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用最大化的韦小宝

来源 :意林绘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bo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分享:俗语说得好:“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这表明拟出一个好的题目对写文章是极为关键的。不论任何体裁的文章,好的标题一般具有新颖、形象、简练、含蓄、扣题、文体特征鲜明等特点。本文是一篇深入浅出介绍经济学知识的杂文,属于议论文,标题简洁醒目,令人眼前一亮。标题中的“效用最大化”既点明了韦小宝为人处世的最大特征,也点出了本文所要介绍的经济学知识;“韦小宝”则是切入本文的引子和由头;将“效用最大化”同“韦小宝”联系起来,既高度概括了本文的内容,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特约教师: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39中 孔祥琛)



  《鹿鼎记》的主人公韦小宝,是金庸小说男主角里最另类的一个,也是最接地气的一个。他身上有无数缺点,也有不少优点。小说中,韦小宝对康熙自称“对皇上忠、对朋友义、对母亲孝、对妻子爱”,惹得康熙哈哈大笑,说:“你这家伙居然也忠孝节义事事俱全。”
  咱们这一回讲讲经济学里的效用最大化概念,以及韦爵爷是怎么利用该概念,逐步高升,最终坐到“一等鹿鼎公”的显赫位置的。
  何为“效用”?效用就是指消费者的满意程度。顾名思义,效用最大化,就是消费者达到最满意的程度。韦小宝的顾客,只有一个人,就是他的好朋友康熙皇帝。韦小宝曾问过自己:“我凭了什么本事加官晋爵?”想来想去,觉得自己“最大的本事,便是拍马屁,拍得小皇帝舒舒服服”。其实,韦小宝过于贬低自己,韦爵爷可不仅仅只会吹牛拍马,他非常擅长一箭双雕之计,应用此计,既得到皇上的欢心,又给自己带来利益。
  云南沐王府吴立身、敖彪、刘一舟等人,入宫行刺皇帝,顺便陷害吴三桂,不慎失手被抓。韦小宝原本答应沐王府入宫救人,用这项功劳抵消徐天川失手打死白寒松之责。正在韦小宝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之际,康熙传来密旨,让他私放刺客获得信任,由此查出幕后真相。这真是一件从天而降的一箭双雕的好事。韦小宝放走吴立身等人后,沐王府对天地会消除了敌意;康熙印证了自己先前的猜测。韦小宝自己“刀切豆腐兩面光”,得到康熙的嘉奖,得到师父的表扬,得到方怡的许诺,得到武林的声望,好事全占齐了。
  吴之荣发家于《明史辑略》文字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受他陷害而被杀头、流放的浙江士子,达数百人,这些人的亲属,终年不见天日,躲在庄家大院,闭门不出。韦小宝最宠爱的丫鬟双儿,就是庄家所赠。
  吴之荣官至扬州知府后,查获了顾炎武、黄宗羲等大儒诗文中的把柄,以此邀功,向韦小宝卖好。韦小宝原本就存了为民除害的念头,正好双儿央求自己,干脆一箭双雕,好事做到底,把吴之荣押送到庄家大院,交给受害者家属处理。这件事让双儿感动至深,更加死心塌地地跟随韦小宝。
  韦小宝的种种举动,带来的往往不只是一项收益,而是两项,甚至多项,他非常会利用一件事情达到多方满意的结果。其诀窍,或者说方法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花花轿子人抬人”。一件商品,当消费者最为满足的时候,效用达到最大化。换句话说,同样的价格,消费者认为某件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达到了最高值,此时就是效用最大化。对于康熙来说,人才是他的商品,手下的那些名臣名将,如索额图、明珠之流,效用都是单一的,不如韦小宝那么多元。可能在具体某一方面,韦小宝无法和索额图等人相比,但论起“综合成绩”,韦小宝比他们强多了。
  韦小宝在花钱方面一掷千金、有钱任性,是炫耀性消费;在做人方面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是效用最大化。如果我们没有韦小宝的物质基础,那还是理性消费,多加比较,做一个冷静的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吧。
  潘光贤摘自《金庸笔下的经济学》
其他文献
“元帅”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两种含义:一是官职名称,二是军衔称号。在中国,汉语“元帅”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其名源于《左傳》的“谋元帅”,南北朝起,元帅成为统军征战官职名称,如北周宣帝任命其叔父宇文盛为“行军元帅”。而在西方,军衔中“元帅”最初来源竟然是“弼马温”。元帅作为最高军衔是从16世纪的法军开始的。而法语中“元帅”一词则来源于德国词汇“马”和“仆人”,最初指的是给国王看守马厩的官员。  杨贺
