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与时俱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t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代社会各行业的飞速发展,对精英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教育行业在注重学生学术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着眼于人文情怀、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全面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创新能力,是当代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务。
  素质教育, 顾名思义, 即为教师以学术知识为载体,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而展开的教学和引导活动,其核心理念即为全面性。首先,受教育群体要全面。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通过全民素质的提升,使国家复兴的重任由全体公民共同承担,而不仅仅仰仗少数的所谓“天选之子”。其次,能力培养要全面。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所谓创新,并不是要让学生一味地追求特立独行和一腔孤勇,而是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敢于跳出固有模式,敢于质疑权威,从而培养批判精神和判断能力,更加整体和谐地发展。全面的素质教育应兼顾德、智、体、美、劳五大方面,使学生德才兼备,独一无二。
  但是中国的传统式教育盛行千年,教育局势无法在短时间内逆转,素质教育的推行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逐层攻破,全力攻破以下几大关:
  第一关,德育。品德拙劣的高知识分子无疑是社会的毒瘤,素质教育的五大方面中,德育的核心位置不容动摇。愚钝的善人虽然无法推动一个国家的发展,但是聪明的恶人却可以将将一个国家引向灭亡。所谓人才,先成人,再成才。在素质教育的漫漫长路上,德育的大旗,永不能倒。
  第二关,智育。古人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即为传授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成为有文化的合格人才。如果将一个人的发展看作建造一栋高楼,那么知识储备无疑是其根基,知识的根基不牢,那么顺势而上的一切发展性活动都终将走向虚无。
  第三关,能力。邓小平先生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今社会已不再是科举高中便走上人生巅峰,一生仕途,衣食无忧的年代了,各行各业都对综合能力更加看重,尤其是创新能力,人才的标准已不再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是要为行业乃至社会,注入新鲜的血液。
  那么,教育的各方究竟该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呢?首先,需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要彻底根除“应试”教育模式,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需要提升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所谓言传身教,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在学生习惯和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的整体水平提高了,教育行业才有足够的底气和信心将素质教育进行到底。最后,需要营造校园的文化氛围。常言道,耳濡目染,学校对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身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所以,需要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素质教育包罗万象,其中,创新教育为重中之重。所谓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掘创新潜能,使其拥有发散性思维,更加全面地发展。为顺应时代千变万化的发展潮流,应对层出不穷的挑战,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灵活处理各类问题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总的来说,素质教育包括了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升华了素质教育。
  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创新教育自然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培养學生进行全方面地创新。具体过程可细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即为学生对于创新行为的主观能动性,它是整个创新活动的起始点和驱动力,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可以使整个创新行为事半功倍。
  第二步,培养创新思维。当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新后,便需要对其观察力、想象力、独特性、积极性等进行专项培养,使其对于创新点足够敏锐,为后续创新能力的发挥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使其定向进行创新活动,少走弯路,顺利完成。
  第三步,培养创新能力。在思维清晰、洞察创新点后,学生需要具有对已知信息进行整合分类并处理加工的能力、对同类信息求同存异的分析能力、与人交往过程中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将创新思维落实到实物上的动手能力,以及将创新结果进行整合和分享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但却不可或缺,它们作为一种表达途径,将学生的创新思想具象化。
  第四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精神需要信念作为支撑,当我们目标明确,且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时,我们的创新精神便会被放大,并赋予我们质疑权威的勇气。创新能力只是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而创新精神才是我们无畏黑暗、无畏艰险在这条路上一往无前的不绝动力。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最紧迫的任务,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落实创新教育:
  首先,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并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发问,精益求精。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价值观,肩负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任,跳出固化的传统教学模式,致力于打造灵活开放的课堂。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减少传统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授课,进行角色转换,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这样,学生就能更有目的地、更自觉地进行发现活动并取得发现成果。显然,伴随着这一学习过程,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便得到发展提高。
  其次,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行为,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落实。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可以通过讲述理论加以培养,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一定是需要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加以锻炼的。创新的概念本是抽象化的,只有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切切实实地在情境中表达出自己的创新思维,展示出自己的创新成果,创新教育的进程才是真正地得到了推进,基础教育才是真正地取得了进展。
  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社会进步进行精英储备。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创造型人才。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找到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及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当代教育与时俱进。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的科技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科技的发展促使教育事业所使用的教学工具越来越先进。教学工具的出现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形式,使教师按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展开个性化教学,在多种辅助教学工具当中最为突出的便是白板,白板是教师对文章重点内容的总结、拓展和延伸,上面记录的内容方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本文从巧用希沃白板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出发,旨在更好地利用白板进行教学促进学生学习
期刊
自从加入WTO之后,我国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接轨速度明显加快,加上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英语热更是持续升温。相应地,社会对英语教学的方法和效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增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加强英语教学的针对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每一个英语教师必须应对的新问题。对学生而言,系统、正规的英语学习活动应在学校、课堂以及生活实践中进行。因此,怎样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启发学生的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其中教师编写导学案上课,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做法。教师利用导学案,采用问题引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对课本知识进行分析、概括,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而且教学效果明显好。如何把好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带入课堂,我们都应该反思,本文就如何利用导学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提出以下见解。  关键词:导学案,问题引领,课
期刊
摘要:在平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最佳方法和有效途径,努力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渗透德育工作,真正把德育工作做到细微处传爱,平凡中出彩。  关键词:树立榜样 言传身教 关爱学生 引领成长  古人云:“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身处教学一线,我深刻地领悟到德育是育人的根本。因此,我一直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重”的教育理念,努力践行习近平主席“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
期刊
一、引言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运用一些基本的教学手段,例如:图文结合,或是情景模拟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数学,快乐学习已成为众多师生的追求,但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是被忽略的,教学效果并没有预期中的那么好。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问题 
期刊
摘要: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在教学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进课堂,感受学数学的乐趣;敢于去思考,体会数学的逻辑魅力;敢于去表达,感知数学语言的严谨;敢于去应用,体验数学创造的财富。在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只是为同学们搭建一个有魅力的舞台,需要同学们尽情去展示。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国工程院院
期刊
摘要: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做法:一是科学安排学习小组;二是理念、方法的转变;三是在课堂上,教师要大胆放手,让“教为主”变“学为主”。以生为本的数学教学,只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关键词:生本教育 小组合作 方法  龙门县推广“生本教育小组合作”学习,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按照上级的要求,认真研究,努力实践这一理念,有了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艺术教育改革也在进一步深化。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寻求中小学艺术教育变革的最佳途径。我想:在当今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改革进程中,如果能从教育理念、运作模式、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等方面进行改革,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艺术教育 新思路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相继颁布实施,国内一些中小学以艺术教
期刊
音乐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的教学目标是“美育”。音乐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在现在的音乐教学体系中,创新的缺失是非常严重的,学生们也就遵循了一个统一的观念-老师怎么教,我们就怎么做,学生们一昧的服从老师的安排,而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能有效发挥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这样才能最终实现音乐课程标准改革的目的。  一、培养
期刊
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生物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认真学习和理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一个普通公民终身发展需要的生物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方法时,要特别注意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得到改变,新的教学理念强调,面向全体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