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目前,建立一套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阳光评价体系,已成为深入推动新课程改革进程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我们作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一、丰富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心路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并通过评价来影响学习过程。 形成性评价主要采用即时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袋三种形式。
1、即时性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交流,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作出反馈,正确的方面给予鼓励和强化,偏差的方面加以指导和矫正。这种评价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评价次数因人而异,不需整齐划一。课堂即时性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兴趣,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方法的独特性、思维的灵活性、想像的丰富性,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课堂上老师常常这样鼓励孩子:“听你的声音真是一种享受!你能再大声点读给大家听吗?”“你真用心,看电视的时候,都没忘了认字,值得我们学习。”在评价表上,还用卡通标志“小猴子”代表爱动脑筋,“小白鸽”代表爱清洁,“大雁”代表遵守纪律……鼓励不绝于口,关爱常系心中,使学生始终拥有阳光心情,保持着积极的学习状态。
2、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包括对小课题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能力的评价,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对艺术、科技作品设计能力的评价。这一评价形式可比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活动设计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我们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办法,如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设计了“我对自己说”、“大家对我说”、“老师的希望”这些栏目。特别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促进了小组和集体的合作性学习,让孩子置身于同伴之中,了解并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结果是挑别人毛病的、告状的人少了,找自己不足的人多了。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又能从及时肯定中获取力量,从温情提醒中受到启迪。
3、成长记录袋。主要通过收录反映学生发展进步的资料来表现学生成长的轨迹,袋中内容分三大板块:(1)反映个人自然情况及成長环境的“成长起点”,有学期初照片和“小小的我”、“我的家庭”、“我的心语”、“我的目标”等栏目。(2)反映学生在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生存、学会创造等诸方面发展的“成长足迹”,包括自己满意的试卷,愿意保留的优秀作业,同学、家长、老师的表扬卡,参加各类活动的图文资料等。(3)反映一学期来学生全面进步“成长果实”,包括发表和获奖的各种作品,小课题活动成果,各类荣誉证书,小喜报等。成长记录袋真实、生动地记载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串串脚印,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自己的不断进步与成长。既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又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成长记录袋中,学生与家长心灵互动,教师与学生倾心交流,很好地落实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尤其是让学生参与成长记录袋建立的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的习惯和能力,成为对待学习和生活都认真负责的人。
二、创新展示性评价,开辟自由心空
展示性评价一般在期末进行,是一种注重学生自我发展的评价。展示性评价注重直接呈现的书面类和现场展示的非书面类相结合,注重必展项目和自选项目相结合,既体现学校的共性要求,又张扬学生的个性风采。例如:语文学科必展项目有口语交际、朗读、课堂作业本、习作簿,自选项目有现场采访、社会调查、举行故事会、编演课本剧、自办小报等。数学学科必展项目有课堂作业本、高年级数学日记,自选项目有珠心算、调查统计、测量、学具制作等。
展示性评价结果的呈现是动态等级、综合寄语和授予称号三种形式。对学生学习实行动态等级评定的内容包括认知、情意和兴趣三部分,“认知”含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情意”含态度和习惯两个方面,“兴趣”含特长和创新成果两个方面。我们设立了优秀、良好、达标、争取达标四级等第,先由学生自评,然后生生互评,最后由教师评定。
综合寄语是一份充满人文阳光的评语,是对学生身上闪光点的寻觅与发现。肯定进步时,力求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就学生个体进行纵向比较,不作学生之间的横向对比。
三、优化水平性评价,呵护绿色心田
新课程不是不要考试,关键是考什么和怎么考,让水平性评价方式更贴近学生的心理特征,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我们通过优化水平性评价来突破瓶颈,以推动新课改的进程。学校取消了以往教导处统一命题,一张试卷定高低的方法,而改为以教研组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的分项、分散评价制度,淡化“分数”概念,注重学习过程中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评价。
语文学科既重点评价基础知识的识记,又重视评价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数学学科从数的概念、计算方面、应用题方面、几何初步知识、量与计量、动手操作等方面分类,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其它学科均重在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每次评价,尽量做到少一些纯记忆的内容,多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能体现综合应用能力的内容。如数学中通常将计算放到超市购物等类似的情境中,语文中的成语积累也在具体的话题中呈现,即便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也会给一个比较宽泛的要求,旨在让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多感悟,多积累,并让学生体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评价是一把双刃剑,它具有增强或压抑发展的双重力量。我们本着“为了人,发展人”的思想,从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出发,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评价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进行实验和尝试。努力剪除评价的负向功能,充分发挥评价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正确导向和激励作用,使其有利于智力因素的价值判断,也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让学业评价既能点击学生的心灵,又始终充满着春天般温暖的阳光。
