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派(元钧)山东快书艺术的系统研究之声音与情态系统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gxsg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元钧大师把山东快书的情态信息进行细化,他把情态内部分为两个子系统:味觉情绪系统和感觉情绪系统,味觉系统具体到了酸、辣、苦、甜、咸五种基本味觉,感觉系统具体到了喜、怒、哀、乐、忧、思、悲、恐、惊基本情绪系统。我们研究发现大师的直觉已经进入到了曲艺系统的核心部位,甚至已经察觉到了这些情绪在身体内部具体的物理位置。高元钧大师为我们今天的研究悄悄地打下了一根根坚实的桩子,今天的研究只需要扒开尘封便唾手可得。
  大家熟知的是情绪、情感,我们却用了情态。这个系统从定名就体现了我们的研究态度。态,繁体字“態”,会意字,心所能必见于外也。情态,把内心的情绪用声音、表情、动作表达出来,成为可听、可视、可感的艺术表现手段。大师的归纳给我们以启发和灵感。
  1、字情 语言的形象研究早在高元钧大师的系统思想里了,我们称之为曲艺的情态,情态的语言之根是字情。汉字有“超方言”性,汉语方言众多可文字沟通无障碍,这说明汉字本身就是艺术!它“基因”里隐藏着形象的色彩,“月、水、山”,从甲骨文我们就能看出汉字的形象色彩,看到汉字的一刹那就会在脑海中产生景象,尽管汉字演化了很多,但这种形象的基因却延续了下来,我们从词语“笔直、雪白、喇叭裤”,句子“疑是银河落九天”,俗语“瘦得像猴”就能看出汉语的形象色彩,汉语的艺术魅力是形象主义。山东快书最擅长的就是“形象地说”,用最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脑海中的形象和景象展现出来,同时给观众带来想象,享受艺术带来的美。
  2、基本情绪 基本情绪有哪些?如何教?如何学?我们又挖掘出了山东快书艺术系统的又一个法宝。从传统对情绪的认知到高元钧大师的体悟,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高元钧大师对情绪有两种描述,从70年代的“七情说”(喜、怒、忧、思、悲、恐、惊)到80年代末的“九感、九情”,大师对情绪的感知是一个逐步补充、递增的过程。大师晚年又到了一个感知理解的高峰,他的直觉不但到位而且精准至极。他似乎已感受到了味觉的情绪外延,以及喜乐、悲哀这些相似情绪之间的细微差别。
  我们从高元钧大师演唱的经典名段中看看他是如何完美地展示这内与外、表与里的情绪体验的。在《鲁达除霸》中,卖唱的小姑娘控诉郑老虎“杀了俺的爹,劈了俺的娘”,把内心的苦楚哭诉得淋漓尽致;可是,当听说鲁达能为他找郑老虎报仇雪恨时,让我们立刻看到小姑娘外露的快乐表情,“扑通跪下把话提,哟!干爹啊,你好哇!干娘家里可壮实,爷爷奶奶都好吧,俺姐姐妹妹都不离。”由“哀”立刻跳出来转化为“乐”,一个江湖小丫头夸张的寒暄让人哑然失笑,大师把小姑娘蒙受冤屈与不幸和她的幽默、善良、顽皮交织在一起呈现出来,观众在含着热泪的笑声中等待看恶霸挨揍。怎样才能凝固这些生动的瞬间,大师生前嘱托:“要传承。”一句话促使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论证,精准描述这传情达意的绝妙艺术。
  九感是由酸、辣、苦、甜、咸五种味觉感受和酸、辣、苦、甜四种心理感受组成。其中,五味中酸、辣、苦、甜不但有味觉刺激感受,还会产生基本情绪和高级情感,如酸有酸楚、辛酸、穷酸、腰酸等;辣有毒辣、泼辣、老辣、辣妹子等;苦有辛苦、痛苦、苦笑、劳苦、孤苦等;甜有甜蜜、甜心、甜言、甜美等;咸是酸涩的综合体,只探讨味觉感受带来的情绪变化,一般不作心理情绪的描述。九情由喜、怒、哀、乐、忧、思、悲、恐、惊九种基本情绪组成。
  食材备好了,接着就是如何做出美食了。下面就介绍一下情绪训练的三步法。
