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尤其丰富的独特内涵和人文意蕴,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必须对学生日常阅读习惯进行培养和纠正,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对知识的积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读书习惯与教学过程相结合,通过潜移默化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阅读策略;读书习惯;课文教学
引言
阅读是产生思考的前提,实践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但是认识不能仅仅停留于感性基础上,必须由感性上升为理性。阅读思考就是对实践感性材料的一种补充,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产生出自己的思考。这无异于与语文教学的要求不谋而合,通过阅读丰富自身的人文底蕴,从而更有利于语文的学习和思考,因此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一、语文阅读与教学有机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
学生积极性不高主要有三点原因,第一,语文基础差,学生由于语文知识储备量少,对于课外一些素材阅读较为吃力,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第二,学业压力大,课下作业过多,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完成作业上,使得课外阅读时间较少,读书习惯难以养成。第三,学生自制力差,课下由于缺少了老师的约束,学生身边又充斥着电子游戏,网络视频等诱惑,学生课下时间被娱乐所占据,使课外阅读时间减少。
(二)学生阅读材料选择具有盲目性
语文阅读材料类型繁多,难度各异,学生在选择时很难找到与自身知识水平相匹配的阅读书目,这就需要老师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帮助,教师提前规定阅读书目,结合学生的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书目,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学生选择阅读书目的盲目性,节省学生时间。学生阅读材料选择的盲目性也与学生的广泛兴趣有一定的关系,学生兴趣广泛,对于语文阅读的选择不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常常出现买很多又看不懂的情况。
二、语文阅读与教学有机融合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通过可课上阅读与课下阅读的结合能够有效地进行阅读实践,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技巧。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掌握更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法知识,提高语文语言表达能力。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现代教学的要求具有深层次的延伸性,在阅读一篇文章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思考,体会其中蕴含着哪些人文情怀,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一定的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的能够促进学生品格的发展。
三、阅读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指导学生合理制定阅读计划
在阅读时需要合理分配阅读时间,阅读过程要有效率,阅读完后教师要做出一定的评价。在阅读时间上教师规定的时间不宜过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阅读时间,阅读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难点可以先记下来,课上师生进行讨论。阅读评价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对阅读进行多元评价,可以进行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等方式。比如在阅读《大青树下的小学》时,教师启发学生在阅读是想象文章所描写的画面,同时划分层次,分别为上课前的画面和上课后的画面,此时教師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使层次更加清晰,使抽象的知识生动化,把文中所描写的“蝴蝶”、“猴子”和“绒球花”进行想象中的呈现,体会那种美丽,和谐,动人的画面。最后进行评价总结,阅读过程中按结构来进行分步阅读,在阅读完成后,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评价,学生也可以互相交流阅读心得,学习阅读方法。
(二)科学合理选择阅读材料
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仅只限于课上,课外阅读同样十分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阅读书目进行合理选择。阅读材料的选择要遵循一下几个原则,第一,内容要与学生知识水平相适应,比如在学习了《花的学校》后,学生对于拟人化的手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因此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应侧重选择一些拟人化运用较多的文章,也可以鼓励学生课下去搜集一些泰戈尔的文章,积累文学常识。这一方面有利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对材料的理解加深,提高阅读兴趣。第二,内容要丰富。课上阅读与课下阅读相结合。课外阅读的目地就是要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因此在阅读内容上要偏重于能够拓展学生知识结构的书目,比如有关天文学的知识,有关未来科技发展的课外读物,这些课外阅读材料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对于学生个体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第三,对人生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文章,小学时期正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因此在课外阅读的选择上应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出现阅读效率低下,阅读效果差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掌握阅读方法,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和讲授。阅读分为泛读和精读,学生在阅读时对于关键句子和重点单词要重点记忆和理解,在遇到难点重点句子时要进行精读,对于故事背景,材料补充这些对于整体阅读影响较小的内容来说就要采取泛读的方法。另外学生要培养一定的逻辑思维,在阅读过程中,体会文章的逻辑结构,逻辑思维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和写作水平,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也可以记录下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想法,促进学生产生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去年的树》为例,需要精读的是关于鸟儿内心世界描写的句子,如“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就飞走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把鸟儿的内心所想写下来,通过读和写的结合,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充分挖掘课文的内涵,理解其中的深刻韵味,从而有所感悟。
结语
阅读才能促进思考,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兴趣培养和认知形成的关键阶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把阅读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去。教师要帮助学生合理安排阅读计划,选取阅读书目,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使阅读真正成为一个习惯进行长久的保持,因为真正能使学生树立起终身阅读习惯的还是学生的自主阅读,主动学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要注意阅读要把课本与实际相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需要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同样蕴含丰富的人文知识。
参考文献:
[1]贾志红.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文学教育(下),2021,(04):84-85.
