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由于机制、观念等原因,德育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在积极探讨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将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优化整合,科学构建高校大学生品德教育的新框架,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三位一体” 品德教育 模式
[作者简介]卢琰(1971- ),女,浙江富阳人,黄河科技学院社科部,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河南 郑州 450006)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0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高校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2010-ZX-13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1-0050-02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大学生面临着诸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特别是近几年,大学生自杀、他杀、校园暴力、缺乏诚信、没有责任心、不讲公德等现象屡见不鲜,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比率也逐年上升。大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必须引起社会、学校的高度重视,然而高校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却“步履维艰,收效甚微”。
高校品德教育的内容包括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笔者在高校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多年,发现学校在开展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时,基本上是相对独立、各行其是,有些在内容和形式上是重复的,没有充分发挥其认识、指导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将三者的内容和形式优化整合、全方位渗透,科学地构建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和探讨空间。
一、建立“三位一体”的内容体系
(一)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育应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内容,把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大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要学习五门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要保证系统性、逻辑性、严谨性,课程内容就要避免出现交叉重复的现象。为避免教师重复劳动和学生吃剩饭而对政治课感到疲倦乏味的现象,我们必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加以整合、科学提炼,把精华的部分凸显出来。同时,还可以根据每门课程的内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适当增加进去,使课程内容更加充实。
在大一阶段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可以把“适应人生新阶段”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大一新生的心理调适”相结合,可以把“驾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与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抗御人生的挫折”相结合。这样一来,就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效融合在一起。在讲解“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时,可以把生命教育的内容增加进去,使同学们懂得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最终实现生命的意义,也使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内容得到升华。对于课程的重复部分,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部门应组织各门课程的骨干教师,认真地把教材内容系统梳理一下,把课程中交叉重复的部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有效整合。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及改革开放的内容,可以整合后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统一进行讲解。这样一来,不仅减轻了部分教师的备课任务量,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避免影响学生的听课兴趣。
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以促进毕业生就业为目的,注重教育创新,主要分为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业三个方面的内容。在课程安排上,可把职业道德、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职业心理和择业心理的调适可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二)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课程纳入教学计划
为保证教学对象的针对性、普及率和教育的实效性,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和就业指导纳入教学计划,由教务处统一安排。比如就业指导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校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安排相应的学习内容。在教学安排上,可以给大一新生讲解职业生涯规划、新生的心理调适,对于大三、大四学生进行择业心理调适。这样安排学习内容比较系统,并且针对性、实用性比较强,容易受学生欢迎,让学生受益。
二、结合内容和学生特点开展“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
(一)以课堂讲授为基础
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还要设立一些有特色的专题,组织教学团队为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大学生开设讲座。比如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生命教育”专题,可以在讲授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加以挖掘、整理、提炼,使学生系统获得生命教育的知识。在学习中树立了正确的生命观,领悟实现生命价值的意义。课堂讲授为大学生提高政治素养、培养生命意识,树立心理健康观念打下理论基础。
(二)开展有益的课外实践活动
1.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校园的文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团委、学生处要有计划地组织安排,举行不同规模的课外活动,例如学生会活动、班级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仪式活动、节日活动等。每次活动必须有一个主题内容,让学生参与策划。比如为了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可以在全校范围内组织红歌比赛和征文大赛,以此提高大学生对共产党九十年风雨发展的认识,增强对党的信任,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建设祖国的爱国情感。关于生命教育,要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可以通过观看有关生命起源的科普片,认识生命起源,体会生命的价值。可以学习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理解革命者的高尚情操;也可以收集近期社会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在现实中理解生命的重要性,比如“药家鑫事件”等。关于心理健康的課外活动形式更多,团体心理辅导就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方式。学生通过参与各种体验活动,分享感受并获得启示,最终可以在朋辈的互动中共同成长。 2.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深入基层、了解社会,锻炼自己,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为今后踏入社会积累经验、做好准备。团委、学生会、社团等单位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扶贫助学,引导大学生学会关爱与施予,从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使其体验和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以说,一次成功的社会实践就是对大学生行动上的一次锻炼,思想上的一次洗礼。例如,学生特别喜爱开展野外生存拓展训练,我们就可以利用假期精心设计“攀山越岭”“野外探险”等形式(注意确保安全,不提倡冒险活动),让学生挑战生命极限,从而达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训练目的。开展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找到理论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结合点,从而架起书本知识与现实之间多层次的立交桥,帮助大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社会、丰富思想、坚定信念、陶冶情操。
(三)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为学生提供网络服务