  3、音韵与表情 1989年4月在山东淄博学习时,因为一次提问,得到了大师的教诲,也引起了我对音韵与情绪的思考。“要把喜怒哀乐这几个字在心里咬结实”。大师这句话一直压在心头,“字儿”如何在“心里”咬结实呢?是情绪在身体内发力震动的具体部位?在端详着“酸、辣、苦、甜、咸”的时候,突然想到了口腔的味蕾,对照味蕾图,惊奇地发现人的味蕾和汉字的正确读音在口腔里惊人地重合,外延出的表情也高度一致。如读“酸”时,只要把音韵适当延长,就是酸的表情。我们仿佛看见了语言的生命符号在眼前跳动,这些直觉是可以进行物理描述的。汉字的音韵适度延展就是相应情绪的面部表情,这就是情绪训练三步法第一步——拼字音做表情。
  4、情颤点 情,是很抽象的概念,情绪一直是语言艺术和表演中可意会却很难言传的东西。我们就是要研究情绪训练的言传教育的方法,要找到抽象的情绪内部具体的那个“点”。我们通过拼字音做表情,找到了不同情绪准确的气息位置,这个位置我们姑且命名——“情颤点”。证实情颤位置的科学与合理需要用思辨的方法来解决。根据事物都有两面性的观点,抽象的事物内部一定会有具体的位置,具体的事物内部一定也有看不见的那个“点”。打个比方说:我们看到的一座圆柱体的摩天大楼很具体,这座大楼的脚下中心位置一定有一个“点”,这个“点”,从大楼开始奠基、主体慢慢地抬高......抬高......一直到这个摩天大楼插入云霄,须臾不能离开这个“点”,偏离的结果一定是坍塌。可我们平时看这座大楼的时候谁也看不见这个“点”,而这个“点”让这座大楼有了重心。奠基石的时候在平面上这个点叫“圆心”,高楼盖起在维度上的这个点叫重心。
  各种情绪构成了“情”的维度,我们通过“拼字音做表情”找到了具体情绪的圆心,依据该点的气息位置和气息状态传情达意时,这个圆心就变成了情绪维度的重心;有了情绪的重心,就可以盖起一座属于这座情绪的楼宇,尽管外观千差万别,但重心不变。
  搞清了情绪的原理,我们用带有韵律色彩的句章来描述各种情绪,这对初学者来说,就像是在不认识路的司机的车上装上了导航仪,引领他在规定情境下准确把握“情绪”的车使之不偏离方向。我们依据“情颤点”对高元钧大师的基本情绪14法进行了归纳。
  例如:
  酸:说酸咽口水,两边撇撇嘴,后牙使劲咬,舌下鼓水泡,口水两腮流,吸气双肩抖。
  辣:葱辣鼻子蒜辣心,辣姜专辣脖子筋,辣椒可以辣全身,出汗嘴头似火焚,张着大嘴甩舌头,急找凉水脸上喷。   ……
  这就是情绪训练三步法的第二点:记住读音的气息感受的具体位置,这个位置就是“情颤点”。第三点:在这个情颤点上以相应的情绪气息叙述表演,使之生动准确。
  5、情绪的心象 高派山东快书要做到“心中有形状,出言有形象”“心里有活人,出言人才活”。戏剧表演上称之为心理依据,其实都是一个道理。从高元钧大师的生前录音中能真切地感受到人物形象都是鲜活的,仿佛一个个人物的音容笑貌就在你的眼前跳动。这说明人物的形象在他的心里是饱满的、鲜活的。这些鲜活的形象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有,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有,山东快书演员的心里有没有?怎样有?这是传承要研究的问题。
  “声情”里的“情”字,不光是情绪、表情、情形等因素,它是诸多因素在曲艺演员心理上建构起的一个饱满的艺术维度。这个维度是由语言“基因”的形似、神似、形象搭建。中国的语言在字、词、句、章中无处不散发着这些魅力。曲艺演员看到文本就应该看到了情为何物,绝不会只把纸上的文字只看成是二级符号。
  有研究古文字的专家发现: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就是画画,都很具象,猫就是猫,狗就是狗、鸟就是鸟。都是对自然事物形象的描摹和刻画,宛如拍下来的相片一样,这才是地地道道的象形文字。中国的文字应该叫做“象神文字”。中国甲骨文大象的“象”、老虎的“虎”等,都是抓住最具特征的几个特点,用最精简的笔划几笔勾勒成的图案。比如“象”字,用两弯勾笔就把大象的长鼻子和脑袋表示出来了;“虎”字,分别用折线和小圆圈把虎身上不同的花纹表示出来了。这些文字是“象神”的,是对自然万物情态的高度概括和提炼。文字表达的是事物的本质和情态,是把事物最本质、最核心、最关键、最突出、最典型的特征彰显出来的一种手法,中国文字注重的是神韵和情态,达其情,传其神,透其意才是它的目的和要求。这一点恰恰契合了曲艺讲究“像不像三分样”的传情达意的特点。我们赞同这一观点,同时认为这种点到为止的象形色彩,是传情的载体。
