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扬州游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先生交往至结婚已是七年有余,第一次自驾出游,竟然选择烟雨蒙蒙的扬州。
  当我们进入扬州市区时,已是华灯初上、虹霓闪烁的晚上。之前在做扬州旅游攻略时,先生提议先不要预订宾馆房间,等到地方后,找一个离瘦西湖近点的宾馆。但是,我们忘记了当日是周末,瘦西湖附近旅馆爆满。我安慰先生说:“别急,肯定还有空房间的,我们再转转。”驱车向西,我们放弃了导航。不知是不是受了江南烟雨的熏染,夜晚的扬州显得格外儒雅,扬州是一座千年古城,素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故鲜有现代钢筋混凝的高楼大厦,宽敞干净的马路因古城的格局也曲折蜿蜒,路边热闹繁华的商业门面房与屋顶上的四角屋檐交相辉映,积水顺着屋檐悄然滴落,在路面坑洼处晕开一圈涟漪,每隔三四个路口,就能看到独具风格的古朴老建筑,先生感叹:“也只有扬州才能将古代与今时完美糅合在一起吧!”辗转了几家旅社后,终于在一家扬州本地人开的旅馆里找到了一席之地,卸下行李,我和先生在这座寂静的城市里沉沉睡下。
  翌日,居然春光明媚,透亮的阳光洒在身上,挠进心头。在扬州阿姨强烈推荐下,我和先生步行来到号称百年老店的“花园茶楼”。相比于有名的冶春茶社和富春茶社,花园茶楼是很多老扬州人喜欢光顾的早点茶楼,扬州人喜欢不疾不徐的生活节奏,清晨早起,踱步至茶楼,慢条斯理地享用着美味的早茶。当我们进店时,已经是乌压压一屋子人,一笼笼的包子散发着腾腾热气,大厅内排队叫号声此起彼伏,我和先生分头行动,我找座儿,他去买早点,隔壁桌子上有一碗还剩几根面条的干拌面,我咽了咽口水,隔空朝先生喊道:“来一碗干拌面哈!”先生向我举了一个“OK”的手势,不一会儿,小小的桌子被放满,一碗缀着翠绿葱花的干拌面,一笼热气腾腾的蟹粉汤包,一碟清香爽口的煮干丝,一杯浓郁香醇的手工豆浆,饭饱后的暖气驱散了四月清晨的凉气儿,满足!满足!
  告别旅社的扬州阿姨,我和先生开车直奔瘦西湖。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曾赋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我们从瘦西湖南门进园,穿过古色古香的正红朱漆大门,便是长堤春柳了,三步一桃,五步一柳,一道长约六百米的长堤逶迤北去,堤上桃柳相间而立,桃树盘根错节,高矮不等,姿态纷呈;柳树则亭亭玉立,清秀婉丽,袅娜地垂下细长的柳枝,明媚的阳光透过垂柳,洒下碎金般的亲吻,斑驳的树影荡漾在河面上,随着微风拂过水面,宛若妙龄少女揽镜自照,欲语还羞。我爱“柳”这个字,总觉得“柳”字能够完美诠释出江南的温婉风情,故我的笔名里单带了一个“柳”字。先生知我喜柳,没有催促我快走,只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紧紧牵着我的手。走完长堤,一道题书“徐园”二字的园洞门便映入眼帘,门内坐落一池清水,遍植荷花,池周边点缀的形态各色的山石,引得先生连连叫好,非要我捏着池边柔软的柳枝条站在其中一个石块上拍照,自己也兴致勃勃地拍了十来张。听旁边的导游讲,这个园子是民国时期大军阀徐宝山的私家花园,“徐园”二字是当时扬州有名的书法家风先生(人称疯先生)题写的。据说,因徐宝山是扬州一霸,官至参将,人称徐老虎,风先生本不愿为其题字,可是又惧怕推托,故在题字时,故意将“园”字以草书写成中间似一个“虎”字外面加一个“口”字,意为:你徐老虎再厉害,也不过是笼中之虎。先生听罢,笑着说:“这跟如今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异曲同工之妙啊!”往里走,我和先生停驻在听郦馆门口陈列的两个“大水缸”前,听边上游客讲,这叫“铁镬”,相传是南朝箫梁时镇水之宝物,得知是千年文物,我和先生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铁镬”的外壁,借此沾一沾灵气。
