在社会作用于学校的同时学校也作用于社会。
我们讲跟国际接轨,接轨了吗?大家都说新加坡的教育好,新加坡的中小学教室后面墙上不是经常悬着一把戒尺?据说,孩子表现不好,按规定打三下,只许打手心,而且必须有两个老师在场的时候才允许执行。这有力证明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育需要惩戒,教育不一定都快乐。苦中自有乐,乐在吃苦中。
现在两部委联合发文打击“医闹”,那么有没有“校闹”现象?有许多责任根本不在学校、或者学校只有很小一部分责任的事,家长、社会硬要学校负全责,这是不是“校闹”?我们这个社会要赋予校长、老师更大的权利、更高的荣誉、更好的待遇(不仅仅是物质,更重要的是精神),当然也应该赋予他们更大的责任。
2.刻不容缓: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什么样的母亲,带出什么样的孩子。“爱孩子”要会爱,“只有教育好上一代,才能培养好下一代。”“育人者必须先受教育。”
我认为,以下几点必须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
一是家长的榜样作用十分重要。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生个老鼠会打洞”。从家长的榜样作用来理解,这话很有道理。电影《流浪者》有一句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强盗的儿子永远是强盗。”这话虽有失偏颇,但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家长榜样作用的重要性。“为人父母,为人师表”。
二是孩子的成才不能强求。我们要确立这样的意识:就是:“先成人后成才!”要把对孩子的道德品质、法制观念、责任意识教育放在首位。“百善孝为先”,这不仅是为了儿女对父母好,更是为了儿女自己好。自古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一个孝顺男儿,于祖居之国,于所在之党,于领导之尊长,于同仁亲友,是难行背信弃义之事的,纵要忤逆,也有忌惮,纵要变坏,也有边缘。
现在有不少家长在孩子的成才方面舍得花钱,进这个兴趣班,上那个特色班。我认为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将来在某个方面有所成就这无可非议,但要提醒的是:你真正重视孩子的成人了吗?切不可本末倒置!斯沃斯尔学院最新研究发现,注重给孩子营造幸福人生的“完美父母”,会使孩子成年后的生活陷入迷茫和阴郁。
三是对孩子不能溺愛。俗话说“严是爱宽是害”,要宽严结合。
习惯的培养要严。“习惯成就未来!”好习惯,一辈子享不尽它的利息;坏习惯,一辈子还不尽它的债务。一个生活拖拖拉拉、行为不检点的人是不可能成大器的!只有当许多看起来很好但很平常的举动成为孩子的习惯后,才能成为他(她)的自觉行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从娃娃抓起。
兴趣的培养要宽。要尊重孩子本身的兴趣爱好,并加以恰当的教育引导,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一些你想不通的事而横加干涉。
四是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虽然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但我们不能忽视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是对环境所起作用的最好诠释。
五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今后的路要孩子自己走,做家长的不能也无法替代。我认为以下几条途径值得一试:(1)给孩子一个窨,让他(她)自己往前走;(2)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她)自己锻炼;(3)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她)自己找答案;(4)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她)自己解决。
3.重中之重:学校应抓好公民道德教育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何才能搞好教育,今后教育应该怎样走?其关键的关键就在于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素质教育大家都在谈,真正的素质教育就是说了几十年的“老老实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守住民族传统常识,根植于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土壤;守住新中国师生的经验,根植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土壤;守住自己的优点长处,根植于自己心灵真善美的土壤。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去伪存真,去恶从善;教师的责任就是要让学生多有正念,多让其内在的良知显现出来。把我们的教育搞朴实一些,实际一些,别讲那些不着边际的空道理、大道理,少搞那些“非常人的教育”, 多些常人教育!
责任心的培养是教育之根本。每个人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理应承担不同的责任。我相信:如果一个社会是由对自己负责的成员组成的,那么这个社会必定是有质量、高效率的社会!我不相信: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
一、部分青少年公民道德缺失之现状
前不久曾有一段90后少年殴打七旬老人的视频在网上传播。视频中,两名少年对白发苍苍的老人满嘴脏话并拳脚相加,老人虽奋力反抗,但依旧敌不过年轻小伙的殴打。两少年的行为让网民非常愤慨,网友们开始在微博上、帖子中大量转发,并强烈要求人肉这些打人小孩。而网络上随后曝出的一名疑似打人孩子不仅不道歉,更在网上与网友对骂,QQ签名还改为“这次打老头,下次还打老太婆。” 这就是我们当代年轻人的风采?
其实,类似这样的孩子现实社会比较普遍,打骂家长、打骂老师、离家出走、自寻短见的大有人在。这些孩子平常受的什么教育?本质不坏的他们却走上了邪路,谁之过?
二、造成青少年公民道德缺失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缺陷是青少年学生公民道德缺失的直接原因
养不教,父之过。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让孩子具有起码的品格,是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自己推卸了这份责任,就会有别人代替你教育孩子。别人来教育,就由不得你了!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是百依百顺,长此以往,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家庭不注重德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孩子都让社会给教育了,社会的染缸里泥沙俱下什么都有,没有了大人的防火墙保护,孩子不中毒可能吗?
