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电影节影片分析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y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戛纳电影节的影片为分析对象,从类型、情节、叙事结构和电影语言等多个方面对其艺术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该电影节获奖影片《寄生虫》和艺术风格的分析,探讨了该电影节评审标准与审美倾向。
  关键词:电影;发展;分析
  一、戛纳电影节的政治、历史背景
  戛纳电影节创建于1939年,由路易·卢米埃尔担任“国际电影节”主席,是当今世上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之一,是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之一,最高奖项为“金棕榈奖”(该奖项于1957年正式创立,在此之前均称为“国际电影节大奖”),2002年电影节官方名称定为“戛纳电影节”。一般于每年5月在法国戛纳举行,为期十天。受二战影响,第一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于1946年正式开幕。1948年和1950年两年由于经费不足,加上1968年的“五月风暴”,戛纳电影节在这三年里被迫取消,到2019年,电影节一共成功举办了72届。
  戛纳电影节是在复杂的政治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缘起是为了与威尼斯对抗,法国政府在同盟国美国和英国的支持下,在法国境内择一处气候适宜地区创办具有反法西斯性质的电影节。法国电影受到法国历史改革影响,1958年兴起新浪潮运动,能体现法国在电影发展上的独树一帜。戛纳电影节也渐渐成为法国外交重要平台,曾获得《地狱门》的制片人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发表有损法国形象的不当言论,1955年,电影节拒绝日本影片《吟公主》参赛,即使时事后该制片人亲自登门道歉,评委会仍将该电影安排至最后一天放映,由此可见,戛纳电影节在涉及到法国形象时,态度往往非常坚决。并且戛纳电影节具有见证二战前后的历史意义,所以在戛纳电影节创立初期有不少关于二战题材的电影获奖,至今仍偶尔会牵扯到一些政治问题。
  二、戛纳电影节颁奖数据分析
  金棕榈奖一届一般仅颁发给一部顶尖作品。在首届电影节上为16部影片颁奖,第二届电影节中有五部影片分别获得了不同奖项,是为了促进战后电影业复苏。1951年至1997年间,有十届电影节,均出现了“双金棕榈奖”,其中就包含了1993年,华语电影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获奖电影《霸王别姬》。“金棕榈奖”获得者里有七位导演曾获得两次电影节大奖,其中国籍为欧洲地区的5位,美洲地区1位,亚洲地区1位。
  据截止2019年第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获奖统计结果显示,美国以18次获奖的成绩高居榜首,其次是意大利(12次)、法国(9次)、英国(8次)、日本(5次)。前五名获奖国家中,亚洲地区上榜的只有日本一国。
  三、历年获奖影片类型及颁奖倾向
  获得“金棕榈奖”的影片绝大部分类型为剧情片,按类型划分其中爱情片、战争片为第一阶梯,多年来持续出现;喜剧片、纪录片为第二级阶梯;悬疑片为第三级阶梯。动画片、音乐片与歌舞片几乎是屈指可数,魔幻、科幻题材的电影更是凤毛棱角。在对所有获奖影片大致系统分析了解以后,对于“战争(主要是二战)的反思”、“贫富差距”、“生命与人性”一直是戛纳电影节获奖影片热衷于讨论的话题,在这三大话题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时空与人物的故事,能不断创造出内容深刻的电影。历史变革类(《地下》、《霸王别姬》)、校园生活类(《课室风云》、《如果》)、宗教信仰类(《四海一家》、《比利迪安娜》)也通过丰富崭新的剧情内涵,拔得头筹。
  电影节大奖评审在电影的选择上,较其他欧洲两大电影节而言,更看重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电影的艺术价值包括电影价值观、剧本、情怀、艺术技巧、制作技术、表演。前三者不用说,这是电影创作的基石,电影节获奖作品中,有《奥赛罗》、《茱莉小姐》这样的戏剧改编电影,也有《田园交响曲》、《低俗小说》这样的小说改编,在这一水准下,剧情下线不会太低,并且在老生常谈的爱恨情仇主题的不断翻新后,观众的审美需求会有更高要求。艺术技巧与制作技术随着工业发展,电影制片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叙事手法、拍摄手法与时俱进,能引领电影潮流。表演这一单元,也是能体现电影价值的关键,所以戛纳电影节也会为演员设置奖项,更全面的考量电影。
  戛纳电影节对于写实手法逐渐倾斜。不是说以前的大奖电影就不写实了,而是随着信息化、全球化高速发展,会有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出现在戛纳。从2010年至2019年这世界电影节中,日本、泰国、韩国三个亚洲国家均有电影获奖,几乎超越了以前任何十年中亚洲国家获奖比重。这些作品中,虽然仍然以剧情片为主,但是出现了更多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老龄化题材、同性题材、移民问题等,都符合近十年来世界电影选材趋势。尤其是贫富差距话题,随着人权意识的提高,在表现形式上出现了新的观点。近两年来,《小偷家族》与《寄生虫》的获奖可以说是众望所归,这种描写底层生活的电影不少,但是它们出彩的地方就在于它们是基于国家和地区的尖锐话题展开艺术创作,能代表观众诉求,具有记录时代的意义。透过这两部电影,我们也能看到戛纳电影节获奖影片大致的一个共性,在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越贴近现实并且用独到的电影语言展现,会越具有艺术价值。
