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工程的质量管理、建筑工期和建筑成本等共同构成了工程项目的管理,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整个建筑工程的成本,实现建筑工程的利益最大化,确保建筑工期和工程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结合实际,对整个建筑工程进行合理的分析,提高对建筑工程造价的理解和认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工程造价,才能有效实现企业的效益。基于此,本文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 建设工程;工程造价;造价管理
建设工程造价简而言之就是工程的建造价格,一般包括两种含义,一种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的全部费用,另一种指为建造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设备市场、土地市场、承包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价格和建设工程总价格。现今有以下几个问题:(1)在实际的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上,企业忽略对整个建设工程造价做有效控制,出现造价控制片面情况。(2)在造价控制上只注重成本的控制,却忽略了质量及建设项目工期的控制。(3)在造价控制过程中只注重结算的审计,忽略建设工程事前和事中的控制。(4)片面地对财务人员和造价管理人员进行控制。正因为这些问题,现今的建设工程造价中始终存在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严重困扰着建设工程投资效益管理。因而,加强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对降低建设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发展
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形成于上个世纪50年代,80年代以来逐步完善。由于历史原因,几乎是全盘引进前苏联的工程造价概预算制度,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国家直接参与和管理经济活动[2]。在相对稳定的计划经济环境里,概预算制度为核定工程造价、帮助政府进行投资计划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概预算定额管理体系逐渐表现出许多问题。(1)国家直接参与和管理经济活动,企业失去了实际的经济主体地位。(2)国家控制人工工资、工程设备材料价格、利税分配等,而这些是构成工程造价主要因素,企业对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受到限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建立,先进的计价模式被引入,原先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已逐渐跟不上建筑业市场的发展步伐。
二、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现状
由于工程投资系统管理理念不完善,投资管理的各个阶段相相互脱节,导致普遍出现工程投资损失、浪费情况,因而在建设工程造价中出现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三超”现象。“三超”现象是导致施工企业资金短缺,运转困难,人力、物力、财力得不到合理使用,致使国家的投资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的主要因素。一个建设项目的参与者较多,分工不同,承担的责任也不同,这些都会影响整体个工程的造价控制。
三、提高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措施
1.健全完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制
为了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应健全完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基于我国法律法规完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制,逐渐健全完善招投标制,完善合同管理工作,加强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管理力度,提高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水平,全方位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市场运行动态,建立合理的市场价格机制,正确把握均衡价格,大力推行限额设计。同时不断加强索赔和反索赔工作的管理力度,坚持互惠共赢原则,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效率。除此之外,还应健全完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应独立设立建筑部门,将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独立出技术部门,归入建筑部门管理。
2.实行全过程监控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建筑工程造价,因此要实行全过程监控工作。首先,要高度重视建筑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工作,确保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正确性和精准度。其次,进行工程造价一体化管理,一体化管理主要内容有设计概算、承包合同价、投资匡算和估算、竣工决算、工程结算价等[3],继续深化市场价格机制和行业体制改革和运行,确保投资使用合理科学,通过有效控制造价进而获得最优投资效益。最后,不仅要进行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还要懂得予以优化设计。此外,还应实现科学的监控工程造价,保证建设资金运作合理性。
3.实现工程造价管理法制化监督与管理
建立健全市场监督体系,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正确引导工程造价逐渐进入市场化法制化阶段。建立健全一系列相关法律规章条例,确保建筑工程造价每个环节都有法可依,进而完成市场工程建筑体系的建立。另一方面,当市场调节功能无法控制建筑工程造价时,要充分利用政府手段和职能,以强硬的法制手段打击市场不正当竞争和市场垄断现象。确保建筑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府的监管力度,应将工程造价相关业务纳入到咨询市场,形成有形市场,这样不仅有利于政府实施监督与管理,还规范工程造价市场的良性竞争与业务良性运行,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性。
4.完善建筑工程材料的采购管理
施工材料是工程造价的最大组成部分。对施工材料进行科学管理,控制好施工材料支出,对于工程造价整体控制水平意义重大。实施工程材料造价管理要依照如下原则:在充分掌握造价信息的基础上,科学实施工程建筑材料造价管理。第一步要在项目开工前对工程建设涉及的施工材料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掌握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及变化趋势,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最低价格以降低投入。同时,建立高效的材料价格信息管理系统,第一时间获取材料的市场价格变化情况。在对材料价格、运输成本等信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选定合格供应商,确保材料来源稳定可靠,降低材料来源波动带来的价格风险。
5.实现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信息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手段成为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的重要工具。通过建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信息网络与信息数据库,对项目施工过程中影响造价的各项信息予以统一管理,通过科学的分析计算手段实现造价信息的高效管理,并以此为依据指挥造价管理工作,对于提高造价管理效率和精确度是十分有利的。
6.对施工阶段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进行优化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其施工阶段可以有效的优化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施工人员需要和工程的其他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积极、良好的配合,以便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进行加强。建筑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需要对动态的建材和设备价格的管理进行有效的制定,动态把握建材和设备,例如在建材价格较低时再进行采购等。严格监控建材和设备的出入库情况。建筑工程建设的管理和监理人员需要定期对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和考核,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强施工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防止出现浪费建材和设备的现象。处理建材和设备需要在其达到废弃标准的情况下来进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对各个季度花费情况进行记录,对花费不合理的环节或是阶段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优化。
7.对结算阶段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进行优化
建筑工程建设施工完成之后,应该对工程的花费表格进行及时的制定,然后再送往相关单位进行审查和批示,及时收取建筑工程的索赔款,避免建筑工程建设的不必要成本的增加,实现建筑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建设的管理和监理人员还需要合理有效的分析国家的税收、宏观管理等相关政策,以便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工程建设的整体成本进行有效的降低,进而确保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只有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工程造价进行管理和控制,才能有效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齐林.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2]唐晖.建设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10,01:22-24.
