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糖尿病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还必须合用其他的治疗并发症药物。本文收集了一些常见的对血糖调节有影响的药物,对其规律及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糖尿病;合理用药;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101-01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增加。糖尿病目前已经成为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除了糖尿病,老年人常见的其他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和老慢支等。这些慢性病越来越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当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这些慢性疾病时,除服用降糖药外,常需服用治疗这些慢性疾病的药物,这些药物如果服用不当,有时会使血糖升高而降低降糖药的疗效,有时会使血糖降得太低,甚至引起低血糖昏迷。在联合用药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对血糖影响小的药物,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1 心血管系统药对血糖的影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高血压患者常出现胰岛素利用障碍,ACEI对改善胰岛素利用有效。如依那普利降低血糖的效果比卡托普利好。西拉普利可在血糖升高时使胰岛素分泌增加,但对改善胰岛素利用效果不明显。有学者比较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喹那普利、雷米普利、赖诺普利和安慰剂对胰岛素利用的影响,这5种ACEI均对改善胰岛素的利用有效,其中以赖诺普利的作用最为明显。另有试验表明,培哚普利在降压时,能使胰岛素敏感性明显增加,有人认为ACEI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不依赖于血管紧张素Ⅱ的降低,这可能与内源性激肽增加有关。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大多数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无任何影响,但有人报道,坎地沙坦有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这可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的改变,从而导致其他神经因子活性的改变有关。 钙离子拮抗剂:该类药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人以氨氯地平进行双盲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氨氯地平能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机制可能为:通过降低细胞钙离子的水平来恢复胰岛素介导的血管扩张作用,进而增加肌肉组织的血流灌注,改善葡萄糖的利用。
β受体阻断剂:该类药物虽然能抑制糖原分解,但并不直接影响正常人静息时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也不影响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而使得由胰岛素引起低血糖后的血糖恢复速度减慢。但发生高血糖时,该类药物又可抑制胰岛素分泌,使高血糖持续时间延长,从而迫使应用胰岛素的剂量增大。应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可阻止肾上腺素升高血糖,干扰机体调节血糖的功能,使血糖恢复正常水平的时间延迟。当它与降糖药合用时,能增强降血糖作用,还可掩盖某些低血糖症状(如心动过速),致使低血糖时间延长。故糖尿病禁食患者或麻醉等患者应用该药时应谨慎。小剂量应用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和美托洛尔发生此种情况的可能性较小,对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应用利大于弊,可选用。但是对于反复发生低血糖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慎用β受体阻断剂,因为它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增长低血糖的持续时间,从而增加低血糖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利尿剂:利尿药中噻嗪类利尿药对糖耐量的影响最大,髓拌利尿剂对其影响较小,而保钾利尿药对糖代谢无影响。噻嗪类利尿剂可抑制胰岛素释放和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升高。这可能是该类药物能抑制胰岛素分泌或使糖元分解的缘故。噻嗪类利尿剂致高血糖大多出现在用药2~3个月后,停药能自行恢复。此外,速尿、丁尿胺、醋氮酰胺、氨苯蝶啶也可引起血糖升高,故糖尿病患者应慎用。但利尿酸钠,抗醛固酮制剂,咪吡嗪则对血糖几乎无影响。二氮嗪可使血糖升高,它可抑制胰岛素的释放减少葡萄糖的利用,同时促使内源性儿茶酚胺释出增多,使血糖升高。吲达帕胺有弱的利尿作用和钙离子拮抗作用,可使糖尿病患者的糖耐量更差,故应慎用。哌唑嗪能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降低。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冠心病患者常用药物之一,它可使口服降糖药代谢与排泄减慢,同时会增加磺脲类降糖药的药效,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和磺脲类降糖药一起使用时要注意低血糖风险。此外,抗凝药如双香豆素、华法林也容易诱发低血糖,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使用时需密切关注低血糖发生的可能性。
