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们特别是学困生受益匪浅,从而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真正达到了进行有效教育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献爱心、树信心;选择学习任务;异质分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学困生”是指那些对学习没兴趣,学习基础薄弱,对学习失去信心,在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上有明显不足的学生。这类学生性格表现为孤僻冷漠、自由散漫、冲动暴力、意志薄弱、逆反心理严重等现象。对这类学生的教育,在于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自我调节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就需要从心理教育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问题根源,寻求适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解决自身的问题。下面谈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学困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做一简要介绍,与大家共勉。
一、 给学困生“两心”,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
对初中生来说,学生对一个老师的尊重程度往往与他学这个老师所授科目的动机水平是成正比的,这在学困生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学生喜欢这个老师,可能就会喜欢这个老师所任教的学科,反之亦然。不喜欢这个老师,直接表现就是不喜欢这个老师所任教的科目。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就要与学生搞好关系,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具体的做法一是“献爱心”,就是要从生活、心理等方面关心爱护学生,给他们爱心;二是“树信心”,就是给他们创造能够成功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次、每一点的进步都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这样就可以慢慢地帮助学困生树立起学好语文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献爱心”促其“树信心”是融洽师生感情,使学困生由自卑、厌学趋向自信肯学的一个有效途径。它为创设合作的课堂环境提供了必备的前提。
二、 给学生选择学习任务的机会,鼓励学生接受挑战性的任务
学困生学习水平低,往往会出现厌学、畏学甚至逃避学习的行为。但是如果让他们自主选择自己愿意完成而且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真正做学习的主人,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减轻学困生的心理压力,缓解学困生的畏学情绪,激发学困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方法之一。具体的做法例如分层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层次的作业。例如我在教授每篇新课文时,布置的预习作业情况如下表:(以《藤野先生》为例)
题目内容学生层次作业层次
1. 查工具书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 认真读课文,文章通过哪四件事的描写,全面地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3. 列出文章的段落层次提纲。
4.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
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同时又鼓励学生在完成他们相应层次作业的基础上尝试做更高层次的作业,这便是一种挑战性的任务。这一做法刺激了他们的参与欲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又如背书,我也是根据学生的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如优生要按要求全文背诵,并要能理解文中的一些关键字词句;中等生则要求能背诵其中的重点段落,理解其中的关键字词句;学困生则只要求能熟读课文,背诵其中的重点字词句。这样,原来因为觉得自己是没办法能背诵出来整篇文章而放弃背书的同学,都觉得自己能完成任务,都愿意背书了。而实践也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几次的测验考试中,本人所任教的班级在默写背诵这一板块上的得分率都较其他班要高。如本学期的中段测试,3班在10分的默写背诵中的平均分为7.19分,是唯一超过级平均分6.35分的平行班级。
可见,让学生选择学习任务比硬性规定学习任务更能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异质分组,提倡互助与协作
和谐的课堂不仅需要师生感情融洽、平等合作,而且需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协作。学生之间互助与协作,不仅可以帮助学困生改进学业,也可使优等生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同时还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
具体做法是采取分组学习,在分组学习中,各层次学生都有输出信息的机会,而且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所得到的帮助与其自身需要相适应,这样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让每个学生感受到集體的温暖、教师的关爱、同学的情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分组学习中共同递进,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全员参与,各得其所。
实践证明,分异质组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协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受益,尤其学困生在互助气氛中体会平等,更有信心参与学习,其益处不言而喻。
四、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不断激发学生进取,勇于探索
据一份资料研究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能有丰富自由的想象。相反,人在压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下很难有所创造。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都是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的。同样,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更渴望得到家长、老师以及同龄人的认同。如果轻易地否定学生,不仅会压制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还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我们在教学当中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善于发现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以此作为切入口,不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不同层次学生达到各自不同的学习目的后,教师就应及时给予肯定、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强化递进的愿望。这样有利于优秀生带动学困生共同递进,激发优秀生的创作意识,同时也使学困生能取长补短,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总而言之,通过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们受益匪浅。