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生需不断及时更新知识的探讨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ith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急诊医生需不断及时更新知识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多数急诊医生未能不断及时更新知识的原因:①潜在的医疗纠纷风险让急诊医生更新知识的兴趣不大;②高强度的工作使急诊科医生没有时间跟精力更新知识;③急诊科繁多的病种给急诊医生不断及时更新知识带来了相当的困难。提出了改变现状的方法:①急诊医生本人必须在思想上对不断及时更新知识引起重视;②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在政策上重视急诊医学这个专业;③急诊专业应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急诊专科继续培训体系。希望对提高急诊医生及政府相关部门对急诊医生更新知识的重视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急诊医生知识更新继续教育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617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381-01
  作为一名急诊内科医生,在近5年的工作中,笔者感受到了学科的巨大变化。国内外对于各种急诊疾病的诊疗发生了重大变革,新的临床问题层出不穷,各种医学技术日新月异,急诊内科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正在迅猛的发展着。许多诊疗指南进行了修订,新的技术方案开始推广,不断挑战着我们原有的医学知识理论和临床经验。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医学领域中,知识的半衰期为五年左右[1]。有调查表明在急诊诊疗中许多低质量的医疗措施长期存在,一些证明有效的方法没有被采用,研究证明30%-40%的患者没有进行顺应当前研究证据的治疗;而证明有害的措施仍然被使用,20%-25%的患者接受了已经被认为不需要甚至是有害的治疗[2]。笔者认为不断及时地更新知识已经成为当下急诊医生迫在眉睫的问题。
  1现将多数急诊医生未能不断及时更新知识的原因分析如下
  1.1潜在的医疗纠纷风险让急诊医生更新知识的兴趣不大。急诊的疾病多数很急,病情变化快,迫使医生必须迅速做出诊断和处置,急诊诊断的假设性和急诊处置的试探性均较其他医学专业强。急诊医生处于并不能预知各种干预的后果,但又必须行动的境地,因此急诊医生发生医疗纠纷的风险尤其大,为了规避风险,急诊医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度不高,更倾向于使用有据可查的书本知识理论和经验进行急诊诊疗活动。
  1.2高强度的工作使急诊科医生没有时间跟精力更新知识。如今几乎所有的医院都处于这样的状态:急诊患者越来越多,急诊医生缺口很大,不断增加的来诊患者和逐渐严峻的急诊阻塞造成急诊医生工作环境恶劣、强度大,处于身心俱疲的状态,没有时间思考与更新知识。
  1.3急诊科繁多的病种给急诊医生不断及时更新知识带来了相当的困难。一方面,因急诊科疾病种类多且杂,急诊医师需要更新的知识量十分大,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急诊患者经常处于多种疾病并存的情况,选用相应的指南时,往往发现指南之间存在矛盾,所以面对大量的文献研究资料,急诊医生常常无从下手。
  2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变现状
  2.1急诊医生本人必须在思想上对不断及时更新知识引起重视。急诊专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是医疗纠纷的高发地点,要预防风险,我们不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更重要的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对患者作出正确的诊疗措施。这个“正确”不是秉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用陈旧的书本知识或以往的经验能做到的,只有通过不断及时的更新我们的知识结构才能做到。患者到医院来就是要看好病的,只有解决了患者的问题才能真正的规避医疗纠纷。
  2.2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在政策上重视急诊医学这个专业。当今社会,急性心脑血管病发病率不断升高,自杀、中毒等事件频繁出现,意外事故、大型灾难也不时发生,这些都是需要紧急救助的医疗重任[3],对急诊医生的需求也愈显迫切。然而现在的情况却是:在医学院校,未设置急诊专业,没有急诊医学教研室,临床医学生毕业从事急诊科专业后没有专科医师培养方案、标准及准入制度;在职称评聘方面,急诊医学只能聘任中级以下职称,高级职称必须挂靠在相关的内科或外科学科[4]。这种学无专攻、业无专科的局面,对急诊科人才的留任及急诊医学的发展极为不利。相关部门应当在政策上作出改变:开设急诊专业,建立急诊专科医师培养方案、标准及准入制度,设置相关高级职称等来吸引并挽留有更多人才,使急诊科室早日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这样,急诊医生才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及时更新知识。
  2.3急诊专业应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急诊专科继续培训体系。急诊医学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应当与其他专科医学一样,建立其规范化、标准化的急诊医生专科继续培训体系,通过定期学术会议、研讨班、讲座、继续教育等各种方式为急诊医生不断及时更新知识提供条件;制定其行业自身的技能规范和疾病诊疗指南以更好的指导急诊医生的临床实践。
  3结语
  急诊医生需要通过终身学习来更新我们的知识,我们有责任在医学领域里始终保持前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临床工作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传承“医者仁心”。对我们急诊医生而言,现在要实现不断及时更新知识确实是困难重重,但相信只要我们有改变现状的信心与决心,通过我们与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共同努力,这种状态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孟群,曾诚.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展望[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6-9
  [2]王肖,徐腾达,尹文,等.推动转化医学的发展是急诊临床科学决策的关键[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6):568-571