学校教育不到位对青少年学生公民道德缺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不严,师之惰。教师是学生的再生父母,在家庭教育还不能满足要求的时候,学校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是,如今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只重视学习成绩,做人的教育放到了另一边,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我们简单地认为,教育就应该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实事上,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是社会在教育教育,还是教育在教育社会?这是一个大问题。应该是教育在教育社会!我想说,社会最后一道防线是教育!
2.社会大环境是造成青少年学生公民道德缺失的重要原因
应当承认:社会的主流是好的,但不能否认现实还存在着许多阴暗面,最突出的是经常有人做出普通人意想不到的、缺乏诚信、缺乏信仰的荒唐事来。在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阴暗面对学生、学生家长的影响十分巨大,学校正面教育一千遍,不如他们亲眼一见。
三、加强青少年公民道德教育之策略
1.当务之急:为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学校只是社会的子集,这是无可争辩的实事。但是应该看到:在社会作用于学校的同时学校也作用于社会。
我们讲跟国际接轨,接轨了吗?大家都说新加坡的教育好,新加坡的中小学教室后面墙上不是经常悬着一把戒尺?据说,孩子表现不好,按规定打三下,只许打手心,而且必须有两个老师在场的时候才允许执行。这有力证明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育需要惩戒,教育不一定都快乐。苦中自有乐,乐在吃苦中。
现在两部委联合发文打击“医闹”,那么有没有“校闹”现象?有许多责任根本不在学校、或者学校只有很小一部分责任的事,家长、社会硬要学校负全责,这是不是“校闹”?我们这个社会要赋予校长、老师更大的权利、更高的荣誉、更好的待遇(不仅仅是物质,更重要的是精神),当然也应该赋予他们更大的责任。
2.刻不容缓: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什么样的母亲,带出什么样的孩子。“爱孩子”要会爱,“只有教育好上一代,才能培养好下一代。”“育人者必须先受教育。”
我认为,以下几点必须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
一是家长的榜样作用十分重要。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生个老鼠会打洞”。从家长的榜样作用来理解,这话很有道理。电影《流浪者》有一句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强盗的儿子永远是强盗。”这话虽有失偏颇,但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家长榜样作用的重要性。“为人父母,为人师表”。
二是孩子的成才不能强求。我们要确立这样的意识:就是:“先成人后成才!”要把对孩子的道德品质、法制观念、责任意识教育放在首位。“百善孝为先”,这不仅是为了儿女对父母好,更是为了儿女自己好。自古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一个孝顺男儿,于祖居之国,于所在之党,于领导之尊长,于同仁亲友,是难行背信弃义之事的,纵要忤逆,也有忌惮,纵要变坏,也有边缘。
现在有不少家长在孩子的成才方面舍得花钱,进这个兴趣班,上那个特色班。我认为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将来在某个方面有所成就这无可非议,但要提醒的是:你真正重视孩子的成人了吗?切不可本末倒置!斯沃斯尔学院最新研究发现,注重给孩子营造幸福人生的“完美父母”,会使孩子成年后的生活陷入迷茫和阴郁。
三是对孩子不能溺愛。俗话说“严是爱宽是害”,要宽严结合。
习惯的培养要严。“习惯成就未来!”好习惯,一辈子享不尽它的利息;坏习惯,一辈子还不尽它的债务。一个生活拖拖拉拉、行为不检点的人是不可能成大器的!只有当许多看起来很好但很平常的举动成为孩子的习惯后,才能成为他(她)的自觉行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从娃娃抓起。
兴趣的培养要宽。要尊重孩子本身的兴趣爱好,并加以恰当的教育引导,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一些你想不通的事而横加干涉。
四是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虽然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但我们不能忽视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是对环境所起作用的最好诠释。
五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今后的路要孩子自己走,做家长的不能也无法替代。我认为以下几条途径值得一试:(1)给孩子一个窨,让他(她)自己往前走;(2)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她)自己锻炼;(3)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她)自己找答案;(4)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她)自己解决。
3.重中之重:学校应抓好公民道德教育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何才能搞好教育,今后教育应该怎样走?其关键的关键就在于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素质教育大家都在谈,真正的素质教育就是说了几十年的“老老实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守住民族传统常识,根植于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土壤;守住新中国师生的经验,根植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土壤;守住自己的优点长处,根植于自己心灵真善美的土壤。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去伪存真,去恶从善;教师的责任就是要让学生多有正念,多让其内在的良知显现出来。把我们的教育搞朴实一些,实际一些,别讲那些不着边际的空道理、大道理,少搞那些“非常人的教育”, 多些常人教育!
责任心的培养是教育之根本。每个人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理应承担不同的责任。我相信:如果一个社会是由对自己负责的成员组成的,那么这个社会必定是有质量、高效率的社会!我不相信: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