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式折线统计图是学生在既有的单式折线统计图基础上的延续,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后,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统计观念。在本课时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不仅仅停留在指导学生在方格纸上进行简单地描点、连线,学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更着眼于与数据“对话”,在感知数据、读取数据、比较数据和预测数据等环节中,让数据变得“鲜活”,让数据融入到学生思维深处,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感知数据——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
在指导学生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课时,教师有意识地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努力使得素材一方面能够反映出真实的生活面貌,另一方面又要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让他们对数据产生亲切感和探究欲望,在调查研究、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激发出进一步挖掘数据信息的强烈冲动,从而为后继数据的读取、比较和预测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合学生实际,笔者为学生出示了近期学校趣味数学“数独”选拔赛中两位本班选手的成绩,让学生从这两组数据中展开感知活动。这样的引入,其数据就发生在学生身边,且真实可靠,学生对于数据的产生和变动有切身体会,因此每一个学生都兴致勃勃,感受到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他们的实践意识与参与感得到了提升。
二、读取数据——厘定统计的正确起点
在从所收集的数据中初步感知相关信息后,不要急于迈入整理数据阶段。而应当在数据层面多驻留一会儿,给予学生更多数据的读取机会。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将读取数據分成了两个环节,一个是利用两个折线统计图中的相关数据,展开对于两组数据的读取;另一个是通过读取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分析数据信息,来帮助学生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在这两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体验原有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之间的差别与联系,使得他们的作图起点牢固地建立在对于数据有效读取的基础上,让后继的教学事半功倍。
三、比较数据——挖掘统计的图文信息
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挖掘统计图信息的过程中,要凸显对于数据的对比分析,既让学生在比较中了解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克服本课的教学难点;也在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的数据比较中,深层次挖掘数据的隐藏信息,推动学生熟悉和掌握统计图的结构特征。
笔者根据统计图图文结合的特点,从点、线段、折线三个方面组织学生进行数据比较,深挖信息。例如:在展开横向比较时,引导学生分析线段的陡与平,认识两者之间的不同代表意义;在纵向比较中,同一纵轴上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体现了两组数据在同一阶段的差距等。围绕着图形和数据,将显性信息与隐含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对于数据的敏感度。
四、预测数据——感受统计的应用价值
根据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两条折线升降的分析,从而对折线的走向、两个量之间的差距变化进行合理预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也使得他们感受到统计的应用价值,并能积极尝试着将统计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基于数据分析的合理预测,并不是信马由缰地瞎猜。在预测数据环节,教师要加强指导,进行适当干预和点拨,也可以在学生预测之后出示事件发展后真实的结果,供学生进行自我纠偏,继而在对数据预测的不断调整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如在本节课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根据数据的对比,掌握整条折线的变化趋势,继而预测参赛同学的后两次成绩,说一说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再出示后两次成绩的真实情况,让学生据此反思自己预测的合理性。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预测能力,帮助他们将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笔者引导学生根据预测结果,谈一谈对参赛同学的备赛过程有哪些建议。从而将原本冰冷、单一的数据变得“鲜活”起来。
通过对本节课的反思,笔者进一步意识到教学的核心指向与目标引领之间的辩证关系。统计的核心在于数据,只有牢牢把握住数据这一主旨展开教学,才能实现学生统计思维能力的提升,让课堂进入到以简驭繁的崭新境界。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理治小学
一、感知数据——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
在指导学生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课时,教师有意识地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努力使得素材一方面能够反映出真实的生活面貌,另一方面又要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让他们对数据产生亲切感和探究欲望,在调查研究、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激发出进一步挖掘数据信息的强烈冲动,从而为后继数据的读取、比较和预测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合学生实际,笔者为学生出示了近期学校趣味数学“数独”选拔赛中两位本班选手的成绩,让学生从这两组数据中展开感知活动。这样的引入,其数据就发生在学生身边,且真实可靠,学生对于数据的产生和变动有切身体会,因此每一个学生都兴致勃勃,感受到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他们的实践意识与参与感得到了提升。
二、读取数据——厘定统计的正确起点
在从所收集的数据中初步感知相关信息后,不要急于迈入整理数据阶段。而应当在数据层面多驻留一会儿,给予学生更多数据的读取机会。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将读取数據分成了两个环节,一个是利用两个折线统计图中的相关数据,展开对于两组数据的读取;另一个是通过读取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分析数据信息,来帮助学生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在这两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体验原有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之间的差别与联系,使得他们的作图起点牢固地建立在对于数据有效读取的基础上,让后继的教学事半功倍。
三、比较数据——挖掘统计的图文信息
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挖掘统计图信息的过程中,要凸显对于数据的对比分析,既让学生在比较中了解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克服本课的教学难点;也在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的数据比较中,深层次挖掘数据的隐藏信息,推动学生熟悉和掌握统计图的结构特征。
笔者根据统计图图文结合的特点,从点、线段、折线三个方面组织学生进行数据比较,深挖信息。例如:在展开横向比较时,引导学生分析线段的陡与平,认识两者之间的不同代表意义;在纵向比较中,同一纵轴上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体现了两组数据在同一阶段的差距等。围绕着图形和数据,将显性信息与隐含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对于数据的敏感度。
四、预测数据——感受统计的应用价值
根据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两条折线升降的分析,从而对折线的走向、两个量之间的差距变化进行合理预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也使得他们感受到统计的应用价值,并能积极尝试着将统计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基于数据分析的合理预测,并不是信马由缰地瞎猜。在预测数据环节,教师要加强指导,进行适当干预和点拨,也可以在学生预测之后出示事件发展后真实的结果,供学生进行自我纠偏,继而在对数据预测的不断调整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如在本节课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根据数据的对比,掌握整条折线的变化趋势,继而预测参赛同学的后两次成绩,说一说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再出示后两次成绩的真实情况,让学生据此反思自己预测的合理性。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预测能力,帮助他们将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笔者引导学生根据预测结果,谈一谈对参赛同学的备赛过程有哪些建议。从而将原本冰冷、单一的数据变得“鲜活”起来。
通过对本节课的反思,笔者进一步意识到教学的核心指向与目标引领之间的辩证关系。统计的核心在于数据,只有牢牢把握住数据这一主旨展开教学,才能实现学生统计思维能力的提升,让课堂进入到以简驭繁的崭新境界。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理治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