  [3]樊寻梅.面向21世纪的急诊医学[J].急诊医学 2000,9(1):3-4
  [4]沈伟锋,徐少文,张茂,等.应重视急诊科医疗需求激增问题[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47):3313-331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元宝山区妇幼保健所妇产科住院患者应用抗生素的情况,分析用药的合理性。  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法的方式从我所2013年6-9月妇产科住院的1579份病历中随机抽取128份进行临床的非限制性与限制性抗生素使用进行调查。  结果:元宝山区妇幼保健所的大部分医生在抗生素的选择上符合抗生素的管理要求,只有少数抗生素使用不当,有待改进。  结论:抗生素在妇产科患者的使用情况,力求健全抗生素应用的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血涂片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必要性。  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并化验的1800例异常血标本与600例正常血标本进行对比,对经过血液分析仪监测的标本血涂片形态学进行观察与白细胞进行分类,探究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必要性。  结果:600例正常血标本经过血涂片检查之后,发现8例异常,假阴性率为1.3%;1800例异常标本经过血涂片检查之后,发现952
期刊
摘要:纳米技术即在1-100mm范围中研究物质反应与结构,并进行纳米结构检测的新型技术,纳米技术是一种新型交叉学科,纳米技术为生物医学诊断、生物分子结构的改造提供了新思路与新途径,但是,就现阶段来看,纳米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临床中应用的品种还不多,该种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应用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讲解产物的毒性问题,本文主要分析纳米技术的含义及其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与创新。  关键词:纳米技术生
期刊
摘要:医院的后勤部门存在着行政管理体制落后、工作效率不高、人员素质低、资源使用不当造成浪费等现象。不解决这些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建设和与之相关服务质量的提高。医院的后勤改革是整个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后勤管理、深化后勤改革对于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增强后勤保障能力促进医院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后勤服务管理体制问题改革方法  Doi:10.3969/j.issn.1671-8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检查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0年6月来我院接受糖尿病治疗的患者60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前者作为观察组,后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对治疗前后白血病患者血液的微量元素与血清酶进行观察。  方法:选取从2011年1月到2014年 1月收治的80位白血病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急性白血病a组(40)与慢性白血病b组(40),并选取同期的30位正常者设为对照组,并对其采取血液的生化检验。  结果:治疗以前,与正常水平相比,患者血液中的铬含量、锌含量、铜含量以及血清酶水平升高的较为明显;治疗后铬含量有所升高,其他均降低或者
期刊
摘要:目的:对生化分析前质量控制的要素进行详细说明,旨在加强质量控制的规范性,提高检验质量。  方法:对影响生化分析质量的关键要素开展分析,再针对每个问题提出改善措施。  结果:通过一系列的改善措施,增强了检验流程的规范性,提高了检验成果等的准确性。  结论:加强生化检测各环节的管理,增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是提高检测质量的标准。  关键词:生化分析质量控制检验质量  Doi:10.3969/j.is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精神疾病首诊的因素,以便指导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方法:通过自编调查表《精神患者首次就诊调查表》对438例住院患者的首次就诊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首诊专科医院255例,占58.22%,综合医院103例,占23.52%,迷信28例,占6.39%,个体医生52例,占11.87%。以幻觉妄想的患者大部分就诊于专科医院,而以焦虑抑郁、躯体症状为主的患者大部分就诊于综合医院
期刊
摘要:目的:探索适合二级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的方法、策略。  方法:分析当前二级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现状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二级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  结果:目前二级医院的临床药学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应该发展“以病人为中心,推进合理用药为目的”的临床药学工作模式。  结论:逐步完善临床药师制度,积极开展临床药师的专业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医疗体制改革,有利于二级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期刊
摘要:近些年虽然我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切绩效,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在推动和创建过程中还有很多的问题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这方面工作的研究与思考,选择适应企业生产特点的安全标准化活动方法,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安全建设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613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