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如何管理学校潜规则

来源 :现代校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f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潜规则是学校管理规则背后的另类规则,学校组织的特殊性,显规则的自由度及人的有限理性为其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学校管理者应正确认识潜规则,不断改进学校显规则,树立民主意识,引进竞争机制,完善监督体系,努力减少不良潜规则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影响。
  关键词:潜规则;显规则;校长管理
  
  一、正确认识潜规则
  
  历史学者吴思在其著作《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中认为,中国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又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恰恰是这种东西,而不是冠冕堂皇的正式规定,支配着现实生活的运行。其实,任何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组织中,人的社会行为无外乎受到两类规则的约束,一类是正式规则,另一类是非正式规则,正式规则指的是由某些人或组织自觉或有意识地制订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以及社会活动主体之间签订的正式契约,如合同、协议等,非正式规则通常指的是在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不依赖于人们主观意志的文化传统和行为习惯。潜规则正是一种非正式规则,是指那些虽无成文规定却在实践中指导人们如何操作的另类规范则。
  
  二、学校潜规则的产生及影响
  
  作为正式组织的学校,除了各种明文规定的显规则发挥作用外,同样还存在一只无形的手——学校潜规则。对于学校的潜规则,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它也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学校潜规则之分。积极的学校潜规则表现在学校承载的优良的历史传统、健康的校园文化、和谐的组织氛围。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显规则能得到顺利地实行,管理者甚至会有事半功倍的感觉。消极的学校潜规则则不利于学校组织的发展,例如学校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磨洋工”现象:各种学校管理制度和规则已非常完备,教职员也“中规中矩”,却不见学校教学质量的明显改进;教职员没有“怠工”,但教职员的劳动质量却低下。
  那么,学校潜规则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首先,学校潜规则的产生和学校组织的特殊性有很大的关联,我们知道学校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科层组织,在学校中行政权力不是唯一的权力,学术权力、专业权力也有很大的影响。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术权力具有很大的话语权。而且由于经历和工作的相似,学校的教师更易形成各种非正式组织。如果行政权力行使不当或得不到认可,这时学术权力和非正式组织便为学校潜规则的出现提供了“温床”。
  其次,学校显规则制订所基于“人性假设”的单一性,如习惯认为人是理性的“经济人”,只要给予足够的物质激励就能实现组织目标。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的一面,但过分严格的“经济人”假设也不一定是符合现实的,我们不能排除一部分人超脱了物质利益而把更高层次的目标作为自己的追求。实际上人性是复杂的,学校的教师更是如此,他们渴望工作方式的自由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第三,显规则的弹性太大及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也为潜规则留出了余地。诚然,学校正式规则必须有一定的弹性,这样才符合教师的心理和劳动特点。但正式规则留出的权力应该明确其限度,而且要有配套有效的监督体系,这样才不会产生权力的滥用或失控。
  最后,规则制定者和执行者之间力量和影响力的不对称也会促成潜规则。我们知道拥有权力不等于就有权威,如果显规则对制订者个人素质及品格要求较高而其自身又不具备时,这样的显规则是没有多大效力的。以上几方面简单说明了潜规则为什么能产生甚至替代显规则成为实际操作中的规则。而且,上述原因往往互为因果,共同推动学校潜规则的出现。
  我们认为,消极的潜规则会给学校管理带来不利影响:1.学校管理者力不从心。这是因为学校制定的显规则成为摆设,得不到有效实施。例如,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是学校三令五申的严厉禁止,还是经常出现老师乱收费、体罚学生的现象,这是因为人们的“购买课辅资料会提高学生的成绩”“严格要求对学生总是有好处的”“别人也是这么做的”等观念影响,这些观念长期积淀便成了“公认”的潜规则,并渗透到教师的行为准则中。久而久之,不但影响学校的管理工作,而且会削弱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权威。2.学校组织“智商”的降低。在潜规则浓厚的学校里面弥漫着一种做人的思维,而不是做事的思维。上上下下揣摩校长的心理,教职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很低。或者,从另一方面来讲,教职员必须时时想着去适应学校潜规则,这种情形下,且不说发挥教职员的创造性思维,就连他们是否能遵循学校的显规则都会成问题。数十人的学校只有校长一个人的脑袋在思考,这样的学校“智商”当然是不够的。3.学校内部冲突不断。冲突产生的根源在于组织中资源的分配及组织成员的目标差异等,冲突的产生是正常的,但得不到解决或长期进行下去却是不正常的。冲突不断无非就在于潜规则和显规则多次博弈的两种结果——潜规则和显规则的力量相当或是潜规则占有比较优势。显然,这会影响学校的工作效率甚至使学校决策“流产”。4.学校中的“小团体”、“帮派主义”盛行。潜规则的本质是制度体系中游离于主体制度体系之外并与主体制度体系相悖的非正式制度。在学校潜规则的约束下,个体集结成利益相关的“团体”或“帮派”。这是对学校主体制度的一种反动,会加大主体制度体系运行的成本。
  
