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今年河南省夏粮总产量再创新高,达647.04亿斤,比上年的637.2亿斤增加9.84亿斤,增幅为1.54%;平均亩产799.8斤,比上年的791.6斤提高8.2斤,增幅为1.04%。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2638亿斤,比2012年增加39亿斤。河南夏粮产量占全国总产量近1/4,增幅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强,成为全国唯一超过600亿斤的省份,继续位居全国第一。
从2003年起,河南省夏粮总产量已经实现“十一连增”,是10年前夏粮产量467.2亿斤的1.38倍。
麦收季节,当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来到驻马店市西平县二郎乡张尧村的万亩高标准粮田,宣布2013年全国小麦机收会战拉开帷幕时,面对着滚滚麦浪,他感慨地说:“河南小麦丰收对全国夏粮生产举足轻重。在面临产量基数高、生产成本高、自然灾害频发等不利因素下,挖掘增产潜力,弥补了西南、西北干旱对整体粮食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为今年全国粮食实现‘十连增’奠定了基础。”
“粮仓中的粮仓”是如何打造的
作为国家的粮仓,河南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1/10,夏粮占全国的1/4。到2020年,河南省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从1000亿斤增加到1300亿斤,《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中,河南省承担了155亿斤,即占全国1/7的增产任务。
抓好粮食生产,不仅是河南的政治责任和使命,也是河南立足自身条件和优势,实施中原经济区大战略的核心支撑。
现任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曾经在2012年5月指出,河南粮食生产,对国家而言,我们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对全省而言,我们承担着保民生、保发展的职责,是全省发展之基,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面对仍有6200多万亩中低产田、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业灾害类型多的现状,郭庚茂提出,作为“中国粮仓”的河南,应建设高标准粮田,打造“粮仓中的粮仓”。
此后,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高标准粮田战略规划,要求集中打造6000万亩平均亩产超吨粮的高标准粮田。通过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将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划定为永久性基本粮田,统一编号,建档立卡,遥感监测,确保粮食播种面积。
今年麦收前,省长谢伏瞻到各地调研,他多次强调,河南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要靠良种培育等科技手段稳产高产,靠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产,靠创新机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从根本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资金投入是保障。河南省确定“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省农业厅与国土整治、农水、农业综合开发、千亿斤粮食工程规划相衔接编制方案,积极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合力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
一年来,河南省完善和新建高标准粮田1743万亩,占规划总面积的近三成、当年规划任务的157%。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井剑国提供的数据,说明了高标准粮田建设在粮食增产中的巨大作用:小麦主产大县高标准粮田小麦万亩示范方平均亩产在1000~1100斤,比全省小麦平均单产高20%以上。
“1+1>2”是怎样取得的
“硬件”建好了,还要配好“软件”。建设高标准粮田,除了水土田林路等工程高标准外,先进适用的优良品种、技术、设施、装备也成为项目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省2010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农业综合开发“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实施“三农大协作”的科技支撑粮食增产模式,即按照“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增加总产”的思路,采取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省级科研、教学、推广“三农”部门通力协作,项目区群众参与实施,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示范带动了项目示范区周边粮食的普遍增产,科技贡献率达55%以上。
今年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在30个项目县计划建设30个万亩示范方,带动1000万亩辐射区,累计增产粮食10.2亿斤,为项目区农民增收10亿多元。
麦收前一周,全省农业综合开发“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唐河县小麦现场观摩会上传出喜讯,经专家组测算,三个抽验测产项目县今年小麦亩产均高于预定目标。
“综合开发改造了中低产田,科技支撑行动提高了粮食产量,产生了‘1+1>2’的效果。”唐河县万亩示范区技术负责人樊骅感慨地说。“以往,农民种田往往是‘单打独斗’,谁勤快谁家的庄稼就长得好。现在老百姓一看示范区粮食产量高,真切地体会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增产作用,这样的示范带动,使项目区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不断提高。”
该县项目区原来属于中低产田,小麦平均亩产不到800斤。实施“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后,今年项目区测产结果万亩方达到每亩1143斤、30万亩辐射区每亩878斤。
“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首席专家、国家小麦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郭天财在观摩现场说,农业综合开发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科技行动支撑计划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粮食产量的提高。
“吨粮吨半粮”是怎么实现的
张尧村万亩高标准粮田,也是农业部整乡整建制推进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
谈到今年夏粮产量,村民张兴利来了劲头:今年我种了9亩小麦,实收1万多斤,一亩地能打1100斤,比往年每亩多打200斤。
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是专家的实验产量,毕竟只占全省耕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如何将专家的产量变成农民的产量?