  四、分析近年大奖作品内容转变趋势
  《小偷家族》剧情上感觉是《流浪的迪潘》的日本化,讲的是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一些社会的边缘人物组合在一起抵御社会压力。《寄生虫》这部电影则使用一种全新的形式,更深刻的剖析了家庭成分。这部电影的获奖,不仅仅代表了韩国电影获得的荣誉,更是亚洲电影的新高度。
  奉俊昊导演的电影近乎于“作者电影”,不再局限于剧本的限制。《寄生虫》关注了韩国社会的阶级鸿沟,社会现象背后的力量无疑是观众最好奇的点。我们不妨想一想,为什么如今再拍二战有关的电影便不再获得如此荣誉。是因为电影艺术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电影主题。“二战”主题电影趋于饱和,可是世界上的冲突与矛盾永远不会消失,这就是现实主义题材登上戛纳电影节大舞台的重要因素。所以我想,未来的十年中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或将迎来一个井喷阶段。
  不仅是写实手法,戛纳电影节对于象征手法也提出了的更高要求。这世界电影节中,《白丝带》、《自由广场》等电影的象征意义赋予了电影较高的艺术魅力,在《寄生虫》中反复提到的“气味”,也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对影片中的阶级矛盾进行升华。从这几部影片的命名与主题上,我认为能否用具体的事物贴切地代表抽象的群体,可能也会成为未来“金棕榈奖”评判的重点,“以小见大”的这种方式也能体现电影这门艺术的特性。
  结语:
  电影的写实手法与象征手法并不是矛盾的。简而言之就是用最具代表性的元素,放进现实生活中矛盾冲突的关键地带,传达一种无法靠政治、经济体现的文化。
  综上所述,结合戛纳电影节的前世今生,我认为戛纳电影节需要的是更有感官沖击力,用超越具象的概念、思想、感情的手法,更加逼真地、多维地、全方面抓住社会前进的脉搏的艺术电影。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戛纳电影节”
  [2]《戛纳电影节的历史演进研究》 【作者:肖熹 出版源《东北师范大学》】
  [3]《戛纳电影节的“亚洲时刻”》【南都周刊2018.06】
  [4]知网回答《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电影节有何侧重点》
  作者简介:
  张莉莎(1999—)性别;女籍贯:湖南省郴州市人,民族:汉族,职称:无,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表演,单位:深圳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李叔同是我国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他创作的乐歌为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和新音乐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权同的一生都怀揣爱国主义情怀,从开始的实践民主救国,到艺术教育救国,再到决心念佛救国,始终以爱国、富国、兴国为崇高理想。文章从李叔同的学堂乐歌创作背景出发,具体论述他爱国主义情怀的体现。  关键词:李叔同;学堂乐歌,爱国主义  第一次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政府长达200多年闭关锁国的局面, 面对战争的失
期刊
摘要:随着当前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文化艺术方面有了越来越高的追求以及重视,在这之中,美声演唱方法也是人们十分重视的声乐演唱形式。美声演唱方法自从二十世纪自西方传入我们国家以后,始终受到音乐艺术领域的重视,在我国发展到今天已经被人民群众所普遍地接受,本文主要从美声演唱方法未来一段时间在我们国家的多元化发展作为出发点,对发展所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的原则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且以此为基础
期刊
摘要:篆刻是用书体中的篆书和镌刻相结合,用印章特定的载体来表现的一门独特艺术,是集汉字书法美、章法布局美、刀法展现美及金石自然美为一体的表现性艺术。它既拥有三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又在方寸间衍生出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璀璨的历史文化之中,篆刻艺术可以说是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篆刻;篆刻发展;印章  根据近年来考古发现,印章制作可追溯到商代时期,此时的印章主要用途用于族系的图徽,一般
期刊
