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游戏案例:树林里的小舞台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er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中班时,我们班的孩子就喜欢在树林里进行各种装扮和唱跳游戏,已有了一些表演经验。于是,进入大班后,我们在树林游戏区中,投放了两个红色大木箱,在其周围的树上挂上串铃,固定了一些不锈钢的桶,一旁的材料架上也投放了各类低结构材料,还有一台下载了孩子们平时经常听的、反复哼唱的音乐的播放器。
  从11月中旬进入树林游戏区的第一天开始,不同的孩子就在“舞台”边上上下下地敲打各种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游戏水平逐渐提升。我也在近一个月的追踪观察里,见证了孩子们在连续游戏过程中的阶段性发展与转变。
  【第一阶段】 材料的探索
  第一周(从11月13日到17日),一开始,只要手边有能发出声音的材料,孩子们便会自然地将其变成一种打击乐器,敲打出清晰的节奏。只要在合适的场地上,孩子们便会开始属于他们的装扮与表演。只是,刚开始的表演游戏持续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孩子们会受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中断游戏,或改变游戏内容。虽然如此,但作为老师,我们相信这时的耐心等待和不干预是有价值的。
  比如,行行双手各拿一个不锈钢盖,敲打固定在树干上的不锈钢桶底。“叮叮咚”“叮叮咚”地敲了一会儿,听到延延在喊他就离开了。这时,小进双手各拿一个不锈钢锅盖来敲不锈钢桶,边敲边说:“好,开始表演!”但舞台上并没有孩子在表演,敲了一两下后,他也离开了。
  再如,佳琪和小曼一起坐在茶壶雕塑上,随着录音机里播放出的音乐左右摇摆身体,还唱着歌。随后,朵朵来了。小曼对朵朵说:“朵朵,演出要开始了。”但朵朵说:“还没有开始。”结果,小曼调整了游戏方向:“那我们先吃个晚饭吧?”朵朵:“好啊!吃完了还要化妆。”小曼:“我也没化过。”朵朵:“那你们开始变魔法吧!”佳琪和小曼边做动作边喊:“变!变!变!”
  【第二阶段】 多样的表演
  第一阶段游戏持续的时间很短,作为老师,我们相信: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只要音乐一出现,无论是快或是慢,孩子都会跟着旋律舞动起来,老师只需提前创设好孩子需要的环境。
  情景一:音乐舞起来
  11月21日,一听到播放器里传出的歌曲《冰雪奇缘》,孩子们就随着音乐边唱边跳。黄豆拿着播放器和朵朵站在舞台的后方,也跟着音乐哼唱起来。过了一会儿,佳琪说请黄豆播放潼潼要点的《奔跑吧,兄弟》。可黃豆表示“我不想听那首”,最后把音乐换成了《凉凉》。
  佳琪对身边的伙伴们说:“要不,我们先跳这首?”大家同意了,黄豆也和大家一起跳舞。当音乐结束,佳琪又对黄豆说:“放《奔跑吧,兄弟》。”这次黄豆照做了。音乐响起,佳琪和潼潼一起随音乐舞动起来。其他孩子走下台,拉起挂在树上的铃铛,摇晃着。
  虽然老师都没有教过这些歌曲,但孩子们竟然各自创编出与旋律如此契合的优美舞姿,而且还会自由地选择自己所要表演的舞蹈音乐。当播放的音乐不是自己想要表演的,便会主动退下舞台。当我看到退下舞台的孩子们拉起树上的铃铛摇晃时,心中产生了深深的好奇:他们为什么要摇晃这些铃铛呢?
