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小学数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传统模式的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更加不适合现代小学生的需求,因为现在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死板而守旧的教育方式不能满足现代的小学生,而以往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因此在原有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植入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理论是当今教育改革的方向。本文就陶行知理论融入当代小学数学教学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陶行知理论;小学数学;教学评价
引言
陶行知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對此十分推崇。而其中最著名的三条理论分别是因材施教、手脑并用、师生交流感情,这三条理论对如今的教育行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很多学校在此基础上加入自身的教学理念,使学校的教育方式更加完善,更加适应现代化需求,以此来提升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育水平。
一、当代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填鸭式”教学的弊端
小学教学的阶段应充分把握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教学中的重点充分了解。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散思维,使思想得到充分发展,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广大教师并没有让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而是采取“填鸭式”教学,书本上的知识,被原封不动的讲解,这种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变得更加没有兴趣。而在课堂上,教师整堂课都在讲理论知识,没有任何空闲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种方式严重阻碍了学习的进度。
(二)传统的教学方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不明显,主要是因为方式过于传统和守旧,使教学内容变得乏味枯燥。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育方式完全不能明白所学知识的意义。传统模式的教学方式使小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速度。使之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二、陶行知理论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
(一)因材施教的理念
因材施教是教育理念中的核心部分,在教育中只有少部分的教师实行此理念,更多的教师都在守旧,继续使用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类型的学习计划,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主要体现在分层教学中,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进行分层。为了不伤害自尊心,教学分组最为合适。以知识的了解程度作为分界线,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小组互动[1]。
以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一课为例,本文需要通过观察和操作,从而认识周长。对于周长,有些学生了解并且能灵活运用,但有些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没有任何了解。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对知识有深入了解的组成一组,而对知识没有了解的分成另一组,然后在授课的过程中,着重对没有了解的一组进行细致讲解,而另一组可以自由讨论,将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加以分组,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以此能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
(二)手脑并用的方法
手脑并用的重点是“做”,因为“做”代表实践。在小学教学中,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不会取得应有的成效,相反会导致学习热情的降低。所以开展既动手又动脑的教育活动非常重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实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能理解知识的含义[2]。
以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24时计时法》一课为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明确一天等于24小时并且认识24时计时法。教师在讲课之前令学生准备纸和笔,在纸上画一个钟表,根据教师所说的时间,画出时针和分针的具体位置,在教师说出时间后,学生会进行快速地反应,促进思维的活跃性,通过对时针和分针位置的绘画,可以促进动手能力,从而达到手脑并用的目的。
(三)师生交流感情
课堂上的互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师生互动还能有效的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学习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氛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景或是提出问题,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班级的教学氛围,从而对知识产生了兴趣。经过长时间的交流,让学生对教师不再恐惧,也不会害怕数学。长此以往,能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3]。
以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一课为例,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师在讲课时拿出一张正方形的彩纸,然后将其对折,之后再展开,并提出问题。比如:对折过的正方形彩纸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可能围绕轴对称的知识点进行回答。这种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交流方式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其对所讲内容充满兴趣,以此来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长期通过这种方式学习,不仅能降低对数学的恐惧感,还能对知识产生求知欲,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结束语
随着教育机制的不断改革,逐渐对小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模式的教学,不能令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但是在陶行知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得以靠近。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继而能提升教学成果,融合陶行知教育理论,能更好地促进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庄红.实践陶行知教学思想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9,19:34-35.
[2]於慧敏.传承、突破、创新——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的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2019,826:97+102.
[3]汤小凡.浅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找规律》的教学为例[J].才智,2017,27:128.
宣汉县樊哙镇小学 636168
关键词:陶行知理论;小学数学;教学评价
引言
陶行知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對此十分推崇。而其中最著名的三条理论分别是因材施教、手脑并用、师生交流感情,这三条理论对如今的教育行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很多学校在此基础上加入自身的教学理念,使学校的教育方式更加完善,更加适应现代化需求,以此来提升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育水平。
一、当代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填鸭式”教学的弊端
小学教学的阶段应充分把握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教学中的重点充分了解。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散思维,使思想得到充分发展,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广大教师并没有让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而是采取“填鸭式”教学,书本上的知识,被原封不动的讲解,这种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变得更加没有兴趣。而在课堂上,教师整堂课都在讲理论知识,没有任何空闲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种方式严重阻碍了学习的进度。
(二)传统的教学方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不明显,主要是因为方式过于传统和守旧,使教学内容变得乏味枯燥。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育方式完全不能明白所学知识的意义。传统模式的教学方式使小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速度。使之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二、陶行知理论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
(一)因材施教的理念
因材施教是教育理念中的核心部分,在教育中只有少部分的教师实行此理念,更多的教师都在守旧,继续使用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类型的学习计划,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主要体现在分层教学中,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进行分层。为了不伤害自尊心,教学分组最为合适。以知识的了解程度作为分界线,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小组互动[1]。
以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一课为例,本文需要通过观察和操作,从而认识周长。对于周长,有些学生了解并且能灵活运用,但有些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没有任何了解。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对知识有深入了解的组成一组,而对知识没有了解的分成另一组,然后在授课的过程中,着重对没有了解的一组进行细致讲解,而另一组可以自由讨论,将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加以分组,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以此能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
(二)手脑并用的方法
手脑并用的重点是“做”,因为“做”代表实践。在小学教学中,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不会取得应有的成效,相反会导致学习热情的降低。所以开展既动手又动脑的教育活动非常重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实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能理解知识的含义[2]。
以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24时计时法》一课为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明确一天等于24小时并且认识24时计时法。教师在讲课之前令学生准备纸和笔,在纸上画一个钟表,根据教师所说的时间,画出时针和分针的具体位置,在教师说出时间后,学生会进行快速地反应,促进思维的活跃性,通过对时针和分针位置的绘画,可以促进动手能力,从而达到手脑并用的目的。
(三)师生交流感情
课堂上的互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师生互动还能有效的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学习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氛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景或是提出问题,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班级的教学氛围,从而对知识产生了兴趣。经过长时间的交流,让学生对教师不再恐惧,也不会害怕数学。长此以往,能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3]。
以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一课为例,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师在讲课时拿出一张正方形的彩纸,然后将其对折,之后再展开,并提出问题。比如:对折过的正方形彩纸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可能围绕轴对称的知识点进行回答。这种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交流方式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其对所讲内容充满兴趣,以此来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长期通过这种方式学习,不仅能降低对数学的恐惧感,还能对知识产生求知欲,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结束语
随着教育机制的不断改革,逐渐对小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模式的教学,不能令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但是在陶行知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得以靠近。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继而能提升教学成果,融合陶行知教育理论,能更好地促进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庄红.实践陶行知教学思想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9,19:34-35.
[2]於慧敏.传承、突破、创新——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的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2019,826:97+102.
[3]汤小凡.浅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找规律》的教学为例[J].才智,2017,27:128.
宣汉县樊哙镇小学 63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