降脂药:老年糖尿病伴冠心病或高血脂患者常需服用降脂药,其中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等一般认为对血糖影响小,但是最近有研究认为他汀类药物可能增加糖尿病风险,应引起注意,另外,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需注意该类药物有致肌病的严重不良反应。贝特类降脂药可用于糖尿病伴高甘油三酯患者,对胰岛素的分泌和血糖控制无影响,但对肾功能不全者需慎用。另一类降脂药烟酸类或其衍生物,可能对血糖造成影响,一般不建议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对血糖影响小,可以用于糖尿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
2 抗菌药对血糖的影响
磺胺类:该类药可与胰岛素竞争血浆蛋白,从而使血液中游离的胰岛素增多。同时,磺胺类药与磺脲类降糖药特别是甲磺丁脲等药合用时,可致磺脲类降糖药的游离部分浓度增高。此外,它还可减少磺脲类药的肾排泄,使其作用时间延长,应用时要注意调整降糖药的药量。氯霉素:可抑制肝药酶,减少磺脲类降糖药的肝脏代谢,从而使其降血糖作用增强,如与甲磺丁脲等降糖药物合用可引起低血糖。青霉素:能减弱磺脲类降糖药与血浆蛋白结合力,从而使其降血糖作用增强。
喹诺酮类:应用该类药可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对于高龄患者和肾功能障碍者。如糖尿病患者大剂量应用左旋氧氟沙星,可导致低血糖;应用司巴沙星以及其他新喹诺酮药物,偶尔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应用加替沙星、环丙沙星也可导致高血糖。抗结核药:异烟肼是抗结核病的一线药物,治疗结核病时用药期至少在半年以上。长期用异烟肼可影响糖代谢,使糖耐量降低,因此在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糖并采取相应措施。当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时,异烟肼忌与磺脲类降糖药合用,否则可能产生不可逆性糖尿病。利福平等能促进肝脏分泌较多的药酶加速甲磺丁脲的代谢与排泄,从而缩短甲磺丁脲的半衰期,影响降血糖作用,降低降糖药的疗效,使血糖升高。另外,其他抗结核药如吡嗪酰胺、乙胺丁醇也可使血糖难以控制。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可抑制肝药酶,使降糖药的作用增强。但四环素类药可因储存时间较长,或受光、热、湿度等变化的影响而分解产生有毒物质,此类毒性物质可使患者产生肾损害、视网膜色素病变等。黄连素:在单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效果欠佳的情况下加用黄连素,能使血糖得到较好的控制,这可能与黄连素对抗升血糖激素以及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的作用有关。 咪唑类抗真菌药:氟康唑、咪康唑,与磺脲类降糖药合用,能抑制磺脲类降糖药的代谢,从而使磺脲类降糖药的半衰期延长,但也可能发生低血糖。
3 激素对血糖的影响
糖皮质激素类:如强的松、可的松、地塞米松等,这些药物能增加肝糖原的合成,减少组织对糖原的利用和分解,使血糖升高。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出现尿糖、高血糖及葡萄糖耐量降低等不良反应可使潜在性糖尿病变成真性糖尿病。糖皮质激素对糖代谢的影响十分重要,其引起血糖升高的主要机制是抑制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还能损害外周组织受体对葡萄糖转运系统的作用而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且能使糖异生作用增强,它对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等的升糖效应有“允许”和“协同”作用,血糖大约可升高10%~20%,约2%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出现类固醇性糖尿病。糖皮质激素对不同个体造成的血糖升高影响不尽相同,一般说来,老年人、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或糖调节异常者受影响较大,因为这部分人群存在胰岛素抵抗或同时伴有胰岛功能下降。
性激素:雄激素可明显影响葡萄糖和胰岛素的内环境稳定性,引起糖耐量降低和高胰岛素血症,使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减弱,从而也削弱了口服磺脲类降糖药(SU)的降血糖作用,故两者不宜合用。口服避孕药可减少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升高;而大剂量应用孕激素也能升高血糖。如乙炔雌二醇可使糖耐量降低,对隐性糖尿病者,可诱发糖尿病,这可能是因为雌激素能增强生长激素的活力,引起尿糖、血糖升高的缘故。
甲状腺制剂:甲状腺激素(甲碘胺、甲状腺素、甲状球蛋白),可以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加速糖元分解及糖异生,使血糖增高。因而应用甲状腺制剂时应严密观察,特别是糖尿病病人需用甲状腺制剂时更应慎重给药。
4 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对血糖的影响
消炎痛、水杨酸盐,可减弱磺脲类降糖药与血浆蛋白结合力,从而使血液中游离磺脲类降糖药增多,大剂量服用此类药物可增强磺脲类降糖药的降血糖作用。此外,水杨酸盐还可减少磺脲类降糖药的肾排泄,使磺脲类降糖药作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增多,也可增加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另外,保泰松可减少磺脲类降糖药的肝代谢和肾排泄。而阿司匹林用于糖尿病患儿,更易出现低血糖,故对糖尿病患儿应慎用。其他如扑热息痛也可致低血糖。