[2]杨亚红.基于语文素养提升的阅读教学方法[J].文学教育(下),2021,(04):90-91.
关键词:阅读策略;读书习惯;课文教学
引言
阅读是产生思考的前提,实践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但是认识不能仅仅停留于感性基础上,必须由感性上升为理性。阅读思考就是对实践感性材料的一种补充,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产生出自己的思考。这无异于与语文教学的要求不谋而合,通过阅读丰富自身的人文底蕴,从而更有利于语文的学习和思考,因此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一、语文阅读与教学有机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
学生积极性不高主要有三点原因,第一,语文基础差,学生由于语文知识储备量少,对于课外一些素材阅读较为吃力,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第二,学业压力大,课下作业过多,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完成作业上,使得课外阅读时间较少,读书习惯难以养成。第三,学生自制力差,课下由于缺少了老师的约束,学生身边又充斥着电子游戏,网络视频等诱惑,学生课下时间被娱乐所占据,使课外阅读时间减少。
(二)学生阅读材料选择具有盲目性
语文阅读材料类型繁多,难度各异,学生在选择时很难找到与自身知识水平相匹配的阅读书目,这就需要老师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帮助,教师提前规定阅读书目,结合学生的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书目,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学生选择阅读书目的盲目性,节省学生时间。学生阅读材料选择的盲目性也与学生的广泛兴趣有一定的关系,学生兴趣广泛,对于语文阅读的选择不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常常出现买很多又看不懂的情况。
二、语文阅读与教学有机融合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通过可课上阅读与课下阅读的结合能够有效地进行阅读实践,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技巧。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掌握更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法知识,提高语文语言表达能力。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现代教学的要求具有深层次的延伸性,在阅读一篇文章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思考,体会其中蕴含着哪些人文情怀,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一定的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的能够促进学生品格的发展。
三、阅读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指导学生合理制定阅读计划
在阅读时需要合理分配阅读时间,阅读过程要有效率,阅读完后教师要做出一定的评价。在阅读时间上教师规定的时间不宜过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阅读时间,阅读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难点可以先记下来,课上师生进行讨论。阅读评价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对阅读进行多元评价,可以进行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等方式。比如在阅读《大青树下的小学》时,教师启发学生在阅读是想象文章所描写的画面,同时划分层次,分别为上课前的画面和上课后的画面,此时教師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使层次更加清晰,使抽象的知识生动化,把文中所描写的“蝴蝶”、“猴子”和“绒球花”进行想象中的呈现,体会那种美丽,和谐,动人的画面。最后进行评价总结,阅读过程中按结构来进行分步阅读,在阅读完成后,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评价,学生也可以互相交流阅读心得,学习阅读方法。
(二)科学合理选择阅读材料
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仅只限于课上,课外阅读同样十分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阅读书目进行合理选择。阅读材料的选择要遵循一下几个原则,第一,内容要与学生知识水平相适应,比如在学习了《花的学校》后,学生对于拟人化的手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因此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应侧重选择一些拟人化运用较多的文章,也可以鼓励学生课下去搜集一些泰戈尔的文章,积累文学常识。这一方面有利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对材料的理解加深,提高阅读兴趣。第二,内容要丰富。课上阅读与课下阅读相结合。课外阅读的目地就是要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因此在阅读内容上要偏重于能够拓展学生知识结构的书目,比如有关天文学的知识,有关未来科技发展的课外读物,这些课外阅读材料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对于学生个体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第三,对人生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文章,小学时期正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因此在课外阅读的选择上应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出现阅读效率低下,阅读效果差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掌握阅读方法,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和讲授。阅读分为泛读和精读,学生在阅读时对于关键句子和重点单词要重点记忆和理解,在遇到难点重点句子时要进行精读,对于故事背景,材料补充这些对于整体阅读影响较小的内容来说就要采取泛读的方法。另外学生要培养一定的逻辑思维,在阅读过程中,体会文章的逻辑结构,逻辑思维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和写作水平,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也可以记录下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想法,促进学生产生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去年的树》为例,需要精读的是关于鸟儿内心世界描写的句子,如“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就飞走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把鸟儿的内心所想写下来,通过读和写的结合,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充分挖掘课文的内涵,理解其中的深刻韵味,从而有所感悟。
结语
阅读才能促进思考,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兴趣培养和认知形成的关键阶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把阅读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去。教师要帮助学生合理安排阅读计划,选取阅读书目,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使阅读真正成为一个习惯进行长久的保持,因为真正能使学生树立起终身阅读习惯的还是学生的自主阅读,主动学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要注意阅读要把课本与实际相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需要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同样蕴含丰富的人文知识。
参考文献:
[1]贾志红.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文学教育(下),2021,(04):84-85.
[2]杨亚红.基于语文素养提升的阅读教学方法[J].文学教育(下),2021,(04):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