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德育思想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tgu618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王重视“立志”
  王阳明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立志教育,他提出“学莫先于立志”。立志是成就事业的第一要务。立志“须是自家调停斟酌,他人总难与力”。每个人要就自己的个性、气质来成就个人。个人道德修养的目标也应该是超凡入圣而不只是科考得中,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关键是“责志之功,其于去人欲有如烈火之燎毛”。道德教育中的立志实质上就是以理想、志向、人生目标、成才道路等为内容的人生价值观教育。结合当前的实际,“立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树立正确人生观。少年立志,志在国家,志在人民,志在天下,矢志不渝。把“救国救民”、“为中华之崛起”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目标,并为实现志向刻苦努力,无私无畏学习。
  (二)勤奋学习。懂得勤奋学习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基礎的道理,并付诸于行动。学习要持之以恒,要有一个“挤”劲、“钻”劲、“韧”劲,切忌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在学习中,要讲求科学的学习方法,变苦学为乐学,有效地利用每分每秒,提高学习效率。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要“多思”,要好学好问,不但要向书本学习,更要向能者学习,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三)谦虚求实,有自知之明。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的深刻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强以不知为知。能做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见贤思齐”、“每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二、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既具有主体意识,又具有主体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诚然,王阳明弘扬学生主体性的前提是主观唯心主义和人性良知论,但王阳明在德育中重视学生主体性的理念仍值得我们借鉴。
  (一)在德育内容方面,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常常把某一时期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内容进行灌输,在德育过程中阻碍了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教育要促进人的社会化,被片面地理解为对社会的顺应,而很少强调把人培养成改造社会的主体。
  (二)在德育方法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展,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差异亦得不到合理的承认。在德育过程中,往往把“禁止”、“防堵”作为立足点,不注重积极疏导并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其结果是,我们所培养的人常常表现为处在被人支配的地位,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愿望和爱好自主地选择适合自身的教育;表现出缺乏进取精神、害怕困难和回避矛盾,缺少主动参与、大胆竞争等自我表现能力;表现出盲目从众,不善于独立思考,追求循规蹈矩,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发展的眼光看,德育应该是学生实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手段,而不是外部强加的枷锁。对学生进行“标准化”的德育,忽视其主体性,难以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轻视学生的自我选择和主体参与,开展“驯服式”自上而下的教导式德育,也与现代社会追求开拓、进取、呼唤自主理性的时代精神相去甚远。
  三、因材施教
  学生的品德发展,在一定年龄阶段有一定的稳定性与普遍性,但由于每个人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以及主观努力诸方面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知、情、意、行发展不平衡,品德发展总体水平又表现出其特殊性和差异性。从道德的认识到道德行为每一个循环的完成总是需要无数次实践和积累,因此,良好品德的养成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本质的区别。德育工作必须正视这些差异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统一要求下因材施教,这既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培养、人性塑造,使其成为社会承认和接纳的人。
  四、知德、行德两手抓
  健康的道德心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道德认知和道德躬行逐渐形成并相互作用的结果。要培养出具有相对稳定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人,使之形成知、情、信、意、行相互渗透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构建新的、适合时代精神的德育方法,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德育方法对此不无启示。结合当前的德育实际,具体说来“知”主要表现为“教”,“行”主要表现为“带”和“做”。
  (一)教。道德知识的课堂讲授问题在于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假大空”,导致学生“知之不深必行之不远”。庆幸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利用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多方面的优势,使平面教学立体化,让书本教材现实化。道德教育中有很多内容是非常富有哲理与体验性的。如果道理讲不透,那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说教,又何谈使学生能“知”,进而能“行”呢?