现代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网络作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新路径,构筑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网络传播途径。网络具有开放性、虚拟化、自由化、隐蔽性、平等性等特点,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和青睐。学生可以在网络中解除种种束缚,表达自我,交流感情,宣泄不良情绪,并且获得他人的理解与支持。教育工作者也要利用网络直观、双向互动等性质,全方位、多角度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及时、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思想实际,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说教变成平等信任的交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心理辅导老师可以发挥网络快捷、保密性好、传播面广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心理辅导。比如设立心理咨询网站,普及心理知识,进行网上心理测评,开设在线心理咨询等形式。总之,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拓展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构筑三者整合的网络工作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地为大学生提供网络服务。
三、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支持网络
社会是一所学校,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熔炉。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状况如何,主要以社会实践来检验。社会各界要大力支持、积极配合,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平台。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应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教育为本”的方针,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不断完善其人格和个性,塑造新时期合格的建设者。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05年1月,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关键就是“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①。“必须让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习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等知识,才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有利于他们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区别思想意识、道德品质问题与心理障碍问题,并提供力所能及的针对性的帮助。”②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风气既是进行家庭教育的条件,它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这就要求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强化自律精神,进行良性引导。要经常与孩子交流沟通,共同探讨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在心理上和思想上多给予理解、关怀、支持,为孩子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安全的港湾。
总之,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内容和形式上的有效整合,做到资源共享、互补互益、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使高校大学生品德教育逐渐形成教育与指导、理论与实践、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体验与感悟、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注释]
①周先进,张颖颖.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78.
②梅国英.大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统一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4):121.
[参考文献]
[1]单常艳,王俊光.高校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建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9).
[2]洪冬美.基于生命教育理论的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教学方法[J].科技咨询,2010(35).
[3]吴威威.高校德育的重要维度:生命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7(6).
[4]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张敏,朱平,姚本先.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差异性探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8(3).
[6]许晓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途径的研究[J].理论界,2008(2).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三位一体” 品德教育 模式
[作者简介]卢琰(1971- ),女,浙江富阳人,黄河科技学院社科部,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河南 郑州 450006)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0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高校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2010-ZX-13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1-0050-02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大学生面临着诸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特别是近几年,大学生自杀、他杀、校园暴力、缺乏诚信、没有责任心、不讲公德等现象屡见不鲜,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比率也逐年上升。大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必须引起社会、学校的高度重视,然而高校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却“步履维艰,收效甚微”。
高校品德教育的内容包括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笔者在高校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多年,发现学校在开展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时,基本上是相对独立、各行其是,有些在内容和形式上是重复的,没有充分发挥其认识、指导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将三者的内容和形式优化整合、全方位渗透,科学地构建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和探讨空间。
一、建立“三位一体”的内容体系
(一)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育应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内容,把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大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要学习五门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要保证系统性、逻辑性、严谨性,课程内容就要避免出现交叉重复的现象。为避免教师重复劳动和学生吃剩饭而对政治课感到疲倦乏味的现象,我们必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加以整合、科学提炼,把精华的部分凸显出来。同时,还可以根据每门课程的内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适当增加进去,使课程内容更加充实。
在大一阶段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可以把“适应人生新阶段”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大一新生的心理调适”相结合,可以把“驾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与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抗御人生的挫折”相结合。这样一来,就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效融合在一起。在讲解“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时,可以把生命教育的内容增加进去,使同学们懂得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最终实现生命的意义,也使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内容得到升华。对于课程的重复部分,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部门应组织各门课程的骨干教师,认真地把教材内容系统梳理一下,把课程中交叉重复的部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有效整合。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及改革开放的内容,可以整合后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统一进行讲解。这样一来,不仅减轻了部分教师的备课任务量,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避免影响学生的听课兴趣。
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以促进毕业生就业为目的,注重教育创新,主要分为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业三个方面的内容。在课程安排上,可把职业道德、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职业心理和择业心理的调适可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二)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课程纳入教学计划