综上所述,可能引起血糖变化的药物是很多的,也是很复杂的。药物对血糖的影响,有的和剂量显相关性,有的同剂量无关。我们应该了解药物作用机制及其在使用过程中对血糖可能造成的影响,更合理地选用药物,以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糖尿病;合理用药;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101-01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增加。糖尿病目前已经成为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除了糖尿病,老年人常见的其他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和老慢支等。这些慢性病越来越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当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这些慢性疾病时,除服用降糖药外,常需服用治疗这些慢性疾病的药物,这些药物如果服用不当,有时会使血糖升高而降低降糖药的疗效,有时会使血糖降得太低,甚至引起低血糖昏迷。在联合用药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对血糖影响小的药物,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1 心血管系统药对血糖的影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高血压患者常出现胰岛素利用障碍,ACEI对改善胰岛素利用有效。如依那普利降低血糖的效果比卡托普利好。西拉普利可在血糖升高时使胰岛素分泌增加,但对改善胰岛素利用效果不明显。有学者比较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喹那普利、雷米普利、赖诺普利和安慰剂对胰岛素利用的影响,这5种ACEI均对改善胰岛素的利用有效,其中以赖诺普利的作用最为明显。另有试验表明,培哚普利在降压时,能使胰岛素敏感性明显增加,有人认为ACEI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不依赖于血管紧张素Ⅱ的降低,这可能与内源性激肽增加有关。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大多数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无任何影响,但有人报道,坎地沙坦有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这可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的改变,从而导致其他神经因子活性的改变有关。 钙离子拮抗剂:该类药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人以氨氯地平进行双盲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氨氯地平能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机制可能为:通过降低细胞钙离子的水平来恢复胰岛素介导的血管扩张作用,进而增加肌肉组织的血流灌注,改善葡萄糖的利用。
β受体阻断剂:该类药物虽然能抑制糖原分解,但并不直接影响正常人静息时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也不影响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而使得由胰岛素引起低血糖后的血糖恢复速度减慢。但发生高血糖时,该类药物又可抑制胰岛素分泌,使高血糖持续时间延长,从而迫使应用胰岛素的剂量增大。应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可阻止肾上腺素升高血糖,干扰机体调节血糖的功能,使血糖恢复正常水平的时间延迟。当它与降糖药合用时,能增强降血糖作用,还可掩盖某些低血糖症状(如心动过速),致使低血糖时间延长。故糖尿病禁食患者或麻醉等患者应用该药时应谨慎。小剂量应用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和美托洛尔发生此种情况的可能性较小,对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应用利大于弊,可选用。但是对于反复发生低血糖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慎用β受体阻断剂,因为它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增长低血糖的持续时间,从而增加低血糖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利尿剂:利尿药中噻嗪类利尿药对糖耐量的影响最大,髓拌利尿剂对其影响较小,而保钾利尿药对糖代谢无影响。噻嗪类利尿剂可抑制胰岛素释放和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升高。这可能是该类药物能抑制胰岛素分泌或使糖元分解的缘故。噻嗪类利尿剂致高血糖大多出现在用药2~3个月后,停药能自行恢复。此外,速尿、丁尿胺、醋氮酰胺、氨苯蝶啶也可引起血糖升高,故糖尿病患者应慎用。但利尿酸钠,抗醛固酮制剂,咪吡嗪则对血糖几乎无影响。二氮嗪可使血糖升高,它可抑制胰岛素的释放减少葡萄糖的利用,同时促使内源性儿茶酚胺释出增多,使血糖升高。吲达帕胺有弱的利尿作用和钙离子拮抗作用,可使糖尿病患者的糖耐量更差,故应慎用。哌唑嗪能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降低。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冠心病患者常用药物之一,它可使口服降糖药代谢与排泄减慢,同时会增加磺脲类降糖药的药效,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和磺脲类降糖药一起使用时要注意低血糖风险。此外,抗凝药如双香豆素、华法林也容易诱发低血糖,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使用时需密切关注低血糖发生的可能性。