  (二)带。所谓带是指道德教育中教师应当言传身教,以身示范。道德的倡导者应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使民众和学生心悦诚服。教育者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感悟道德精义,革除陋习和世俗观念,陶冶情操,形成完善人格。王阳明认为,教化学生,教师应当具有很高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坚贞的人文精神,坚强的人格力量,勇于创新的思维趋势,高尚的陶情养性能力,宽厚的人文根底。王阳明是这样提倡的,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他无论是办书院,还是为地方父母官,都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修养,他的道德事功,堪为后人楷模。
  (三)做。做即要求学生通过参与具体实践活动,直接养成和体现出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如果说教授德育知识是以理服人,进行示范教育是以事感人,那么进行行为实践才能以行成人。明白道理,欣赏榜样毕竟不等于自己也能做到,“绝知此事要躬行”才成。由于过去的教育片面强调以智育人,学生没有充分的时空机会实现价值,享受不到德育实践中那份特有的净化心灵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当然也就不能系统牢固地养成实际的人格修养,把对象化成直接的道德行为。所以,必须不遗余力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于形成良好道德的实践活动。
  五、优化德育环境
  (一)优化社会德育大环境。近年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拜金主义、腐败现象等一些社会丑恶现象的存在,给良好德育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因而作为社会环境主导者的党和政府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优化社会德育环境。如加强党风、政风建设,优化社会舆论导向;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市场行为;以社区、乡村为德育基地,加大基本道德准则的宣传等等。
  (二)优化学校德育环境。优化学校德育环境,首先要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严谨求实、文明奋进的良好校风,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浓厚学风,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熏陶,成为其自觉成才的稳定推动力量;其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再次要加大德育物质投入,绿化美化校园,确保学习环境的整洁安静,食宿环境卫生有序,活动场所设施齐全,使学生在优美的物质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三)优化家庭德育环境。家庭的德育环境主要体现在家庭氛围和家长导向力上。优化家庭德育环境首先要引导家长在家庭内部营造宽松、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其次要让家长言传身教,以身示范,做好导向工作。
  (四)优化网络德育环境。网络作为新媒体,越来越成为学生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与来源,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成为德育工作的一个新阵地。为此我们要积极将网络德育纳入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体系中去,以学校德育为主体,构建四位一体的网络德育环境。(作者单位为株洲百货股份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检察官是参与司法活动的重要人员,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实现与检察官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律是静止的,社会实践是动态的,法律规范的静止性与社会实践的动态性之间的断层,促成了司法自由权的存在。检察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及自由裁量权的运用恰恰弥合了这种断层。檢察官的自由裁量权是指,检察官在行使检察权的过程中,遇到法律规定较抽象或者有弹性的情形时,为了实现更合理的目标或者达到更好的效果,可以依照法律原则或精神对具体问题
期刊
上诉不加刑原则是一项保护被告人上诉权的重要原则。在我国刑诉法中对于上诉不加刑原则也做出了相对明确而详细的规定,但现行刑事诉讼法对这一原则的规定仍有缺陷,一些规定甚至违背了上诉不加刑原则的本意,从而在实践中极可能出现对被告人的“曲线加刑”的情况。为了进一步完善该原则,使其得到全面、真正的落实,就需要深入探寻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理论基础,并以此为基础梳理在文本制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而提出完善的建议。  
期刊
一、加强党建、凝聚合力  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而各级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武乡农商银行党委班子能够积极响应上级党委的号召,定期组织全体职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全体职工在思想上积极向上,向党看齐。与此同时,我行能够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创新宣传途径
期刊
本文所称的刑事被害人是指人身权利或者财产权利直接因为犯罪行为的发生而受到侵害之人。保护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有利于刑事被害人合法权益的恢复和损害补偿,同时避免受到“第二次伤害”[1];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在体现和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護力度不断增强,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规定等法律法规,从不同侧面给予刑事被害人以相应的权利和必要的帮助,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刑事被害人权
期刊
目前我国约14亿人口中患有精神类疾病的人群达到2千余万,约占人口总数的1.4%,且存在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精神类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占居首位,如此庞大的人群,使人触目惊心,而在此基础上具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达到3万之多,此类人群如监管不到位,极其容易导致暴力类刑事案件的出现,也会给许多受害者造成身体上的伤害,甚至可能会威胁到生命安全。 鉴于实践中存在的诸多因素,上述具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在实施
期刊
一、案例及引发的问题  (一)案例简介  B区T镇某村被列入拆迁范围,B区房屋征收局委托T镇负责本区域内房屋拆迁工作。某村村委会被T镇安排参与该村房屋征收工作,张某作为村支书,负责对证明材料的内容进行调查核实并签字。拆迁开始后,本村李某等人抢建非法建筑并伪造了房照,张某作为村支书没有对李某等人提供的房照和实际房屋建造情况进行比照,在没有任何调查核实的情况下,依据李某等人伪造的房照出具了李某等人的房
期刊
一、以创新理念“破难题、出特色”,增强国企党建生机和活力  创新是党建工作的根本动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发展理念运用到国企党建工作中,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创新能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规律,我们既要保持定力又要积极作为。但是一些国企领导人员对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认识不到位、行动跟不上。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加强理论武装,
期刊
拆迁领域是职务犯罪易发领域。此类职务犯罪案件大多数是共同作案的,应依据共同犯罪理论来分析。在征地拆迁中,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内外勾结,共同骗取国家拆迁补偿。国家工作人员放弃职守,背离特定身份义务,不论是否分赃,都应认定其为贪污行为。无身份的非国家工作人员依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认定刑事责任;对无共谋的行为国家工作人员应认定为滥用职权罪。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拆迁量也越来越大。征
期刊
一、企业思政创新必要性  现阶段,国内相应的经济机制产生了极大的革新,自原本的粗放式经济方法变换成了集约式经济方法,自原本的计划式经济机制变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而经济机制的持续变革就急需思政这一工作给企业本身的进步及革新予以更大的精神助推力及思想方面的保证。处于新兴时期进步这一前提之下,企业要持续借助思政相应的力量以规范工作者自身的思想认知,把企业内部的工作者自原本的思想制约内加以释放,领
期刊
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到多种因素,尤其是粮食储备管理工作,不仅是一份简单的档案管理事宜,其中还与国家和企业单位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在进行档案管理上,不仅要注重对基本的文书管理,同时要还协调一些重大事项进行记录和整理,信息资料的繁杂性要求要对其进行细密的梳理和规划,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促使传统的文书管理工作发生了改变,所以在进行档案管理上,要结合新型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对文书及档案管理进行优化提升。  一、信息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