河南省夏粮丰收,是全省下大力气抓高产创建的直接体现。说到高产创建,就不能不提到“吨半粮乡”和“吨粮县”建设。
今年河南省以建设高标准粮田为重点,扩大整建制县乡高产创建试点,在全省120个以上县(市、区)创建小麦、玉米、水稻、花生、棉花等9种作物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一批“吨半粮乡”和“吨粮县”,即一年夏秋两季粮食亩产分别达到3000斤和2000斤。
麦收接近尾声时,河南省农业厅组织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12位小麦专家,组成验收专家组,对鹤壁市整建制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进行实打验收。结果显示,全市42个万亩以上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1167.6斤,万亩示范片、整建制乡镇、整建制县区、整建制市创建的小麦产量均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同是一片天,同是一块地,为啥产量能差很多?”河南省农业厅副厅长魏蒙关说,关键在于河南省高度重视高产创建,大力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深耕深松、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保护性耕作等集成、高效、规范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挖掘了粮食生产潜力,带动了全省夏粮丰产丰收。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2638亿斤,比2012年增加39亿斤。河南夏粮产量占全国总产量近1/4,增幅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强,成为全国唯一超过600亿斤的省份,继续位居全国第一。
从2003年起,河南省夏粮总产量已经实现“十一连增”,是10年前夏粮产量467.2亿斤的1.38倍。
麦收季节,当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来到驻马店市西平县二郎乡张尧村的万亩高标准粮田,宣布2013年全国小麦机收会战拉开帷幕时,面对着滚滚麦浪,他感慨地说:“河南小麦丰收对全国夏粮生产举足轻重。在面临产量基数高、生产成本高、自然灾害频发等不利因素下,挖掘增产潜力,弥补了西南、西北干旱对整体粮食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为今年全国粮食实现‘十连增’奠定了基础。”
“粮仓中的粮仓”是如何打造的
作为国家的粮仓,河南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1/10,夏粮占全国的1/4。到2020年,河南省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从1000亿斤增加到1300亿斤,《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中,河南省承担了155亿斤,即占全国1/7的增产任务。
抓好粮食生产,不仅是河南的政治责任和使命,也是河南立足自身条件和优势,实施中原经济区大战略的核心支撑。
现任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曾经在2012年5月指出,河南粮食生产,对国家而言,我们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对全省而言,我们承担着保民生、保发展的职责,是全省发展之基,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面对仍有6200多万亩中低产田、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业灾害类型多的现状,郭庚茂提出,作为“中国粮仓”的河南,应建设高标准粮田,打造“粮仓中的粮仓”。
此后,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高标准粮田战略规划,要求集中打造6000万亩平均亩产超吨粮的高标准粮田。通过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将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划定为永久性基本粮田,统一编号,建档立卡,遥感监测,确保粮食播种面积。
今年麦收前,省长谢伏瞻到各地调研,他多次强调,河南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要靠良种培育等科技手段稳产高产,靠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产,靠创新机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从根本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资金投入是保障。河南省确定“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省农业厅与国土整治、农水、农业综合开发、千亿斤粮食工程规划相衔接编制方案,积极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合力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
一年来,河南省完善和新建高标准粮田1743万亩,占规划总面积的近三成、当年规划任务的157%。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井剑国提供的数据,说明了高标准粮田建设在粮食增产中的巨大作用:小麦主产大县高标准粮田小麦万亩示范方平均亩产在1000~1100斤,比全省小麦平均单产高20%以上。
“1+1>2”是怎样取得的
“硬件”建好了,还要配好“软件”。建设高标准粮田,除了水土田林路等工程高标准外,先进适用的优良品种、技术、设施、装备也成为项目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省2010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农业综合开发“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实施“三农大协作”的科技支撑粮食增产模式,即按照“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增加总产”的思路,采取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省级科研、教学、推广“三农”部门通力协作,项目区群众参与实施,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示范带动了项目示范区周边粮食的普遍增产,科技贡献率达55%以上。
今年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在30个项目县计划建设30个万亩示范方,带动1000万亩辐射区,累计增产粮食10.2亿斤,为项目区农民增收10亿多元。
麦收前一周,全省农业综合开发“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唐河县小麦现场观摩会上传出喜讯,经专家组测算,三个抽验测产项目县今年小麦亩产均高于预定目标。
“综合开发改造了中低产田,科技支撑行动提高了粮食产量,产生了‘1+1>2’的效果。”唐河县万亩示范区技术负责人樊骅感慨地说。“以往,农民种田往往是‘单打独斗’,谁勤快谁家的庄稼就长得好。现在老百姓一看示范区粮食产量高,真切地体会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增产作用,这样的示范带动,使项目区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不断提高。”
该县项目区原来属于中低产田,小麦平均亩产不到800斤。实施“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后,今年项目区测产结果万亩方达到每亩1143斤、30万亩辐射区每亩878斤。
“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首席专家、国家小麦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郭天财在观摩现场说,农业综合开发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科技行动支撑计划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粮食产量的提高。
“吨粮吨半粮”是怎么实现的
张尧村万亩高标准粮田,也是农业部整乡整建制推进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
谈到今年夏粮产量,村民张兴利来了劲头:今年我种了9亩小麦,实收1万多斤,一亩地能打1100斤,比往年每亩多打200斤。
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是专家的实验产量,毕竟只占全省耕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如何将专家的产量变成农民的产量?
河南省夏粮丰收,是全省下大力气抓高产创建的直接体现。说到高产创建,就不能不提到“吨半粮乡”和“吨粮县”建设。
今年河南省以建设高标准粮田为重点,扩大整建制县乡高产创建试点,在全省120个以上县(市、区)创建小麦、玉米、水稻、花生、棉花等9种作物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一批“吨半粮乡”和“吨粮县”,即一年夏秋两季粮食亩产分别达到3000斤和2000斤。
麦收接近尾声时,河南省农业厅组织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12位小麦专家,组成验收专家组,对鹤壁市整建制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进行实打验收。结果显示,全市42个万亩以上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1167.6斤,万亩示范片、整建制乡镇、整建制县区、整建制市创建的小麦产量均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同是一片天,同是一块地,为啥产量能差很多?”河南省农业厅副厅长魏蒙关说,关键在于河南省高度重视高产创建,大力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深耕深松、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保护性耕作等集成、高效、规范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挖掘了粮食生产潜力,带动了全省夏粮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