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现今社会中越来越具有突出的作用和意义。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改变观念、深化认识、完善机制、强化措施。本文提出了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思路,并以沧州师范学院为例探索了地方性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教育的实施等问题。
[关键词]创业教育;教育观念;课程体系建设
大学生创业主要是由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群体组成,在现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而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大学生就业之外的新兴现象。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创业贵在创新,高校则必须加强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指结合专业教育,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使学生毕业后大胆走向社会,实现自主创业和自我发展的教育。一般来讲,国内外学者大多把创业教育目标按照知识、能力等创业所需的素质要素分为几大类。如Jamieson(1984)认为创业教育需要达到三大类别目标:education “about” enterprise(创业意识)、education “for” enterprise(创业所需的能力)和education “in” enterprise(企业运营能力)[1]。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使受教育者具有基本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形成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具备独立生活、工作的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2]。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1、高校的创业环境处于起步阶段。
世界经济的翘首是美国,现今美国超95%的财富都是由八十年代创业的一代创造的。如Microsoft的盖茨、艾伦;Intel的葛鲁夫、摩尔; HP的帕卡德、休利特;Dell的戴尔等。
目前国内的创业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创业的研究正处于学术研究的“起步期”,创业教育尚缺乏规范的体系。有学者指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形式多,内容少;投人多,收效少;尝试多,推进少”[3]。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环境落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校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产、学、研断层明显。二是高校未设置专门负责创业教育的部门。三是高校缺少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2、创业教育未正式纳入高校教育课程设置体系。
理论脱离实际、重理论轻实践是高校课程体系的共同弊病,固定的教学内容总是滞后于现实形势的发展。教学中没有合理、充分地运用反映现实变化和面貌的新观点、新理论,没有及时、普遍地采纳新兴、边缘、交叉、横断等学科的知识。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知识涵盖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一系列的内容。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多样性,也缺少指导学生正确面对逆境、如何摆脱困境的教育。
二、我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沧州东邻渤海、北依天津、西靠冀中南广阔腹地,地处我国东部南北运输和西部出海的大通道上,战略地位突出。黄骅综合大港通航,使沧州市真正成为冀中南区域陆海综合枢纽城市,经济区位和交通区位优势凸显。沧州师范学院是沧州地区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学校的定位是建设特色鲜明、知名度美誉度较高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创业教育理应加强。
1、改变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模式,重视创业教育、推动素质教育。
高校教育不等同于职前岗位培训,应该转变单一的人才观,确立复合型的人才观,给学生提供一个走向社会的不同起点。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目标意识、发展意识,培训学生的企业家精神。
2、建立自己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推进其专业化。
高校一方面可以通过培训或鼓励教师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可以请一些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做为创业基地的兼职教师,或者按适当的比例引进或聘任工程技术和科研类人员、法律类人员、经营类人员、企业类人员、社会学类人员等。
3、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应该深入研究,大胆实践,努力构建合理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形成丰富的课程理论体系。
(1)有针对性地增加一些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如创业社会学、创业意识学。
(2)专门开设创业教育类课程,如创业学,集中介绍有关创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要进行一定的改革。
4、丰富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很强,为使学生尽快掌握创业过程的实质,高校应多组织学术实践活动。例如开展“创业知识、创业计划”竞赛;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帮助、扶持学生进行真正的创业活动;将社会实践作为创业教育的大课堂,拓宽学校与企业、社会沟通的渠道;指导、帮助学生创办科技公司,从事商务活动、技术发明、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等;鼓励和支持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自主创业;参加社团活动丰富工作经验,兼职打工丰富社会阅历,将学习与社会工作更好地结合。
5、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科研转化工作。
高校还要高度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运用创业教育中的新理念、新方法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引导大学生理性创业。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大学生创业体制的健全化,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也被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应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是我校应该继续考虑的问题。只有走特色的发展之路,才能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间,才能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Jamieson I. Schools and Enterprise [G]//Watts A G , Moran P (Eds). Education for Enterprise. Cambridge:CRAC Ballinger,1984:19-27.
[2]李景旺.探讨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职业,2006(18):28.
