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讲这节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电影或故事书,我们看到一半就进行不下去了,而有的却意犹未尽?
《流浪地球》这部科幻电影,相信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欢。那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会觉得这部电影好看呢?可能,许多小朋友回答不上来,那这节课我就给大家来说一说这个问题。
电影《流浪地球》讲的是——太阳即将毁灭,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
我想每个人在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内心都会有个疑惑——地球能不能顺利地逃出太阳系呢?我们很期待答案,为了这个答案,一定要看完。
为了成为一个吸引人的故事,为了让情节跌宕起伏,地球在逃离的过程中,必然得遇到一些困难。
第一个大的困难就是——靠近木星,核动力发动机出现故障。
观众心里紧张、忐忑:“哎呀,地球人能不能修好核动力发动机呢?”“修好了,耶!”我们很开心!
但马上又出现了第二个困难——地球即将撞上木星。
好不容易解决了第一个大的困难,又出现了第二个大的困难。如果地球撞上了木星,地球就毁灭了,它就没办法实现逃离太阳系的目标了。于是人们想到一个办法:点燃木星。
本以为这个办法可以解决第二个困难,可是没想到燃烧距离不够,还差5000公里,就在众人没辙的时候,太空里的刘培强开着飞船牺牲了自己,填补了最后的5000公里。这样,地球摆脱木星吸引,重新获得了平安。
在观看《流浪地球》的时候,因为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我们的心情就像坐上了过山车。为什么我们会觉得电影好看,原因就在于它做到了一波三折。
什么是一波三折?——事情在进行中出现意外的变化很多,一个意外又一个意外,放在故事里可以这样理解:要实现某个目标,主人公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或者说是挫折、意外、磨难等。
再举个例子:《西游记》。
主人公是唐僧师徒,他们的目标是到达西天取得真经。那能不能顺利到达呢?如果顺利到达西天,那《西游记》的故事100多頁就结束了,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跟砖头一样厚。唐僧师徒要取得真经,需要经历各种磨难,也正是他们面对困难并去排除障碍的过程,让这本书变得精彩万分,这就是《西游记》里的一波三折。
一个故事要吸引人,作者就不能让主人公顺顺利利地实现目标,必须制造挫折、麻烦或者困难。我们为什么觉得《流浪地球》好看?为什么觉得《西游记》好看?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一波三折。
我们再来看《海洋奇缘》,主人公是莫阿娜,她的目标是归还特菲提之心。那她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是不是很顺利?当然不顺利,她遇到了许多挫折。
第一个困难就是找毛伊。经历各种挫折找到毛伊,可是毛伊却说不去。意外不意外?好不容易说服毛伊,马上就出现了第二个困难:原本会魔法的毛伊没有了法力。要有法力,必须找到鱼钩法杖。鱼钩法杖在哪里?鱼钩法杖在大螃蟹那里。
解决第二个困难,也就是毛伊有了法力。按理说,莫阿娜和毛伊可以开开心心归还特菲提之心了,可是出现了第三个困难:遇到了火焰恶魔。他们打败火焰恶魔,最后归还特菲提之心,莫阿娜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我们再来看《西游记》里的“三打白骨精”这一章节 。在这章节里,唐僧师徒遇到了三个困难。
第一个困难:白骨精变成女儿;
第二个困难:白骨精变成老婆婆;
第三个困难:白骨精变成老公公。
出现三个困难,赶走孙悟空。然后,白骨精捉走唐僧、八戒和沙僧,孙悟空出面打败白骨精,救了唐僧。
这个故事也是一波三折。
三打白骨精,三打?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三打白骨精,不是四打,不是五打?在很多故事里,往往都是这样子,比如:《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借芭蕉扇》《三进贾府》《三败高俅》《三让徐州》《三打祝家庄》……
为什么都是“三”字呢?
