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班主任德育开展过程中的运用策略探究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s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它的积极作用也被各个行业所认同,特别是在教育行业中,能为学生提供新型的知识点获取途径。班主任在小学德育课堂中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需求出发,设计合理的运用策略,引导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融入德育课堂,自主挖掘对自身发展有益的知识,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高度。班主任要不断积累信息技术使用经验,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德育平台,将小学德育效果最大化。
  一、提升德育趣味性
  在传统小学德育课堂中,班主任长期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点,导致课堂氛围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会出现昏昏欲睡、开小差等问题。因此,班主任首先要做的是转变教学观念,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提升德育趣味性,打破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固有认知,能主动结合信息技术挖掘德育的潜在魅力,进而慢慢改变学习态度,主动融入德育活动,在充满乐趣的课堂中优化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提升德育趣味性也是班主任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思想品德知识点以理论为主,班主任能将这部分内容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用丰富的色彩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得他们对思想品德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二是电子白板的运用,班主任可以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交互作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德育趣味性,有助于了解每个人不同的思想品德发展情况,以此为参考,对教学方案及时作出调整,保证了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完善了德育开展模式。班主任要运用好这两种教学方法,让信息技术为德育优化提供不竭动力。
  例如在《我生活的地方》的教学时,我会使用信息技术提升德育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开始之前,我会让学生用手机拍摄一些生活中美丽的景色,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素材。接着我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学生拍摄的照片展示出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德育课堂中,保证下阶段教学开展的有效性。考虑到小学生不成熟的价值观,我把本堂课涉及的思想品德理论知识简单化,结合多媒体设备直接讲述出来,便于学生消化理解。通过多媒体设备中图片的展示,德育课堂趣味性有了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被有效激发,会积极配合完成学习任务,有效提升了自身思想道德水平。
  二、完善德育情境模拟方案
  情境教学法作为现代小学课堂中主流的教学方法,它能模拟出贴近知识点本质的具体场景,将抽象的形象化、具体化,不仅降低了理解探究难度,也更容易引发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参与程度的提高。班主任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完善小学德育情景模拟方案,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帮助学生模拟符合德育开展要求的真实场景,保证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一系列思想品德学习任务。德育情境模拟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生活化情境,班主任把生活中和德育相关的场景在课堂中进行模拟,营造贴近生活实际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将思想品德知识点和日常生活串联起来,加深理解;二是问题情境,班主任花费一定时间,将思想品德重难点用问题进行串联,用信息技术作为提示,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例如在进行《生活没有他们》的教学时,我会使用信息完善情境模拟方案。我会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关于社会服务者工作的视频,如清洁阿姨扫马路、电路工人抢修电路等等,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如果日常生活中缺少这些人会变成什么样。小学生说:如果没有清洁阿姨马路上会垃圾程度,没有电路工人人民会用不上电。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慢慢意识到了这些人扮演的重要角色,对他们的尊敬感油然而生,改变了对这些社会服务员的固有印象,这也是我使用信息技术创建德育情境的预期目标。班主任要针对不同的德育开展形式选择对应情境模拟方案,有效提升小学德育效果。
  三、课外德育拓展
  小学德育不能局限于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不能保证所有人都能完成思想品德知识理解任务,因此,适当地课外德育拓展十分必要。班主任要发挥信息技术的时效性和共享性这两大特点,建设线上德育平台,为学生提供多种思想品德知识获取途径,自主弥补思想道德上的缺陷,能更好地做好生活学习衔接,同时也能让学生之间更加自由地交流,互相分享课外探究中的收获,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线上德育平台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德育任务布置版块,班主任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及时将课件上传,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思想品德理论内容再次消化,將其转化为优化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分,并且为下阶段发展做好充足准备;第二部分是评价版块,分别从班主任、同学、家长这三个角度对学生课外表现进行评价,分析他们在德育拓展中的优缺点,给出修改建议,引导他们做出调整优化,防止下阶段出现类似问题。线上德育平台这两个版块的有效划分保证了德育拓展的有效性,对学生价值观培养有积极影响。
其他文献
高中阶段关注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诗教学,既要实现审美素养的提升、创造性思维的培育、人文精神的涵养,更要体现感受诗美、领悟诗情、积淀诗语的特点。诗是要品的,它的节奏、它的语言、它的情感,都需要细细品尝、慢慢咀嚼回味。基于此,本文认为在新诗教学中,宜采取以读品诗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一、巧妙设境,激发诵读  教师可以采用图画展示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造各种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
期刊
现在对责任感的重要性几乎无人怀疑,但对责任感的解释和说明则众说纷纭。也许正因为如此或许是难以定义,被認为是我国最具权威性的兼有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的大型综合性辞典《辞海》,对责任感这一反映人类最基本特性的词语竟然没有收录。倒是一些中小型词典收入了“责任感”一词,但释义都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如“自觉做好分内事的心情”、“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的心情”和“想做好应该承担的事情的心情”等等。可能是因
期刊
模型思想是《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增的核心概念。“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世界事物地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如果我们更加明确地理解和把握模型思想的含义,注重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进而能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重叠问题”是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是教材专门安排向学生介绍一种重要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把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一、创设问题情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观察的兴趣,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学习细致分解的观察事物,学习运用不同的感官观察,对于学生学好语文至关重要。通过教学,我总结了一下几种方法:  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提升观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如《观潮》一文对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描写可谓精彩至极,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时,
期刊
一、立意要新颖准确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过:“惟陈言之务去。”文章要推陈出新,避免陈词滥调,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文章才更有意义,更具创新性,才能在众多的同类作文中脱颖而出。在学生平日的习作中,很多作文都在重复着一些司空见惯之事,比如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很多同学就会想到在地铁上给老人让座之类的“老话”,毫无新意可言。立意之新往往出于取材之新,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写他人之所未写,言他人之所
期刊
京剧是我国传统戏剧中的瑰宝。它把歌唱、舞蹈、音乐、美术自然地融为一体,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怎样让京剧艺术走进课堂,特别是走进孩子们的视野,进行民族文化的传承呢?近两年,我在实施校本课程京剧课堂教学的同时,进行了在少年儿童中普及京剧知识,欣赏京剧艺术的尝试。京剧校本课程从美术的角度切入京剧艺术,引导学生从美学的视角审视京剧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
期刊
一、引言  颜色词是构成习语的重要语素,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表现力。由于人类具有相同的生理机制和视觉神经,对颜色刺激的感受从理论上讲并无本质的区别,英汉习语产生共同联想实属情理之中。  然而,不同的民族由于生存环境、价值观念的迥异,观察角度的不同,对色彩的感知取向就不尽相同,从而导致喻义的差异。比如:巴西人忌绿,日本人忌黄,泰国人忌红,比利时人忌蓝,土耳其人忌花色。英汉两种语言在颜色取向上的差
期刊
对特殊生的教育历来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现在总是听到教师这样的感叹,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了。社会的发展,各种负面影响对校园的冲击不可避免给学校教育带来了难度,其实从教育本身而言,我们的教师在对特殊生的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这样的误区,以为通过一两次的教育就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其实教育学生特别是特殊生,教师要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反复是正常的现象,对他们的教育有时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