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时期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都不成熟,很容易就会遭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为此,就需要学校与家长共同努力,为小学生的成长开辟一片净土。通过德育教育,可完善学生人格,塑成健康的价值观,进而提高思想道德素养,这对小学生未来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价值。
关键词:家校联动;德育教育;对策
伴随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小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饱受社会各界的重视。如今,德育教育已成为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应仅局限于学校之内的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为此,只有家庭与学校共同联合,才能推进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取得预期效果,令德育教育效果事半功倍,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家校联动视角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很多学校并不重视学生德育教育,即使教育制度不断改革,时代不断进步,当下仍有很多学校将学习成绩视为评定三好学生的关键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小学生德育水准的提升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小学时期的学生,正是身心与人格迅速成长的关键时期,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只体现在技能与能力方面,更关注德育与品格,这就要求小学生能从小端正自己的思想价值观,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以便确保自身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为未来发展夯实基础。在小学德育教育实施中,不要把所有希望都寄托于学校之内,来自于家庭的教育同样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自古以来,便有俗语说道“上梁不正下梁歪”。由此,便可发现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小学生德育品格,父母的日常语言、行为举止会在潜移默化中熏染着孩子。为此,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之际,父母教育、家庭教育必不可少。但不可否认,受各种客观因素影响,很多父母并不能时时刻刻的陪在孩子身边、教导着孩子,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校仍占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主导地位。为此,学校在展开小学生德育教育之际,应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双方优势,以便实现“共赢”效果。
二、家校联动视角下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校合作双方地位不平等
长时期受传统教育观念束缚,很多人都认为家庭教育一都是学校教育的一种“附属品”,甚至有些学校与教师认为家庭教育并不会发生很大的作用,甚至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学校教育才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之时,教师一般都会通知家长配合。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德育教育的优越性被彰显的淋漓尽致,权威性不可动摇,甚至令一些家长也成为了被教育的对象。实质上,于家长而言,面对学校的“支配”只能被动地接受,很难在家校合作中掌握话语权,在针对培育孩子德育水准、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也很难重返地发表个人观点,尤其是如果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学校便会一味地斥责家长,表明家长不曾尽到义务与职责,这对家长而言极其不公平。[2]换言之,即使家庭与学校的本意都是在于教育孩子,但就教育方式而言,两者之间的地位极其不平等,很难达到统一的观点,导致家校合作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2.学校与家庭处于割裂状态
在日常推进德育教育工作之际,教师的眼界相对狭窄,导致学校的德育教育并未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只是局限于学校之内、课堂之内,无法检验学生德育水准。与此同时,这种封闭式的德育教育理念,导致学校德育教育处于闭门造车的状态,未曾与家庭教育相互融合,不利于家庭教育发挥优势,从而制约了德育成果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与应用。
3.缺少德育教育资源
据了解,部分学校在实施小学生德育教育活动时,所用到的素材仅仅是学校德育教材,忽略了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等,这也就致使小学德育教育内容极其陈旧与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致。与此同时,家长及教师担心孩子接触网络会为学习带来消极影响,令其形成不良的行为与习惯。为此,很多家长与教师都禁止小学生过度接触网络,这便为新时期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制约。除此之外,家校合作仍以传统沟通方式为主,尽管创建了微信群、QQ群,但还是以家长会为主。但不可否认,在家长会上,教师与家长共同探讨的问题往往都是学习成绩,很少能够涉及学生德育方面的内容,这就致使小学德育教育难以落实到实际。
三、家校联动视角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对策
1.完善沟通机制,促进双方认知