  优秀的山东快书演员能做到“心中有形状,出言有形象”。可视的形态和内心情态密不可分。曲艺的语言把形态和情态两部分整体展现,这种视听效果和汉语的形象色彩高度吻合。汉语形象色彩的词随处可见:墙头草、敲边鼓、开绿灯、大锅饭、铁饭碗、领头羊、酒葫芦、挤牙膏、马后炮、戴高帽、穿小鞋、揪辫子、扣帽子、月亮湾、奶头山、灯笼裤、马尾辫、卷心菜、八字胡、丹顶鹤、眼镜蛇、霸王条款、彩虹桥、烂尾楼、黑心棉、阳光工程......
  词语的附加意义是词义的组成部分,是词义理性概念的补充,更是形象化的内涵和外延。这和山东快书演员内心与外表合二而一的整体情态表达同质同构。曲艺是语言艺术,如果把字、词、句、章的形象色彩在内心涂抹,内心才能斑斓,言语就会五彩缤纷。这就是很多老艺人常说的“心象”,它是艺术视,是审美的基础。
  6、情态的圆融——五觉 情态的“圆融”昭示着艺术生命达到的审美境界。在那儿,多彩的舞台与灯光相逢,我们的身躯与心灵相逢,我们的笑容与接纳相逢,我们诉说的眼神和无数目光相逢并融为一体,坦诚、真实地分享喜怒哀乐对我们心灵的荡涤。我们在梦里与天堂上的元钧大师相逢。仿佛大师指点着我们对情绪的表达领悟再延伸……使情态变得有了血肉,升了温度,触到了质感。艺术境界仿佛与觉悟相逢,悟到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把我们眼睛看到的形、色、大、小,把我们耳朵听到的高、低、长、短,把我们鼻子闻到的香、臭、霉、焦,把我们嘴巴尝到的酸、甜、苦、辣,把我们肌肤触到的凉、热、硬、软汇集起来,编织成景象印刻在心里,用真情搅拌,揉搓成心象,速递给您,我们和您心灵相逢那一刻就是情态的圆融。
  我们依恋在艺术情态中圆融的思考,继续前行去传承。
其他文献
元问题:青年能否救评弹?  无奈的现实表现为:面对“过去时”——新青年们“去市场”?  先从我女儿说起。形式逻辑不认可“以偏概全”,“四海皆准”偏却离不开个例。  女儿小学时,因为在班上“苏州话说得比较像”,所以被校长推荐参加“三话(普通话、英语、苏州话)”比赛。比赛时,女儿出了大洋相。那次著名的评弹演员、评弹界的才女吴静做评委,她要我女儿说苏州话,“我到观前街,用掉7块7角7,吃了一碗小馄饨。”
期刊
7月15日晚,辽宁大剧院掌声不断,笑声连连。《欢乐七月天》——鼎泰乐和成立三周年相声专场晚会在音乐厅上演。鼎泰乐和艺术团艺术指导、相声表演艺术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沈阳相声的传承人杨振华携该团演员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曲艺视听盛宴,让大家在笑声中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  鼎泰乐和艺术团成立于2014年7月,是一家演出曲艺类节目为主的民营演出机构。该团自成立以来,坚持常年演出,为振兴繁荣辽沈地区
期刊
十六岁的大姑娘王二妞,  她眉清目秀身条儿又顺溜。  这一天要去看她的亲娘舅,  梳洗打扮还挺讲究:  黝黑的辫子双蝶扣儿,  鬓角儿戴朵红石榴。  淡青的上衣是南洋绉,  绿中衣儿,粉缎儿绣鞋衬绒球。  她锁好家门儿出了村口,  路过南洼果树沟。  抬起头朝着两边树上瞅,  嗬!麦黄杏结得密又稠。  想吃杏,树高坡陡没法够,  用东西投,找不着石块儿和砖头。  低头一看有有有,  我何不脫下绣鞋
期刊
这篇西河大鼓小段儿《大姑娘偷杏》是在1997-2004年出版的《中国传统山东快书大全》《中国传统西河大鼓鼓词大全》同一书段的基础上再度整理的版本。而一篇书帽,反复修订(曾向本刊编辑提供八篇参阅样本),意在敬重经典曲目原貌,求之完美传唱久远。诚然,这个段子同本人从艺情缘、所获教益、所从传承皆有关联。  讲情缘:八岁时(即1943年)父亲曾教我演唱西河鼓书小段,其中就有二十二句一篇的《二妞偷杏》;19