罗淑珍老师在《民间故事“三叠式”结构浅析》里提到:民间故事的结构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其中尤以“三叠式”为最。这种“三叠式”指在一个故事里,或同样的场面出现三次,或类似的情节出现三个,从而表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例如:主人公遇到三道难题、三次较量、三次冒险等等。这类故事结构大都比较完整,情节的开端、发展、变化、结局多有较完整的叙述。“三叠式”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情节单元的重复,即相类似的情节单元重复三次,使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作者意图得以充分的展示。
刚才我说的就是“一波三折”和“三叠式”结构在电影里或者在书里的应用,接下来我们来说一下作文如何使用“一波三折”。
洗 碗
“啊,吃得好饱啊……”我一边打着饱嗝,一边帮妈妈打扫“战场”,“妈,我去玩电脑了,您洗碗吧!”“等等,凝凝,妈妈很累想睡觉,今天就让你来当家做主人,乖,做个好孩子嘛。”妈妈的话让我无法拒绝,“好吧好吧,唉,真是的……”无奈,我只好洗碗去也……
一看到洗碗槽里那堆积如山的锅碗瓢盆,我的心里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天哪,这么多碗!要洗到什么时候!?”我在心里暗暗叨咕着,“唉,既然都答应了,总不好意思再向妈妈说不干吧,不管了,洗吧!”
虽然我还是个新手,但洗碗应该很容易吧。我用两根手指夹起一个还粘着鱼骨头的“千年”脏碗,打算用水冲洗一下,不料,我的手指夹的部分太少,手一滑——“砰”的一声,碗碎了。第二次,我有了经验,用一只手托住碗,用水冲掉上面的残渣,滴上洗洁精,然后用水冲洗干净。我又拿了一个碗,并自以为已经学会了,于是边看电视边洗……由于太过关注电视节目,结果——又是一声“砰”响!
我对自己说:“不行,必须认真起来!”可刚一转身,“轰”的一声,我滑倒了,呜呜呜……我的屁股……原来,我在洗碗的时候,把地给淋湿了。唉!真是悲哀!妈妈听见响声,着急地跑出来,看见了我的惨样,又心疼又生气,不过妈妈没有发火,我总算是逃过了一劫。
这次洗碗可真是一波三折呀!看来简单的事也要认真地做。
读完这篇作文,先思考一个问题:主人公的目标是什么?他有没有顺利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很显然,第一段已经交代了作者的目标——帮妈妈洗碗。可在洗碗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意外。
第一个:手指夹的部分太少,手一滑,打碎了第一个碗;
第二个:边看电视边洗碗,结果又打碎了一个碗;
第三个:洗完淋湿了地面,脚下一滑,摔了一跤。
写作文的时候,不是说必须要有三次意外。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看字数,出现一个意外(或困难)也是可以的,这个需要你想要表达的主题做决定。
《流浪地球》这部科幻电影,相信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欢。那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会觉得这部电影好看呢?可能,许多小朋友回答不上来,那这节课我就给大家来说一说这个问题。
电影《流浪地球》讲的是——太阳即将毁灭,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
我想每个人在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内心都会有个疑惑——地球能不能顺利地逃出太阳系呢?我们很期待答案,为了这个答案,一定要看完。
为了成为一个吸引人的故事,为了让情节跌宕起伏,地球在逃离的过程中,必然得遇到一些困难。
第一个大的困难就是——靠近木星,核动力发动机出现故障。
观众心里紧张、忐忑:“哎呀,地球人能不能修好核动力发动机呢?”“修好了,耶!”我们很开心!
但马上又出现了第二个困难——地球即将撞上木星。
好不容易解决了第一个大的困难,又出现了第二个大的困难。如果地球撞上了木星,地球就毁灭了,它就没办法实现逃离太阳系的目标了。于是人们想到一个办法:点燃木星。
本以为这个办法可以解决第二个困难,可是没想到燃烧距离不够,还差5000公里,就在众人没辙的时候,太空里的刘培强开着飞船牺牲了自己,填补了最后的5000公里。这样,地球摆脱木星吸引,重新获得了平安。
在观看《流浪地球》的时候,因为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我们的心情就像坐上了过山车。为什么我们会觉得电影好看,原因就在于它做到了一波三折。
什么是一波三折?——事情在进行中出现意外的变化很多,一个意外又一个意外,放在故事里可以这样理解:要实现某个目标,主人公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或者说是挫折、意外、磨难等。
再举个例子:《西游记》。