  情景二:多重协奏曲
  11月24日,当音乐再次换成《冰雪奇缘》,可儿摇晃着串铃;黄豆手拿木棍在固定的不锈钢桶前敲打着桶底;潼潼则一手拿着一个桶盖,一边“哐哐——哐哐——”地敲,一边走到舞台一侧;佳琪也拿了两个桶盖和潼潼一起敲着。当黄豆离开后,檬檬则来到了黄豆的位子,用手跟着节奏拍打桶底发出“砰——砰——”的声音。过了一会儿,萱萱也拿着木棍和檬檬一起敲。檬檬对萱萱说:“这样敲太响了。”此时,朵朵拿来两个桶盖轻轻敲了几下,递给檬檬。檬檬接过锅盖,合着节奏用锅盖敲打着锅底,“叮叮”“哐哐——”“砰——砰——”轮番协奏。
  原来,孩子们并不是随意地拉起几串铃铛进行简单摇晃。除了摇晃串铃,还有孩子在敲击桶底、桶盖。对于组合使用不同材料来控制敲击发出的音量,他们都有着自己的见解。整个过程中,他们更是配合如此默契,简直就像一个小乐团,这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情景三:大合唱表演
  11月28日,播放器里的音乐切换成《雪宝宝》,孩子们自由表演了整首歌曲。朵朵说“开唱啦”,示意切换新的歌曲。所有孩子双手放背后,站成一排。小曼提议大合唱《最美的光》。佳琪自言自语:“谁来当指挥的人呢?我来当!”她站到前面,面向同伴,两手随着旋律开始指挥。
  台上的可儿说:“佳琪,你应该先跟着我们一起摇头。”大家开始唱了,可儿又说:“应该先一只手指挥,女孩子先唱。”佳琪并没有听,只是按自己的方式指挥。唱了两句,朵朵跑到佳琪面前说:“佳琪,让我来指挥。”朵朵与佳琪交换了角色。朵朵先是右手指挥,然后换左手。这时,站在舞台左边的黄豆看到朵朵举起左手指挥时,他马上开始唱歌。当他发现站在舞台右边的可儿也在唱时,他指着可儿说:“现在是我唱,不是你们唱……”
  此时,孩子们又组成了一个活灵活现的“专业合唱团”啦,让我兴奋不已。其实,对于这些大合唱的基本要领,孩子们比我掌握得还要熟练。此时,我突然觉得孩子有时真的是我的老师。
  【第三阶段】 “观众”的出现
  第二阶段孩子们的表演如此投入,且表演的形式也更具多样化:唱歌、舞蹈、歌伴舞、铃声伴奏曲、多重协奏曲、大合唱……但是,孩子们精彩的表演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这该怎么办呢?作为老师,我没有急于干预,而是耐心地等待。终于,在12月1日,伴随新的一天的开始,孩子们的游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情景一:邀请观众
  朵朵切换着音乐。可儿对朵朵说:“朵朵,你待会儿需要烟花大炮吗?”朵朵说:“要的!可是,我们这里都没人看。”可儿说:“可以邀请一些人呐!”朵朵说:“好的!”于是,可儿跑去邀请人。可儿对延延说:“你要去看我们的演出吗?很精彩的!”延延说:“那我去叫行行来。”接着,可儿找到开心:“你要去看我们的表演吗?很精彩的!”“好,我去看!”可儿拉起开心的手说:“走,走,走。”旁边的思齐也跑去。可儿说:“不要跑,要摔跤的。”她又拉着思齐,和3个伙伴走向舞台。   在今天的游戏中,朵朵提出“没人来观看表演”的问题时,当下我的内心还是产生了一丝焦虑:“是哎,没人来看这些孩子的演出,这个游戏可能就继续不下去喽?我是否要……”但出乎我意料的是,我还在内心独白的时候,孩子们却不急不躁,积极想办法。由此可见,我的适时等待迎来了孩子们带给我的惊喜。
  情景二:创设观众席
  邀请来的观众站着看演出,可儿说:“朵朵,铺一个垫子,让大家坐着看。”朵朵说:“对呀,可是我不知道哪里有椅子。”音乐结束,可儿对台上的孩子说:“去搬椅子,这样客人就能坐着看了。”于是,4个伙伴搬来了两张长板凳。客人们坐在板凳上,继续观看演出。表演第二首音乐时,可儿拿来一些桶盖,一边分给观众一边说:“这是吃的,每次会给你们一些吃的。”可儿在每个锅盖上放一块木块,观众们假装吃食物。一分钟后,可儿又给每人一个纸杯:“这是饮料。吃完了把东西都放到桌上。”然后进行了分类整理。
  从第三阶段开始,游戏已经从原先只有台上的唱跳表演人员,延伸到台下的观众与服务人员,角色逐渐增加,分工越来越明确,次序井然,充满忙碌与喜悦。游戏犹如一场艺术欣赏表演与一次放松休闲活动的完美结合。我也对后续的游戏产生了更多的期待,他们还会出现新的游戏角色吗?是否还有什么新策略可以吸引观众来看节目呢?