为了确保家庭与学校的双方意见都能得到充分的表达,促使二者事间完美沟通。应打造协调型的沟通机制,为彼此沟通提供平台,并且增强双方的认知,有效权衡二者地位,共同提高学校与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例如,可以组织家委会家校、联合行动委员会等组织,这些组织的存在,可确保双方都能充分表达意见。在家校联合委员会中,需要学校与家长共同选出代表,家委会的代表则由家长自行推荐、投票选举,这些组织主要是共同负责安排学生德育教育课程,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以及完成安全教育活动等,以确保家长在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充分展现作用与价值,从而消除双方在等于工作中的“不平等”隔阂,共同推进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顺利落实。
2.打造三方聯动教育网络体系
为了进一步打破学校与家庭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割裂状态,可以创建三方联动德育教育网络体系,为小学生搭建良好的成长环境。在创建教育平台后,可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学校通过教育平台,可以了解小学生家庭详细信息,如家庭住址、家庭成员,方便学校与家长及时取得联系,进行深入沟通。同时,学校还可以在相关的教育平台上更新小学生日常表现,以便家长能及时了解小学生在校期间的道德行为。一旦发现小学生存在不良的道德行为,便要进行及时的纠正与规范,为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提供有力保障。除此之外,学校要积极动员家长参与小学生德育教育活动,适时组织亲子活动、亲子讲座,从而提升家庭与学校共同育人的亲密度。
3.充分重合多元德育教育资源
首先,针对现有的德育资源,应进行适当的创新与高效应用。学校在设计资源时,应获取家长的帮助。基于家校合作视角,邀请家长共同参与资源的收集以及教材的设计,以确保学校的德育教育资源能与学生日常生活挂钩。当家长参与小学德育教育资源的设计,便可令小学德育教育课程设计更为合理,更贴合小学生现实生活。此外,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充分调动双方热情,推进德育教育工作顺利进行。除此之外,应积极整合全新的德育教育资源,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搜集网络资源、新媒体资源,加强学校与家庭间的联系。例如,学校便可以动员家长通过微信、微博等整合“讲道德树新风”“弘扬法治精神”“争做新时代好青年”等新闻资讯,并将这些资讯通过微信方式进行传播,促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督促小学生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为小学生树立优良榜样。
结束语:总而言之,即使在现有的家校联动视角下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存在很多问题,但不得不承认家校联动合作机制对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推进作用。只有家长与学校高度配合、相互理解、互相支持,才能推进家校合作育人计划深入发展,切实提升小学生德育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卓伟群.基于家校合作视角的小学德育教育探讨[J].教育界,2020(38):95-96.
[2]张玉侠.小学班主任全面落实德育教育的有效指导策略[J].中华少年,2020(15):82+85.
关键词:家校联动;德育教育;对策
伴随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小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饱受社会各界的重视。如今,德育教育已成为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应仅局限于学校之内的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为此,只有家庭与学校共同联合,才能推进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取得预期效果,令德育教育效果事半功倍,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家校联动视角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很多学校并不重视学生德育教育,即使教育制度不断改革,时代不断进步,当下仍有很多学校将学习成绩视为评定三好学生的关键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小学生德育水准的提升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小学时期的学生,正是身心与人格迅速成长的关键时期,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只体现在技能与能力方面,更关注德育与品格,这就要求小学生能从小端正自己的思想价值观,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以便确保自身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为未来发展夯实基础。在小学德育教育实施中,不要把所有希望都寄托于学校之内,来自于家庭的教育同样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自古以来,便有俗语说道“上梁不正下梁歪”。由此,便可发现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小学生德育品格,父母的日常语言、行为举止会在潜移默化中熏染着孩子。为此,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之际,父母教育、家庭教育必不可少。但不可否认,受各种客观因素影响,很多父母并不能时时刻刻的陪在孩子身边、教导着孩子,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校仍占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主导地位。为此,学校在展开小学生德育教育之际,应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双方优势,以便实现“共赢”效果。
二、家校联动视角下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校合作双方地位不平等