[3]严毛新.高校创业教育的两难选择及展望[J].浙江社会科学,2009(2):84.
[关键词]创业教育;教育观念;课程体系建设
大学生创业主要是由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群体组成,在现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而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大学生就业之外的新兴现象。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创业贵在创新,高校则必须加强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指结合专业教育,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使学生毕业后大胆走向社会,实现自主创业和自我发展的教育。一般来讲,国内外学者大多把创业教育目标按照知识、能力等创业所需的素质要素分为几大类。如Jamieson(1984)认为创业教育需要达到三大类别目标:education “about” enterprise(创业意识)、education “for” enterprise(创业所需的能力)和education “in” enterprise(企业运营能力)[1]。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使受教育者具有基本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形成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具备独立生活、工作的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2]。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1、高校的创业环境处于起步阶段。
世界经济的翘首是美国,现今美国超95%的财富都是由八十年代创业的一代创造的。如Microsoft的盖茨、艾伦;Intel的葛鲁夫、摩尔; HP的帕卡德、休利特;Dell的戴尔等。
目前国内的创业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创业的研究正处于学术研究的“起步期”,创业教育尚缺乏规范的体系。有学者指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形式多,内容少;投人多,收效少;尝试多,推进少”[3]。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环境落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校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产、学、研断层明显。二是高校未设置专门负责创业教育的部门。三是高校缺少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2、创业教育未正式纳入高校教育课程设置体系。
理论脱离实际、重理论轻实践是高校课程体系的共同弊病,固定的教学内容总是滞后于现实形势的发展。教学中没有合理、充分地运用反映现实变化和面貌的新观点、新理论,没有及时、普遍地采纳新兴、边缘、交叉、横断等学科的知识。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知识涵盖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一系列的内容。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多样性,也缺少指导学生正确面对逆境、如何摆脱困境的教育。
二、我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沧州东邻渤海、北依天津、西靠冀中南广阔腹地,地处我国东部南北运输和西部出海的大通道上,战略地位突出。黄骅综合大港通航,使沧州市真正成为冀中南区域陆海综合枢纽城市,经济区位和交通区位优势凸显。沧州师范学院是沧州地区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学校的定位是建设特色鲜明、知名度美誉度较高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创业教育理应加强。
1、改变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模式,重视创业教育、推动素质教育。
高校教育不等同于职前岗位培训,应该转变单一的人才观,确立复合型的人才观,给学生提供一个走向社会的不同起点。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目标意识、发展意识,培训学生的企业家精神。
2、建立自己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推进其专业化。
高校一方面可以通过培训或鼓励教师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可以请一些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做为创业基地的兼职教师,或者按适当的比例引进或聘任工程技术和科研类人员、法律类人员、经营类人员、企业类人员、社会学类人员等。
3、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应该深入研究,大胆实践,努力构建合理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形成丰富的课程理论体系。
(1)有针对性地增加一些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如创业社会学、创业意识学。
(2)专门开设创业教育类课程,如创业学,集中介绍有关创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要进行一定的改革。
4、丰富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很强,为使学生尽快掌握创业过程的实质,高校应多组织学术实践活动。例如开展“创业知识、创业计划”竞赛;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帮助、扶持学生进行真正的创业活动;将社会实践作为创业教育的大课堂,拓宽学校与企业、社会沟通的渠道;指导、帮助学生创办科技公司,从事商务活动、技术发明、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等;鼓励和支持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自主创业;参加社团活动丰富工作经验,兼职打工丰富社会阅历,将学习与社会工作更好地结合。
5、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科研转化工作。
高校还要高度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运用创业教育中的新理念、新方法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引导大学生理性创业。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大学生创业体制的健全化,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也被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应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是我校应该继续考虑的问题。只有走特色的发展之路,才能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间,才能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Jamieson I. Schools and Enterprise [G]//Watts A G , Moran P (Eds). Education for Enterprise. Cambridge:CRAC Ballinger,1984:19-27.
[2]李景旺.探讨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职业,2006(18):28.
[3]严毛新.高校创业教育的两难选择及展望[J].浙江社会科学,2009(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