从而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了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能力,真正达到了进行有效教育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献爱心、树信心;选择学习任务;异质分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学困生”是指那些对学习没兴趣,学习基础薄弱,对学习失去信心,在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上有明显不足的学生。这类学生性格表现为孤僻冷漠、自由散漫、冲动暴力、意志薄弱、逆反心理严重等现象。对这类学生的教育,在于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自我调节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就需要从心理教育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问题根源,寻求适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解决自身的问题。下面谈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学困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做一简要介绍,与大家共勉。
一、 给学困生“两心”,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
对初中生来说,学生对一个老师的尊重程度往往与他学这个老师所授科目的动机水平是成正比的,这在学困生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学生喜欢这个老师,可能就会喜欢这个老师所任教的学科,反之亦然。不喜欢这个老师,直接表现就是不喜欢这个老师所任教的科目。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就要与学生搞好关系,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具体的做法一是“献爱心”,就是要从生活、心理等方面关心爱护学生,给他们爱心;二是“树信心”,就是给他们创造能够成功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次、每一点的进步都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这样就可以慢慢地帮助学困生树立起学好语文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献爱心”促其“树信心”是融洽师生感情,使学困生由自卑、厌学趋向自信肯学的一个有效途径。它为创设合作的课堂环境提供了必备的前提。
二、 给学生选择学习任务的机会,鼓励学生接受挑战性的任务
学困生学习水平低,往往会出现厌学、畏学甚至逃避学习的行为。但是如果让他们自主选择自己愿意完成而且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真正做学习的主人,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减轻学困生的心理压力,缓解学困生的畏学情绪,激发学困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方法之一。具体的做法例如分层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层次的作业。例如我在教授每篇新课文时,布置的预习作业情况如下表:(以《藤野先生》为例)
题目内容学生层次作业层次
1. 查工具书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 认真读课文,文章通过哪四件事的描写,全面地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3. 列出文章的段落层次提纲。
4.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
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同时又鼓励学生在完成他们相应层次作业的基础上尝试做更高层次的作业,这便是一种挑战性的任务。这一做法刺激了他们的参与欲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又如背书,我也是根据学生的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如优生要按要求全文背诵,并要能理解文中的一些关键字词句;中等生则要求能背诵其中的重点段落,理解其中的关键字词句;学困生则只要求能熟读课文,背诵其中的重点字词句。这样,原来因为觉得自己是没办法能背诵出来整篇文章而放弃背书的同学,都觉得自己能完成任务,都愿意背书了。而实践也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几次的测验考试中,本人所任教的班级在默写背诵这一板块上的得分率都较其他班要高。如本学期的中段测试,3班在10分的默写背诵中的平均分为7.19分,是唯一超过级平均分6.35分的平行班级。
可见,让学生选择学习任务比硬性规定学习任务更能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异质分组,提倡互助与协作
和谐的课堂不仅需要师生感情融洽、平等合作,而且需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协作。学生之间互助与协作,不仅可以帮助学困生改进学业,也可使优等生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同时还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
具体做法是采取分组学习,在分组学习中,各层次学生都有输出信息的机会,而且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所得到的帮助与其自身需要相适应,这样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让每个学生感受到集體的温暖、教师的关爱、同学的情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分组学习中共同递进,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全员参与,各得其所。
实践证明,分异质组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协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受益,尤其学困生在互助气氛中体会平等,更有信心参与学习,其益处不言而喻。
四、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不断激发学生进取,勇于探索
据一份资料研究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能有丰富自由的想象。相反,人在压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下很难有所创造。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都是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的。同样,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更渴望得到家长、老师以及同龄人的认同。如果轻易地否定学生,不仅会压制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还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我们在教学当中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善于发现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以此作为切入口,不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不同层次学生达到各自不同的学习目的后,教师就应及时给予肯定、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强化递进的愿望。这样有利于优秀生带动学困生共同递进,激发优秀生的创作意识,同时也使学困生能取长补短,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总而言之,通过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们受益匪浅。从而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了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能力,真正达到了进行有效教育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