[3]邓显伟.建设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9.
【关键词】 建设工程;工程造价;造价管理
建设工程造价简而言之就是工程的建造价格,一般包括两种含义,一种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的全部费用,另一种指为建造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设备市场、土地市场、承包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价格和建设工程总价格。现今有以下几个问题:(1)在实际的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上,企业忽略对整个建设工程造价做有效控制,出现造价控制片面情况。(2)在造价控制上只注重成本的控制,却忽略了质量及建设项目工期的控制。(3)在造价控制过程中只注重结算的审计,忽略建设工程事前和事中的控制。(4)片面地对财务人员和造价管理人员进行控制。正因为这些问题,现今的建设工程造价中始终存在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严重困扰着建设工程投资效益管理。因而,加强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对降低建设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发展
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形成于上个世纪50年代,80年代以来逐步完善。由于历史原因,几乎是全盘引进前苏联的工程造价概预算制度,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国家直接参与和管理经济活动[2]。在相对稳定的计划经济环境里,概预算制度为核定工程造价、帮助政府进行投资计划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概预算定额管理体系逐渐表现出许多问题。(1)国家直接参与和管理经济活动,企业失去了实际的经济主体地位。(2)国家控制人工工资、工程设备材料价格、利税分配等,而这些是构成工程造价主要因素,企业对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受到限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建立,先进的计价模式被引入,原先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已逐渐跟不上建筑业市场的发展步伐。
二、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现状
由于工程投资系统管理理念不完善,投资管理的各个阶段相相互脱节,导致普遍出现工程投资损失、浪费情况,因而在建设工程造价中出现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三超”现象。“三超”现象是导致施工企业资金短缺,运转困难,人力、物力、财力得不到合理使用,致使国家的投资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的主要因素。一个建设项目的参与者较多,分工不同,承担的责任也不同,这些都会影响整体个工程的造价控制。
三、提高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措施
1.健全完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制
为了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应健全完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基于我国法律法规完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制,逐渐健全完善招投标制,完善合同管理工作,加强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管理力度,提高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水平,全方位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市场运行动态,建立合理的市场价格机制,正确把握均衡价格,大力推行限额设计。同时不断加强索赔和反索赔工作的管理力度,坚持互惠共赢原则,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效率。除此之外,还应健全完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应独立设立建筑部门,将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独立出技术部门,归入建筑部门管理。
2.实行全过程监控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建筑工程造价,因此要实行全过程监控工作。首先,要高度重视建筑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工作,确保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正确性和精准度。其次,进行工程造价一体化管理,一体化管理主要内容有设计概算、承包合同价、投资匡算和估算、竣工决算、工程结算价等[3],继续深化市场价格机制和行业体制改革和运行,确保投资使用合理科学,通过有效控制造价进而获得最优投资效益。最后,不仅要进行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还要懂得予以优化设计。此外,还应实现科学的监控工程造价,保证建设资金运作合理性。
3.实现工程造价管理法制化监督与管理
建立健全市场监督体系,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正确引导工程造价逐渐进入市场化法制化阶段。建立健全一系列相关法律规章条例,确保建筑工程造价每个环节都有法可依,进而完成市场工程建筑体系的建立。另一方面,当市场调节功能无法控制建筑工程造价时,要充分利用政府手段和职能,以强硬的法制手段打击市场不正当竞争和市场垄断现象。确保建筑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府的监管力度,应将工程造价相关业务纳入到咨询市场,形成有形市场,这样不仅有利于政府实施监督与管理,还规范工程造价市场的良性竞争与业务良性运行,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性。
4.完善建筑工程材料的采购管理
施工材料是工程造价的最大组成部分。对施工材料进行科学管理,控制好施工材料支出,对于工程造价整体控制水平意义重大。实施工程材料造价管理要依照如下原则:在充分掌握造价信息的基础上,科学实施工程建筑材料造价管理。第一步要在项目开工前对工程建设涉及的施工材料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掌握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及变化趋势,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最低价格以降低投入。同时,建立高效的材料价格信息管理系统,第一时间获取材料的市场价格变化情况。在对材料价格、运输成本等信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选定合格供应商,确保材料来源稳定可靠,降低材料来源波动带来的价格风险。
5.实现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信息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手段成为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的重要工具。通过建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信息网络与信息数据库,对项目施工过程中影响造价的各项信息予以统一管理,通过科学的分析计算手段实现造价信息的高效管理,并以此为依据指挥造价管理工作,对于提高造价管理效率和精确度是十分有利的。
6.对施工阶段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进行优化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其施工阶段可以有效的优化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施工人员需要和工程的其他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积极、良好的配合,以便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进行加强。建筑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需要对动态的建材和设备价格的管理进行有效的制定,动态把握建材和设备,例如在建材价格较低时再进行采购等。严格监控建材和设备的出入库情况。建筑工程建设的管理和监理人员需要定期对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和考核,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强施工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防止出现浪费建材和设备的现象。处理建材和设备需要在其达到废弃标准的情况下来进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对各个季度花费情况进行记录,对花费不合理的环节或是阶段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优化。
7.对结算阶段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进行优化
建筑工程建设施工完成之后,应该对工程的花费表格进行及时的制定,然后再送往相关单位进行审查和批示,及时收取建筑工程的索赔款,避免建筑工程建设的不必要成本的增加,实现建筑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建设的管理和监理人员还需要合理有效的分析国家的税收、宏观管理等相关政策,以便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工程建设的整体成本进行有效的降低,进而确保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只有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工程造价进行管理和控制,才能有效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齐林.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2]唐晖.建设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10,01:22-24.
[3]邓显伟.建设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