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强调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他们自主探寻知识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因此,构建探究合作型语文课堂,可以有效地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本文从国内外的教学理论出发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构建探究合作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 探究 合作 课堂教学
引言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形式,为了相同的学习目标一起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是广大师生乐于采用的一种全新而又卓有成效的学习方式,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小组合作学习经常流于形式,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就此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合理分组
合理的分组是初中语文课堂实施合作学习的前提,也是合作学习取得成效的关键,这主要是因为合理的分组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促进,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包含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也是分别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有的目标是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有的是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可组成同等生的合作小组,这对于基础相等的学生解决一些同等的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如基础较差的学生组成的“差差合作”小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相互组合,共同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由于其基础相同,可以让他们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合理引导
在合理分组后,初中语文科学实施合作教学还需要教师的引导,这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力量。这主要是因为初中生还处于自制力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阶段,因此,在展开合作学习时,需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安排,以免学生在无谓的讨论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基于此,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引导工作:首先,教师在合理分组后,要明确学习小组各个成员的作用和责任,给每个小组分配合理的学习任务。所谓学习任务的合理是指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又要稍微超过他们的学习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又能获得超越的成就感。其次,要给予充分的合作时间,以免一些组内的优等生抢占了差等生思考、讨论的时间而挫伤了差等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使语文的课堂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而失去实效性。因此,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合作的时间,注重生生互动,达到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最后,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除要精心设计之外,还应充当好“促进者”、“管理者”、“咨询者”和“参与者”等多重角色。
三、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对合作学习给予合理、积极的评价有利于肯定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评价特征是“两个结合,两个倾向”,也就是说,实行对合作小组成员的个人评价,以及对小组集体的评价相结合。倾向于合作学习的评价是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不管是对个人评价还是集体评价,抑或是对结果评价还是过程评价,都是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最重要的是,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创新意识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给予多方面的评价,尤其是要多关注一些平时性格内向、学习基础差、被定义为后进生的学生。如在批改学生的作业中,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留下教师肯定的评语,多多给予差等生鼓励和奖赏,以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这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注重合作学习中的教师角色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主要应体现在协调、监督、激励等方面。协调:在建立小组时,教师应同时考虑“质”和“量”两个因素。在人员“质”的方面,既可按照学生的知识程度和能力来搭配,也可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自愿组合;在“量”的方面,则把小组成员控制在4-6人。小组长由学生推选,既能代表学生的看法,又能采纳教师的意见,同时小组长还可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监督: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做到脚勤、口勤、眼勤和耳勤,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激励:是指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要能起到激发学生产生合作欲望的作用,教师应不断地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思考,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总之,学习小组是教改中一种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合理调控,课堂上语文学习就会开展得有声有色。这样,也就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文学殿堂的大门!
参考文献
[1]耿芳 田湘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教学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09,(12)。
[2]胡瑞丽 初中语文教学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10)。
[3]曹原 黄荣怀 协作式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实验室,2009,3。
关键词:初中语文 探究 合作 课堂教学
引言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形式,为了相同的学习目标一起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是广大师生乐于采用的一种全新而又卓有成效的学习方式,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小组合作学习经常流于形式,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就此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合理分组
合理的分组是初中语文课堂实施合作学习的前提,也是合作学习取得成效的关键,这主要是因为合理的分组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促进,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包含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也是分别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有的目标是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有的是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可组成同等生的合作小组,这对于基础相等的学生解决一些同等的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如基础较差的学生组成的“差差合作”小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相互组合,共同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由于其基础相同,可以让他们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合理引导
在合理分组后,初中语文科学实施合作教学还需要教师的引导,这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力量。这主要是因为初中生还处于自制力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阶段,因此,在展开合作学习时,需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安排,以免学生在无谓的讨论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基于此,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引导工作:首先,教师在合理分组后,要明确学习小组各个成员的作用和责任,给每个小组分配合理的学习任务。所谓学习任务的合理是指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又要稍微超过他们的学习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又能获得超越的成就感。其次,要给予充分的合作时间,以免一些组内的优等生抢占了差等生思考、讨论的时间而挫伤了差等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使语文的课堂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而失去实效性。因此,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合作的时间,注重生生互动,达到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最后,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除要精心设计之外,还应充当好“促进者”、“管理者”、“咨询者”和“参与者”等多重角色。
三、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对合作学习给予合理、积极的评价有利于肯定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评价特征是“两个结合,两个倾向”,也就是说,实行对合作小组成员的个人评价,以及对小组集体的评价相结合。倾向于合作学习的评价是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不管是对个人评价还是集体评价,抑或是对结果评价还是过程评价,都是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最重要的是,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创新意识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给予多方面的评价,尤其是要多关注一些平时性格内向、学习基础差、被定义为后进生的学生。如在批改学生的作业中,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留下教师肯定的评语,多多给予差等生鼓励和奖赏,以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这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注重合作学习中的教师角色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主要应体现在协调、监督、激励等方面。协调:在建立小组时,教师应同时考虑“质”和“量”两个因素。在人员“质”的方面,既可按照学生的知识程度和能力来搭配,也可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自愿组合;在“量”的方面,则把小组成员控制在4-6人。小组长由学生推选,既能代表学生的看法,又能采纳教师的意见,同时小组长还可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监督: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做到脚勤、口勤、眼勤和耳勤,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激励:是指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要能起到激发学生产生合作欲望的作用,教师应不断地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思考,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总之,学习小组是教改中一种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合理调控,课堂上语文学习就会开展得有声有色。这样,也就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文学殿堂的大门!
参考文献
[1]耿芳 田湘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教学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09,(12)。
[2]胡瑞丽 初中语文教学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10)。
[3]曹原 黄荣怀 协作式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实验室,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