为保证教学对象的针对性、普及率和教育的实效性,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和就业指导纳入教学计划,由教务处统一安排。比如就业指导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校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安排相应的学习内容。在教学安排上,可以给大一新生讲解职业生涯规划、新生的心理调适,对于大三、大四学生进行择业心理调适。这样安排学习内容比较系统,并且针对性、实用性比较强,容易受学生欢迎,让学生受益。
二、结合内容和学生特点开展“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
(一)以课堂讲授为基础
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还要设立一些有特色的专题,组织教学团队为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大学生开设讲座。比如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生命教育”专题,可以在讲授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加以挖掘、整理、提炼,使学生系统获得生命教育的知识。在学习中树立了正确的生命观,领悟实现生命价值的意义。课堂讲授为大学生提高政治素养、培养生命意识,树立心理健康观念打下理论基础。
(二)开展有益的课外实践活动
1.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校园的文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团委、学生处要有计划地组织安排,举行不同规模的课外活动,例如学生会活动、班级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仪式活动、节日活动等。每次活动必须有一个主题内容,让学生参与策划。比如为了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可以在全校范围内组织红歌比赛和征文大赛,以此提高大学生对共产党九十年风雨发展的认识,增强对党的信任,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建设祖国的爱国情感。关于生命教育,要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可以通过观看有关生命起源的科普片,认识生命起源,体会生命的价值。可以学习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理解革命者的高尚情操;也可以收集近期社会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在现实中理解生命的重要性,比如“药家鑫事件”等。关于心理健康的課外活动形式更多,团体心理辅导就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方式。学生通过参与各种体验活动,分享感受并获得启示,最终可以在朋辈的互动中共同成长。 2.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深入基层、了解社会,锻炼自己,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为今后踏入社会积累经验、做好准备。团委、学生会、社团等单位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扶贫助学,引导大学生学会关爱与施予,从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使其体验和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以说,一次成功的社会实践就是对大学生行动上的一次锻炼,思想上的一次洗礼。例如,学生特别喜爱开展野外生存拓展训练,我们就可以利用假期精心设计“攀山越岭”“野外探险”等形式(注意确保安全,不提倡冒险活动),让学生挑战生命极限,从而达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训练目的。开展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找到理论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结合点,从而架起书本知识与现实之间多层次的立交桥,帮助大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社会、丰富思想、坚定信念、陶冶情操。
(三)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为学生提供网络服务
现代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网络作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新路径,构筑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网络传播途径。网络具有开放性、虚拟化、自由化、隐蔽性、平等性等特点,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和青睐。学生可以在网络中解除种种束缚,表达自我,交流感情,宣泄不良情绪,并且获得他人的理解与支持。教育工作者也要利用网络直观、双向互动等性质,全方位、多角度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及时、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思想实际,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说教变成平等信任的交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心理辅导老师可以发挥网络快捷、保密性好、传播面广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心理辅导。比如设立心理咨询网站,普及心理知识,进行网上心理测评,开设在线心理咨询等形式。总之,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拓展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构筑三者整合的网络工作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地为大学生提供网络服务。
三、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支持网络
社会是一所学校,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熔炉。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状况如何,主要以社会实践来检验。社会各界要大力支持、积极配合,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平台。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应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教育为本”的方针,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不断完善其人格和个性,塑造新时期合格的建设者。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05年1月,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关键就是“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①。“必须让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习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等知识,才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有利于他们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区别思想意识、道德品质问题与心理障碍问题,并提供力所能及的针对性的帮助。”②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风气既是进行家庭教育的条件,它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这就要求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强化自律精神,进行良性引导。要经常与孩子交流沟通,共同探讨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在心理上和思想上多给予理解、关怀、支持,为孩子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安全的港湾。
总之,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内容和形式上的有效整合,做到资源共享、互补互益、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使高校大学生品德教育逐渐形成教育与指导、理论与实践、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体验与感悟、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注释]
①周先进,张颖颖.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78.
②梅国英.大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统一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4):121.
[参考文献]
[1]单常艳,王俊光.高校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建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9).
[2]洪冬美.基于生命教育理论的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教学方法[J].科技咨询,2010(35).
[3]吴威威.高校德育的重要维度:生命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7(6).
[4]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张敏,朱平,姚本先.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差异性探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8(3).
[6]许晓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途径的研究[J].理论界,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