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ic5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的提出,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畅所欲言”,“师说生听”变成“自主探索”。然而,凝眸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除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外,却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计划;教学策略;教学调控;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但怎样使课堂教学有效,则是教学理论和实践长期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下面笔者就此浅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 课堂教学有效性指什么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人们分析了各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认为要想提高有效性就必须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实现更多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教师自身的能力,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我认为有效性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科学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达到所要求的知识目标,达到预期效果。这就是说有效教学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是与无效、低效相对的教学过程。
  
  二、 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有效的才是有用的。”就目前而言,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软件硬件、主观客观等因素很多,倡导的教学方式方法也很多,无论用哪几种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达到所要求的知识目标、实现预期目的,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教学整体计划要有效
  教学也是一项工作,工作要有计划性,每一节课要有完成的教学任务,应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不能陷入盲目性。不要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囫囵吞枣,也不能漫无边际地、随意地拓展。
  2. 教学基本策略要有效
  “有效才是真道理”。具体教学要落实“旧知铺垫,引导探索;归结新知,指导方法;突出重点,注重过程”这一基本策略。
  要确定好教学的整体思路及教学方法、训练的重点,安排好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做到重点突出。教学过程主要突出为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要注意 “引导” 的设计。
  要根据解题能力的要求,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训练中抓住两点:突出重点,有效训练。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重点,以学生的思维训练为突破口,探索总结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角度、途径、规律和方法,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3. 教学调控有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速度、难度的调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具体情况而采取具体措施:(1)认真“备教材”。课堂教学中,立足基础,知识点过关,做到“心中有书”从而“心中有数”。(2)认真“备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出发点,实现教学目标是终点。(3)注意课堂教学的层次性。每个班都有成绩好中差的学生,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听懂和掌握。
  4. 做好教学反思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善于分析自己劳动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要及时地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以便今后查漏补缺、调整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成功之处。教学中往往会出现精彩难忘的片段,如新颖有趣的导言,教师适时巧妙的设问等,这些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课后将这些课上发生的点滴花絮记录下来,日后进行整理归纳,经验就会越积累越多,教法会越来越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也会有大的飞跃。
  (2)失败的教训。再完美的教学设计也可能有疏漏之处,把课堂教学中的“败笔”,如没有成功的演示实验、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乃至由于某种原因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等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作深刻分析和探究,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所应吸取的教训,在适当的时机有计划有步骤地弥补和解决。
  (3)教学中的应变。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种“想法”要比自己平时想的要高明得多。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后悔莫及。
  
  参考文献:
  [1] 钟鹏明.重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1(4).
  [2] 梁廉玉.课堂教学浪费论析[J].福建师大学报,1996.
  [3] 吕渭源.论教学的有效法则[J].武汉教育科研,1991(2).
  [4] 汪霞.教师输出教学信息的艺术[J].课程、教材、教法,1995(5).
  [5] 蔡庆参.教学控制论与提高教学质量.光明日报,1981(12).
  [6] 自在.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学问题[J].江西教育科研,1987(1).
  [7] 陈从耘.试论教态对教学效果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1992(11).
  [8] 李康.教学策略及其类型探析[J].西北师大学报,1994(2).
  (河南省平顶山市工业学校)
其他文献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我国高校校园微马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校园微马是在全民健身的社会背景下由城市马拉松衍生而来的,它具有增强学生体质、丰富校
多少年来,令语文界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老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学的也是作文。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原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 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数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
无论是新课标还是旧教材,都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教师利用其深厚扎实的知识功底,娴熟的教学基本功,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透彻理解和熟练的驾驭能力,扮演着“教”的角色,成为学生的领路人。另一方面,教师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用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将要学习的新内容,扮演着“学”的角色,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求者。在课堂上,教师集这两种身份于一身,并不断地进行角色转换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因此体育锻炼也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之前人们只是简单的认为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们发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素质,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当务之急。对于小学生而言,主要是培养他们认识和发现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基本规律,使他们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课程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一、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创新基础  (1)注重情感效应。首先要肯定他们的价值,承认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新课程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由被动接受变为自主探求。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数学教师都很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学生也少不了在加减乘除中跌爬滚打,以致使相当一批学生因感到数学抽象枯燥,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实际上,数学也是一门优美的学科,用心地寻找数学美,把
当今世界的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更新,作为教育界,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邓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技术是社会的第一生产力。而引领科学技术发展的摇篮是教育,这是社会进步的基础。社会的变革与更新,也必将建立在教育的变革与创新的基础上。  面临21世纪教育界的各项目,各学科的改革与尝试,传统的教育方式与方法也已经面临刻不容缓的改革局面了。思考着教育系统各个新的改革点和突破点,笔者不禁想到了一句古语来
2005年9月新学期,我作为班主任接管了机电专业15班。这是一个中专班,与我以前接触的高中班有很大的差异。说实话,刚开始一段时间内令我头痛的事情屡见不鲜,甚至有点儿厌烦。如厌学逃学者有之,得过且过者有之,而想学习或欠主动者却少又少之,真可谓是“差之又差”矣!  不过,让我不解的是,为什么那些“老”班主任的工作做得在我看来是既轻松又见效呢?后来,一有空我就找经验十足的前辈们取经,结果当然是受益匪浅。
摘要:课堂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本文通过构建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面向全体,旨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    “学导并重”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以合作探索、讨论为途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并通过教师的“导”,把握探究方向,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把学习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做事没有兴趣那就不可能做好,如果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主地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查阅学科资料,积极投入学习中。作为一个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做到事半功倍。生物是21世纪发展较快的自然科学之一,是一门颇具特色的学科,不仅以实验为基础,而且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密切地联系于生物中。当前热点话题,如禽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