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要搞好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审美力和意志力,增强道德感、理智感。教学中,要丰富阅读资源,实施多元化阅读教学,注重训练解题技能。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性、效益性、实用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 效用性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098-02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它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要搞好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审美力和意志力,增强道德感、理智感。教学中,要依据实情,内容特点,对照生活,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语言魅力和人文魅力,让阅读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要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性、效益性、实用性。
一、丰富阅读资源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决定语文教学要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师不仅要活用教材,还要选用生活中的热点,焦点材料作为学习内容,充分挖掘并利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从课本走向生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他们走向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热 生活,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使用语文的习惯。
二、实施多元化阅读教学
(一)个性化阅读
阅读的根本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喜欢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究,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重在互动,表现为“生文互动”、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惟有互动课堂才是流动的、鲜活的、生机的课堂,个性化阅读允许学生对材料的不同感悟,不同层次的理解,不能把参考书的观点强加给学生。通过思想交流,充实完善各自的结论,提升思考质量。师生都是参与者,进行多元化的文化选择和多方法的品味,面对着新问题,能在已有的知识积淀之上,建构自己的新视点,赋予自我的新理解,要相互探讨,相互启迪,相互提高。
(二)目标化阅读
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学生和阅读材料互动,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能力、方法、习惯。
1. 在阅读中寻找乐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精心导学,激发学习兴趣。可根据文章特点和学生情况而选择适当的导入方法,如运用创设情境导入、背景导入、复习导入、问题导入等。
2. 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的多边互动、融合、提升的复杂过程。学生主体的体验,是阅读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教师切忌用自己的观点取代学生的阅读理解,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不能任由学生随意发挥。
3. 传授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要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学会“读书”,会“识记”。中学生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默读、速读和识记。朗读时,要重视指导学生进行情境朗读的方法,用培养语感和感悟力的方法来理解课文。默读时,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知道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速读要一目十行,整体感知。识记是语言和文化的储存、积累,倡导多识记学过的名篇名句,学生会受益终身。
(1)品读感悟。对一篇文章的教学,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去感受。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语言文字的意义、情味和旨趣。倡导品读感悟,品读感悟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整体感知:指导学生按不同文体的阅读要领进行阅读,抓住关键词句和语段整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注重词语的理解与积累。理解词语需要结合语境揣摩其中的意味,阅读教学中解读字词往往与句段的思想内容相联系,激活学生的思维。品出内在:抓住重点,精细阅读。指导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抓住文章的精彩片段和动人之处,揣摩词句的表现力,从而更 的理解文章的内在美质。指导学生提取信息,抓住重点句、中心句,概述文段要点;抓议论句、抒情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悟出精华:指导学生从作者的写作目的着眼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揣摩文章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亮点、美点,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让学生在修辞、练字、结构特色、表达方式等方面提高鉴赏能力,进而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2)运用联想和想象。在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把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对生活的感知与思考结合起来。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春》,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学习过的句段,如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等,还可以通过想象再现文章的内容和情景。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丰富学习的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开发学生的思维。
4. 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随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培养语感,养成习惯。引导积累语言一靠识记,二靠摘抄。教师应通过交流、检测使之落实,从而使学生主动积累,当成乐趣,并逐步形成习惯。
三、注重训练解题技能
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训练时,授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取得阅读教学的最佳效用。指导学生读要求、读材料、如何带着问题阅读、如何解答、如何正确表述。要掌握试题中的常用的名词术语:如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 语言特点、 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论证方式、理论论据、思想感情等。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题目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暗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问”的角度回答,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准确、充分、到位、有条理。多从原文中提炼、筛选、整合语句作答,整合时一定要确保句顺文通。要指导学生弄清题目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题目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弄清题目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总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有很多值得探索与研究的地方,作为中学的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理念,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丰富自身底蕴,盘活教育资源,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用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 效用性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098-02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它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要搞好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审美力和意志力,增强道德感、理智感。教学中,要依据实情,内容特点,对照生活,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语言魅力和人文魅力,让阅读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要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性、效益性、实用性。
一、丰富阅读资源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决定语文教学要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师不仅要活用教材,还要选用生活中的热点,焦点材料作为学习内容,充分挖掘并利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从课本走向生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他们走向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热 生活,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使用语文的习惯。
二、实施多元化阅读教学
(一)个性化阅读
阅读的根本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喜欢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究,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重在互动,表现为“生文互动”、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惟有互动课堂才是流动的、鲜活的、生机的课堂,个性化阅读允许学生对材料的不同感悟,不同层次的理解,不能把参考书的观点强加给学生。通过思想交流,充实完善各自的结论,提升思考质量。师生都是参与者,进行多元化的文化选择和多方法的品味,面对着新问题,能在已有的知识积淀之上,建构自己的新视点,赋予自我的新理解,要相互探讨,相互启迪,相互提高。
(二)目标化阅读
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学生和阅读材料互动,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能力、方法、习惯。
1. 在阅读中寻找乐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精心导学,激发学习兴趣。可根据文章特点和学生情况而选择适当的导入方法,如运用创设情境导入、背景导入、复习导入、问题导入等。
2. 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的多边互动、融合、提升的复杂过程。学生主体的体验,是阅读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教师切忌用自己的观点取代学生的阅读理解,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不能任由学生随意发挥。
3. 传授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要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学会“读书”,会“识记”。中学生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默读、速读和识记。朗读时,要重视指导学生进行情境朗读的方法,用培养语感和感悟力的方法来理解课文。默读时,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知道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速读要一目十行,整体感知。识记是语言和文化的储存、积累,倡导多识记学过的名篇名句,学生会受益终身。
(1)品读感悟。对一篇文章的教学,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去感受。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语言文字的意义、情味和旨趣。倡导品读感悟,品读感悟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整体感知:指导学生按不同文体的阅读要领进行阅读,抓住关键词句和语段整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注重词语的理解与积累。理解词语需要结合语境揣摩其中的意味,阅读教学中解读字词往往与句段的思想内容相联系,激活学生的思维。品出内在:抓住重点,精细阅读。指导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抓住文章的精彩片段和动人之处,揣摩词句的表现力,从而更 的理解文章的内在美质。指导学生提取信息,抓住重点句、中心句,概述文段要点;抓议论句、抒情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悟出精华:指导学生从作者的写作目的着眼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揣摩文章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亮点、美点,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让学生在修辞、练字、结构特色、表达方式等方面提高鉴赏能力,进而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2)运用联想和想象。在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把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对生活的感知与思考结合起来。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春》,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学习过的句段,如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等,还可以通过想象再现文章的内容和情景。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丰富学习的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开发学生的思维。
4. 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随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培养语感,养成习惯。引导积累语言一靠识记,二靠摘抄。教师应通过交流、检测使之落实,从而使学生主动积累,当成乐趣,并逐步形成习惯。
三、注重训练解题技能
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训练时,授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取得阅读教学的最佳效用。指导学生读要求、读材料、如何带着问题阅读、如何解答、如何正确表述。要掌握试题中的常用的名词术语:如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 语言特点、 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论证方式、理论论据、思想感情等。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题目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暗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问”的角度回答,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准确、充分、到位、有条理。多从原文中提炼、筛选、整合语句作答,整合时一定要确保句顺文通。要指导学生弄清题目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题目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弄清题目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总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有很多值得探索与研究的地方,作为中学的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理念,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丰富自身底蕴,盘活教育资源,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