期刊
冬天的蚂蚁颤抖的翅膀,  等待瘦瘦的冬天结束。  我用缓慢的,呆笨的方式爱你,  几乎不说话,仅有只言片语。  是什么导致我们各自隐藏生活?  一个伤口,风,一个言词,一个起源。  我们有时用一种无助的方式等待,  笨拙地,并非全部也未愈合。  当我们藏起伤口,我们从一个人  退缩到一个带壳的生命。  现在我们触摸到蚂蚁坚硬的胸膛,  那背甲。那沉默的舌头。  这一定是蚂蚁的方式,  冬天的蚂蚁的
期刊
“新郎官”现指新婚的男子,在古代,则多指刚刚金榜题名的新科进士。“郎”在古代是指年轻的男子。从汉朝开始,“郎”还成為一般官员的代名词。到唐朝,六品以下官员统统称为“郎”,身居“郎”职的人称“郎君”或“郎官”。从隋朝开始,朝廷采用科举制(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隋唐两代对科举考试极为重视,当时朝廷规定:凡考中进士的人,都要先分配到中央官署中挂职锻炼,所任官职一般为校书郎、秘书郎。虽无实权,且多为文
期刊
生活在中国,在吃这件事上百无禁忌,似乎没有什么是不能变成食物的。但有一种东西,把它变成食物,似乎总有点儿舍不得,总觉得不大可能。它怎么能吃呢?它怎么可以当作食物呢?不是山珍,不是海味,而是花。  花的存在,本身就是有点儿不可思议的。花是神迹,仅仅是观看,已经觉得是亵渎了,怎么可以吃它呢?然而,我们还是小心翼翼地去吃花了。  小的时候吃过槐花。初春,几乎一夜之间,开遍街巷旷野,真是不可思议。我们用槐
期刊
阅读分享:读书是最好的美容之法,不仅是对心中理想的坚持,更是对我们思想的升华。然而是不是所有的开卷都有益?中国古典文化、文学,这些恒定的东西无疑就是经过时间的淘洗留下来的闪闪发光的金子。那么如何捡拾这些金子呢?可以跟着韩愈、柳宗元的脚步学习。(特约教师:广东省鹤山市鶴华中学 李素芹)  古代的文学家,到底要读多少书呢?不好定论,但对于韩愈、柳宗元到底读了多少书,曾国藩倒是有些说法。买书不可不多,看
期刊
我仍有最后的机会可以作决定,一个决定我将成为何等人物的最后机会。我可以冲进小巷,为哈桑挺身而出——就像他过去无数次为我挺身而出那样——接受一切可能发生在我身上的后果。或者我可以跑开。  结果,我跑开了。  我逃跑,因为我是懦夫。我害怕阿塞夫,害怕他折磨我。我害怕受到伤害。我转身离开小巷、离开哈桑的时候,心里这样对自己说。我试图让自己这么认为。说真的,我宁愿相信自己是出于软弱,因为另外的答案,我逃跑
期刊
大家好,我是来宁老师。我们学《论语》,就是学习孔子之道。那如果有人问,孔子之道的核心是什么呢?为人治国有很多道理可讲,最关键的是什么呢?我们该如何回答?  孔老师曾经总结过,他说“吾道一以贯之”,简洁明了,可以说非常适合做座右铭了!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师:从某个角度讲,曾参这个优秀学生有时候挺令人泄
期刊
阅读分享:学会知识与应付考试到底哪个才是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理由?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在有限的时间内,谁的得分高谁就直接赢得比赛。这一制度的优点是可以相对公平地保障大多数学生受教育的机会,符合当前国情。但高考也有缺点,比如下文中提到的在宋朝前期的科举考试中,“出手快”的评判标准。为了应付高考,学生和老师不得不“急功近利”地研究各种应试方法和答题套路,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知识本身。其实,这样做不仅不利于学
期刊
【畅所欲言话成语】  对于中学生来说,“唾面自干”得算个较为生僻的成语,因为语文教材中未曾出现过,我们生活中也很少提及。在语文检测中,对此成语进行考查,考生的理解果然五花八门,甚至让人啼笑皆非。  一次考后,考生甲言:唾液流到面上都来不及擦一擦,一定形容人的忙碌;考生乙言:表层唾液都干燥了,一定是形容人的干渴;考生丙言:面上唾液自我干去,莫不是形容左右逢源?看來望文生义是人之通病。实际上,唾面自干
期刊
阅读分享:说明文的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对于说明文的阅读,主要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弄清说明的对象、抓住对象的特征、厘清说明的顺序、掌握说明的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等)、体会说明的语言、了解说明的结构。说明文一般不仅有关于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介绍,而且融入了作者对生活、对社会的思考,具有较强的人文色彩。抓住以上六个方面,就可以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