  三、学校潜规则的管理对策
  
  综上所述,学校潜规则是一种客观现象,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给它定性。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学校潜规则,在看到潜规则给学校管理带来消极作用的同时,也应认识到学校潜规则所内隐的积极功能:第一,一些潜规则的存在能增强学校群体的团结和组织的凝聚力。拥有共同的组织文化和价值观念,能使教职员在感情上团结起来,弥补显规则客观上的不足。第二,有助于澄清学校显规则。如果没有这些潜规则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我们反而不能尽早地确定学校发展中的许多需要重新规范的显规则。第三,潜规则为学校制度的创新提供了动力。潜规则正好反映了生活中的真实情况,折射出显规则的种种弊端,于是,由“违规”到社会认同,再到新的制度规则,进而满足学校发展的客观需要。第四,一些学校潜规则亦可能从反面促使人们遵循显规则。因为当消极潜规则的运行受阻或得到惩罚时,这种违规便异化为具有积极意义的反面“教材”。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职员在行动中普遍遵循却尚未阐明的规则在学校管理中的功用与意义。当然,潜规则毕竟是对显规则的消解,很多情况下会走到显规则的对立面,从而产生不利于学校管理的消极作用。所以,学校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为了减少甚至消除学校中的不良潜规则,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学校显规则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制定者要不断提高显规则的“质量”,遵循人的“有限理性”原则,结合教职员的心理及劳动方式特点,强化监督机制,使正式规则能得到有效的实行。这样,显规则的“畅行无阻”就使潜规则难以滋生。
  2.学校管理者应具备“民主”、“竞争”及“创新”意识。民主意识即指管理者要深入教工生活,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充分发挥学校非行政机构如教代会、工会等的作用,使教工能民主参与学校规则的制订。管理者还要注意引进竞争机制,防止各种垄断的出现,因为潜规则的兴起往往就是为了打破这种规则的垄断。同时,根据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适时地更新管理观念和创新管理规则,抢在潜规则的前头占领“阵地”。
  3.加强自身素质,树立管理权威。管理者权威的形成,显规则的改进和潜规则的消灭,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管理者除了合理地运用行政权力之外,还必须时时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准确地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始终处于双方的主导。这样,在和潜规则的博弈中就不会由于力量的失衡而处于下风。
  4.时时捕捉学校中的各种小道消息,做到防微杜渐。潜规则的形成也是有一定条件的,而且随着其发展有一种自我加强机制,一旦形成便很难消除。管理者不能忽视学校的任何细小的变化,对于积极的潜规则要热心地引导,上升为组织文化或显规则,对于消极的潜规则应适时地化解,使它消亡在萌芽状态。
  5.倡导德治,对教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从上文我们知道,管理活动中的许多情况并没有正式规则所明确认可的“允许”或“不允许”——即等于存在不确定的“自由地段”,这时教职工高尚的品德就可能成为抵制消极潜规则的一道防线,甚至“正本清源”,驱除不良的潜规则。
  总之,关注学校潜规则对学校工作的改进具有特殊意义。通过对潜规则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更好地设计和改进显规则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角。学校管理者需要明白“应该怎样”不等于“实际怎样”,看清学校潜规则的影响或许提供了理解和改进学校管理实际工作的一把钥匙。
  