摘要:音乐感觉的培养和很多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中有的是直接影响,有的则是间接的影响。音乐感觉是一种音乐能力,笔者认为经过学习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关键词:器乐演奏;音乐感染力;培养  一、影响音乐感觉的重点因素  (一)来自家庭的影响  不難发现,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生于音乐世家,自小对音乐耳濡目染,对于音乐的接触要比其他人容易得多,在家庭以及长辈遗传的影响之下,他们对于音乐的学习往往更加简单,对于音
期刊
摘要:塞尚在西方绘画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文艺复兴给西方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本格调,但是塞尚却在线条、构图、笔触等多角度在进行着自己的创新,他试图去打破这种既定的规矩。终于,在艺术创作的后期,他探索出了艺术的前进方向,从而使得西方美术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开启了20世纪西方绘画的大门。由于塞尚在各个方面都做了积极的探索和思考,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被称作“现代绘画之父”。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如何加强高校的通识教育建设,是近期引发广泛讨论的话题。除了设置专门的通识教育课程,在日常课程教学中渗透通识教育也不啻为一种有效手段。大学法语教学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本文拟在通识教育视域下对大学法语改革进行新的思考与有益尝试,以期推动会多门外语的通识人才培养工作,满足国家发展需求。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法语教学  “通识教育”这一概念由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在《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简称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正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出行等都有了很大的影响,于教育领域而言,“互联网+”也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模式,将教学与互联网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以更加直观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对诸如平面设计、艺术设计、计算机等一些抽象性的学科而言,“互联网+”的应用对其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仅以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为研究,来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已跨入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思维、生产和生活方式,在大家的生活和工作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提供了高效和便捷。党建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为高校立德树人提供坚强保障。本文从运用大数据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优势入手,对现阶段高校党建工作运用大数据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能够为高校同仁提供些许参
期刊
摘要:茶文化传播到藏区后作为一种文化产生并发展起来,逐渐形成独有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茶俗文化,生活器具有茶碗、茶锅、茶壶、茶桶、茶罐、茶瓢、火盆等。  关键词:藏民族;茶;生活;饮茶器具  藏族生活在“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上,“其国风雨雷雹,每隔日有之,盛夏节气如中国暮春之月,山有积雪,地有瘴气,令人气急,不甚为害。”高寒的高原气候,严酷的生存环境,造就了藏民族勇敢刚毅的民族个性,也形成了藏民族独具
期刊
摘要:在钢琴发展的三百多年历史里,其经历了巴洛克时期、维也纳古典音乐时期、印象主义时期和二十一世纪现代音乐时期等,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每个时期的音乐家根据自身情感的变化和对不同音色的偏好性演奏音乐,表达其独特的审美,用音乐来表达其自己的思想和对世界的理解,触键技巧的不同,对钢琴的音色、演奏效果和其表现的深度都有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五个时期简要分析了不同时期音乐风格下钢琴的触键特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