期刊
斜汉耿清宵,丽中天远势迢迢。  夜阑干清光隐映,横断澄宵,  露下疑飞沫,风过乍闻涛。  正是那天街曙色微茫里,秋河出落月中潮。  (过板)望晴空清辉的的,远景萧萧。  夜将分,天欲晓,灵鹊已辞河,仙客应反棹。  瀑布寒不落,轻云淡欲销。  孤星远汛若沉珠,残月斜临如垂钓。  晨风吹匹练,晓色卷轻绡。  牵牛归去秋波冷,织女机空北渚遥。  秋光同耿耿,曙景共昭昭。  玩清辉余景亭亭,(卧牛)晨光相
期刊
高元钧是新中国曲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山东快书艺术的开拓者和引领者,是“民族艺术的一面旗帜”,他见证了中华民族百年追梦历程中许多里程碑式的重要时刻,在宏大的时代变迁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高元钧60余年的艺术生涯之中,他满怀对曲艺艺术的热爱和对国家民族的深情,书写了山东快书的璀璨辉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和精神财富,德艺双馨的品格堪称典范。  “见出以知入,观往而知来”,本期《特别策
期刊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当前,曲艺理论研究与创作表演之间存在着严重脱节,互动不够,交流不畅,特别是创作表演对于理论研究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从主观方面看,部分创作表演人员缺乏一定理论视野和素养,未自觉肩负起助推理论研究的重任;一些演员习惯于口传心授式的传承,满足于前辈留下来的诀窍,不愿亦不能从曲艺理论上把握艺术精髓;少数演员一味迁就市场及某些观众的趣味,仅仅疲于演出传统的曲目,
期刊
8月18日晚,由陕西省文联、陕西省文明办、陜西省教育厅等主办,少年月刊杂志社、陕西省曲协、铜川市文联承办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届陕西省少儿曲艺大赛颁奖晚会暨优秀节目展演”在铜川图书馆报告厅成功举办。陕西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丰宽,陕西省文联专职副主席李仲谋等相关领导出席活动。(曲讯)  2017北京少儿曲艺大赛举办  8月16日至18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曲协承办的2017北
期刊
中国曲艺牡丹奖是经中央批准,中国文联、中国曲协共同主办的全国性曲艺专业奖项,每两年评选一届,今年迎来了第九届。和往届不同,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是曲艺界严格落实全国性文艺评奖改革各项要求之后的第一次评奖,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新要求,因此备受关注,成功举办与否,必将对今后评奖工作和艺术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其牵动性、导向性和示范性尤为突出。  7月25日至29日,合肥赛区比赛如期进行,相
期刊
2016年7月27日晚,由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共同主办、中国曲艺家协会承办,首都文明办、中国人民大学协办,2016年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启动仪式暨首场演出在中国人民大学拉开了序幕。 此次活动用曲艺艺术演绎模范精神,致敬大爱之美,寓道德于曲艺之中,二者的相互融合,相辅相成,达到双赢。曲艺因道德而美丽自信,道德因曲艺而传播深远。  一、一场动人的故事汇,一堂感人的道德课  道德模范故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