  不知不觉已近中午,正午的阳光烘烤在身上,令我有些想困觉。先生说:“前面就是五亭桥了,走过五亭桥,咱们再去踩一下二十四桥,然后我们就出去吃东西。”先生半拥着我来到五亭桥,五亭桥实为五座极富江南特色的风亭组成,远远望去,这五座风亭就好像五朵冉冉出水的莲花,挺拔秀丽。先生牵着我的手拾级而上,亭内绘着精美绝伦的天花,亭外檐角挂着风铃。我和先生站在一个带队的导游身旁听讲:如果乘船从五亭桥下穿过,可以数出五亭桥一共有着十五个桥洞,这十五个桥洞,洞洞相连,洞洞相通。每到月圆之夜,每个桥洞中都含着一个月亮,倘若泛舟其中,别有一番情趣。我倚在先生的怀里,一阵清风拂面,清脆的风铃声悦耳动听,“丁零零……丁零……丁零零”我仿佛穿越到古时,身着一袭白色长纱,泛木舟于桥洞中,俯身拾起那水中的明月,周边蛙声蝉鸣不绝于耳。
  当我们到达二十四桥时,桥上黑压压的游客着实吓了我们一跳,估计很多人是因着杜牧的一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而来吧,只是如今,吹笛的玉人已不知何处,拍照的游人倒是肩比肩。“二十四桥”因它长24米、宽2.4米、有24个台阶、24个石柱而得名。走在桥上,一高一低一台阶,形成“一波三折”之势,还真别有风韵。没有多做停留,我和先生火速离桥而去,此时已是饥肠辘辘、肩乏脚累了。
  走出瘦西湖南门时,蓦然发现南门西侧有一座拱桥,弯弯如月,低调地卧在瘦西湖上,桥上那青石板路已被行人匆匆步履磨得玉润珠圆。而此时,我已经默默地在心底连同那叫不出名字的石桥拜别,后會有期!
  责任编辑:海霞
其他文献
寂静是此刻乡村唯一的声音,尽管现在只是晚上的七点。不远处的马路上时不时传来汽车呼啸而过的声响;伴随着照射过来的远光灯,乡村显得更加的孤独。  曾经只容得下两个人并排行走的马路拓宽了两倍,可走的人却没几个了。一辆车驶过,扬起的灰尘被风吹得好远好远,喧嚣而上。  在外一年我又回到了这里,我的故乡。  曾经的它是那么的熟悉,熟悉到每一个犄角旮旯我都能如数家珍。可现在它却变得如此的陌生;凋零的枯木、未化的
期刊
今年的知了又叫了,耿子涵被妈妈带到单位来,这小人儿能感觉到她是硬挤到大人的世界来的,她迫切想和他们世界的人玩儿:妈妈,米米什么时候来?大瑞什么时候来?得到答复后,她开心得大叫:“太好了,等他们来了,我要……”后面是一大串孩子的乐事儿。  第二天,米米、大瑞都来了。这三个孩子,一整天形影不离,经常旋风般的推开某个办公室的门,跟我们打个招呼,或者招呼都不打,就在沙发茶几上开始他们的游戏,有时是折纸,有
期刊
娘说:“船争不过桨,人争不过命。”但我以为,母亲就似一株贫瘠土地上的苦槠树,一生都在奋力汲取养料去抗争。  母亲的抗争从她的婚姻伊始。十七岁的那年,媒婆到母亲家里给父亲提亲,一听说是许给范仔(爷爷的喊名)的儿子,村子里有熟悉的人就说:他家里多穷啊,四个儿子才两间房,你嫁过去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母亲犹豫了,她以不跟父亲碰面躲避的方式抗争。但外公答应了这门亲事,他只想早早地把女儿嫁出去,来减轻贫穷家庭的
期刊