一、丰富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心路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并通过评价来影响学习过程。 形成性评价主要采用即时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袋三种形式。
1、即时性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交流,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作出反馈,正确的方面给予鼓励和强化,偏差的方面加以指导和矫正。这种评价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评价次数因人而异,不需整齐划一。课堂即时性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兴趣,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方法的独特性、思维的灵活性、想像的丰富性,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课堂上老师常常这样鼓励孩子:“听你的声音真是一种享受!你能再大声点读给大家听吗?”“你真用心,看电视的时候,都没忘了认字,值得我们学习。”在评价表上,还用卡通标志“小猴子”代表爱动脑筋,“小白鸽”代表爱清洁,“大雁”代表遵守纪律……鼓励不绝于口,关爱常系心中,使学生始终拥有阳光心情,保持着积极的学习状态。
2、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包括对小课题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能力的评价,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对艺术、科技作品设计能力的评价。这一评价形式可比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活动设计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我们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办法,如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设计了“我对自己说”、“大家对我说”、“老师的希望”这些栏目。特别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促进了小组和集体的合作性学习,让孩子置身于同伴之中,了解并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结果是挑别人毛病的、告状的人少了,找自己不足的人多了。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又能从及时肯定中获取力量,从温情提醒中受到启迪。
3、成长记录袋。主要通过收录反映学生发展进步的资料来表现学生成长的轨迹,袋中内容分三大板块:(1)反映个人自然情况及成長环境的“成长起点”,有学期初照片和“小小的我”、“我的家庭”、“我的心语”、“我的目标”等栏目。(2)反映学生在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生存、学会创造等诸方面发展的“成长足迹”,包括自己满意的试卷,愿意保留的优秀作业,同学、家长、老师的表扬卡,参加各类活动的图文资料等。(3)反映一学期来学生全面进步“成长果实”,包括发表和获奖的各种作品,小课题活动成果,各类荣誉证书,小喜报等。成长记录袋真实、生动地记载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串串脚印,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自己的不断进步与成长。既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又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成长记录袋中,学生与家长心灵互动,教师与学生倾心交流,很好地落实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尤其是让学生参与成长记录袋建立的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的习惯和能力,成为对待学习和生活都认真负责的人。
二、创新展示性评价,开辟自由心空
展示性评价一般在期末进行,是一种注重学生自我发展的评价。展示性评价注重直接呈现的书面类和现场展示的非书面类相结合,注重必展项目和自选项目相结合,既体现学校的共性要求,又张扬学生的个性风采。例如:语文学科必展项目有口语交际、朗读、课堂作业本、习作簿,自选项目有现场采访、社会调查、举行故事会、编演课本剧、自办小报等。数学学科必展项目有课堂作业本、高年级数学日记,自选项目有珠心算、调查统计、测量、学具制作等。
展示性评价结果的呈现是动态等级、综合寄语和授予称号三种形式。对学生学习实行动态等级评定的内容包括认知、情意和兴趣三部分,“认知”含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情意”含态度和习惯两个方面,“兴趣”含特长和创新成果两个方面。我们设立了优秀、良好、达标、争取达标四级等第,先由学生自评,然后生生互评,最后由教师评定。
综合寄语是一份充满人文阳光的评语,是对学生身上闪光点的寻觅与发现。肯定进步时,力求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就学生个体进行纵向比较,不作学生之间的横向对比。
三、优化水平性评价,呵护绿色心田
新课程不是不要考试,关键是考什么和怎么考,让水平性评价方式更贴近学生的心理特征,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我们通过优化水平性评价来突破瓶颈,以推动新课改的进程。学校取消了以往教导处统一命题,一张试卷定高低的方法,而改为以教研组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的分项、分散评价制度,淡化“分数”概念,注重学习过程中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评价。
语文学科既重点评价基础知识的识记,又重视评价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数学学科从数的概念、计算方面、应用题方面、几何初步知识、量与计量、动手操作等方面分类,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其它学科均重在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每次评价,尽量做到少一些纯记忆的内容,多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能体现综合应用能力的内容。如数学中通常将计算放到超市购物等类似的情境中,语文中的成语积累也在具体的话题中呈现,即便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也会给一个比较宽泛的要求,旨在让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多感悟,多积累,并让学生体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评价是一把双刃剑,它具有增强或压抑发展的双重力量。我们本着“为了人,发展人”的思想,从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出发,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评价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进行实验和尝试。努力剪除评价的负向功能,充分发挥评价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正确导向和激励作用,使其有利于智力因素的价值判断,也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让学业评价既能点击学生的心灵,又始终充满着春天般温暖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