  【第四阶段】 演出票的诞生
  孩子们通过“邀请观众”,并为观众“创设观众席”的策略确实吸引了一些小朋友加入到游戏中,以此解决了没有人看演出的问题。但是,孩子们的游戏并未在此结束,反之,越玩越精彩。到了12月5日,新的游戏情节又出现了。
  情景一:自制演出票
  表演前,可儿问佳琪说:“写上电话号码怎么样?” 佳琪同意。可儿说:“1234,怎么样?不对!11226,怎么样?”于是,佳琪边说边在纸片上写下:“11226,那还要写上日期。”可儿说:“2017年12月5日。”
  正写着,萱萱和梓轩来了。萱萱问:“可以给我一张票吗?”佳琪说:“等一下,还在写,还没开始。你们先去旁边玩一下。”“我要画一片雪,代表歌曲《雪宝宝》。”可儿一画好就举起票给我看。
  作为老师,我看到了孩子们的专注,感受到有商有量的和谐氛围。从一张演出票中,我了解到了孩子们关于演出的已有经验。从他们刚设计好一张演出票就马上举起给我看的动作,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她们的自豪感以及对我的信任和爱。从这天开始,接下来的几天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出去玩游戏前,几个准备玩表演游戏的孩子都会事先商量、设计好演出票,再去玩。
  情景二:出售演出票
  15分钟后,可儿对茶壶上的孩子喊:“谁要看电影的?来这里买票。朵朵,你去请一下。”朵朵跑过去喊:“要买票的人快去买,那里可以排队了。”许多孩子跑过来。小曼说:“我要买票。”朵朵说:“在可儿这里排成一条线。”可儿问小曼:“你是大人、小孩,还是大姐姐?”小曼说:“大姐姐。”她身后的檬檬和可乐也说:“大姐姐。”这时,朵朵把她俩推到小曼身后说:“要排好队!”可儿数了3张票,分给她们。然后,朵朵带着她们进入观众席,给每人一份食物。轮到笑笑和萱萱了。可儿问笑笑:“你是小弟弟喽?”笑笑摇摇头。朵朵问:“大人?”笑笑点点头。朵朵说:“100块。”接着又问萱萱:“你是大人,还是小孩?”萱萱说:“大人。”朵朵对可儿说:“两张大人票,200块钱。”随后,越来越多的孩子来看演出啦!
  在整个售票过程中,孩子们会自主产生游戏规则,也会自觉遵守着这些游戏规则。虽然在老师组织的一些活动环节中,也难免会有孩子不遵守规则,但是在孩子们的自发游戏中,丝毫没有发生这样的情况。
  分析与反思
  整个游戏过程中,我尽可能地观察幼儿表现,不去干扰他们自己的游戏思路和进程;在游戏后的分享中,通过照片、视频推动他们反思过程中的问题,引导幼儿清晰地看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作用和影响,学习站在集体和他人的立场思考自己的行为。通过解读,我们清晰地看到孩子们在游戏中呈现小步递进的发展。
  (一)从表演游戏的变化,看幼儿发展的过程
  1.游戏形式由散到聚,幼儿的合作协商能力在发展。
  第一阶段的两个情境中分别都只有两三个孩子参与,多是个别分散地对舞台周围的材料和场地进行探索,游戏比较随意。
  第二阶段,孩子们来到了“舞台”上进行着各自的表演。起初,大家的想法都不一致,有了第一轮磨合后,每个孩子上场后都会与负责播放音乐的孩子进行交流。轮到表演的孩子就上台表演,没有表演的孩子会主动选择周围的“材料”进行伴奏,呈现了和諧、默契的表演氛围。
  第三和第四阶段,当大家的意见出现不同时,比如没有人来看演出、创设观众席时、自制演出票等,所有参与游戏的孩子都会互相协商、通力合作。
  2.表演内容由单一到丰富,幼儿的艺术素养在提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艺术领域的目标1中指出:5~6岁幼儿“积极参与艺术活动,有自己比较喜欢的活动形式”;“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表演游戏的深入,游戏已充分体现了以上目标的内容。尤其是在第二阶段情景三的表演中,孩子们会通过观察指挥的手势,相互提醒指挥手势的意思,进行演唱,表情、姿态都是如此投入,仿佛真正在舞台上演出一样。
  3.游戏人员由少到多,体现幼儿的组织策略在丰富。
  从第一阶段的三三两两到第四阶段的15个人共同参与游戏,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孩子加入表演游戏,是因为这个游戏的主导者可儿、朵朵这两位小朋友在吸引其他幼儿加入游戏时采用多项策略:主动邀请观众、创设观众席、自制演出票。
  (二)解读幼儿的游戏,是为了更深刻地反思教师的支持
  在观察了幼儿的游戏过程、解读了幼儿游戏行为的意义后,作为教师,我们应尽量及时、有效地支持,通过游戏后分享、主题环境的创设、有准备的材料投放,推进幼儿游戏的发展,促进幼儿的反思性学习。