母亲活过九十出头,一个人在老家,一直自己做饭、洗衣和打扫屋里屋外的卫生,尤其是还能步行一两公里的路,到村里的街上讨价还价地买菜付钱,然后,再走回家来生火做饭,别人看着羡慕,我也望着欢喜。我开玩笑地说:“我妈怕是要活一百岁呢!”妈却笑说:“人命的事,哪个认得哟!”  母亲大病前,她就一个人生活在老家,从来不请人招呼,我们劝过,但她执拗地坚持,我们也就由着她,虽然有时我们也因她的不便带来我们的不便而发
期刊
从走进黄土高原的那天起,我就一直在寻找问题的答案:我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来,但不知道自己想从这里得到些什么?我有渴求和梦想要在这里寻找和实现的吗?  远远地我就看到了光,觅得了方向,最为重要的是,我知道,扎根黄土高原,我会更像我自己,更易触动心弦,逃离心灵的窠臼。我想在这里找到“我”,挽着手一起朝梦想奔跑,即使失败也无怨无悔,就像希腊神话中滚石上山的神,上而复坠,无休无止,是坠落也是飞翔,是孤独之际也
期刊
二十五年前,你以九辆车的隆重,和一大捧玫瑰百合的浪漫,接我出嫁。理直气壮地将我的户口从单位集体户口簿上迁出,让我成为了你为户主的户口簿上,显示为“妻”的那个人。从此,我就带着自己的姓氏,入了你的门,成了你的家中,与你不同姓氏却与你最亲近而不可分隔的那个人。  关于这一点,在婚后不久,我就从你藏于褥下的一篇日记里得知。你写道:“以前,我最爱的也最爱我的人是奶奶。如今,奶奶日渐年迈,脑子也日渐变得糊涂
期刊
母亲知道了我在学校的办公室后,便时常来光顾。  来了准会给我带些吃的。不是半盘猪皮冻,就是几个菜饼子,或者烀好的地瓜、土豆,握在手里还冒着微微的热气。母亲愧疚地说:“我不当家了,只能拿这一点儿来。”好像她带不带东西来都是错的。  这时的母亲已经81岁了,跟姐姐住在一起。送她出门时,我一再叮嘱,以后不要送东西来了。姐姐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家里好多人要吃呢!母亲点着头,嗯,我知道。但是下次来,她就把上次
期刊
2018年秋,杭州西湖西泠桥畔。  慕才亭下,一座小小的坟墓。小而精致的墓前,立着一块碑,上书:钱塘苏小小之墓。据说乃鲍仁所建。  一千多年前的一个春日,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几只画舫在春风里徜徉,一个女孩分花拂柳迎面而来。娇小的身材,婀娜的腰肢,如玉的面庞,裙裾飞扬如神女般轻盈盈地走了过来——“燕引莺招柳夹途,章台直接到西湖。春花秋月如相访,家住西泠妾姓苏。”  一直深信,如你这般天生丽质、才情绝伦
期刊
在科尔沁草原东南,有一个闻名遐迩的查干湖。  查干湖水域面积420平方公里,烟波浩渺、水天一色。被一块瘦长的冈地截断,分为南湖和北湖。一到冬天,被飕飕的西北风一吹,整个湖面就立刻凝固起来,像一块大玻璃镜子,镶进了辽阔幽静的大草原。  这时,人们走在冰湖上,眼毛和胡须都挂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连喘出的热气都要冻僵了,整个查干湖霎时成了一个天然的滑冰场。湖边的孩子们,每年冬天早早地把冰爬犁做好,剛一封冻
期刊
草原  我的梦被马蹄声惊醒。  沸腾的马群,把草原挤到天边,一长溜马尾巴接龙似的把草原托起。一声长长的嘶鸣声,传遍了草原,连青草都在呼呼跳跃,草原鹰在低低的空中来回盘旋,寻找鼹鼠的眼球把草原翻遍。  滚滚烟尘从草尖上走过,马匹干戈复活了历史,曾经有过的搏斗打击碾过草原,曾经接纳过鲜血、死亡、孤寂、无助的草原年年把春天迎来又送走。  年年相似的生长,织就了草的汪洋,绿只有放在草原上,才陶醉苍穹,感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