  参考文献:
  [1] 吴 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M]. 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
  [2]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 罗伯特·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第七版)》[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 梁碧波,《潜规则的供给、需求及运行机制》[J]。《 经济问题》。2004(8)。
其他文献
校长管理学校,仅靠行政力量、强制手段的结果就会是奴化教师。学校管理,“潜规则”文化的影响,非常的神奇。校长对学校实施管理,没有受到“潜规则”影响时,总会是风平浪静,真等起风后,如果没有先前的防范,那翻江捣海后的残局,一定会搞得人心不安,是很难收拾的。事实上,当一个学校表面上完全依靠制度在运转时,其实“潜规则”并没有真的消失,而是转入了地下,以某种更加隐蔽的方式存在,依旧在对管理施加影响。“潜规则”
期刊
摘 要:校长为了不断扩大自己在师生员工中的影响力,就必须明确形成这种影响力的要素,以便按照正确的路径与方法不断增强自身的影响力。  关键词:权力;潜力;魅力  校长影响力是校长言语指令和榜样示范引起被领导者作出预期反应的感召力量,它在本质上是权力作用的人格表现,是领导者将个人意志以各种方式施加到他人身上的能力。校长为了不断扩大自己在师生员工中的影响力,就必须明确形成这种影响力的要素,以便按照正确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要着眼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方面。从中小学生实际出发,创新精神的培养可以问题意识为切入点,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则应突出创造性想象与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问题意识;想象;思维    雅克·德洛尔在《教育:必要的乌托邦》里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它所有的目标都重要。”这是21世纪人类教育的价值定位。这种价
期刊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与南孔文化结合,进行阅读教学、沙龙、戏剧创作表演和网站建设等多种形式的开发。这类校本课程开发的尝试,既对儒家文化、南孔文化的现代诠释具有独特的价值,又可以达到整合学科课程,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及实践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南孔文化;实践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与目的    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是20世纪7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崭新的教育理念时时撞击着传统教学的方方面面,新课程改革需要课堂教学有一个质的变化。那么,我们期待的是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呢?或者说我们期望的理想的课堂是个什么样的?如何实现这种理想的课堂?  传统课堂教学主要受苏联凯洛夫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六环节教学模式影响,简单地说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有以下两点:  一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高效率。可以说传统
期刊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学校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培养学生这一中心任务展开的,学校工作的质量最终反映在受教育者的身上。因此,学生评价在学校各种教育评价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义意。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建设小学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在进一步完善“减负提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全面推行“立体、动态、生成”的学业评价改革。    一、减负提质
期刊
摘要:校长负责制赋予校长更多的权力,为校长集权管理打开了方便之门,提高了校长管理工作的效率,增强了校长工作的责任心。然而,在这种管理体制下,监督机制往往是形同虚设,有些校长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损害了学校的利益。本文就如何在集权管理模式下施行分权管理进行了探讨 ,对这一对矛盾管理模式进行嫁接,企望找到高效、优质管理的新途径。  关键词:校长负责制;集权管理;分权管理    校长负责制自1985年开始
期刊
摘要:相对于其他公共政策决策来说,教育政策决策受经济学影响非常之大。决策时应注意摆脱经济学霸权,丰富教育政策的知识基础。  关键词:教育决策;公共政策;比较    一、决策的准则方面    公共政策决策的准则有些适应于教育政策决策,有些不适应于教育政策决策。  理论上说来,公共政策决策的准则应该是公正合理的,公众普遍认同的准则。但事实上,因为任何决策都是在个人判断的基础上综合而成,而个人都有自己的
期刊
二、学生管理抓常规    对学生的管理关键在常规管理和后进生的转化上,干窑镇中心小学能够做到“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好成绩,就是把工作重点落到学生常规管理和后进生转化上来。    (一)重视学生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是终身受益的。在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过程中,干窑镇中心小学不管是低段老师还是中高段老师,都在提高认识,克服
期刊
帮人出气     2005年12月19日星期一晴朗     一进教室,我就发现张凯在哭鼻子。装作没有看见,宣布上课,检查《论语》背诵情况。目前的进度到了《为政第二》十条之前,可以有5分钟时间的准备。在孩子们叽哩哇啦拼命背诵的当儿,我悄悄寻访了一下张凯的同桌。原来,张体运弄坏了他的帽子。我扭头看到,他羽绒服帽子上,果然拖下一根长棉绳。  我置之不理,先请能够背诵全篇《为政第二》的两孩子当众表演。徐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