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支架式教学,形象地说明一种教学模式,指学生在学习一项新的概念或技能时,通过提供相应的支持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简言之,是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调控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这种教学思想是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本文通过对小学英语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的研究和分析,阐述了支架式教学的内涵和模式,并结合案例对小学英语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做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吴昌宏(1968- ),男,安徽六安人,高级教师,本科,淮北市古城路小学校长,淮北市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相山区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的相关介绍
1.内涵。“支架”,其本质含义为建筑物之外的“脚手架”。而其在教育领域的定义,最初为:一个新手或者小孩,通过他人的协助,能够有效的完成或解决自己无法完成或解决的目标任务以及难题的过程。而“支架式教学”指的是用以各种学科、各种层次的指导性教学。通常支架式教学中,对话、解释说明、图表、指导、建议、例子、问题、步骤等为常用的支架。
2.理论基础。支架式教学模式最早是由美国布鲁纳提出的。他指出支架是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儿童的学习,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所掌握的技能也日渐娴熟,慢慢的再将其撤回并把职责再交还与儿童。布鲁纳所提出的这种观点对支架式教学的要素予以了概括,即第一,就是我们所说的创设教学情境,也就是将儿童带入到问题的情境当中;第二,探索,就是说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及学生的帮助下达到预期的目的,并在逐渐的发展学习过程中,提升自我的学习能力,借助他人的帮助越来越少;第三,是再探索,就是说在上述过程完成之后,教师将支架全部撤回,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自己独立的进行有关探索。在我国小学教学活动中,学生一般都是在三年级才开始正式接触英语,之所以有这种提倡是因为,学生在10岁左右正处于具体的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其能够运用具体的事物来对其进行思考,其思维表现出一定的动态性和可逆性等。而支架式教学模式正好顺应了这个时期的儿童思维。诸如说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简单的图画等来对学生予以提示,从而帮助其更好的理清逻辑思路。
维果茨基曾经提出儿童拥有两种发展水平,其一是现在已经拥有的发展水平,其二是在他人指导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而在这两个水平之间所产生的差距就是我们所说的“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以此理论为基础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要对学习者提供指导和帮助,使其完成自身不能独立完成的任务,但是在其学习水平逐渐提高时,就开始减少这种帮助,最终使其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在支架式教学提出后,教育界迅速将其应用起来,尤其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但是纵观我国对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一般都是以高校来作为研究基础的,例如说雷玉梅和李长萍所论述的内容就是把支架内容运用于高校的英语文学课程中,但是笔者认为,“最近发展区”是针对儿童提出的,所以这种支架式教学模式更适用于小学英语的教学活动中。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案例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步骤为四个,即最近发展区的确定、搭建支架,创设情境、学生自主探索、教师总结,学生写作等。具体应用如下:
1.最近发展区的确定。在对学生加以了解的基础上,对教学的重难点以及教学的目标进行明确。例如通过对话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天气的一些相关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尽管生单词相对较少,但是其涉及到的逻辑关系非常紧密。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进行逻辑运算时,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才能完成。因此,教学难点可以确定为:对相关的逻辑较为紧密的句子进行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课文生词巩固,掌握课文含义,学会描述某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2.搭建支架,创设情境。在这个教学步骤中,又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小步骤。一是,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节课讲述的新单词进行复习和记忆,然后让学生们采用这些新单词进行造句。通过该步骤,学生就能在后續的听力学习中将听力障碍消除。二是教师结合课文的内容,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然后学生就能带着问题,展开听力学习。通过该步骤,学生就能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并对学习的任务加以明确。三是通过板书的形式,教师就能将具体的事物提示给学生们。
3.学生自主探索。教师需要给学生们预留充足的时间进行全文浏览,然后学生们通过自主的探索和思考来解决教师之前提出的问题。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教师的提示,给出正确的回答。通过该步骤,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支架,逐渐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并对课文的内容有更加快速的记忆和理解,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4.教师总结,学生协助。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全班的学生对课文进行通读,并对课文的含义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其次,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可以适当的做一些小型游戏。即挑选几位学生,通过对话的方式,对课文进行演绎。在展开这一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自由的进行分组和组合,并根据自己的意愿,在班上选择原义与其合作的学生进行课文演绎。最后再由教师集中挑选出几名学生对课文进行演绎。然后对学生的演绎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该步骤,学生们相互协助,而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这不仅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总结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能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逐步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找到一个适宜的“支点”,从而有效地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提升教学效果。在新教学改革的环境下,支架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的融入课堂,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符合该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还能有效的开展英语教学。尽管支架式教学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不足,但是其仍然受到了极大的应用和推广。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升支架式教学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支架式教学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莉波.探究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3.
[2]林跃武,胡勇.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学术月刊,2010,10:108-109.
[3]杜文彬,马勇军.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个小学英语教学片段引发的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 12:106-107.
[4]魏亚玲.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目标和方向[J].教育现代化, 2015-5(10):73-74.
[5]刘惠清.在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中,运用“黄金”原则制定与调整教学目标)[J].教育现代化,2016-6(32):280-282.