主人公是唐僧师徒,他们的目标是到达西天取得真经。那能不能顺利到达呢?如果顺利到达西天,那《西游记》的故事100多頁就结束了,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跟砖头一样厚。唐僧师徒要取得真经,需要经历各种磨难,也正是他们面对困难并去排除障碍的过程,让这本书变得精彩万分,这就是《西游记》里的一波三折。
一个故事要吸引人,作者就不能让主人公顺顺利利地实现目标,必须制造挫折、麻烦或者困难。我们为什么觉得《流浪地球》好看?为什么觉得《西游记》好看?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一波三折。
我们再来看《海洋奇缘》,主人公是莫阿娜,她的目标是归还特菲提之心。那她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是不是很顺利?当然不顺利,她遇到了许多挫折。
第一个困难就是找毛伊。经历各种挫折找到毛伊,可是毛伊却说不去。意外不意外?好不容易说服毛伊,马上就出现了第二个困难:原本会魔法的毛伊没有了法力。要有法力,必须找到鱼钩法杖。鱼钩法杖在哪里?鱼钩法杖在大螃蟹那里。
解决第二个困难,也就是毛伊有了法力。按理说,莫阿娜和毛伊可以开开心心归还特菲提之心了,可是出现了第三个困难:遇到了火焰恶魔。他们打败火焰恶魔,最后归还特菲提之心,莫阿娜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我们再来看《西游记》里的“三打白骨精”这一章节 。在这章节里,唐僧师徒遇到了三个困难。
第一个困难:白骨精变成女儿;
第二个困难:白骨精变成老婆婆;
第三个困难:白骨精变成老公公。
出现三个困难,赶走孙悟空。然后,白骨精捉走唐僧、八戒和沙僧,孙悟空出面打败白骨精,救了唐僧。
这个故事也是一波三折。
三打白骨精,三打?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三打白骨精,不是四打,不是五打?在很多故事里,往往都是这样子,比如:《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借芭蕉扇》《三进贾府》《三败高俅》《三让徐州》《三打祝家庄》……
为什么都是“三”字呢?
罗淑珍老师在《民间故事“三叠式”结构浅析》里提到:民间故事的结构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其中尤以“三叠式”为最。这种“三叠式”指在一个故事里,或同样的场面出现三次,或类似的情节出现三个,从而表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例如:主人公遇到三道难题、三次较量、三次冒险等等。这类故事结构大都比较完整,情节的开端、发展、变化、结局多有较完整的叙述。“三叠式”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情节单元的重复,即相类似的情节单元重复三次,使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作者意图得以充分的展示。
刚才我说的就是“一波三折”和“三叠式”结构在电影里或者在书里的应用,接下来我们来说一下作文如何使用“一波三折”。
洗 碗
“啊,吃得好饱啊……”我一边打着饱嗝,一边帮妈妈打扫“战场”,“妈,我去玩电脑了,您洗碗吧!”“等等,凝凝,妈妈很累想睡觉,今天就让你来当家做主人,乖,做个好孩子嘛。”妈妈的话让我无法拒绝,“好吧好吧,唉,真是的……”无奈,我只好洗碗去也……
一看到洗碗槽里那堆积如山的锅碗瓢盆,我的心里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天哪,这么多碗!要洗到什么时候!?”我在心里暗暗叨咕着,“唉,既然都答应了,总不好意思再向妈妈说不干吧,不管了,洗吧!”
虽然我还是个新手,但洗碗应该很容易吧。我用两根手指夹起一个还粘着鱼骨头的“千年”脏碗,打算用水冲洗一下,不料,我的手指夹的部分太少,手一滑——“砰”的一声,碗碎了。第二次,我有了经验,用一只手托住碗,用水冲掉上面的残渣,滴上洗洁精,然后用水冲洗干净。我又拿了一个碗,并自以为已经学会了,于是边看电视边洗……由于太过关注电视节目,结果——又是一声“砰”响!
我对自己说:“不行,必须认真起来!”可刚一转身,“轰”的一声,我滑倒了,呜呜呜……我的屁股……原来,我在洗碗的时候,把地给淋湿了。唉!真是悲哀!妈妈听见响声,着急地跑出来,看见了我的惨样,又心疼又生气,不过妈妈没有发火,我总算是逃过了一劫。
这次洗碗可真是一波三折呀!看来简单的事也要认真地做。
读完这篇作文,先思考一个问题:主人公的目标是什么?他有没有顺利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很显然,第一段已经交代了作者的目标——帮妈妈洗碗。可在洗碗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意外。
第一个:手指夹的部分太少,手一滑,打碎了第一个碗;
第二个:边看电视边洗碗,结果又打碎了一个碗;
第三个:洗完淋湿了地面,脚下一滑,摔了一跤。
写作文的时候,不是说必须要有三次意外。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看字数,出现一个意外(或困难)也是可以的,这个需要你想要表达的主题做决定。