  1.及时分享游戏,助推游戏进程的深入延续,促进幼儿的反思性学习。
  在每次游戏结束以后,我都开展了相应的游戏后分享活动,梳理有价值的游戏经验,帮助孩子们在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概念。诚如《指南》中的建议:“帮助幼儿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讨论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与计划目标是否一致,分析一下原因以及下一步要怎样做等。”
  同时,在此过程中,我一直在推动幼儿的思维发展,促进幼儿的反思性学习:一是推动幼儿把自己的游戏内容用语言表述清楚,通过语言理清思路;二是利用同伴互助,鼓励幼儿寻找更多的问题解决方式,拓展思维的灵活性;三是利用追问、反问、质疑的方式,促进幼儿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2.创设有意义的环境,支持幼儿游戏经验的提升。
  幼儿的游戏经验具有连续性。我创设了反思性主题墙“小舞台游戏”,帮助他们形成相对系统的经验链,小步递进地支持他们游戏经验的提升、拓展,真正发挥出游戏的教育价值。同时,新的游戏经验继续支持幼儿在更大范围的丰富探索。比如,树林里的小舞台游戏中,孩子们关于表演的游戏经验如同滚雪球般,越积越多。最后,这些宝贵的经验为大家进行“大班班级毕业汇演”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3.按需支持材料,做好游戏前期的自主准备。
  在持续的游戏和不断的分享过程中,孩子们已经能从原先一边游戏一边去寻找需要的材料,变成在游戏前就能利用室内自主游戏的时间去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游戏材料。比如,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需要老师帮忙下载的歌曲音乐;利用区域内的材料(纸杯、气球、彩色手工纸等),发明制作“烟花大炮”;用手电筒来代替舞台的灯光,增添舞台效果等。作为老师,我要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可能提供丰富的材料,来满足孩子们的计划和设想。
  我从孩子们的游戏、分享进程中,看到了孩子们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极强的艺术表现能力,知道了每个孩子都具有自身的艺术潜力。孩子们让我明白了“办法永远比困难多”的道理,体会到有效沟通是了解彼此的最佳途径。在观察、倾听孩子的过程中,我向孩子们也学到了很多。
  本案例入选《游戏·学习·发展——全国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其他文献
食堂玻璃门后的小脸  我们班就在厨房的旁边,透明的玻璃门窗让孩子们对厨房的工作充满了好奇,每天都会有孩子趴在食堂玻璃门上往里看。  通过和孩子们交流,我了解到,他们发现食堂老师每天都需要择菜、炒菜、刷碗等等,要做好多事,太辛苦了!“他们每天要做这么多事情,那怎么样才能不让他们那么辛苦呢?”我问道。这个问题让孩子们陷入了思考。  球球说:“我们可以少吃点饭。”佳默说:“那不行,少吃饭我们就长不高了。
[摘要]教师强则学校强,“十三五”期间,我校通过校本研修的举措为教师发展助力,确立了“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好教师”的目标定位,将设计思维引进管理,设置层级化的组织机构;组建三个教师发展共同体;精心设计研修课程,不断拓宽教师发展渠道,激励教师向上生长。  [关键词]设计思维 教师发展 校本研修  南京市赤壁路小学是一所有着优越地理位置与丰厚人文资源的学校;一所古典风韵与现代气息交相融合的学校;一所致力
《藤幼儿园的秘密》,朴实无华的文字中蕴藏着对童心最本质的探索和最珍贵的教育秘密,能满足不同专业发展水平教师的需要。共读是一件非常有乐趣的事情,可以给总没时间阅读的老师一点压力,赶紧读起来;给感觉读书收获小的老师一个与他人交流碰撞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读书让教师们产生了有意义的共同话题。我們选择《藤幼儿园的秘密》这本书进行了系列读书活动,但作为研修活动,我们让阅读产生了新的意义,让共读在有步骤有计划的