长时期受传统教育观念束缚,很多人都认为家庭教育一都是学校教育的一种“附属品”,甚至有些学校与教师认为家庭教育并不会发生很大的作用,甚至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学校教育才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之时,教师一般都会通知家长配合。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德育教育的优越性被彰显的淋漓尽致,权威性不可动摇,甚至令一些家长也成为了被教育的对象。实质上,于家长而言,面对学校的“支配”只能被动地接受,很难在家校合作中掌握话语权,在针对培育孩子德育水准、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也很难重返地发表个人观点,尤其是如果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学校便会一味地斥责家长,表明家长不曾尽到义务与职责,这对家长而言极其不公平。[2]换言之,即使家庭与学校的本意都是在于教育孩子,但就教育方式而言,两者之间的地位极其不平等,很难达到统一的观点,导致家校合作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2.学校与家庭处于割裂状态
在日常推进德育教育工作之际,教师的眼界相对狭窄,导致学校的德育教育并未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只是局限于学校之内、课堂之内,无法检验学生德育水准。与此同时,这种封闭式的德育教育理念,导致学校德育教育处于闭门造车的状态,未曾与家庭教育相互融合,不利于家庭教育发挥优势,从而制约了德育成果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与应用。
3.缺少德育教育资源
据了解,部分学校在实施小学生德育教育活动时,所用到的素材仅仅是学校德育教材,忽略了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等,这也就致使小学德育教育内容极其陈旧与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致。与此同时,家长及教师担心孩子接触网络会为学习带来消极影响,令其形成不良的行为与习惯。为此,很多家长与教师都禁止小学生过度接触网络,这便为新时期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制约。除此之外,家校合作仍以传统沟通方式为主,尽管创建了微信群、QQ群,但还是以家长会为主。但不可否认,在家长会上,教师与家长共同探讨的问题往往都是学习成绩,很少能够涉及学生德育方面的内容,这就致使小学德育教育难以落实到实际。
三、家校联动视角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对策
1.完善沟通机制,促进双方认知
为了确保家庭与学校的双方意见都能得到充分的表达,促使二者事间完美沟通。应打造协调型的沟通机制,为彼此沟通提供平台,并且增强双方的认知,有效权衡二者地位,共同提高学校与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例如,可以组织家委会家校、联合行动委员会等组织,这些组织的存在,可确保双方都能充分表达意见。在家校联合委员会中,需要学校与家长共同选出代表,家委会的代表则由家长自行推荐、投票选举,这些组织主要是共同负责安排学生德育教育课程,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以及完成安全教育活动等,以确保家长在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充分展现作用与价值,从而消除双方在等于工作中的“不平等”隔阂,共同推进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顺利落实。
2.打造三方聯动教育网络体系
为了进一步打破学校与家庭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割裂状态,可以创建三方联动德育教育网络体系,为小学生搭建良好的成长环境。在创建教育平台后,可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学校通过教育平台,可以了解小学生家庭详细信息,如家庭住址、家庭成员,方便学校与家长及时取得联系,进行深入沟通。同时,学校还可以在相关的教育平台上更新小学生日常表现,以便家长能及时了解小学生在校期间的道德行为。一旦发现小学生存在不良的道德行为,便要进行及时的纠正与规范,为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提供有力保障。除此之外,学校要积极动员家长参与小学生德育教育活动,适时组织亲子活动、亲子讲座,从而提升家庭与学校共同育人的亲密度。
3.充分重合多元德育教育资源
首先,针对现有的德育资源,应进行适当的创新与高效应用。学校在设计资源时,应获取家长的帮助。基于家校合作视角,邀请家长共同参与资源的收集以及教材的设计,以确保学校的德育教育资源能与学生日常生活挂钩。当家长参与小学德育教育资源的设计,便可令小学德育教育课程设计更为合理,更贴合小学生现实生活。此外,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充分调动双方热情,推进德育教育工作顺利进行。除此之外,应积极整合全新的德育教育资源,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搜集网络资源、新媒体资源,加强学校与家庭间的联系。例如,学校便可以动员家长通过微信、微博等整合“讲道德树新风”“弘扬法治精神”“争做新时代好青年”等新闻资讯,并将这些资讯通过微信方式进行传播,促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督促小学生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为小学生树立优良榜样。
结束语:总而言之,即使在现有的家校联动视角下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存在很多问题,但不得不承认家校联动合作机制对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推进作用。只有家长与学校高度配合、相互理解、互相支持,才能推进家校合作育人计划深入发展,切实提升小学生德育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卓伟群.基于家校合作视角的小学德育教育探讨[J].教育界,2020(38):95-96.
[2]张玉侠.小学班主任全面落实德育教育的有效指导策略[J].中华少年,2020(15):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