降脂药:老年糖尿病伴冠心病或高血脂患者常需服用降脂药,其中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等一般认为对血糖影响小,但是最近有研究认为他汀类药物可能增加糖尿病风险,应引起注意,另外,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需注意该类药物有致肌病的严重不良反应。贝特类降脂药可用于糖尿病伴高甘油三酯患者,对胰岛素的分泌和血糖控制无影响,但对肾功能不全者需慎用。另一类降脂药烟酸类或其衍生物,可能对血糖造成影响,一般不建议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对血糖影响小,可以用于糖尿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
2 抗菌药对血糖的影响
磺胺类:该类药可与胰岛素竞争血浆蛋白,从而使血液中游离的胰岛素增多。同时,磺胺类药与磺脲类降糖药特别是甲磺丁脲等药合用时,可致磺脲类降糖药的游离部分浓度增高。此外,它还可减少磺脲类药的肾排泄,使其作用时间延长,应用时要注意调整降糖药的药量。氯霉素:可抑制肝药酶,减少磺脲类降糖药的肝脏代谢,从而使其降血糖作用增强,如与甲磺丁脲等降糖药物合用可引起低血糖。青霉素:能减弱磺脲类降糖药与血浆蛋白结合力,从而使其降血糖作用增强。
喹诺酮类:应用该类药可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对于高龄患者和肾功能障碍者。如糖尿病患者大剂量应用左旋氧氟沙星,可导致低血糖;应用司巴沙星以及其他新喹诺酮药物,偶尔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应用加替沙星、环丙沙星也可导致高血糖。抗结核药:异烟肼是抗结核病的一线药物,治疗结核病时用药期至少在半年以上。长期用异烟肼可影响糖代谢,使糖耐量降低,因此在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糖并采取相应措施。当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时,异烟肼忌与磺脲类降糖药合用,否则可能产生不可逆性糖尿病。利福平等能促进肝脏分泌较多的药酶加速甲磺丁脲的代谢与排泄,从而缩短甲磺丁脲的半衰期,影响降血糖作用,降低降糖药的疗效,使血糖升高。另外,其他抗结核药如吡嗪酰胺、乙胺丁醇也可使血糖难以控制。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可抑制肝药酶,使降糖药的作用增强。但四环素类药可因储存时间较长,或受光、热、湿度等变化的影响而分解产生有毒物质,此类毒性物质可使患者产生肾损害、视网膜色素病变等。黄连素:在单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效果欠佳的情况下加用黄连素,能使血糖得到较好的控制,这可能与黄连素对抗升血糖激素以及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的作用有关。 咪唑类抗真菌药:氟康唑、咪康唑,与磺脲类降糖药合用,能抑制磺脲类降糖药的代谢,从而使磺脲类降糖药的半衰期延长,但也可能发生低血糖。
3 激素对血糖的影响
糖皮质激素类:如强的松、可的松、地塞米松等,这些药物能增加肝糖原的合成,减少组织对糖原的利用和分解,使血糖升高。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出现尿糖、高血糖及葡萄糖耐量降低等不良反应可使潜在性糖尿病变成真性糖尿病。糖皮质激素对糖代谢的影响十分重要,其引起血糖升高的主要机制是抑制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还能损害外周组织受体对葡萄糖转运系统的作用而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且能使糖异生作用增强,它对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等的升糖效应有“允许”和“协同”作用,血糖大约可升高10%~20%,约2%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出现类固醇性糖尿病。糖皮质激素对不同个体造成的血糖升高影响不尽相同,一般说来,老年人、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或糖调节异常者受影响较大,因为这部分人群存在胰岛素抵抗或同时伴有胰岛功能下降。
性激素:雄激素可明显影响葡萄糖和胰岛素的内环境稳定性,引起糖耐量降低和高胰岛素血症,使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减弱,从而也削弱了口服磺脲类降糖药(SU)的降血糖作用,故两者不宜合用。口服避孕药可减少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升高;而大剂量应用孕激素也能升高血糖。如乙炔雌二醇可使糖耐量降低,对隐性糖尿病者,可诱发糖尿病,这可能是因为雌激素能增强生长激素的活力,引起尿糖、血糖升高的缘故。
甲状腺制剂:甲状腺激素(甲碘胺、甲状腺素、甲状球蛋白),可以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加速糖元分解及糖异生,使血糖增高。因而应用甲状腺制剂时应严密观察,特别是糖尿病病人需用甲状腺制剂时更应慎重给药。
4 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对血糖的影响
消炎痛、水杨酸盐,可减弱磺脲类降糖药与血浆蛋白结合力,从而使血液中游离磺脲类降糖药增多,大剂量服用此类药物可增强磺脲类降糖药的降血糖作用。此外,水杨酸盐还可减少磺脲类降糖药的肾排泄,使磺脲类降糖药作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增多,也可增加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另外,保泰松可减少磺脲类降糖药的肝代谢和肾排泄。而阿司匹林用于糖尿病患儿,更易出现低血糖,故对糖尿病患儿应慎用。其他如扑热息痛也可致低血糖。
综上所述,可能引起血糖变化的药物是很多的,也是很复杂的。药物对血糖的影响,有的和剂量显相关性,有的同剂量无关。我们应该了解药物作用机制及其在使用过程中对血糖可能造成的影响,更合理地选用药物,以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