教师队伍是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幼儿园保教质量提高的关键。从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学前教育国十条”,到2012年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系列重要文件,对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数量、结构、配置、资质与专业素质都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普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今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任务,不仅如此,为了
探究如何支持幼儿游戏的深入发展,是我园开展以积木区游戏为切入点的园本研究的目标。老师们不断探索 “如何支持和延伸幼儿的兴趣点”“什么样的师幼互动能促进幼儿思考”“如何引导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在大班幼儿的一次主题搭建中,我们进行了很好的尝试。  立交桥搭建主题诞生了  开学初孩子们来积木区游戏,有些女孩子在搭城堡,男孩子搭建立交桥。两天后,孩子们发现积木区的空间有限,同时搭两个主题空间不
2017年9月,我加入了上海市宝山区学前研究团首席教研员周金玉领衔的学习故事研修团队,并开始尝试发现集体教学活动中儿童的“学习故事”。那时,通过网络和杂志,我读到的“学习故事”大多发生在游戏时间或日常生活中,我也一度怀疑集体教学活动中,我是否有可能看见孩子们独一无二的学习故事。因为,那时的我认为:  ● 集体教学活动是以实现教师预设的统一教学目标为主要愿景的活动,似乎很难顾及和“看见”活动中每一个
记者:4月23日,一年一度的中国教育及科研计算机应用与网络研讨大会(ERC大会)在成都隆重举行,请问此次大会为什么选择在成都举办?  刘令徽:Sun公司与教育部携手举办ERC大会已有12年,过去十届ERC大会是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一届是在上海举办,这次选择在成都举办主要是基于三个原因:一是,SUN公司一直关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希望推动和提升中国西部教育;二是,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祭即将到来,希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中心幼儿园创建于1995年,是北京市示范幼儿园。作为地处城乡结合部的镇中心园,幼儿园充分挖掘、利用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逐步形成“自然天成、和合共生”的园所文化。2012年,园所设计建成了以种养殖活动为核心内容的场地,孩子们将其命名为“自然小镇”。这里既是动植物蓬勃生长的园地,也是孩子们的乐园。他们亲手栽种并养护蔬菜、谷物、果树等植物,陪伴小兔子、小鸡、小鱼等动物成长,
地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彰显地域文化的幼儿园课程建设既是幼儿园彰显“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教师悟透新的课程理念,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在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背景下,我们引入科学的儿童观、学习观、教育观、课程观,希望这些先进理念能成为实施园本课程的重要指引,引领教师尊重幼儿、为幼儿的成长提供适宜的支架。尽管幼儿园内部多次
引子   某某说,他在一家报社做过五六年记者,这几年,是报纸江河日下的几年。很少有人再看报,很少有人再订报,报刊亭销声匿迹,报纸几成废纸。记者们心灰意冷,跑新闻日益惫懒。某年某月,沪郊某高校发生一起惨烈的凶杀案件,报社里想派记者去,因为距离遥远,又没直达车,大家都不愿去。那时候,某某已经很久没出远门采访了,刚好那边有朋友,遂领了任务。案件本不复杂,某某接连到郊区好几天,明察暗访,为故事和故事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