[6]汪佳子.给学生一个撬起语篇的支点——“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01): 32-34.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吴昌宏(1968- ),男,安徽六安人,高级教师,本科,淮北市古城路小学校长,淮北市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相山区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的相关介绍
1.内涵。“支架”,其本质含义为建筑物之外的“脚手架”。而其在教育领域的定义,最初为:一个新手或者小孩,通过他人的协助,能够有效的完成或解决自己无法完成或解决的目标任务以及难题的过程。而“支架式教学”指的是用以各种学科、各种层次的指导性教学。通常支架式教学中,对话、解释说明、图表、指导、建议、例子、问题、步骤等为常用的支架。
2.理论基础。支架式教学模式最早是由美国布鲁纳提出的。他指出支架是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儿童的学习,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所掌握的技能也日渐娴熟,慢慢的再将其撤回并把职责再交还与儿童。布鲁纳所提出的这种观点对支架式教学的要素予以了概括,即第一,就是我们所说的创设教学情境,也就是将儿童带入到问题的情境当中;第二,探索,就是说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及学生的帮助下达到预期的目的,并在逐渐的发展学习过程中,提升自我的学习能力,借助他人的帮助越来越少;第三,是再探索,就是说在上述过程完成之后,教师将支架全部撤回,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自己独立的进行有关探索。在我国小学教学活动中,学生一般都是在三年级才开始正式接触英语,之所以有这种提倡是因为,学生在10岁左右正处于具体的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其能够运用具体的事物来对其进行思考,其思维表现出一定的动态性和可逆性等。而支架式教学模式正好顺应了这个时期的儿童思维。诸如说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简单的图画等来对学生予以提示,从而帮助其更好的理清逻辑思路。
维果茨基曾经提出儿童拥有两种发展水平,其一是现在已经拥有的发展水平,其二是在他人指导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而在这两个水平之间所产生的差距就是我们所说的“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以此理论为基础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要对学习者提供指导和帮助,使其完成自身不能独立完成的任务,但是在其学习水平逐渐提高时,就开始减少这种帮助,最终使其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在支架式教学提出后,教育界迅速将其应用起来,尤其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但是纵观我国对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一般都是以高校来作为研究基础的,例如说雷玉梅和李长萍所论述的内容就是把支架内容运用于高校的英语文学课程中,但是笔者认为,“最近发展区”是针对儿童提出的,所以这种支架式教学模式更适用于小学英语的教学活动中。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案例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步骤为四个,即最近发展区的确定、搭建支架,创设情境、学生自主探索、教师总结,学生写作等。具体应用如下:
1.最近发展区的确定。在对学生加以了解的基础上,对教学的重难点以及教学的目标进行明确。例如通过对话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天气的一些相关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尽管生单词相对较少,但是其涉及到的逻辑关系非常紧密。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进行逻辑运算时,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才能完成。因此,教学难点可以确定为:对相关的逻辑较为紧密的句子进行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课文生词巩固,掌握课文含义,学会描述某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2.搭建支架,创设情境。在这个教学步骤中,又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小步骤。一是,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节课讲述的新单词进行复习和记忆,然后让学生们采用这些新单词进行造句。通过该步骤,学生就能在后續的听力学习中将听力障碍消除。二是教师结合课文的内容,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然后学生就能带着问题,展开听力学习。通过该步骤,学生就能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并对学习的任务加以明确。三是通过板书的形式,教师就能将具体的事物提示给学生们。
3.学生自主探索。教师需要给学生们预留充足的时间进行全文浏览,然后学生们通过自主的探索和思考来解决教师之前提出的问题。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教师的提示,给出正确的回答。通过该步骤,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支架,逐渐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并对课文的内容有更加快速的记忆和理解,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4.教师总结,学生协助。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全班的学生对课文进行通读,并对课文的含义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其次,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可以适当的做一些小型游戏。即挑选几位学生,通过对话的方式,对课文进行演绎。在展开这一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自由的进行分组和组合,并根据自己的意愿,在班上选择原义与其合作的学生进行课文演绎。最后再由教师集中挑选出几名学生对课文进行演绎。然后对学生的演绎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该步骤,学生们相互协助,而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这不仅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总结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能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逐步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找到一个适宜的“支点”,从而有效地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提升教学效果。在新教学改革的环境下,支架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的融入课堂,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符合该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还能有效的开展英语教学。尽管支架式教学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不足,但是其仍然受到了极大的应用和推广。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升支架式教学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支架式教学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莉波.探究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3.
[2]林跃武,胡勇.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学术月刊,2010,10:108-109.
[3]杜文彬,马勇军.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个小学英语教学片段引发的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 12:106-107.
[4]魏亚玲.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目标和方向[J].教育现代化, 2015-5(10):73-74.
[5]刘惠清.在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中,运用“黄金”原则制定与调整教学目标)[J].教育现代化,2016-6(32):280-282.
[6]汪佳子.给学生一个撬起语篇的支点——“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01): 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